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推动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发展。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7-0183-01
在“互联网+”时代,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要求积极采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接轨,以促使课堂教学能够满足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生的需求,并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拓展
结合小学数学新课改的要求来看,基于教材进行教学资源的拓展十分必要。而互联网中资源丰富,尤其是一些教学网络平台,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很多资源可供选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把握互联网资源优势,丰富课堂教学。以第六册“面积”教学为例,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之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就相对容易,但是单纯教学普通的“长乘宽”的公式就显得过于简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快,因此可以适当结合教学资源的拓展来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几何题库中搜集一些有关正方形、长方形分割加减求取面积的题目,锻炼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对图形进行分析,找出图形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再利用面积相加或相减的方式来求出复杂图形的面积。可见,教学资源的拓展能够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辅助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了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已经普遍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且伴随信息技术的辅助,课堂教学出现了两层空间,一层是现实的课堂空间,一层则是有信息技术构建起来的教学空间。例如,微课就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产物,是课堂教学中可重复利用的二层教学空间。小学数学可以结合微课展开教学。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为例,学生对小数的学习往往存在一些困难,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微课的形式,重点解决相应的教学难点。比如“小数减法的借位问题”,在被减数小数比减数小数小时,就需要进行借位来得出小数点后的小数结果,这部分解释起来有些抽象,教师可以直接调取微课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先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再结合题目练习展开详细教学。因而可以说,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了较大的辅助作用。另外,在几何图形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存在让抽象的图形变得具象化,通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将图形以动画的方式进行展现,学生可以直接看到图形以及图形信息,形成直观的认识和学习体验。
三、教学情境的信息化构建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构建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而信息技术为情境构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对于小学生而言,信息化教学情境的构建可以让学生置身到一定的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积极性,而小学生特别易于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形成自我代入感。以“平均数统计”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情境来分析平均数的计算和应用,让学生对求解平均数的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可以构建一个“奥运会体操项目”的场景,利用体操项目求平均数作为最终成绩的情况进行分析,并让学生边观看世界各地几名选手的体操表演,边对得分进行记录,最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进行平均数的计算。又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熟悉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来设计一个“羊村运动大会”,设置求取平均分的比赛项目,让学生来当裁判,看看到底是谁能够获得各个项目的冠军。在学习完这一课之后,学生会对平均数的“能力衡量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外延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包含课上和课下两个方面,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对相关知识进行巩固思考,而且要改变教师课堂在、课下走的情况,让教师能够随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形成全面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教学过程的外延,比如构建相应的教学平台,教师和学生能够在教学平台上持续进行交流,而不会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而且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平台上上传资料、布置作业,学生登录教学平台完成签到、上传作业、咨询留言等,形成师生之间充分的互动。当前很多学校正在积极构建的慕课综合平台就可以实现这些功能,小学数学教学可以融合在这一平台中,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阵地。例如在教学“圆”这一课时,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比较抽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时利用教学平台进行交流,教师也就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下节课中重点解决学生的疑问。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以生为本”,采用学生感兴趣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构建丰富的情境课堂,为学生开展外延性的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并打破数学教学的空间限制,鼓励小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逐渐养成自我学习、自主思考的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探讨[J]. 石斌.中国校外教育.2017(24)
[2]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 王雁.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9)
[3]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作文教学水平[J]. 惠垚.西部素质教育.2017(17)
[4]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对策研究[J]. 丁云霞.中国校外教育.2017(23)
[5] 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村小学学习方式的变革研究[J]. 朱福争,苏金莲.才智.2017(23)
[6]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整合[J]. 王学永.美术教育研究.2017(16)
[7] 信息技術在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 李妮.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5)
[8] 试议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效融合[J]. 杨旭.中国校外教育.2017(25)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7-0183-01
在“互联网+”时代,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要求积极采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接轨,以促使课堂教学能够满足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生的需求,并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拓展
结合小学数学新课改的要求来看,基于教材进行教学资源的拓展十分必要。而互联网中资源丰富,尤其是一些教学网络平台,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很多资源可供选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把握互联网资源优势,丰富课堂教学。以第六册“面积”教学为例,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之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就相对容易,但是单纯教学普通的“长乘宽”的公式就显得过于简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快,因此可以适当结合教学资源的拓展来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几何题库中搜集一些有关正方形、长方形分割加减求取面积的题目,锻炼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对图形进行分析,找出图形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再利用面积相加或相减的方式来求出复杂图形的面积。可见,教学资源的拓展能够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辅助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了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已经普遍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且伴随信息技术的辅助,课堂教学出现了两层空间,一层是现实的课堂空间,一层则是有信息技术构建起来的教学空间。例如,微课就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产物,是课堂教学中可重复利用的二层教学空间。小学数学可以结合微课展开教学。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为例,学生对小数的学习往往存在一些困难,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微课的形式,重点解决相应的教学难点。比如“小数减法的借位问题”,在被减数小数比减数小数小时,就需要进行借位来得出小数点后的小数结果,这部分解释起来有些抽象,教师可以直接调取微课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先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再结合题目练习展开详细教学。因而可以说,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了较大的辅助作用。另外,在几何图形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存在让抽象的图形变得具象化,通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将图形以动画的方式进行展现,学生可以直接看到图形以及图形信息,形成直观的认识和学习体验。
三、教学情境的信息化构建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构建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而信息技术为情境构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对于小学生而言,信息化教学情境的构建可以让学生置身到一定的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积极性,而小学生特别易于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形成自我代入感。以“平均数统计”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情境来分析平均数的计算和应用,让学生对求解平均数的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可以构建一个“奥运会体操项目”的场景,利用体操项目求平均数作为最终成绩的情况进行分析,并让学生边观看世界各地几名选手的体操表演,边对得分进行记录,最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进行平均数的计算。又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熟悉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来设计一个“羊村运动大会”,设置求取平均分的比赛项目,让学生来当裁判,看看到底是谁能够获得各个项目的冠军。在学习完这一课之后,学生会对平均数的“能力衡量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外延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包含课上和课下两个方面,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对相关知识进行巩固思考,而且要改变教师课堂在、课下走的情况,让教师能够随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形成全面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教学过程的外延,比如构建相应的教学平台,教师和学生能够在教学平台上持续进行交流,而不会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而且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平台上上传资料、布置作业,学生登录教学平台完成签到、上传作业、咨询留言等,形成师生之间充分的互动。当前很多学校正在积极构建的慕课综合平台就可以实现这些功能,小学数学教学可以融合在这一平台中,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阵地。例如在教学“圆”这一课时,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比较抽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时利用教学平台进行交流,教师也就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下节课中重点解决学生的疑问。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以生为本”,采用学生感兴趣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构建丰富的情境课堂,为学生开展外延性的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并打破数学教学的空间限制,鼓励小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逐渐养成自我学习、自主思考的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探讨[J]. 石斌.中国校外教育.2017(24)
[2]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 王雁.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9)
[3]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作文教学水平[J]. 惠垚.西部素质教育.2017(17)
[4]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对策研究[J]. 丁云霞.中国校外教育.2017(23)
[5] 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村小学学习方式的变革研究[J]. 朱福争,苏金莲.才智.2017(23)
[6]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整合[J]. 王学永.美术教育研究.2017(16)
[7] 信息技術在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 李妮.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5)
[8] 试议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效融合[J]. 杨旭.中国校外教育.2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