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探索更合时宜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已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及时改进教学行为,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当作不懈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受益,才真正符合课程改革和生命成长的主旋律。下面,本文就对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导入;小组合作;分层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仍以“师讲生听”为主,由于教师习惯性地占据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能动作用的发挥,这便严重阻碍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能力素养的培养,进而不利于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鉴于此,为从根本上扭转数学教学长期低效的现状,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结构,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特点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进一步激活课堂教学活力,将学生内在的潜能与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促进有效教学目标地更好达成与实现。
一、采取灵活导入方式,激活课堂教学活力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一环。只有实现了有效导入,才能将学生的思绪聚焦到课堂中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心向,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前提下,基于学生特点与新课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以此来激活课堂教学活力,为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创造一个有利前提。
以“轴对称再认识”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为激活课堂教学活力,我并没有在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平铺直叙,而是先在导入环节利用课件呈现了一些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事物,有脸谱、剪纸、中国结、蝴蝶标本等。之后,我让学生思考如果将这些图片沿一条直线对折,会出现什么情况,以及沿哪条线对折,才会出现这一情况。由于上述事物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切感和熟悉感,进而拉进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但以上问题却是大多数学生从未思考过的,由此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价值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将学生单纯地视为容纳知识的机器,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易造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低下。而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对传统“师讲生听”教学模式的颠覆与变革,其在发挥学生主体价值、促进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善于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以望有效改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获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探究“梯形的面积”时,我先是与学生一同回顾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继而提问道:“同学们,你们认为梯形的面积可能与哪些量有关?”在学生阐述各自想法的过程中,我将其中有价值的猜想依次板书在了黑板上。接下来,为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手操作,将梯形转化成之前学过的图形,再通过探求图形间的关系,共同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切实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价值,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实现了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
三、尊重学生主体差异,充分落实以学定教
受多方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个性特点都不尽相同,单一的“无差别”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鉴于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差异的前提下,在充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对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分层,以充分落实以学定教,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进步。
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之前,为在最大限度上兼顾学生的学习需求,我根据学生的主体差异设计了分层教学目标,具体如下:针对后进生,我要求他们能够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能够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针对中等生,我要求他们能够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能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简单图形面积所需的条件;针对优等生,我要求他们除了要掌握上述知识外,还应能够解决生活中与组合图形有关的实际问题,形成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如此一来,既理清了上课的思路,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进步。
总而言之,要想切实提升小學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教师一方面要立足课程标准,及时反思教学计划与行为,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当中与学生发展以及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环节进行及时地优化调整;另一方面要尽早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得以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进而获取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参考文献:
[1]李朝辉,曹飞飞.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有效性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7(03):125.
[2]陈育忠.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16(09):101.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导入;小组合作;分层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仍以“师讲生听”为主,由于教师习惯性地占据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能动作用的发挥,这便严重阻碍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能力素养的培养,进而不利于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鉴于此,为从根本上扭转数学教学长期低效的现状,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结构,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特点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进一步激活课堂教学活力,将学生内在的潜能与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促进有效教学目标地更好达成与实现。
一、采取灵活导入方式,激活课堂教学活力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一环。只有实现了有效导入,才能将学生的思绪聚焦到课堂中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心向,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前提下,基于学生特点与新课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以此来激活课堂教学活力,为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创造一个有利前提。
以“轴对称再认识”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为激活课堂教学活力,我并没有在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平铺直叙,而是先在导入环节利用课件呈现了一些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事物,有脸谱、剪纸、中国结、蝴蝶标本等。之后,我让学生思考如果将这些图片沿一条直线对折,会出现什么情况,以及沿哪条线对折,才会出现这一情况。由于上述事物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切感和熟悉感,进而拉进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但以上问题却是大多数学生从未思考过的,由此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价值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将学生单纯地视为容纳知识的机器,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易造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低下。而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对传统“师讲生听”教学模式的颠覆与变革,其在发挥学生主体价值、促进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善于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以望有效改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获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探究“梯形的面积”时,我先是与学生一同回顾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继而提问道:“同学们,你们认为梯形的面积可能与哪些量有关?”在学生阐述各自想法的过程中,我将其中有价值的猜想依次板书在了黑板上。接下来,为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手操作,将梯形转化成之前学过的图形,再通过探求图形间的关系,共同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切实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价值,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实现了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
三、尊重学生主体差异,充分落实以学定教
受多方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个性特点都不尽相同,单一的“无差别”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鉴于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差异的前提下,在充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对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分层,以充分落实以学定教,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进步。
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之前,为在最大限度上兼顾学生的学习需求,我根据学生的主体差异设计了分层教学目标,具体如下:针对后进生,我要求他们能够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能够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针对中等生,我要求他们能够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能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简单图形面积所需的条件;针对优等生,我要求他们除了要掌握上述知识外,还应能够解决生活中与组合图形有关的实际问题,形成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如此一来,既理清了上课的思路,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进步。
总而言之,要想切实提升小學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教师一方面要立足课程标准,及时反思教学计划与行为,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当中与学生发展以及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环节进行及时地优化调整;另一方面要尽早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得以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进而获取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参考文献:
[1]李朝辉,曹飞飞.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有效性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7(03):125.
[2]陈育忠.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16(0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