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奠基工程。数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健康发展,广大中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德育教育,要以教材內容为载体,根据学科特点,将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寻求科学、有效的德育渗透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德育渗透;情感陶冶;挖掘教材;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新课程目标指导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数学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要加大德育教育的力度,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积极地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德育因素,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捕捉好德育教育的有利时机,运用恰当的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学科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和数量间的关系,数学学科的各种概念、定理间的联系、发展变化是无穷的。而德育渗透作为现代教育背景下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如何结合中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发展规律,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1情感陶冶,潜移默化
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包括数学教育。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地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充分发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出的独特人格魅力,寓德育教育于情感教育中,就能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悦过程,同时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课前,教师充分的准备,课堂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幽默的数学教学语言,都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自主地以老师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2挖掘教材,发现素材
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所以蕴含在其中的德育素材都是“隐藏”起来的,这就要求老师将其挖掘出来,进而展现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作为一名教师,只具备基本素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对自己所教的科目有着深入广泛的认识,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知识教学中,才能达到教育的最高目的——德育教育。下面是本人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德育渗透的两节数学课:
在讲解“勾股定理”一节时,我搜集了很多相关资料,西周的商高在发现这个定理时,要比欧美各国家早近五百年,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了解我们祖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诸如这样的数学历史教育,我就经常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渗透,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介绍哥德巴赫猜想时,提到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经济困难,身患疾病的条件下坚持进行数学研究,甚至住院期间,瞒着医生进行工作。介绍的目的,主要是激励学生热爱数学,发展数学,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谓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进行德育教育的好素材的。
3注重过程,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尝试成功。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都要启发诱导学生尝试探索,创造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相互交流总结;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养成尊重和正确评价他人观点的良好习惯。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最好做到不以个人的偏见去轻视和鄙视学生,这样可能打击甚至摧毁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更应该具有一片爱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耐心地帮助学生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错误,让多数学生都有启发,真正体会到思想的“碰撞”,才能收到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信任和关爱。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总结解题方法,进而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形成,这种影响比单个人的观念影响会更持久、更重要,能更有力地推动学生对数学的自主学习。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
总之,只要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利用好这些素材,捕捉有利时机,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知识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就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情感陶冶,完善学生人格品质,使其身心健康地成长;也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一定会达到德育、智育教育并举的双重目的。
【关键词】德育渗透;情感陶冶;挖掘教材;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新课程目标指导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数学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要加大德育教育的力度,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积极地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德育因素,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捕捉好德育教育的有利时机,运用恰当的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学科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和数量间的关系,数学学科的各种概念、定理间的联系、发展变化是无穷的。而德育渗透作为现代教育背景下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如何结合中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发展规律,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1情感陶冶,潜移默化
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包括数学教育。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地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充分发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出的独特人格魅力,寓德育教育于情感教育中,就能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悦过程,同时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课前,教师充分的准备,课堂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幽默的数学教学语言,都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自主地以老师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2挖掘教材,发现素材
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所以蕴含在其中的德育素材都是“隐藏”起来的,这就要求老师将其挖掘出来,进而展现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作为一名教师,只具备基本素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对自己所教的科目有着深入广泛的认识,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知识教学中,才能达到教育的最高目的——德育教育。下面是本人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德育渗透的两节数学课:
在讲解“勾股定理”一节时,我搜集了很多相关资料,西周的商高在发现这个定理时,要比欧美各国家早近五百年,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了解我们祖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诸如这样的数学历史教育,我就经常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渗透,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介绍哥德巴赫猜想时,提到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经济困难,身患疾病的条件下坚持进行数学研究,甚至住院期间,瞒着医生进行工作。介绍的目的,主要是激励学生热爱数学,发展数学,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谓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进行德育教育的好素材的。
3注重过程,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尝试成功。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都要启发诱导学生尝试探索,创造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相互交流总结;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养成尊重和正确评价他人观点的良好习惯。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最好做到不以个人的偏见去轻视和鄙视学生,这样可能打击甚至摧毁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更应该具有一片爱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耐心地帮助学生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错误,让多数学生都有启发,真正体会到思想的“碰撞”,才能收到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信任和关爱。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总结解题方法,进而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形成,这种影响比单个人的观念影响会更持久、更重要,能更有力地推动学生对数学的自主学习。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
总之,只要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利用好这些素材,捕捉有利时机,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知识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就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情感陶冶,完善学生人格品质,使其身心健康地成长;也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一定会达到德育、智育教育并举的双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