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沒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敢问,善问,会问,乐问,是我们应着力研究的问题。
1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以大权威者形象自尊,而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平等、信任的信息,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与我们平等相处的,一起探索研究的朋友。如:有学生提问时,立刻为他大声喝彩:“问得好!”或者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要笑容满面的向全体学生说:“这么好的问题,哪位同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同学们自然会争先恐后的发表意见。教师一定要宽容学生的幼稚及胡思乱想,“海阔纵鱼跃,天空任鸟飞”,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
2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
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例如学生学习了“能被2和 5 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学习“能被 3 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在复习引入时学生已发现看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是不能光看个位上的数字的,因为个位上是 0~9 的数都有可能被3整除,那么该怎么看呢?这时学生已经存疑,然后我还设置悬念,让学生任意出一个数,不管是几位数,老师都能一下子看出能否被3整除。于是学生出数,我答,并再验证,这时学生的悬念更加深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到底是怎样的呢?迫切需要解疑,从而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规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积极心态,又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3拓展思维空间,让学生会问
教师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使学生形成“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的心理趋向。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通常是把圆转换成近似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有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导出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上课时,注意留有一定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有学生就提出:“能不能利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呢?”这一提问,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放开了,也很快找到答案:把圆平均分成十六块,每四块拼一个三角形,可拼成四个这样的三角形,再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样拓展思维空间,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疑,从而让学生在质疑、解疑过程中自主探索发现,培养了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4指导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善问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乐于质疑问难的学生说明正积极参与新知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反思常规解法,捕捉“问的契机”,不但敢问,会问,而且善问。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学什么知识?通过观察、思考,有的说: “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 “内、外两个刻度有什么用处?” “为什么要有中心的一点呢?”……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也就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就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总之,只有给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和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才能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 “我要学”的转化,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让我们不断努力,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小手,在课堂上高高地举起。
1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以大权威者形象自尊,而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平等、信任的信息,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与我们平等相处的,一起探索研究的朋友。如:有学生提问时,立刻为他大声喝彩:“问得好!”或者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要笑容满面的向全体学生说:“这么好的问题,哪位同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同学们自然会争先恐后的发表意见。教师一定要宽容学生的幼稚及胡思乱想,“海阔纵鱼跃,天空任鸟飞”,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
2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
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例如学生学习了“能被2和 5 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学习“能被 3 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在复习引入时学生已发现看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是不能光看个位上的数字的,因为个位上是 0~9 的数都有可能被3整除,那么该怎么看呢?这时学生已经存疑,然后我还设置悬念,让学生任意出一个数,不管是几位数,老师都能一下子看出能否被3整除。于是学生出数,我答,并再验证,这时学生的悬念更加深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到底是怎样的呢?迫切需要解疑,从而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规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积极心态,又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3拓展思维空间,让学生会问
教师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使学生形成“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的心理趋向。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通常是把圆转换成近似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有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导出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上课时,注意留有一定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有学生就提出:“能不能利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呢?”这一提问,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放开了,也很快找到答案:把圆平均分成十六块,每四块拼一个三角形,可拼成四个这样的三角形,再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样拓展思维空间,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疑,从而让学生在质疑、解疑过程中自主探索发现,培养了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4指导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善问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乐于质疑问难的学生说明正积极参与新知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反思常规解法,捕捉“问的契机”,不但敢问,会问,而且善问。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学什么知识?通过观察、思考,有的说: “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 “内、外两个刻度有什么用处?” “为什么要有中心的一点呢?”……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也就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就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总之,只有给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和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才能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 “我要学”的转化,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让我们不断努力,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小手,在课堂上高高地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