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2010年绍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社会思想品德试卷不难发现,这套试题难度适中,紧扣课程标准,没有偏题、难题、怪题,开放题设置合理,充分体现了《2010年中考命题说明》中规定的指导思想。这既遵循了选拔性考试的基本要求,又体现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精神。此套试题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此次考试立足基础,贴近生活,关注人文,引领教学,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广大教师今后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立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与运用
2010年绍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社会思想品德试卷的选择题部分,第6题考查的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中的知识点,第3、7、9、10、11、13题考查的是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中的知识点,第14、17题考查的是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的知识点,第5、16、18、19题考查的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中的知识点,第8、12、15、20题考查的是九年级《思想品德》中的知识点;综合题部分,第21题考查的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中的知识点,第22题考查的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中的知识点,第23题考查的是九年级《思想品德》中的知识点,第24题侧重考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中的知识点,而第25题侧重考查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基本上是初中阶段《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业评价考试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实际运用能力。
试题保持了相对稳定性,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尤其注重考查主干知识:选择题第3题是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第6题是非洲的纬度位置,第8题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第9题是日军侵华罪行,第10题是一战、二战的影响,第11题是英国《权利法案》的地位,第12题是我国《宪法》的地位,第14题是我国土地改革的意义,第17题是“一国两制”的影响,第19题是犯罪的本质特征等。
试题要求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体现知识综合与能力综合的统一。如综合题第24题第(1)问列举18世纪前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以印证图①创作者所表达的中国印象的合理性。第(2)问图②作者心目中的中国印象与图①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史料二中的德相毕士麻克早在同治初年就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出这一观点,并结合近代中国有关史料加以分析说明。第(3)问图③的作者用“中国时刻”表达对当今中国崛起的肯定和赞叹。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作为炎黄子孙的你,应当如何从这二三百年发展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自觉承担起历史责任?试题设问层层递进,既要求考生列举基础知识,又要求考生根据史料概括观点并加以说明,很好地体现了知识综合与能力综合的有效统一。此外,其他的综合题和大部分选择题也体现了知识的综合与能力的综合,如选择题第18~20题,既有对思想品德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对考生看图识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测试。
二、贯彻科学发展观,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生活,关注人文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剖析社会热点,体现国家意志,关注现实生活,是社会思想品德学业考试的灵魂和永恒主题。体现时代感,不回避热点,理论联系实际等特征,在2010年绍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社会思想品德试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首先,试题贴近生活,关注人文。背景材料大都直接来自社会生活,既直击民生与热点,又连接历史与文化。如第16题教育公平问题,第19题酒后驾车问题,第22题校园安全问题,都直接涉及民众生活;第3题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挽救措施,第25题世博会主题下的资源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都是目前国内外的社会热点问题,使考生立足国内又面向世界,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又如第24题选取了清代的历史资料,第13题选用了唐朝的诗歌,使考生不仅感受了中华文化,还增强了爱国情怀。
其次,试题利用乡土“活水”,彰显地域特色。学业考试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积极创造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凸显地域特色,通过陈述本土化的材料创设本土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例,关心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此次试题十分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绍兴市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情境,挖掘本土资源,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如第7题绍兴古城建城2500年,第8题流淌在绍兴人身上的民族精神,第15题统筹我市的城乡发展,通过这些试题,让考生了解历史和现实,激发考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鼓励考生关心身边的实例,关心家乡的进步,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热爱家乡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融乡土性、时代性、教育性于一体,融知识、能力、觉悟于一体。
再次,试题凸显学生主体,加强价值引导。试题坚持凸显学生主体,贴近学生实际。通过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或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思考、解决生活问题、社会问题,在认识、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如第22题关于校园安全,请学生点评并举例说明,这对于学生既是心灵的碰撞,又是温暖的呵护,它的正面教育导向无疑是十分明显的。
此外,试题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第23题第(2)问,第24题第(1)问,均为开放性设问,学生只要答出相关答案即可,这有利于考核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引导考生关心科学技术,关心绍兴的经济、历史与文化。
三、对社会思想品德教学的启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获胜的必要保证。为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打牢基础,注意知识整合,提高综合能力。综合能力测试,要求突出能力目标,但必须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铺垫和基础。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对基本概念、原理的准确、全面、深刻理解和掌握,提高运用基本原理概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点,增强对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构筑学科内的知识体系,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关注热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的题干大都运用“新情境”编制,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必须要关注时政,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加以分析。如对当前社会生活中突出的、影响较大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住房问题、金融危机、酒后驾车、食品安全、增加就业机会、社会保障、校园安全等社会热点和焦点进行分析。
再次,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能。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还要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平时教师上课,是理论联系实际,而考生则是实际联系理论,即运用理论实施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为此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总之,2010年绍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社会思想品德试卷难度适中,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没有偏题、难题、怪题,开放题设置合理,既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严密的逻辑表达能力。试题立意高远,内容贴近实际;语言表述严谨,舆论导向正确;版面清新活泼,呈现方式多样。相信这对今后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的学科教学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责任编辑庞丹丹)
一、立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与运用
2010年绍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社会思想品德试卷的选择题部分,第6题考查的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中的知识点,第3、7、9、10、11、13题考查的是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中的知识点,第14、17题考查的是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的知识点,第5、16、18、19题考查的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中的知识点,第8、12、15、20题考查的是九年级《思想品德》中的知识点;综合题部分,第21题考查的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中的知识点,第22题考查的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中的知识点,第23题考查的是九年级《思想品德》中的知识点,第24题侧重考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中的知识点,而第25题侧重考查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基本上是初中阶段《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业评价考试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实际运用能力。
试题保持了相对稳定性,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尤其注重考查主干知识:选择题第3题是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第6题是非洲的纬度位置,第8题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第9题是日军侵华罪行,第10题是一战、二战的影响,第11题是英国《权利法案》的地位,第12题是我国《宪法》的地位,第14题是我国土地改革的意义,第17题是“一国两制”的影响,第19题是犯罪的本质特征等。
试题要求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体现知识综合与能力综合的统一。如综合题第24题第(1)问列举18世纪前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以印证图①创作者所表达的中国印象的合理性。第(2)问图②作者心目中的中国印象与图①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史料二中的德相毕士麻克早在同治初年就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出这一观点,并结合近代中国有关史料加以分析说明。第(3)问图③的作者用“中国时刻”表达对当今中国崛起的肯定和赞叹。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作为炎黄子孙的你,应当如何从这二三百年发展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自觉承担起历史责任?试题设问层层递进,既要求考生列举基础知识,又要求考生根据史料概括观点并加以说明,很好地体现了知识综合与能力综合的有效统一。此外,其他的综合题和大部分选择题也体现了知识的综合与能力的综合,如选择题第18~20题,既有对思想品德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对考生看图识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测试。
二、贯彻科学发展观,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生活,关注人文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剖析社会热点,体现国家意志,关注现实生活,是社会思想品德学业考试的灵魂和永恒主题。体现时代感,不回避热点,理论联系实际等特征,在2010年绍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社会思想品德试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首先,试题贴近生活,关注人文。背景材料大都直接来自社会生活,既直击民生与热点,又连接历史与文化。如第16题教育公平问题,第19题酒后驾车问题,第22题校园安全问题,都直接涉及民众生活;第3题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挽救措施,第25题世博会主题下的资源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都是目前国内外的社会热点问题,使考生立足国内又面向世界,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又如第24题选取了清代的历史资料,第13题选用了唐朝的诗歌,使考生不仅感受了中华文化,还增强了爱国情怀。
其次,试题利用乡土“活水”,彰显地域特色。学业考试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积极创造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凸显地域特色,通过陈述本土化的材料创设本土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例,关心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此次试题十分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绍兴市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情境,挖掘本土资源,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如第7题绍兴古城建城2500年,第8题流淌在绍兴人身上的民族精神,第15题统筹我市的城乡发展,通过这些试题,让考生了解历史和现实,激发考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鼓励考生关心身边的实例,关心家乡的进步,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热爱家乡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融乡土性、时代性、教育性于一体,融知识、能力、觉悟于一体。
再次,试题凸显学生主体,加强价值引导。试题坚持凸显学生主体,贴近学生实际。通过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或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思考、解决生活问题、社会问题,在认识、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如第22题关于校园安全,请学生点评并举例说明,这对于学生既是心灵的碰撞,又是温暖的呵护,它的正面教育导向无疑是十分明显的。
此外,试题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第23题第(2)问,第24题第(1)问,均为开放性设问,学生只要答出相关答案即可,这有利于考核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引导考生关心科学技术,关心绍兴的经济、历史与文化。
三、对社会思想品德教学的启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获胜的必要保证。为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打牢基础,注意知识整合,提高综合能力。综合能力测试,要求突出能力目标,但必须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铺垫和基础。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对基本概念、原理的准确、全面、深刻理解和掌握,提高运用基本原理概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点,增强对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构筑学科内的知识体系,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关注热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的题干大都运用“新情境”编制,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必须要关注时政,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加以分析。如对当前社会生活中突出的、影响较大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住房问题、金融危机、酒后驾车、食品安全、增加就业机会、社会保障、校园安全等社会热点和焦点进行分析。
再次,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能。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还要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平时教师上课,是理论联系实际,而考生则是实际联系理论,即运用理论实施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为此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总之,2010年绍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社会思想品德试卷难度适中,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没有偏题、难题、怪题,开放题设置合理,既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严密的逻辑表达能力。试题立意高远,内容贴近实际;语言表述严谨,舆论导向正确;版面清新活泼,呈现方式多样。相信这对今后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的学科教学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