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变革中探究装备发展规律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f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而言,我国教育装备始于清末以来的西学东渐。西式教育进入我国以后,相应的教学体制、教育技术包括教育设施随之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在此期间对于教育制度、教学内容的研究日趋发展,但对教育装备的研究则十分匮乏,教育装备虽广泛见诸于教育教学,但对教育装备的研究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近现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进步,同时也推动了教育变革,教育成为国家战略,获得了长足发展,包括教育装备建设、管理、应用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装备的研究,尤其是对教育技术装备的研究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开始提上日程。
  1 新时期教育装备理论研究的背景
  对教育装备的较多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发端于2000年后。之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教育学、教育史、教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以教育装备包括教育技术装备为对象的研究则十分单薄,相关文献凤毛麟角,鲜见于世,偶有涉及亦多为片断散见于以教育教学研究为主旨的文献记述中。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前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新一轮教育改革战略、教育新政的实施,教育投入大幅增加,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教育装备尤其是以教育信息化为中心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期间无论是规模、总量、品质、技术均与以往发生了显著变化,规模快速扩大,总量大幅增加,品质全面提升。教育装备的跨越式发展对现代教育教学的影响日益扩大和深入,与现代教育教学形成深度融合,教育技术与教育装备的界限不断被打破,促进了新型教育形态、教学关系的形成。因此,有关教育装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逐渐引起相关学者及机构的高度关注,研究逐渐深入,形成了理论化、体系化的趋势。
  2000年以后的10余年间是教育装备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黄金时期。教育投入的大幅增加,逐年扩大的教育装备规模,不仅使教育事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也深刻改变着传统教学形态、教学方式,包括管理方式。随着旧的传统的变革,现代教育趋势的出现,人们的观念、思维方式也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转变,特别是在教学领域,教育装备的深度介入和融合,改变代替了以往教学与装备各自相对独立的体系状态,与教材、课程设置的高度互动形成了区别以往相对静止的管理、行为、思维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传统被打破了,新的体系、观念在变革中逐渐形成,由此也引起了不同理念的争论,产生了不同认识。这些不同认识基本可以归纳为教育装备是从属于教育技术的,还是教育装备是一个独立系统,抑或是教育技术与教育装备正在深度融合,并形成了教育技术装备的新体系或形态这三种意见。这些意见和不同认识表明,无论如何,以往的条件、保障的定义已不能承载发展中的现代教育装备的功能、作用,不能很好诠释教育教学与教育装备的内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在这一背景下,相当一部分装备专业人士、专家、学者、机构均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围绕装备规律、概念、功能、属性进行了深入研讨,意求重新定义教育装备,厘清教育与装备的关系,重新诠释界定教育事业的基本构成及教育装备在整个教育事业体系中的位置。在这一研究过程中,着眼于教育装备发展实践,逐渐产生了一批教育装备理论及学术成果。
  2 基于教育技术的教育装备研究
  较早关注教育装备新的发展变化趋势的有华东师范大学重点研究教育技术进而在信息化技术出现以后,侧重于研究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祝智庭、李龙教授等一批教育技术学者及专业人士。早在2000年前后,祝智庭教授就建议在相关高校的教育技术专业中开设教育装备方向,以加强对装备理论研究,培养专门人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于2002年开设了教育装备专业,此后陆续有部分院校在原有教育技术专业中增设了有关教育装备的课程及内容,为教育装备的系统深入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祝智庭教授的研究将信息化教育置于传统的教育技术体系背景下,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考察,敏锐地看到了传统教育体系即将发生的演变和发展趋势,对教育技术学内容重新进行了梳理和更新。在其相关著述中,以教育技术的专业视角,说明传统教育正在向教育现代化转变,而教育信息化正是实现这一转型的主要途径与趋势。祝智庭教授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文化分离框架和支持多元教育文化的通信模型,建立了由文化因素到通讯系统构成的映射关系,为深入理解网络教育系统的信息化传播机理提供了理论模型。“教育信息化是指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祝智庭教授指出: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修建而提出来的,在教育方面美国政府在1993年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践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继美国这一举措之后,许多国家的政府也相继制订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是什么?祝智庭认为:“可以分别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加以考察。从技术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进而指出:教育信息化“是一个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
  在《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一书中,祝智庭以全球化的视野,从教育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研判了教育正在从传统形态向信息化现代形态转变的趋势,传统的教育技术理念正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发生重大变化。其研究从信息化的角度反映了教育装备的有机技术构成已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阶段的教育装备、设施及体系,教育技术、教育装备在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的背景下,日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祝智庭从教育技术学、媒体与教学、学习资源、学习过程、教学系统设计、教学技术的应用、信息化教育系统、教育技术评价等多个方面,在理论与实践上回答了教育技术装备在信息化方面的基本问题,以及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相互融合的过程。在其他如《网络教育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教育技術与教育创新:绩效评价的理论系统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新编信息技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等相关大量著述中,也就上述研究分别作了阐释。   与祝智庭教授同期进行相关主旨研究的还有何克抗、李克东等一批教育技术学者。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包括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何克抗先生在论述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中指出教育技术学科的特点:运用技术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这里的“技术”既包括有形的“物质”(物化技术中又分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也包括无形的“智能技术”;既包括现代技术,也包括传统技术。艾伦等在研究中认为,何克抗先生这里的“物质”概念所指意即为教育装备。因为教育装备是实施和保障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仪器、设备、资料、学具、设施以及相关软件的总称,“在教育活动中,支持承載和传递知识信息的配备物和配备行为。与其他一般装备制品相比,教育装备对教育行为的实施更具有保障作用”。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倚重教育装备来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尤其是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所以,在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中,离不开对教育装备的研究。
  数字化装备包括学校教育装备和个体学习装备,而这两者又是紧密关联的整体。李克东教授的相关研究认为,信息化学习“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数字化装备作为数字化环境的组成部分,是数字化学习的前提和条件。其中原因在于“基于数字化的教学模式不仅限于学校课堂,往往作用到课外,学生在课外往往要通过互联网完成资料搜集、整理、上交作业,也要进行师生、生生的互动,如果学习者本人缺少相应的数字化装备,则学习任务不能完成,学习目标就没有保障”,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效果和质量。移动学习(M-learning)将成为数字化学习的新发展,移动教育也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3 教育技术装备要适应教育变革的实践发展要求
  研究表明,教育装备问题同教育信息化问题一样,显然不是教育的人为外加部分,而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教育的内部发展、变革是同步的、融合为一体的。南京师范大学顾建军教授从科学的教育价值观、教育本质的研究以及普通中学通用技术教学方面,阐释了教育技术和教育装备在教育实践中的理论与应用问题。首都师范大学艾伦、胡友农,福建师范大学张杰,江西财经大学钟元生,国防大学周碧松,华中师范大学赵呈领,北京工业大学周恕义等一批学者、专家也分别就教育装备与现代教学发展的相互关系,从不同角度做了深入研究(其中首都师范大学教育装备技术专业的研究尤为系统和深入,后文将专题予以介绍)。
  华中师范大学赵呈领教授的研究聚焦在基础教育领域,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角度,分析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信息化的关系以及教育信息化在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及规律。他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教育信息化动因》一文中说: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及其课程教材开始呈现诸多滞后与不适应的弊端,“如实用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难、繁、偏、旧’现象,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甄别和选拔功能,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代发展需求不相适应”。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素质教育发展,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适应性,促进课程管理的多元化,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实际经验,倡导教育和谐发展”。为了说明教育信息化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这一命题,他系统分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即:现代化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多样化,加强学科间沟通与综合;科学性、发展性的课程评价,多元化的课程目标,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多样的课程实施,强调创造性教学。基础教育改革也重新定义了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的职责不应该只是传递知识,更多的应是激励思考。他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上的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基于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赵呈领教授进而指出:“以信息化技术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教育信息化使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它也成为推进基础课程改革,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信息化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动因。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它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培养和发展以智能化教育工具为代表的新的教育能力,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并使之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教育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现教育改革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教育信息化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动力,有利于更新教育观念,有利于改变落后的教育手段,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增强信息意识与合作交流能力,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提出新的要求。总之,教育信息化既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的基础动因与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艾伦,等.教育装备与一般装备制品差异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2):4-7.
  [3]何克抗.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11):3-19.
  [4]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9).
  [5]赵呈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育信息化动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1):6-9.
其他文献
与其他朝代不同,蒙古人的元代始终缺乏一个与“文景之治”“开元盛世”“仁宗盛治”类似的盛世时期,除了缺乏行政管理经验、政治架构过于简单、财政结构过于粗暴之外,还和元代的开国皇帝忽必烈有直接关系。  任何一个朝代想要发展出盛世,都要有一个较好的休养生息时期,但元代是个例外。建国者忽必烈从上台起就一直穷兵黩武、挥霍无度,破坏了元代经济的可持续性。  这些破坏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战争。忽必烈
与其他朝代不同,蒙古人的元代始终缺乏一个与“文景之治”“开元盛世”“仁宗盛治”类似的盛世时期,除了缺乏行政管理经验、政治架构过于简单、财政结构过于粗暴之外,还和元代的开国皇帝忽必烈有直接关系。  任何一个朝代想要发展出盛世,都要有一个较好的休养生息时期,但元代是个例外。建国者忽必烈从上台起就一直穷兵黩武、挥霍无度,破坏了元代经济的可持续性。  这些破坏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战争。忽必烈
在我四五岁刚有模糊记忆时,奶奶走进了我的生活。对她的印象是从口香糖开始的。上世纪70年代初,口香糖还是稀罕物,那时能从小伙伴嘴里要到一颗别人咀嚼过的口香糖,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奶奶竟从海南给我带了整整一大盒的口香糖,当时的惊喜和莫大的幸福感,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清晰记得。当时奶奶的形象是那样高大,我自豪有一个这么爱我又有钱的奶奶。  小时候,我眼里的奶奶很小资,很有品味,也很神秘。她穿旗袍、喝
2015年岁末的国际足坛头等大事,在笔者看来,不是布拉特普拉蒂尼这些圈内大佬们的“禁足”8年,也不是巴萨的年度第5冠,而是何塞·穆里尼奥这位性格教练,在蓝桥又一次被炒了“鱿鱼”。  前两件事都在意料之中,唯独穆里尼奥的下课让人有些始料未及。败给莱斯特城之后,切尔西前16轮比赛居然拿到了9场败仗,离降级区只差1分,距离榜首更是差了20分。也许是卫冕冠军如今任人宰割的境况太过难堪,前几天还表示会无限支
曾几何时,“讲”成了课堂上的忌讳,少数教师甚至谈“讲”色变,生怕一讲就违背了“现代课堂教学理念”,实际上这是对讲授和新课程理念的误读。学生经常会因人生阅历不足、知识积累薄弱以及信息处理能力不够等原因,出现欲“对话”而不能、欲“体验”而不致、欲“探究”而不得等现象。此时老师就不能袖手旁观,需要大胆“讲”出来。  一、时代背景,大膽讲清  许多经典作品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只有了解时代背景,才能更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和妻子Kim Lee的离婚官司持续了一年,尚无定论。这对曾经志同道合的夫妻,至今仍无法走出家庭暴力的阴影,从法庭内的紧张对峙,到法庭外的指责谩骂,他们的关系持续恶化。  Kim说,她现在每天都会关注疯狂英语的微博,“跟踪”李阳的动向,一旦知道他要来北京或是出现在附近的省市,自己就会带着3个孩子住到朋友处。  她担心,过去一年手机上不时收到的人身威胁成真;她怀疑,判决迟迟下不来是因
摘 要: 在英语专业课程中介入新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英国历史和文化课程中,除了扩展学生的文化知识面,还应该与英语的基础技能相结合,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既保证教学的时间和内容,又能将语法的内容输出给学生,促进学生能够完善个人的英语综合素质,在课程实施时间范围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文以英国历史和文化课程为例,分析隐性语法教学的实效性,讨论该教学法在文化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 
除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之外,绝无第二条道路,如果我们还想阻止气候变化的话。一项新研究认为,所谓减少除二氧化碳之外的其它温室气体排放也可以延缓全球变暖的说法,至少有一部分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这项研究的成果令今年的IPCC强调,人类必须在2100年之前停止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今年的IPCC报告于上周周日亮相,它将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对人类和自然起到的影响形容为“广泛、严峻且无可逆转的”。  这次报告由起草
2018年度“爱德曼全球信任度调查报告”之前发布,这份报告显示,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满一年,美国民众对美国机构尤其是政府的信任度为33%,大幅下滑了14个百分点。而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均位居首位,其中普通民众对中国政府信任度达到84%,高学历高收入群体对政府的信任度更高达89%。  那么,如何看待中美之间在政府公信力上出现的巨大反差?又如何看待中国国内一些焦点事件对公信力的损耗,与民众对政府的高度
盐野七生  1937 年生,旅居罗马的日本女作家。在罗马特韦雷河边生活的近半个世纪里,她以深入古迹现场的实证写作完成了15 卷《罗马人的故事》,各语种销售量达1500 万册。  钟爱Giorgio Armani和意大利球队,但每次回日本,盐野七生都会买上一大把当地食材带回罗马。  有话直说,因为这样“更有责任感”,在欧洲也很受欢迎。但面对一口气拿上30本书想要签名的中国读者,她即便面有难色,却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