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何一个语文教师只要他精心教学设计,其教学效果必在良好。所以说要改变目前“语文不景气”现象,语文教师一定要优化教学设计。那么何谓优化?要遵循:趣味、热烈、和谐的原则。
关键词:语文 教学设计 原则
一、教学设计要有趣味
在信息传递快速,知识爆炸的今天,社会节奏加快,科学进步,真让人目不暇接。而语文教材中,又“古董”味较浓,学生们远离那些时代和作者,因此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鉴于这些情况,语文课要上得饶有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教师自己有广阔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发学生求知欲,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进学生深入钻研问题。”例如:预备班教材《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篇安徒生童话名著。许多同学告诉我早就熟悉这个故事,小时爸妈讲给他们听,长大自己看,后来还看过小品。面对此种情况;我一改常规教法,设计从上课的形式出“趣”。采用了课本表演来理解深化教材内容,完成教学计划。由于男生观察粗线条不仔细,描写能力差,因此我设计的题目为《卖火柴的小男孩》,集体创作,各组由一男同学表演,允许合理想象,适当增添情节突出中心。然后大组评议:谁演得好,哪些地方演得好。为什么……结果这堂课生动极了。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培养了观察能力,描写的手法得到落实。个别同学还加上了社会环境:添加一贵族夫人身着雍荣华贵的长皮大衣,牵着小狗,还喂狗吃香肠。以衬托卖火柴孩子的饥饿寒冷,可怜,揭露社会的黑暗。
从上课的对象上变出趣,让学生做一次老师,各组请二个人上课:一个主讲,一个补充。看那个组讲得好、教得好。同学听自己上课,也特别有劲,个个都很专心,重点部分同学们都能讲到,字、词、句、篇的分析,基本上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有些可以互补。因为学生回家预先精心准备了。超出原先的预期效果。一堂《荔枝蜜》的课用这种方式上,学生记忆深刻牢固,因为重点部分各组都讲了,起到反复巩固的作用。这种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从教材内容上找出“趣”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小时候喜欢那些动植物,同学们说了许多:看蚂蚁搬家、驮米粒养金铃子、斗蟋蟀、种太阳花、养含羞草、栽葡萄……再让学生谈谈七彩的校园生活,大家又说了许多:运动会上各班四百米接力赛紧张激烈、扣人心弦,元旦国庆联欢会节日的丰富多彩,离队入团时的感慨喜悦,测验考试后成败的喜悦与烦恼……然后导入新课,看看鲁迅小时候是怎样的呢?百花园怎样?三味书屋怎样?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开动脑筋,就能找出文章的亮点,课就有趣多了,缩小了时空,理解课文就不难了。
从教材的题目上引出“趣”。《多收了三五斗》,故设悬念:上课前先问一个题目,农民丰收了怎么样?同学们说:农民有吃有穿不愁了。接着老师说:“不是的。”同学们都觉得奇怪,怀疑老师是否讲错,接着在黑板上写上题目“多收了三五斗”,不信请大家看这篇课文。看时请学生从课文里讲出本文的时代背景,为什么丰收了农民也不幸福?又如《普通劳动者》,问:普通劳动者一般指那类人?答:工人、农民、店员等。我又说部长将军也是普通劳动者。学生觉得好奇,就这样拉开了教学的序幕,学生带着好奇疑问看书,效果极佳。兴趣可以产生强大的内驱热情,从而增进学习效率。
二、教学设计要热烈
教学设计热烈是指活跃的教学气氛。教师声情并茂地讲授、答疑,学生欢快愉悦地倾听。讨论热烈,情绪激昂,人人参与动脑动口。例:《中国石拱桥》的分段。有同学说一、二、三自然节为第一部分,一部分人反对,说一、二为第一部分。文章最后又有分歧。有人说最后一节是一部分,有人反对,认为最后两个自然节为一部分。通过争论分析答案是清楚的。又如《我的叔叔于勒》,有同学问“于勒是好人还是坏人?”通过看书讨论,学生自己把問题解决了。作文评讲也可用此方法。教师要设计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争论,加强学生理解写作上一些抽象性理论性的知识。
课堂教学中只有做到热烈、活跃,才能使学生大脑兴奋,心情愉快、思维敏捷,兴趣盎然。当然在热烈的课堂氛围中要引导学生深思熟虑,分析概括,提高思维的质量。不然就是热热闹闹一场空。心理学言:中学生课堂听课的有意注意力每隔5—7分钟就会有所松弛。这就要求教师巧设45分钟,做到动静结合,张弛相兼,从而始终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高昂的学习热情,构成课堂教学的优美乐奏。
三、教学设计要和谐
教学的和谐指教学的节奏和谐。教师在讲授时必须要给学生感知教材留下思考、联想的余地,让学生有消化、吸收的时间。再动听优美的讲授必须有品味的空隙。听课不是简单地“接受”,需要有个“悟”的过程。间歇不是思索的中止,而是思索的开始和深化。如果只像“雷鸣电闪”一掠而过,其结果必定是“云里雾里”。当然也不能太慢,太慢则不仅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且使学生容易倦怠,分散注意力。例如:《友邦惊诧论》,学生看一遍普遍不懂。学生第一次接触驳论,而且既驳论点又驳论据。词篇布局也很巧妙,语言又较深。这些对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感知水平放慢节奏,弄清概念,驳论文的类型等,然而再落实教学要求计划。又如古文,老师讲授的内容相对多:有的还要记录下来,一定要放慢。但是当讲解一部分内容完毕后可要求当场快速背默,尽量做到当场巩固,此时的节奏要快。根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遗忘速度呈一条曲线,距学习完毕时间越近,记忆的效果越好,反之则差。教师可引用竞争机制,比赛谁背默得快好。只要节奏掌握得好,古文当场可以做到背出的,这样帮助学生减少背默的苦恼情绪,又减轻了作业量。所以说教师必须快慢得宜,疾缓有致,疏密有间。凡重要的问题,难懂的知识可以重复,速度放慢。慢是为了保证质量。课堂节奏的和谐也是美的表现。
总之教学设计要有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这样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是思想高尚知识广博,思维活泼,感觉敏锐,情感丰富,品味高雅的人。
关键词:语文 教学设计 原则
一、教学设计要有趣味
在信息传递快速,知识爆炸的今天,社会节奏加快,科学进步,真让人目不暇接。而语文教材中,又“古董”味较浓,学生们远离那些时代和作者,因此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鉴于这些情况,语文课要上得饶有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教师自己有广阔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发学生求知欲,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进学生深入钻研问题。”例如:预备班教材《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篇安徒生童话名著。许多同学告诉我早就熟悉这个故事,小时爸妈讲给他们听,长大自己看,后来还看过小品。面对此种情况;我一改常规教法,设计从上课的形式出“趣”。采用了课本表演来理解深化教材内容,完成教学计划。由于男生观察粗线条不仔细,描写能力差,因此我设计的题目为《卖火柴的小男孩》,集体创作,各组由一男同学表演,允许合理想象,适当增添情节突出中心。然后大组评议:谁演得好,哪些地方演得好。为什么……结果这堂课生动极了。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培养了观察能力,描写的手法得到落实。个别同学还加上了社会环境:添加一贵族夫人身着雍荣华贵的长皮大衣,牵着小狗,还喂狗吃香肠。以衬托卖火柴孩子的饥饿寒冷,可怜,揭露社会的黑暗。
从上课的对象上变出趣,让学生做一次老师,各组请二个人上课:一个主讲,一个补充。看那个组讲得好、教得好。同学听自己上课,也特别有劲,个个都很专心,重点部分同学们都能讲到,字、词、句、篇的分析,基本上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有些可以互补。因为学生回家预先精心准备了。超出原先的预期效果。一堂《荔枝蜜》的课用这种方式上,学生记忆深刻牢固,因为重点部分各组都讲了,起到反复巩固的作用。这种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从教材内容上找出“趣”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小时候喜欢那些动植物,同学们说了许多:看蚂蚁搬家、驮米粒养金铃子、斗蟋蟀、种太阳花、养含羞草、栽葡萄……再让学生谈谈七彩的校园生活,大家又说了许多:运动会上各班四百米接力赛紧张激烈、扣人心弦,元旦国庆联欢会节日的丰富多彩,离队入团时的感慨喜悦,测验考试后成败的喜悦与烦恼……然后导入新课,看看鲁迅小时候是怎样的呢?百花园怎样?三味书屋怎样?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开动脑筋,就能找出文章的亮点,课就有趣多了,缩小了时空,理解课文就不难了。
从教材的题目上引出“趣”。《多收了三五斗》,故设悬念:上课前先问一个题目,农民丰收了怎么样?同学们说:农民有吃有穿不愁了。接着老师说:“不是的。”同学们都觉得奇怪,怀疑老师是否讲错,接着在黑板上写上题目“多收了三五斗”,不信请大家看这篇课文。看时请学生从课文里讲出本文的时代背景,为什么丰收了农民也不幸福?又如《普通劳动者》,问:普通劳动者一般指那类人?答:工人、农民、店员等。我又说部长将军也是普通劳动者。学生觉得好奇,就这样拉开了教学的序幕,学生带着好奇疑问看书,效果极佳。兴趣可以产生强大的内驱热情,从而增进学习效率。
二、教学设计要热烈
教学设计热烈是指活跃的教学气氛。教师声情并茂地讲授、答疑,学生欢快愉悦地倾听。讨论热烈,情绪激昂,人人参与动脑动口。例:《中国石拱桥》的分段。有同学说一、二、三自然节为第一部分,一部分人反对,说一、二为第一部分。文章最后又有分歧。有人说最后一节是一部分,有人反对,认为最后两个自然节为一部分。通过争论分析答案是清楚的。又如《我的叔叔于勒》,有同学问“于勒是好人还是坏人?”通过看书讨论,学生自己把問题解决了。作文评讲也可用此方法。教师要设计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争论,加强学生理解写作上一些抽象性理论性的知识。
课堂教学中只有做到热烈、活跃,才能使学生大脑兴奋,心情愉快、思维敏捷,兴趣盎然。当然在热烈的课堂氛围中要引导学生深思熟虑,分析概括,提高思维的质量。不然就是热热闹闹一场空。心理学言:中学生课堂听课的有意注意力每隔5—7分钟就会有所松弛。这就要求教师巧设45分钟,做到动静结合,张弛相兼,从而始终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高昂的学习热情,构成课堂教学的优美乐奏。
三、教学设计要和谐
教学的和谐指教学的节奏和谐。教师在讲授时必须要给学生感知教材留下思考、联想的余地,让学生有消化、吸收的时间。再动听优美的讲授必须有品味的空隙。听课不是简单地“接受”,需要有个“悟”的过程。间歇不是思索的中止,而是思索的开始和深化。如果只像“雷鸣电闪”一掠而过,其结果必定是“云里雾里”。当然也不能太慢,太慢则不仅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且使学生容易倦怠,分散注意力。例如:《友邦惊诧论》,学生看一遍普遍不懂。学生第一次接触驳论,而且既驳论点又驳论据。词篇布局也很巧妙,语言又较深。这些对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感知水平放慢节奏,弄清概念,驳论文的类型等,然而再落实教学要求计划。又如古文,老师讲授的内容相对多:有的还要记录下来,一定要放慢。但是当讲解一部分内容完毕后可要求当场快速背默,尽量做到当场巩固,此时的节奏要快。根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遗忘速度呈一条曲线,距学习完毕时间越近,记忆的效果越好,反之则差。教师可引用竞争机制,比赛谁背默得快好。只要节奏掌握得好,古文当场可以做到背出的,这样帮助学生减少背默的苦恼情绪,又减轻了作业量。所以说教师必须快慢得宜,疾缓有致,疏密有间。凡重要的问题,难懂的知识可以重复,速度放慢。慢是为了保证质量。课堂节奏的和谐也是美的表现。
总之教学设计要有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这样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是思想高尚知识广博,思维活泼,感觉敏锐,情感丰富,品味高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