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回顾13例经病理确诊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病例,并结合文献探讨的其超声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3例40~78岁XGC患者的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13例XGC患者中,胆囊壁弥漫性增厚4例,呈局限团块9例,10例伴胆囊结石,4例与肝脏界限不清。结论 XG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炎性疾病,厚壁型及部分团块型超声声像图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比如:厚壁型内部高回声特点、肿块型内部结节状低回声、黏膜面光整及病灶整体乏血供。
关键词: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超声;特征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是以胆囊慢性炎症为基础,伴有黄色肉芽肿形成、重度增生性纤维化及泡沫状组织细胞,临床上非常少见。由于XGC的胆囊壁不断增厚,并与周围器官或组织发生粘连而形成肿块,临床和超声表现与胆囊癌极其相似,即使术中探查也常常误诊为胆囊癌[1] 。本文回顾性分析13例XGC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检查及手术和病理结果,通过总结超声声像图表现及文献复习以期提高对本病认识。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2004年8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XGC患者13例,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40~78岁,平均(55±3)岁;病程2~28个月;表现为右上腹疼痛10例,急性发作5例,梗阻性黄疸1例,伴发热2例,出现右上腹包块3例;13例患者中10例有胆囊炎反复发作病史,10例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就诊时,其中4例患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所有病例肿瘤指标均属正常范围。
二、仪器与方法 使用Acuson Aspen、GE L5及百胜MyLab 90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探头频率3.5~5.0 MHz。二维灰阶超声观察胆囊或胆囊内肿块形态、大小和内部回声改变、及胆囊与周边脏器关系,彩色多普勒观察胆囊壁及团状回声血流信号分布。
结 果
1、超声表现 13例 XGC依声像图表现可以分为两型:(1)厚壁型 共4例,表现为胆囊壁明显弥漫性增厚,较厚处约1.2 cm~2.0 cm,呈高回声,黏膜面光整,CDFI:2例壁内血流信号较丰富,另2例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术前2例误诊为腺肌增生症和1例误诊为化脓性胆囊炎,1例考虑为XGC可能。(2)团块型 共9例,表现为团块状回声,均为单发,7例表现为混合回声团块,其中5例病灶内部可见结节状低回声(图2~3),4例少许血流信号,3例未见血流信号,CDFI: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4例团块与肝脏分界不清。5例肝门部探及淋巴结回声。团块型XGC除3例误诊为胆囊癌外,其余术前诊断为炎性肿块或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可能;术前超声检查误诊率约46.2%(6/13),其中团块型术前误诊率约33.3%(3/9),厚壁型术前误诊率约75%(3/4)。
2、手术表现 10例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胆囊壁内积脓1例,穿孔1例,均完整切除胆囊,其中3例行周边淋巴结摘除并行病理学检查。
3、病理结果 本组病例标本中,肉眼见胆囊壁均明显增厚,僵硬,其中7例壁上和壁内见黄褐色结节。显微镜下均见胆囊壁内大量泡沫细胞伴肉芽肿形成(图4)。
讨 论
XGC由Goodman和Ishak 1981年首先报道,其发病机制可能为可能为胆囊管及胆道梗阻,胆囊内压力增高,罗-阿窦破裂,或胆囊黏膜炎症,黏膜溃疡形成,胆汁进入胆囊壁并向组织间隙浸润,导致组织细胞对胆汁进行吞噬的炎症反应[2] 。镜下可见大量泡沫细胞是其特征性组织学表现[3] 。XGC发病率为0.7 %~9%,平均发病年龄为49.8岁,女性稍多见,男女之比为1∶3 ,约85-96%合并胆囊结石[4] 。XGC合并胆囊癌发生率约0.2%~3% [4] ,但研究认为XGC本身不能直接导致胆囊癌的发生,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4,5] 。
XGC的超声诊断率不高,即便术中也容易误诊为胆囊癌[2],何婉媛,等[6] 报道一组9例XGC术前超声误诊的病例中有33%(3例)术中误诊为胆囊癌,本组术前误诊率也达46.2%。回顾本组病例超声表现,可以将XGC声像图表现分为两型:1、厚壁型XGC:占30.8%(4/13),病变表现为胆囊壁增厚,以弥漫性为主,均高回声,且壁内未见明显囊腔及壁内小结石形成的“彗星尾”征,这是与胆囊腺肌增生症及化脓性胆囊炎鉴别的关键因素;这点与于胆囊癌的壁增厚不同,后者多为局限性增厚,与胆囊炎也不同,后者消炎后多数壁能变薄[6]。2、团块型XGC:占69.2%(9/13),病变表现为胆囊内混合回声团块,胆囊内壁均光滑,可见清晰黏膜线,可以提示病变位于胆囊壁内,被黏膜覆盖,未破坏黏膜,为本病区别于胆囊癌的特异性表现[6] ,本组病例中除2例弥漫增厚者黏膜面光整外,其余6例肿块均未能清晰辨认黏膜面完整性,可能与我们经验不足有关,也说明超声下识别该征象并不容易。5病灶内部见稍低回声结节,考虑为黄色肉芽肿,占38.5%(5/13),壁内低回声结节或许是提示该病的特征之一,这与文献报道相似[6,7,8]。
本组病变76.9%(10/13)可见胆囊壁黏膜面或团块黏膜面光整,提示黏膜面没有破坏,有助于与胆囊癌进行鉴别,这与CT下的表现有相似性[7] ;血流信号特点:厚壁型中2例血流信号丰富,余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团块型中3例表现为血流信号稍丰富,余仅见星点血流或无明显血流信号,血流信号整体较少(约占61.5%,8/13),或可作为与胆囊癌鉴别诊断的依据之一。本组病例中4例病变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这可能是胆囊浆膜层破裂导致的与肝脏、十二指肠和横结肠等粘连所致,此征象易与胆囊癌混淆,而边界清晰也不能与早期胆囊癌区分,故肿块边界诊断价值可能有限,需结合其他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结 论
本组病例超声检查误诊率较早,这可能与经验不足早期检查者对该病认识不足有关。其中厚壁型内部高回声特点、肿块型内部结节状低回声及黏膜面光整、病变整体乏血供是该病的声像图特征。CT、MRI、超声内镜(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FNA)或超声造影有利于鉴别诊断[7,8] 。鉴于XGC可合并胆囊癌[3],一旦怀疑该病,建议即时手术治疗并行术中快速冰冻检查[4]。
参考文献
[1] 杨燕淑,李云安,梁志宁,等.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声像图特点.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9,11(1):68.
[2]Mehmet Yildirim,Ozgur Oztekin,et al. 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 remains a challenge in medical practice: experience in 24 cases.Radiol Oncol,2009;43: 76-83.
[3]曲利娟,余英豪,毕东军,等.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12例临床病理分析.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9(1):23.
[4]Alvi AR, Jalbani I, et al.Outcomes of 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 in laparoscopic era: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Minim Access Surg,2013,9(3):109-15.
[5] Takada M,Horita Y,Okuda S,et al. Genetic analysis of 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precancerous lesion of gallbladder cancer?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2,49:935-937.
[6]何婉媛,毛枫,徐智章,等.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超声诊断.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2,11:697.
[7]Satoshi G, Samuel Chang,et al. 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CT to differentiate from gallbladder cancer. Eur J Radiol, 2010,74(3):e79-83.
[8]Mohamad B, Bhatt A, Kumaravel A, et al. 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 Mimicking Biliary Tract Cancer. ACG Case Reports Journal,2015,3(1):57-59.
作者信息: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中医院超声科(王娟,徐惠芬,朱小刚,阮小燕,马庆峰)、病理科(胡赟)
通讯作者:朱小刚 Email:[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超声;特征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是以胆囊慢性炎症为基础,伴有黄色肉芽肿形成、重度增生性纤维化及泡沫状组织细胞,临床上非常少见。由于XGC的胆囊壁不断增厚,并与周围器官或组织发生粘连而形成肿块,临床和超声表现与胆囊癌极其相似,即使术中探查也常常误诊为胆囊癌[1] 。本文回顾性分析13例XGC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检查及手术和病理结果,通过总结超声声像图表现及文献复习以期提高对本病认识。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2004年8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XGC患者13例,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40~78岁,平均(55±3)岁;病程2~28个月;表现为右上腹疼痛10例,急性发作5例,梗阻性黄疸1例,伴发热2例,出现右上腹包块3例;13例患者中10例有胆囊炎反复发作病史,10例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就诊时,其中4例患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所有病例肿瘤指标均属正常范围。
二、仪器与方法 使用Acuson Aspen、GE L5及百胜MyLab 90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探头频率3.5~5.0 MHz。二维灰阶超声观察胆囊或胆囊内肿块形态、大小和内部回声改变、及胆囊与周边脏器关系,彩色多普勒观察胆囊壁及团状回声血流信号分布。
结 果
1、超声表现 13例 XGC依声像图表现可以分为两型:(1)厚壁型 共4例,表现为胆囊壁明显弥漫性增厚,较厚处约1.2 cm~2.0 cm,呈高回声,黏膜面光整,CDFI:2例壁内血流信号较丰富,另2例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术前2例误诊为腺肌增生症和1例误诊为化脓性胆囊炎,1例考虑为XGC可能。(2)团块型 共9例,表现为团块状回声,均为单发,7例表现为混合回声团块,其中5例病灶内部可见结节状低回声(图2~3),4例少许血流信号,3例未见血流信号,CDFI: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4例团块与肝脏分界不清。5例肝门部探及淋巴结回声。团块型XGC除3例误诊为胆囊癌外,其余术前诊断为炎性肿块或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可能;术前超声检查误诊率约46.2%(6/13),其中团块型术前误诊率约33.3%(3/9),厚壁型术前误诊率约75%(3/4)。
2、手术表现 10例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胆囊壁内积脓1例,穿孔1例,均完整切除胆囊,其中3例行周边淋巴结摘除并行病理学检查。
3、病理结果 本组病例标本中,肉眼见胆囊壁均明显增厚,僵硬,其中7例壁上和壁内见黄褐色结节。显微镜下均见胆囊壁内大量泡沫细胞伴肉芽肿形成(图4)。
讨 论
XGC由Goodman和Ishak 1981年首先报道,其发病机制可能为可能为胆囊管及胆道梗阻,胆囊内压力增高,罗-阿窦破裂,或胆囊黏膜炎症,黏膜溃疡形成,胆汁进入胆囊壁并向组织间隙浸润,导致组织细胞对胆汁进行吞噬的炎症反应[2] 。镜下可见大量泡沫细胞是其特征性组织学表现[3] 。XGC发病率为0.7 %~9%,平均发病年龄为49.8岁,女性稍多见,男女之比为1∶3 ,约85-96%合并胆囊结石[4] 。XGC合并胆囊癌发生率约0.2%~3% [4] ,但研究认为XGC本身不能直接导致胆囊癌的发生,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4,5] 。
XGC的超声诊断率不高,即便术中也容易误诊为胆囊癌[2],何婉媛,等[6] 报道一组9例XGC术前超声误诊的病例中有33%(3例)术中误诊为胆囊癌,本组术前误诊率也达46.2%。回顾本组病例超声表现,可以将XGC声像图表现分为两型:1、厚壁型XGC:占30.8%(4/13),病变表现为胆囊壁增厚,以弥漫性为主,均高回声,且壁内未见明显囊腔及壁内小结石形成的“彗星尾”征,这是与胆囊腺肌增生症及化脓性胆囊炎鉴别的关键因素;这点与于胆囊癌的壁增厚不同,后者多为局限性增厚,与胆囊炎也不同,后者消炎后多数壁能变薄[6]。2、团块型XGC:占69.2%(9/13),病变表现为胆囊内混合回声团块,胆囊内壁均光滑,可见清晰黏膜线,可以提示病变位于胆囊壁内,被黏膜覆盖,未破坏黏膜,为本病区别于胆囊癌的特异性表现[6] ,本组病例中除2例弥漫增厚者黏膜面光整外,其余6例肿块均未能清晰辨认黏膜面完整性,可能与我们经验不足有关,也说明超声下识别该征象并不容易。5病灶内部见稍低回声结节,考虑为黄色肉芽肿,占38.5%(5/13),壁内低回声结节或许是提示该病的特征之一,这与文献报道相似[6,7,8]。
本组病变76.9%(10/13)可见胆囊壁黏膜面或团块黏膜面光整,提示黏膜面没有破坏,有助于与胆囊癌进行鉴别,这与CT下的表现有相似性[7] ;血流信号特点:厚壁型中2例血流信号丰富,余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团块型中3例表现为血流信号稍丰富,余仅见星点血流或无明显血流信号,血流信号整体较少(约占61.5%,8/13),或可作为与胆囊癌鉴别诊断的依据之一。本组病例中4例病变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这可能是胆囊浆膜层破裂导致的与肝脏、十二指肠和横结肠等粘连所致,此征象易与胆囊癌混淆,而边界清晰也不能与早期胆囊癌区分,故肿块边界诊断价值可能有限,需结合其他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结 论
本组病例超声检查误诊率较早,这可能与经验不足早期检查者对该病认识不足有关。其中厚壁型内部高回声特点、肿块型内部结节状低回声及黏膜面光整、病变整体乏血供是该病的声像图特征。CT、MRI、超声内镜(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FNA)或超声造影有利于鉴别诊断[7,8] 。鉴于XGC可合并胆囊癌[3],一旦怀疑该病,建议即时手术治疗并行术中快速冰冻检查[4]。
参考文献
[1] 杨燕淑,李云安,梁志宁,等.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声像图特点.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9,11(1):68.
[2]Mehmet Yildirim,Ozgur Oztekin,et al. 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 remains a challenge in medical practice: experience in 24 cases.Radiol Oncol,2009;43: 76-83.
[3]曲利娟,余英豪,毕东军,等.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12例临床病理分析.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9(1):23.
[4]Alvi AR, Jalbani I, et al.Outcomes of 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 in laparoscopic era: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Minim Access Surg,2013,9(3):109-15.
[5] Takada M,Horita Y,Okuda S,et al. Genetic analysis of 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precancerous lesion of gallbladder cancer?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2,49:935-937.
[6]何婉媛,毛枫,徐智章,等.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超声诊断.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2,11:697.
[7]Satoshi G, Samuel Chang,et al. 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CT to differentiate from gallbladder cancer. Eur J Radiol, 2010,74(3):e79-83.
[8]Mohamad B, Bhatt A, Kumaravel A, et al. 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 Mimicking Biliary Tract Cancer. ACG Case Reports Journal,2015,3(1):57-59.
作者信息: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中医院超声科(王娟,徐惠芬,朱小刚,阮小燕,马庆峰)、病理科(胡赟)
通讯作者:朱小刚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