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对视障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视障学生的学习、生活要面对比普通人更多的困难与挫折,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如果需要不能得到及时满足,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更容易表现出强烈的情感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差,苦恼无处倾诉,则极易形成不良情绪状态,影响心理健康。因此,为了使学生摆脱心理阴影、重建自信,盲校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担当视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心理医生,给他们以榜样示范、桥梁纽带的作用,使他们得到适当的辅导和帮助。
一、知心朋友——学生心声的倾听者
经观察,在我校27名7至17岁视障学生中,97%的学生在不同时期存在过不同程度的情绪困扰,如处于陌生1环境导致的不安全感,远离父母独立生活产生的无助感,学习过程中听不懂、学不会、成绩不理想造成的焦虑感,生活中与同学问人际关系的紧张感等等。还有些进入青春期的同学开始思考人生、筹划未来,暗暗为将来的工作生活担忧苦闷。而且,学生的年龄越大越容易自我封闭、自卑,羞于倾诉或不知该怎样表达,时间一长,就会陷入痛苦消极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和疏导为主。盲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倾诉和发泄的机会,做值得学生信赖的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1.同感
同感,作为心理辅导原则之一,要求教师走出自身的参照体系,淡化教师角色,进行换位思考,以朋友的身份,设身处地的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分担其各种心理负担。当教师以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表达着对学生内心世界的理解和感同身受时,学生也会因被理解和接纳而更多地作出自我表达、自我探索的行为倾向,最终实现师生双方深入沟通,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倾听
盲校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教师不但能够正确理解学生表达的内容,还要及时予以反应,循循善诱、积极开导。同时,倾听需要教师的耐心和细心,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说过:很少有人能禁得起别人专心致志的听讲所给与的暗示性赞美。的确,倾听蕴含着巨大的信任,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受尊重、有价值的人;倾听也传达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暗示学生自主地审视自己的言行,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我们班上有一名学生,把自己封闭起来。为此,我们特地与他谈心交流,当他把积聚在心中的烦闷倾诉出来时,对我说:“老师,跟你聊天真好。”此后,这个学生转变了很多。
二、心理医生——学生受伤心灵的康复者
1.讲授心理卫生知识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讲授心理卫生知识,介绍心理疾病的危害,阐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活动课内容从视障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重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活动课的开展,使学生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自身问题,有一个学生谈到了他在行走过程中总是感觉有人在他身后,觉得很害怕,他的发言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原来,在我们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有这样的恐惧心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经了解,这些学生在家里都曾遭受过捉弄,有的人悄悄地跟在他们后面拽一下、打一下或大叫一声,久而久之,学生变得疑神疑鬼,总担心背后有人,这种心理现象背后,其实是视障学生对人的不信任、对交往的恐惧心理。对此,我们试着用心理卫生知识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这一问题,摆脱心理障碍。经过一段时间,学生都反映这种恐惧大大减少了。
2.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
视障学生由于生理的缺陷,可能导致心理的异常或障碍,例如自卑、多疑、自我中心、孤僻等不良心理,而社会和家庭的不平等对待,更使学生脆弱的心灵受到伤害,加重心理障碍。
盲校教师要善于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心理健康辅导的共同目标和个别计划。首先,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真情感化、耐心帮助,使学生过度防卫的心理得到缓解;其次,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走出封闭狭小的个人世界;晟后,帮助学生用心理学的知识认清自己的问题,用理智的态度克服自己的消极情绪,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
三、榜样示范——学生情感意志的塑造者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常常会成为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教师的思想素质、人格品质、知识水平和行为习惯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师的心态、情绪对学生更有着直接的影响。
1.乐观豁达,积极向上
勇于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对工作、对生活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爱心,控制情绪,调节心理压力,以积极的情绪对待压力和劳累。用坚强的信念、健全的人格、充实的内心世界,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影响、激励学生。
2.加强学习,不断进取
教师对知识的渴求会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教师不断进取的精神会带动学生奋发图强、自强不息:教师坚定的信念、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会激发学生生活的勇气和对理想的追求。
3.克服困难,坚定信念
视障学生心理问题有其特殊性,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反复性、隐蔽性,尤为复杂和艰巨。因此,我们要克服心理健康教育遇到的各种困难,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坚定信念。只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这项工作,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相信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能改变他的现状,使他受益,重塑视障学生美好的心灵,使他们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一、知心朋友——学生心声的倾听者
经观察,在我校27名7至17岁视障学生中,97%的学生在不同时期存在过不同程度的情绪困扰,如处于陌生1环境导致的不安全感,远离父母独立生活产生的无助感,学习过程中听不懂、学不会、成绩不理想造成的焦虑感,生活中与同学问人际关系的紧张感等等。还有些进入青春期的同学开始思考人生、筹划未来,暗暗为将来的工作生活担忧苦闷。而且,学生的年龄越大越容易自我封闭、自卑,羞于倾诉或不知该怎样表达,时间一长,就会陷入痛苦消极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和疏导为主。盲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倾诉和发泄的机会,做值得学生信赖的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1.同感
同感,作为心理辅导原则之一,要求教师走出自身的参照体系,淡化教师角色,进行换位思考,以朋友的身份,设身处地的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分担其各种心理负担。当教师以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表达着对学生内心世界的理解和感同身受时,学生也会因被理解和接纳而更多地作出自我表达、自我探索的行为倾向,最终实现师生双方深入沟通,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倾听
盲校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教师不但能够正确理解学生表达的内容,还要及时予以反应,循循善诱、积极开导。同时,倾听需要教师的耐心和细心,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说过:很少有人能禁得起别人专心致志的听讲所给与的暗示性赞美。的确,倾听蕴含着巨大的信任,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受尊重、有价值的人;倾听也传达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暗示学生自主地审视自己的言行,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我们班上有一名学生,把自己封闭起来。为此,我们特地与他谈心交流,当他把积聚在心中的烦闷倾诉出来时,对我说:“老师,跟你聊天真好。”此后,这个学生转变了很多。
二、心理医生——学生受伤心灵的康复者
1.讲授心理卫生知识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讲授心理卫生知识,介绍心理疾病的危害,阐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活动课内容从视障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重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活动课的开展,使学生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自身问题,有一个学生谈到了他在行走过程中总是感觉有人在他身后,觉得很害怕,他的发言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原来,在我们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有这样的恐惧心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经了解,这些学生在家里都曾遭受过捉弄,有的人悄悄地跟在他们后面拽一下、打一下或大叫一声,久而久之,学生变得疑神疑鬼,总担心背后有人,这种心理现象背后,其实是视障学生对人的不信任、对交往的恐惧心理。对此,我们试着用心理卫生知识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这一问题,摆脱心理障碍。经过一段时间,学生都反映这种恐惧大大减少了。
2.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
视障学生由于生理的缺陷,可能导致心理的异常或障碍,例如自卑、多疑、自我中心、孤僻等不良心理,而社会和家庭的不平等对待,更使学生脆弱的心灵受到伤害,加重心理障碍。
盲校教师要善于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心理健康辅导的共同目标和个别计划。首先,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真情感化、耐心帮助,使学生过度防卫的心理得到缓解;其次,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走出封闭狭小的个人世界;晟后,帮助学生用心理学的知识认清自己的问题,用理智的态度克服自己的消极情绪,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
三、榜样示范——学生情感意志的塑造者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常常会成为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教师的思想素质、人格品质、知识水平和行为习惯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师的心态、情绪对学生更有着直接的影响。
1.乐观豁达,积极向上
勇于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对工作、对生活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爱心,控制情绪,调节心理压力,以积极的情绪对待压力和劳累。用坚强的信念、健全的人格、充实的内心世界,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影响、激励学生。
2.加强学习,不断进取
教师对知识的渴求会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教师不断进取的精神会带动学生奋发图强、自强不息:教师坚定的信念、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会激发学生生活的勇气和对理想的追求。
3.克服困难,坚定信念
视障学生心理问题有其特殊性,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反复性、隐蔽性,尤为复杂和艰巨。因此,我们要克服心理健康教育遇到的各种困难,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坚定信念。只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这项工作,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相信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能改变他的现状,使他受益,重塑视障学生美好的心灵,使他们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