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支教 传递温情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ek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支教工作能够为更多孩子带去希望,并在他们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本文正是结合笔者自身前往陕西延安清华附中支教经验,来探究当前背景下积极参与到支教工作中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并将自身在支教中的经验加以总结,以期能夠在解决孩子受教育问题的同时,也为更多志愿者参与到支教工作中提供有益的经验参考。
  关键词:爱心支教;必要性;支教经验
  在当前科学与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教育领域也获得快速发展,为更多孩子高效掌握知识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支撑。然而,对于贫困地区学生而言,教育资源分配尚不是很均衡,学生们难以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同时,由于当地教学资源的匮乏,使得支教工作的重要性逐步凸显。为此,本文将结合自身在陕西延安清华附中支教的生活谈几点体会。
  一、支教工作的必要性及意义
  支教就像一把火炬,在每一位志愿者的手中不停地传递,用旺盛的火焰为更多的孩子带去温暖。虽然支教工作者是渺小的存在,做的也是微乎其微的小事,但众多志愿支教者纷纷参与其中,凭借爱和温情为山区学生等带去希望。与此同时,放眼当下时代,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得以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也逐步普及,因而,对于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地区,更应当予以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对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而言,师资力量的不充沛以及教学设备的落后,极大限制着学生进一步高效掌握知识。为有效改善这种情况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需要更多人来共同关注这些地区的教育问题。而支教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我国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在为其带去优秀师资力量的同时,也能够让当地更多的学生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使其在人文关怀与教师的关爱中树立远大的理念以及奋斗目标,甚至能够改变当地孩子的命运。由此可见,支教工作的开展十分有必要。
  通过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能够为贫困地区学生带去温暖与优秀教育资源以及必要的教学设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支教者自我价值的实现。因而,支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陕西延安清华附中支教的工作经验总结
  (一)与当地教师及时沟通 快速投入支教工作状态
  在此次陕西延安清华附中支教过程中,为进一步快速投入到支教工作中,笔者在开展支教工作时首先积极与当地教师进行沟通,就当地教育情况、所支教班级学生的情况以及课程开展情况进行一并了解。在此基础上,与当地教师交流与分析,采取何种教学策略能够更为有效促进当地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并将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方式与当地教师进行分享,希望能够为当地教师后续开展课堂教育有所帮助。除此之外,通过与当地教师的沟通,更能够快速投入到支教状态中,为后续支教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与当地学生积极互动 倾注爱心开展教育教学
  在陕西延安清华附中支教过程中,感受最大的还应当是与当地学生难忘的相处时光。在于开展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十分注重关注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并借助问题引导等多种方式充分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并且多是借助赏识教育以及倾注爱心的方式教育教学,也充分激发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而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也很容易发现延安清华附中学生在现阶段学习及生活上所存在的问题。因此,便能够据此开展个性教学,通过家访等多种形式来携手学生家长一同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并倾听学生的想法,逐步使学生能够掌握高效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转变学习理念。
  (三)采取创新性教学策略 丰富学生课后实践活动
  由于延安地区的相对偏远,该地新课改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有些落后,因而,更需要支教者引入教育发达地区的活水。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所以,教师更应当采取更具创新性的教学策略予以实施。并且,针对当地学生课后时间实践活动缺乏的情况,笔者也采取相应的策略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以及能够根据授课内容组织相关的趣味性实践活动,并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基于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多元发展平台,并提供适合可选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有助于在以后使学生自主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提升多方面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前往陕西延安清华附中的支教经验将会让我受益终身。支教工作中有汗水,也有泪水,但更多的是欢笑。在支教工作期间,努力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尽全力帮助孩子们的学习问题、将所学的知识全部给予学生……这些支教工作的开展也让笔者重新审视支教意义。对于每一位支教者而言,支教,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希望和爱心的播撒,希望更多人也参与其中,为支教工作贡献自身力量!
  参考文献
  [1]  荀觅:一年支教青春,一生志愿情怀[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22):20-21.
  [2]  于学强.“站点分散、科目分散”式实习支教的改进策略[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4):110-113.
  [3]  石英梅.支教路上,我是快乐的[J].中国教师,2017(08):87-89.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教学中,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自主性;主体性  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受压抑的状态,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课堂教学效果难以提高。为此,数学教学中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普及,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也逐步提出了新的要求。“互聯网+”背景下,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当代人才成为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党校作为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和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教育的学校,更应承担起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担。本文将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党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不足,给出党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意见。以期为相关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互
期刊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那作为炎黄子孙,应当传承和发展书法艺术。而国家现在对书法艺术也非常重视,已经正式把书法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学科,那么打造一批高素质的书法教师队伍是目前的迫切要求。要想培养出一名合格的书法教师,一定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不仅要提高教师的书写能力,而且也要夯实丰富的书法理论内涵。同时更要培养教师拥有高水平的教学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书法教师?下面,我简单的进
期刊
所谓“掀起课堂小高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某种措施,把课堂教学的某一阶段推向高度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巧妙、恰当地掀起课堂小高潮,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近两年,我们在学校教导主任的带领下参加了“字理识字”的课题研究,对低年级阶段的识字教学有了崭新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上也有了与以往不一样的设计安排。
期刊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各个学校已经配备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这些装备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生机与活力,也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插上了信息技术的翅膀,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1.信息课堂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
期刊
摘 要: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可以挖掘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兴趣,讓学生对知识产生探究疑问,养成良好的自主意识,决定了学生学习动机的良性形成,因此,在中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积极心理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志趣,塑造学生的学习自信,可以在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学习上进心,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院校;中职学生;学习动机  前言:  学习动机是驱动学生
期刊
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感恩教育,其在社会各界中产生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而,教师应利用各种有效措施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报恩。所以我们需深入探究如何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  (一)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的一项重要途
期刊
摘 要: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为主。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型媒体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包括报纸。要想在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纸媒不仅要在内容上多加努力,还需在版面编辑上加以创新。创新是报纸版面编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报纸版面编辑需不断思索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大力增强自身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呈现给读者一份有内涵、有创意、有品位的报纸。  关键词:报纸;版面编辑;创新  1 目前报纸版面编辑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摘 要:近代以前,我国古代的法律始终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里发展和传承,縱观我国古代法律的发展过程,其发展的过程就是礼与法的关系从对立不断走向融合的过程,并最终实现法律与道德的融合,从而形成了古代中华法系最为重要的特征。正是基于这一理由,通过研究我国古代法律中礼与法关系的演进,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厘清我国古代法律发展的内在逻辑,同时为当今法律发展提供有益即经验教训。  关键词:礼;法;礼法融合  一、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