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针对大多数农村中学生学习外语效率低下以及面对新课标要求的现状,英语教师亟需更新观念,学会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研究性学习是适应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本文分析其内涵、概念及特点,介绍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现代英语教学;研究性学习;提高课堂艺术;培养学习习惯;以人为本
一.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
现在世界上说英语的人越来越多。作为国际交往的语言,英语的作用很大。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在教育领域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研究性学习。它是适应未来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运而生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重点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此,提出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这一课题,并做一些理论和实践探讨。现代英语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生课本上的东西,而是要通过教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这个世界发生过什么,正在发生什么?学生不仅仅是学几个单词、会几篇课文、考试过关就意味着在学英语,而是通过对英语的学习,让他们拥有掌握更多知识的神兵利器。英语已经从一种单纯的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资源库。
二.新课程下的英语教育
实施课程改革后,新的高中英语教材词汇量大,题材涉及面广,而这些课程的设置就正好反映了课程和教学这个问题。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一,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英语新课标教材中的词汇量巨增,语法难度增大,老师又几乎完全用英语授课,面对这种突变,使学生感到不知所措。怎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向高中英语过度呢?我认为高一英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会学英语。高一仍是英语入门阶段,学生们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学生往往是死记单词,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头脑中没有“学会了什么”的意识,没有学习效率的观念,学习方法单一,加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越学越困难,以致最终丧失信心……怎样帮助高一学生解决这一困惑,使学生成功地从初中英语学习过渡到高中英语学习,尽快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的特点与方法,掌握高中英语学习规律呢?我认为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勇做学生的“知心人”。教学实践证明:谁能立身学生之中,受到学生的喜欢与尊敬,谁就能把学生教好。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新时代,就要求我们教师务必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务必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人本思想意识。(二)、分析原因,查找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对学英语的畏惧心理。学生之所以觉得高中英语难学,实际上是由初中升到高中后,他们对英语学习还不适应,尚未习惯。到了高中,教学内容颇多,阅读材料篇幅较长,课时相对减少。对于阅读理解材料往往是篇幅很长的课文讲两课时就结束了。加之词汇量增多,语法较为集中,写作要求提高,课堂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而且,课后自习时间不足,没有计划,不做合理安排就不能及时有效组织预习和复习,几单元过后心中便没底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指导学生作好计划,合理安排时间,课前预习。同时,在教法上多下一些功夫。(三)、具体的指导教给了学生复习的方法。学生觉得高中英语难学的另一个原因是对高中考试内容不适应。按学生的话说:“考的尽是课外的,是没学过的。”这样一来,平时不努力的成绩自然不会好,而一些平时很努力、初中时成绩较好的学生,到了高中也会出现成绩不理想的情况,难怪学生怨声载道。我对这种状况进行了认真了解分析,
发现在学生中间有相当一部分在课下复习时只一味地去记去背单词、课文、语法规则等。这些实际上都是有些片面化了。于是,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会学”,教会他们掌握自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把书上的全部内容一字不漏地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不加思考地全盘接收。
四.提高教师的课堂艺术,
高一英语课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不是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语言点,而是上课的艺术,因此提高课堂艺术是非常必要的。高一英语难度比初中增大了许多,若还能使学生象初一时那样喜欢英语,那我们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很好。高一学生不同于初中学生,他们更有自学能力,一旦入门,其效果会远远超出老师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师必须读透教材,精心设计教法
例如,我尽量在日常教学中设法给学生创造交际情景,便于学生在口头上和笔头上运用所学的语言。交际情景的创设在对话课教学中是最重要的一环。
例如我经常利用视听效果增强情景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课文中的许多情景(如地震等)大多数学生没有亲身的经历或体验,而文字的抽象描述也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让学生观看地震资料片段,学生便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和体验“quake”和“shake”等词的意义,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cutoff”和“falldown”等词组用法。
五.外语教学必须“以人为本”
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现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人们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征。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者之间存在着差异。学习者并非可塑的泥土,可由老师任意捏成其它的东西。他们各自有独特的性格、动机和学习风格,这些特征都会影响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是“鱼”,二是“渔”,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渔”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这远比简单地“授之于鱼”要重要得多,对学生也有用得多。
参考文献
[1]刘道义等.新高中英语教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3-125.
[2]刘硕.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1.
关键词:现代英语教学;研究性学习;提高课堂艺术;培养学习习惯;以人为本
一.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
现在世界上说英语的人越来越多。作为国际交往的语言,英语的作用很大。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在教育领域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研究性学习。它是适应未来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运而生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重点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此,提出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这一课题,并做一些理论和实践探讨。现代英语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生课本上的东西,而是要通过教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这个世界发生过什么,正在发生什么?学生不仅仅是学几个单词、会几篇课文、考试过关就意味着在学英语,而是通过对英语的学习,让他们拥有掌握更多知识的神兵利器。英语已经从一种单纯的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资源库。
二.新课程下的英语教育
实施课程改革后,新的高中英语教材词汇量大,题材涉及面广,而这些课程的设置就正好反映了课程和教学这个问题。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一,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英语新课标教材中的词汇量巨增,语法难度增大,老师又几乎完全用英语授课,面对这种突变,使学生感到不知所措。怎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向高中英语过度呢?我认为高一英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会学英语。高一仍是英语入门阶段,学生们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学生往往是死记单词,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头脑中没有“学会了什么”的意识,没有学习效率的观念,学习方法单一,加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越学越困难,以致最终丧失信心……怎样帮助高一学生解决这一困惑,使学生成功地从初中英语学习过渡到高中英语学习,尽快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的特点与方法,掌握高中英语学习规律呢?我认为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勇做学生的“知心人”。教学实践证明:谁能立身学生之中,受到学生的喜欢与尊敬,谁就能把学生教好。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新时代,就要求我们教师务必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务必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人本思想意识。(二)、分析原因,查找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对学英语的畏惧心理。学生之所以觉得高中英语难学,实际上是由初中升到高中后,他们对英语学习还不适应,尚未习惯。到了高中,教学内容颇多,阅读材料篇幅较长,课时相对减少。对于阅读理解材料往往是篇幅很长的课文讲两课时就结束了。加之词汇量增多,语法较为集中,写作要求提高,课堂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而且,课后自习时间不足,没有计划,不做合理安排就不能及时有效组织预习和复习,几单元过后心中便没底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指导学生作好计划,合理安排时间,课前预习。同时,在教法上多下一些功夫。(三)、具体的指导教给了学生复习的方法。学生觉得高中英语难学的另一个原因是对高中考试内容不适应。按学生的话说:“考的尽是课外的,是没学过的。”这样一来,平时不努力的成绩自然不会好,而一些平时很努力、初中时成绩较好的学生,到了高中也会出现成绩不理想的情况,难怪学生怨声载道。我对这种状况进行了认真了解分析,
发现在学生中间有相当一部分在课下复习时只一味地去记去背单词、课文、语法规则等。这些实际上都是有些片面化了。于是,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会学”,教会他们掌握自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把书上的全部内容一字不漏地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不加思考地全盘接收。
四.提高教师的课堂艺术,
高一英语课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不是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语言点,而是上课的艺术,因此提高课堂艺术是非常必要的。高一英语难度比初中增大了许多,若还能使学生象初一时那样喜欢英语,那我们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很好。高一学生不同于初中学生,他们更有自学能力,一旦入门,其效果会远远超出老师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师必须读透教材,精心设计教法
例如,我尽量在日常教学中设法给学生创造交际情景,便于学生在口头上和笔头上运用所学的语言。交际情景的创设在对话课教学中是最重要的一环。
例如我经常利用视听效果增强情景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课文中的许多情景(如地震等)大多数学生没有亲身的经历或体验,而文字的抽象描述也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让学生观看地震资料片段,学生便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和体验“quake”和“shake”等词的意义,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cutoff”和“falldown”等词组用法。
五.外语教学必须“以人为本”
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现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人们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征。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者之间存在着差异。学习者并非可塑的泥土,可由老师任意捏成其它的东西。他们各自有独特的性格、动机和学习风格,这些特征都会影响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是“鱼”,二是“渔”,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渔”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这远比简单地“授之于鱼”要重要得多,对学生也有用得多。
参考文献
[1]刘道义等.新高中英语教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3-125.
[2]刘硕.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