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书馆作为知识和信息的储藏、管理场所,在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知识信息时代,知识创新、知识发展、知识爆炸带来信息学的扩大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使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受到巨大冲击,图书资料管理的现代化迫在眉睫。
1 知识信息化是传统观念加速更新的前提
新的世纪,呼唤着新的观念。在有幸享用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是否想过,在学术成就和创造成果日新月异的动态环境下,“书”再也不用过一段时间就得在一堆书海中移来动去了。一本书将永远放在一个地方,计算机会知道它的位置。在传统的图书馆中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完全依赖于其物质载体的书籍,一本书中的知识不能同时被多个读者共享,另外,读者必须到图书馆借取书籍才能获得其中的信息和知识。传统的图书馆机制和信息知识传播方式严重的阻碍了图书馆作用的充分发挥。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电子阅览室恰恰能弥补以上之不足。
电子阅览室作为知识信息的实现工具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垂青。它是对传统图书管理的一次根本改变,一改往日沉重、复杂、繁琐的工作与管理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电子阅览室所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同旧的方式即传统的图书馆相比具体表现在:1.图书储备量不再受地方大小约束;2.图书具体形式的改变,使图书的寿命可以存放一个世纪;3.图书管理方式改为电子化和智能化管理,管理手段丰富而先进;4.图书来源更广阔,更多样化,是的内容更丰富、更专业;5.图书对外方式的改变,读书受益者改为方便,内容更加可选。这无疑是图书馆所想达到的目标。为此,我们需要管理硬件(计算机管理系统)和管理软件(管理人员)的支持。
2 图书管理网络化建设是图书管理现代化之手段
图书管理网络化核心部分是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它必须包括图书采编、图书流通、图书查询、期刊管理、公共管理和读者论坛六个子系统。
2.1 图书采编系统主要完成的是图书采购、验收、编目等入库前期工作。具体包括六个功能模块:1.业务处理:完成图书采购流程中针对图书的各项业务,包括采验收及各种数据统计等;2.经费管理完成图书采购过程中经费分配及统计工作;3.单据管理:生成图书采购过程中的各种单据,包括订单、催订单、新书通报和账目等;4.书商管理:包括书商信息的添加、删除和修改查询等;5.图书编目:包括图书编目、文档查询、卡片处理等;6.系统维护:重置该模块中使用到的代码、外币兑换率等参数,并可对过期记录进行删除。
2.2 图书流通系统主要完成的是图书入库并进入流通后的管理运作。具体包括六个功能模块:1.借还处理模块;它完成图书馆图书“出纳”部门的主要工作,其中包括借书、还书、续借及损书丢书处理等功能;2.预约处理模块:它是根据图书馆特定任务的需求,满足特定读者预约未借到图书的功能。包括预约登记、预约取消和预约借书功能;3.读者管理模块:它完成为读者办证、挂失、解挂、补证、查询等功能;4.流通统计模块:它完成工作人员各种工作量的统计,包括统计时间段内借书、还书、续借预约登记、预约借书及罚款金额等数量;5.典藏调拨模块:主要实现图书调拨、图书盘点、废书删除等功能;6.系统维护模块:主要是维护读者数据和图书数据的安全,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主要包括过期处理和参数设置。
2.3 图书检索系统是提供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检索图书的一个子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可以从多个检索点入手:1.题名检索;2.著者检索;3.分类号检索;4.ISBN检索;5.出版社检索;6.复合检索;7.主题检索;8.读者检索。检索该馆是否收藏某种图书,并显示该书的具体信息,复本量的大小及每个复本收藏于图书馆的什么库或阅览室,若此书已被其他读者借走,则给出借该书的读者信息及应还日期。
2.4 期刊管理系统是实现馆内期刊线性管理工作的子系统。具体包括:1.现刊管理:完成现刊的采购、验收和多角度的到刊统计功能;2.过刊管理:完成过刊的装订和回库验收工作;3.经费管理:完成经费的分配、统计和账目结算功能;4.单据管理:生成订单、催订单、新刊通报等单据;5.期刊查询:从刊名ISBN号、CODEN号等多个入口点进行查询;6.系统维护:进行参数设置和记录维护。
2.5 公共管理系统主要对馆内人事和系统使用权限进行管理和维护。具体包括:1.人员管理:完成馆内工作人员的增、删、改操作;2.考勤管理:对馆内工作人员考勤进行管理;3.工资管理:对馆内工作人员工资进行管理;4.权限设置:由系统管理员添加、修改用户并对用户权限进行设置。
2.6 读者论坛系统
3 馆员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图书管理现代化的人力资源保证
图书计算机管理系统使图书馆成为信息媒体的中转站。它在减轻工作人员负担的同时,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工作人员不仅会操作,还要会指导读者进入系统找寻他们的所需。这就相应地要求我们馆员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提高适应信息教育需要的素质。信息教育是图书馆传统用户教育的一种延伸,以客户群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为宗旨。如果信息素质状况不佳,信息意识不强,信息语言就会存有局限性。因此,急需依靠馆员自身信息意识提高来带动客户群信息意识的提高。
其实,认知素质的提高。现代专业知识已步入了极端,作为服务于读者的图书馆员清楚自己的客户群。一则要以绝对优势的知识面与之交流,了解其所需所急,达到服务的量优化。一则来一次角色互换的尝试。多角色的体验,群体的认知,同时结合计算机应用、心理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等学科知识,寓高层次管理于日常的服务之中,为读者营造一种图书馆知识信息化的氛围。
再次,是计算机管理理论素质的提高。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的图书馆员,没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仅了解图书馆的性质,也是寸步难行的。譬如,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建立,要能提出与计算机原理匹配的图书馆管理方案目标,要提出可靠保障指标,要考虑系统能够在多个层次上实现安全接制、配置灵活、备用和可选,有很强的可升级性,能够适应应用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图书管理现代化是发展所致,图书馆管理工作现代化同样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它们不能流于口头和形式。
1 知识信息化是传统观念加速更新的前提
新的世纪,呼唤着新的观念。在有幸享用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是否想过,在学术成就和创造成果日新月异的动态环境下,“书”再也不用过一段时间就得在一堆书海中移来动去了。一本书将永远放在一个地方,计算机会知道它的位置。在传统的图书馆中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完全依赖于其物质载体的书籍,一本书中的知识不能同时被多个读者共享,另外,读者必须到图书馆借取书籍才能获得其中的信息和知识。传统的图书馆机制和信息知识传播方式严重的阻碍了图书馆作用的充分发挥。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电子阅览室恰恰能弥补以上之不足。
电子阅览室作为知识信息的实现工具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垂青。它是对传统图书管理的一次根本改变,一改往日沉重、复杂、繁琐的工作与管理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电子阅览室所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同旧的方式即传统的图书馆相比具体表现在:1.图书储备量不再受地方大小约束;2.图书具体形式的改变,使图书的寿命可以存放一个世纪;3.图书管理方式改为电子化和智能化管理,管理手段丰富而先进;4.图书来源更广阔,更多样化,是的内容更丰富、更专业;5.图书对外方式的改变,读书受益者改为方便,内容更加可选。这无疑是图书馆所想达到的目标。为此,我们需要管理硬件(计算机管理系统)和管理软件(管理人员)的支持。
2 图书管理网络化建设是图书管理现代化之手段
图书管理网络化核心部分是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它必须包括图书采编、图书流通、图书查询、期刊管理、公共管理和读者论坛六个子系统。
2.1 图书采编系统主要完成的是图书采购、验收、编目等入库前期工作。具体包括六个功能模块:1.业务处理:完成图书采购流程中针对图书的各项业务,包括采验收及各种数据统计等;2.经费管理完成图书采购过程中经费分配及统计工作;3.单据管理:生成图书采购过程中的各种单据,包括订单、催订单、新书通报和账目等;4.书商管理:包括书商信息的添加、删除和修改查询等;5.图书编目:包括图书编目、文档查询、卡片处理等;6.系统维护:重置该模块中使用到的代码、外币兑换率等参数,并可对过期记录进行删除。
2.2 图书流通系统主要完成的是图书入库并进入流通后的管理运作。具体包括六个功能模块:1.借还处理模块;它完成图书馆图书“出纳”部门的主要工作,其中包括借书、还书、续借及损书丢书处理等功能;2.预约处理模块:它是根据图书馆特定任务的需求,满足特定读者预约未借到图书的功能。包括预约登记、预约取消和预约借书功能;3.读者管理模块:它完成为读者办证、挂失、解挂、补证、查询等功能;4.流通统计模块:它完成工作人员各种工作量的统计,包括统计时间段内借书、还书、续借预约登记、预约借书及罚款金额等数量;5.典藏调拨模块:主要实现图书调拨、图书盘点、废书删除等功能;6.系统维护模块:主要是维护读者数据和图书数据的安全,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主要包括过期处理和参数设置。
2.3 图书检索系统是提供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检索图书的一个子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可以从多个检索点入手:1.题名检索;2.著者检索;3.分类号检索;4.ISBN检索;5.出版社检索;6.复合检索;7.主题检索;8.读者检索。检索该馆是否收藏某种图书,并显示该书的具体信息,复本量的大小及每个复本收藏于图书馆的什么库或阅览室,若此书已被其他读者借走,则给出借该书的读者信息及应还日期。
2.4 期刊管理系统是实现馆内期刊线性管理工作的子系统。具体包括:1.现刊管理:完成现刊的采购、验收和多角度的到刊统计功能;2.过刊管理:完成过刊的装订和回库验收工作;3.经费管理:完成经费的分配、统计和账目结算功能;4.单据管理:生成订单、催订单、新刊通报等单据;5.期刊查询:从刊名ISBN号、CODEN号等多个入口点进行查询;6.系统维护:进行参数设置和记录维护。
2.5 公共管理系统主要对馆内人事和系统使用权限进行管理和维护。具体包括:1.人员管理:完成馆内工作人员的增、删、改操作;2.考勤管理:对馆内工作人员考勤进行管理;3.工资管理:对馆内工作人员工资进行管理;4.权限设置:由系统管理员添加、修改用户并对用户权限进行设置。
2.6 读者论坛系统
3 馆员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图书管理现代化的人力资源保证
图书计算机管理系统使图书馆成为信息媒体的中转站。它在减轻工作人员负担的同时,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工作人员不仅会操作,还要会指导读者进入系统找寻他们的所需。这就相应地要求我们馆员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提高适应信息教育需要的素质。信息教育是图书馆传统用户教育的一种延伸,以客户群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为宗旨。如果信息素质状况不佳,信息意识不强,信息语言就会存有局限性。因此,急需依靠馆员自身信息意识提高来带动客户群信息意识的提高。
其实,认知素质的提高。现代专业知识已步入了极端,作为服务于读者的图书馆员清楚自己的客户群。一则要以绝对优势的知识面与之交流,了解其所需所急,达到服务的量优化。一则来一次角色互换的尝试。多角色的体验,群体的认知,同时结合计算机应用、心理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等学科知识,寓高层次管理于日常的服务之中,为读者营造一种图书馆知识信息化的氛围。
再次,是计算机管理理论素质的提高。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的图书馆员,没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仅了解图书馆的性质,也是寸步难行的。譬如,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建立,要能提出与计算机原理匹配的图书馆管理方案目标,要提出可靠保障指标,要考虑系统能够在多个层次上实现安全接制、配置灵活、备用和可选,有很强的可升级性,能够适应应用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图书管理现代化是发展所致,图书馆管理工作现代化同样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它们不能流于口头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