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改革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内化沉积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创新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发现规律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语文的活动中去,以实现有效的、多方面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语文课堂;构建
课堂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三维目标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活动,就是语文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丰富文学素养和驾驭语言文字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构建有效教学呢?
一、培养参与意识,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否强烈是关键性的因素。因此,必须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上下工夫。
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或不愿参与,原因之一是教师“目中无人”,平时制定目标、设计方案不着眼于学生,而是凭自己的经验和主观想象,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学生,只考虑如何讲授而不考虑学生如何活动;另一方面不能因材施教、灵活多变,而是以我为主,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适应教师,而不是教师适应学生,主客颠倒。因此,我们应该尽一切努力去实现学生的参与。
1. 培养兴趣,激发参与的热情
教师对开发学生学习动力必须有正确而充分的认识,多从积极的方面去了解他们,认真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每项活动都从他们的角度去构思和展开,努力适应他们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让他们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并形成自我意识;同时要不断给学生以表扬和鼓励,通过评价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
2. 面向全体,铺设成功之路
要想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就必须有面向全体的意识。课堂教学只是为一部分学生设计,或者实际参与的人只有一小部分,教学的成功将会大打折扣。教师要以各种手段方法,使他们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促成良性循环。
3. 恰当操作,坚持循序渐进
恰当操作就是要求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优选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尤其要针对学生个人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活动。可以是问答,可以是朗读……凡此种种,都要从实际出发,兼顾相关因素,深入研究学法、研究典型,使之各得其所。
二、注重方法指导,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无定法,因了它这种模棱两可的“灵活性”,才让我们语文教师备受困惑之苦。注重情感体验,培养感性思维似乎有道理;重视条分缕析,培养理性思维也似乎说得过去。语文要教给学生什么,就连我们语文教师也颇难拿捏。但不管怎么说,语文教学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注意总结、归纳,还是可以找到一些易于操作的方法。
面对一篇课文,可以从课后习题入手,以所设问题为向导,解读文章。也可以以精彩的情节链为线索去串起前后文。还可以以某些重点段落中重点词、句为“药引”来发酵全文。在相关中考题型的训练中,可以渗透传授相关解题技巧,例如选择题的“排除法”“筛选法”“比较法”,阅读题按设置的分值“踩点得分”,默写题根据前后关键性提示语锁定“答案”,信息提取题根据相关信息出现的频率、位置来甄别提取等,都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三、增加阅读容量,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很多时候,我们语文教师倾向于“听、说、读、写”中的“写”,而且还是重复机械的抄写。一个词、一句翻译写上一两遍就熟了,却偏要来它个四五遍,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的看法也逐渐偏颇起来——语文,就是抄抄写写,死记硬背。这已完全背离语文教学的初衷——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其实,“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的有效结合,才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正确途径。而开展阅读活动就是最有效的方法。名家散文、经典名著、科学前沿、环球博览等,都是阅读的对象。在阅读过程中,提倡用作批注、作点评的方式参与文本阅读,借此来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面、较高的文学素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大语文的魅力。这样坚持下去,学生会听、能说、擅写,语文素养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很大的提升,语文课堂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四、完善多元评价,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从新课程的评价标准可以看出,学生评价更加关注问题解决能力、个人效率、思维技能及接受变革的意愿。学生评价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解放学生,将支持理念“工具理性”变“解放理性”,赋予学生真正的主体性,凸现学生在评价中的地位。
1. 只有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应用在让学生自己讲,合作讨论、辩论等活动上,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课堂独裁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
2. 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让身边的社会情境在课堂上重现,引发学生“说”的欲望。把抽象的知识拉到身边的现实生活中,这无形中为学生搭建一个“梯子”,解决了学生的“困难”。
3. 尽量消除人为设定的框框,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多设计一些灵活性的问题,少给学生的思维设定框框,避免阻碍学生思维的发散。在学生发表意见时,教师不提前“暴露”自己的立场,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这样,学生才能讲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来,从而体现出学生作为个体的独特性。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追求语文课堂的有效,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它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发挥,也取决于教师对教学中情、理、趣的挖掘。只要我们能立足课堂、立足学生,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就一定能拥有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
(通渭县榜罗学区)
关键词:有效;语文课堂;构建
课堂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三维目标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活动,就是语文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丰富文学素养和驾驭语言文字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构建有效教学呢?
一、培养参与意识,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否强烈是关键性的因素。因此,必须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上下工夫。
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或不愿参与,原因之一是教师“目中无人”,平时制定目标、设计方案不着眼于学生,而是凭自己的经验和主观想象,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学生,只考虑如何讲授而不考虑学生如何活动;另一方面不能因材施教、灵活多变,而是以我为主,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适应教师,而不是教师适应学生,主客颠倒。因此,我们应该尽一切努力去实现学生的参与。
1. 培养兴趣,激发参与的热情
教师对开发学生学习动力必须有正确而充分的认识,多从积极的方面去了解他们,认真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每项活动都从他们的角度去构思和展开,努力适应他们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让他们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并形成自我意识;同时要不断给学生以表扬和鼓励,通过评价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
2. 面向全体,铺设成功之路
要想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就必须有面向全体的意识。课堂教学只是为一部分学生设计,或者实际参与的人只有一小部分,教学的成功将会大打折扣。教师要以各种手段方法,使他们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促成良性循环。
3. 恰当操作,坚持循序渐进
恰当操作就是要求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优选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尤其要针对学生个人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活动。可以是问答,可以是朗读……凡此种种,都要从实际出发,兼顾相关因素,深入研究学法、研究典型,使之各得其所。
二、注重方法指导,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无定法,因了它这种模棱两可的“灵活性”,才让我们语文教师备受困惑之苦。注重情感体验,培养感性思维似乎有道理;重视条分缕析,培养理性思维也似乎说得过去。语文要教给学生什么,就连我们语文教师也颇难拿捏。但不管怎么说,语文教学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注意总结、归纳,还是可以找到一些易于操作的方法。
面对一篇课文,可以从课后习题入手,以所设问题为向导,解读文章。也可以以精彩的情节链为线索去串起前后文。还可以以某些重点段落中重点词、句为“药引”来发酵全文。在相关中考题型的训练中,可以渗透传授相关解题技巧,例如选择题的“排除法”“筛选法”“比较法”,阅读题按设置的分值“踩点得分”,默写题根据前后关键性提示语锁定“答案”,信息提取题根据相关信息出现的频率、位置来甄别提取等,都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三、增加阅读容量,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很多时候,我们语文教师倾向于“听、说、读、写”中的“写”,而且还是重复机械的抄写。一个词、一句翻译写上一两遍就熟了,却偏要来它个四五遍,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的看法也逐渐偏颇起来——语文,就是抄抄写写,死记硬背。这已完全背离语文教学的初衷——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其实,“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的有效结合,才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正确途径。而开展阅读活动就是最有效的方法。名家散文、经典名著、科学前沿、环球博览等,都是阅读的对象。在阅读过程中,提倡用作批注、作点评的方式参与文本阅读,借此来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面、较高的文学素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大语文的魅力。这样坚持下去,学生会听、能说、擅写,语文素养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很大的提升,语文课堂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四、完善多元评价,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从新课程的评价标准可以看出,学生评价更加关注问题解决能力、个人效率、思维技能及接受变革的意愿。学生评价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解放学生,将支持理念“工具理性”变“解放理性”,赋予学生真正的主体性,凸现学生在评价中的地位。
1. 只有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应用在让学生自己讲,合作讨论、辩论等活动上,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课堂独裁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
2. 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让身边的社会情境在课堂上重现,引发学生“说”的欲望。把抽象的知识拉到身边的现实生活中,这无形中为学生搭建一个“梯子”,解决了学生的“困难”。
3. 尽量消除人为设定的框框,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多设计一些灵活性的问题,少给学生的思维设定框框,避免阻碍学生思维的发散。在学生发表意见时,教师不提前“暴露”自己的立场,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这样,学生才能讲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来,从而体现出学生作为个体的独特性。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追求语文课堂的有效,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它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发挥,也取决于教师对教学中情、理、趣的挖掘。只要我们能立足课堂、立足学生,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就一定能拥有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
(通渭县榜罗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