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将心理素质教育融入到小学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提出几点改正措施,旨在为教学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了小学生的成长,因此在小学生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小学已经加入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时也为小学生配备了专业的心理教师,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了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教师要对心理健康的教學内容进行优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从而促使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考前焦虑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家长都会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学习压力,导致很多小学生遇到考试就会产生焦虑的情绪。有些小学生因为焦虑影响到考场发挥,还有些小学生甚至会因为太过紧张,对考试产生恐惧心理。[1]
(二)性格比较自私
现如今,受国家政策的限制,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家中的独子。有些家长就会将自己全部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除了要求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外,对其他方面都过于溺爱,长此以往,很多小学生的性格都比较自私,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对小学生的社交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情绪不稳
虽然小学阶段的课业压力不大,但为了能让学生在考试时取得好成绩,除了学校的日常课程之外,家长还会让小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使小学生的时间全部都被学习占用。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小学生由于压力太大,如果在学习中或者生活中遇到困难,就会使情绪非常不稳定,甚至还会向家人或教师发脾气。如果问题能够及时得以解决,小学生又会懊恼自己刚刚的行为。
(四)叛逆期较长
随着小学生社会经验的增加,他们的自主意识逐渐完善。很多小学生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不喜欢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限制。
(五)缺乏自信
有些小学生会认为自己不够漂亮、不够聪明、声音不够好听等方面感到自卑,他们认为自己永远不如别人,在和其他同学进行沟通时也不敢抬起头大声的说话。这种类型的小学生严重缺乏自信,甚至一点小事都会让他们产生很大的心理波动,如果别人多看他们一眼,他们可能就会认为是别人瞧不起他。这种偏激类型的小学生不仅不能合理的控制情绪,可能还会做出一些过激行为。
(六)性格孤僻
这种类型的小学生平时不太喜欢说话,也不喜欢和别人交往,宁可自己发呆,也不喜欢和别人交流。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和别人沟通,如果有人主动和他们交流,他们也会选择逃避。另外,这种类型的小学生抗挫折能力较差,遇到困难很容易被打倒。
以上这些心理问题在小学阶段非常常见,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小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同时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促使小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二、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认知能力还不够完善,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心理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和家长格外重视学生的心理状况,才能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由于小学生之间的生长环境和性格特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也有很大的差距。教师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向小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要对小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小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然后在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辅导方法,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健康成长。[2]
首先,学校要专门开设为小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咨询室,并鼓励小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勇敢的向心理教师求助,从而找到良好的解决办法。其次,通过互联网构建咨询平台。如果小学生觉得没有勇气走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心理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对小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针对性的辅导。最后,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信箱。如果小学生不喜欢和心理教师进行直接沟通,也可以通过写信这种间接的方式和教师交流,从而帮助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二)实现家校合作
造成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最初要的原因就是收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学校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充分结合家长的因素。家长给小学生的影响是最直观的,因此教师要和学生的家长保持有效的沟通,向家长传授一些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小学生增强心理素质。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小学阶段的影响教育,但是在和家长共同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仍然要站在主导地位。首先,教师要对小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深入调查,明确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为之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铺垫。由于每个家庭的教育方法和生长环境之间都不相同,教师就要和学生的家长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家庭的实际情况,然后用科学的方法对家长的教育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其次,教师要在家长的共同参与下制定教育方法,和家长的教育理念形成统一力量,这样才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顺利进行。再次,教师要适当组织一些亲子活动,为家长和学生创造有效的相处时间。大部分的小学生都喜欢亲子活动,并且在亲子活动中还能改善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增加他们之间的交流,这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中重要。最后,教师可以将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资料推荐给学生的家长,帮助家长学习更多的教育方法,从而使家长找到适合小学生的教育方式,同样也能帮助小学生结局心理问题。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比成人更加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和家长都要特别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然而,很多小学仍然认识不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使学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流于形式。为了能有效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教师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还要拉近和小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和他们的沟通。另外,教师还要经常组织一些提升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并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小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胡晓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2):184-185.
[2]胡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198-199.
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恩城街道办事处第三小学 529400
关键词: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了小学生的成长,因此在小学生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小学已经加入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时也为小学生配备了专业的心理教师,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了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教师要对心理健康的教學内容进行优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从而促使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考前焦虑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家长都会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学习压力,导致很多小学生遇到考试就会产生焦虑的情绪。有些小学生因为焦虑影响到考场发挥,还有些小学生甚至会因为太过紧张,对考试产生恐惧心理。[1]
(二)性格比较自私
现如今,受国家政策的限制,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家中的独子。有些家长就会将自己全部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除了要求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外,对其他方面都过于溺爱,长此以往,很多小学生的性格都比较自私,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对小学生的社交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情绪不稳
虽然小学阶段的课业压力不大,但为了能让学生在考试时取得好成绩,除了学校的日常课程之外,家长还会让小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使小学生的时间全部都被学习占用。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小学生由于压力太大,如果在学习中或者生活中遇到困难,就会使情绪非常不稳定,甚至还会向家人或教师发脾气。如果问题能够及时得以解决,小学生又会懊恼自己刚刚的行为。
(四)叛逆期较长
随着小学生社会经验的增加,他们的自主意识逐渐完善。很多小学生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不喜欢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限制。
(五)缺乏自信
有些小学生会认为自己不够漂亮、不够聪明、声音不够好听等方面感到自卑,他们认为自己永远不如别人,在和其他同学进行沟通时也不敢抬起头大声的说话。这种类型的小学生严重缺乏自信,甚至一点小事都会让他们产生很大的心理波动,如果别人多看他们一眼,他们可能就会认为是别人瞧不起他。这种偏激类型的小学生不仅不能合理的控制情绪,可能还会做出一些过激行为。
(六)性格孤僻
这种类型的小学生平时不太喜欢说话,也不喜欢和别人交往,宁可自己发呆,也不喜欢和别人交流。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和别人沟通,如果有人主动和他们交流,他们也会选择逃避。另外,这种类型的小学生抗挫折能力较差,遇到困难很容易被打倒。
以上这些心理问题在小学阶段非常常见,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小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同时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促使小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二、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认知能力还不够完善,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心理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和家长格外重视学生的心理状况,才能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由于小学生之间的生长环境和性格特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也有很大的差距。教师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向小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要对小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小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然后在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辅导方法,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健康成长。[2]
首先,学校要专门开设为小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咨询室,并鼓励小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勇敢的向心理教师求助,从而找到良好的解决办法。其次,通过互联网构建咨询平台。如果小学生觉得没有勇气走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心理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对小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针对性的辅导。最后,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信箱。如果小学生不喜欢和心理教师进行直接沟通,也可以通过写信这种间接的方式和教师交流,从而帮助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二)实现家校合作
造成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最初要的原因就是收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学校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充分结合家长的因素。家长给小学生的影响是最直观的,因此教师要和学生的家长保持有效的沟通,向家长传授一些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小学生增强心理素质。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小学阶段的影响教育,但是在和家长共同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仍然要站在主导地位。首先,教师要对小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深入调查,明确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为之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铺垫。由于每个家庭的教育方法和生长环境之间都不相同,教师就要和学生的家长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家庭的实际情况,然后用科学的方法对家长的教育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其次,教师要在家长的共同参与下制定教育方法,和家长的教育理念形成统一力量,这样才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顺利进行。再次,教师要适当组织一些亲子活动,为家长和学生创造有效的相处时间。大部分的小学生都喜欢亲子活动,并且在亲子活动中还能改善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增加他们之间的交流,这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中重要。最后,教师可以将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资料推荐给学生的家长,帮助家长学习更多的教育方法,从而使家长找到适合小学生的教育方式,同样也能帮助小学生结局心理问题。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比成人更加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和家长都要特别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然而,很多小学仍然认识不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使学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流于形式。为了能有效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教师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还要拉近和小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和他们的沟通。另外,教师还要经常组织一些提升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并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小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胡晓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2):184-185.
[2]胡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198-199.
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恩城街道办事处第三小学 529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