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史课堂中,开展师生互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平等对话,相互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有助于构建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是实现历史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问题,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人通过查阅的文献及本人所在地区的实际入手走访调查研究,从中发现教师容易犯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相关策略。
一、教师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互动对象、机会呈现不公平性。
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在与教师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教师表示喜欢跟优等生进行互动,他们认为课堂时间有限,与优等生进行互动很容易得到满意的答案,节省了时间,有时候也会跟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学生互动,提醒他认真听讲,但是还是以优等生为主。同时对于学生的面对面访谈中也发现教师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喜欢与学习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的优等生进行互动。教师在师生互动的对象选择上倾向于优等生,那么优等生获得参与师生互动的机会也比其他的同学多,因此目前历史师生互动中,互动对象、机会呈现不公平性。
(二)课堂中存在虚假的师生互动。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教师和学生都一致认为师生互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作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实施师生互动,它已经普遍的进入课堂。但是,有些教师实施的师生互动只是调节了课堂的气氛,让课堂看起来比较活跃,却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思考,产生共鸣,受到启发。根据观察,虚假的师生互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类表面热闹型。有些老师认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度高,师生互动的效果就越好。
(三)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互动。
与以前的教学目标相比,新课程改程提出的“新三维目标”最大的亮点就是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方法,更要在传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这种情感方面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能富有激情,带着感情上课,通过情感的传递,教育学生。
二、提高历史课堂师生互动效果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正如多元智能理论所指出的那样,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的智能结构都是由言语一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交往一交流智能等九种智能组成的,以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种智能组装在一起,使每个人的智能结构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并各具特色,表现出个体之间智能的差异。因此,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的評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与成功与否。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具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教师不能以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的优、差。教师、学生眼中的“差生”只是言语一语言智能或者逻辑一数理智能不够好,但是他们在其他几种智能的表现可能相当优秀。换句话来说,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的问题,只存在智能类型的差异问题。
(二)建立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
叶澜教授说:“课堂师生互动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而平等是发挥师生、生生互动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个体,两者人格上是平等的。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应建立在师生间相互尊重、平等、理解的基础上,而这种基础的实现,要求历史教师首先组织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投入感情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历史教师普遍反映学生不动,可是教师却忽略了课堂的氛围容易受到教师和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师生互动也是一种情绪和情感的互动。在对历史教师的访谈和学生的问卷中也反映出:教师和学生的表情和动作会对彼此造成影响。很多名师之所以受到学生的崇拜和欢迎,除了他们的教学方法得当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是在用心与感情在上课。他们在上课之前都非常注意与学生进行互动,为学生建立和谐、活跃的心理氛围,讲课中感情投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想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历史教师必须投入感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热情。
四、结论
总之,对于高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来说,仍然需要长期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探索,需要依靠所有教师教育研究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本人希望自己所做的工作能为提高课堂师生互动效果提高一定的参考,能为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尽一份力量。
一、教师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互动对象、机会呈现不公平性。
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在与教师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教师表示喜欢跟优等生进行互动,他们认为课堂时间有限,与优等生进行互动很容易得到满意的答案,节省了时间,有时候也会跟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学生互动,提醒他认真听讲,但是还是以优等生为主。同时对于学生的面对面访谈中也发现教师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喜欢与学习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的优等生进行互动。教师在师生互动的对象选择上倾向于优等生,那么优等生获得参与师生互动的机会也比其他的同学多,因此目前历史师生互动中,互动对象、机会呈现不公平性。
(二)课堂中存在虚假的师生互动。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教师和学生都一致认为师生互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作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实施师生互动,它已经普遍的进入课堂。但是,有些教师实施的师生互动只是调节了课堂的气氛,让课堂看起来比较活跃,却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思考,产生共鸣,受到启发。根据观察,虚假的师生互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类表面热闹型。有些老师认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度高,师生互动的效果就越好。
(三)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互动。
与以前的教学目标相比,新课程改程提出的“新三维目标”最大的亮点就是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方法,更要在传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这种情感方面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能富有激情,带着感情上课,通过情感的传递,教育学生。
二、提高历史课堂师生互动效果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正如多元智能理论所指出的那样,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的智能结构都是由言语一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交往一交流智能等九种智能组成的,以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种智能组装在一起,使每个人的智能结构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并各具特色,表现出个体之间智能的差异。因此,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的評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与成功与否。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具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教师不能以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的优、差。教师、学生眼中的“差生”只是言语一语言智能或者逻辑一数理智能不够好,但是他们在其他几种智能的表现可能相当优秀。换句话来说,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的问题,只存在智能类型的差异问题。
(二)建立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
叶澜教授说:“课堂师生互动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而平等是发挥师生、生生互动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个体,两者人格上是平等的。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应建立在师生间相互尊重、平等、理解的基础上,而这种基础的实现,要求历史教师首先组织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投入感情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历史教师普遍反映学生不动,可是教师却忽略了课堂的氛围容易受到教师和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师生互动也是一种情绪和情感的互动。在对历史教师的访谈和学生的问卷中也反映出:教师和学生的表情和动作会对彼此造成影响。很多名师之所以受到学生的崇拜和欢迎,除了他们的教学方法得当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是在用心与感情在上课。他们在上课之前都非常注意与学生进行互动,为学生建立和谐、活跃的心理氛围,讲课中感情投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想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历史教师必须投入感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热情。
四、结论
总之,对于高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来说,仍然需要长期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探索,需要依靠所有教师教育研究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本人希望自己所做的工作能为提高课堂师生互动效果提高一定的参考,能为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尽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