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是针对语文考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当今时代赋予当今语文教师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任。本文从注意学生阅读方法训练;以读为本咀嚼文本语言;扩大学生阅读视野,多涉猎课外读物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农村初中;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判断能力和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 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与社会接触面小,知识积累少,更应注重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如何根据农村学校实际有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训练
良好的方法是正确解决问题的保证,是确保少走弯路的捷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做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去读、怎样去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没能切实地去解答,就不能很好地算注重了方式方法。”在给学生日常授课和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白他们要去读的是什么,要有明确的方向感和指向性,目标要明确,还要明白怎么去读,怎么去理解。对于不同题材的文章,它们有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不同的行文脉络。不同的作者在写相同体裁的文章时也会因为个人文学修养、意趣爱好、侧重习惯等的不一样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写作习惯和突出的语言文字风格等。
在给学生授课和指导时,要引导学生精细阅读,逐渐去发现这些差异和不同,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不同分类,以提高其学习能力。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记叙文时,首先要引领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旨,重点去品味叙述部分和议论抒情叙述部分。一般来说,初中学段学生所接触到的议论文,其论点往往出现在句首或句尾。但偶尔也有出现在句中的,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不能因为一般性特征而湮没了特殊性存在,亦不能一概而论。学习说明文时要仔细分析其课文内容,明确课文的说明对象,找出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并根據关键字词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体裁文章不同的知识点去进行有针对性的归纳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的知识点,以循序渐进式地提高现代文学习和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是关键。
二、以“读”为本,“咀嚼”文本语言
文本细读,顾名思义一是要“细”,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所以,要进行文本细读,就必须从语言入手,从最基本的字词入手;二是要“读”,南宋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后自精熟,精熟了理自见得。”结合“细”“读”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朗读。朗读是亲近和理解语言的前提,也是进入文本的必要一环。在朗读中,更容易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文辞质朴,情感真挚,就适宜在朗读中体会,如“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在反复朗读中,学生可以走进朱自清的情感世界,感同身受地体会那种对父亲依依不舍的情感。
2.阅读时间要充分。教师要上好语文课,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对于课上朗读,短小的篇幅适宜集体朗读,较长的篇幅宜选取部分集体朗读、自由朗读。整篇文章应该给学生预留课前预习时间,在这时间段朗读。总之要让所有学生都能有充分的时间来阅读文本。
3.寻找切入点。在阅读文本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一些细微处,仔细阅读,细细揣摩,才能品出精妙之处。(1)细读关键字。我们知道真正要分析作品,就得从分析关键字入手。例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课文一开始安排孔乙己就是在众人的“笑”中入场,在文章最后又是以“笑”结束,“笑”这个字贯穿全篇,细读“笑”可以品味出这种笑是众人冷漠麻木的笑,作者更是用众人的笑来突出孔乙己的悲剧命运,而这不仅仅是孔乙己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2)细读人物称谓。人物称谓就是人物间彼此的叫法,细细地深入挖掘,你会收获良多。例如,《我的叔叔于勒》,文中的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一会儿是“好心的人”、“善良的人”,一会儿又是“贼”、“讨饭一样的人”,随着这称谓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而这改变的依据就是于勒是否有钱。通过对人物称谓的探究,我们可以看到在金钱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冷漠、势利的关系。(3)细读标点。文中的一些标点寓意深刻却经常易被忽略。例如,《故乡》里“我”重新看到闰土时,“啊!闰土哥,———你来了?……”这处标点很有特点,仔细品味诵读之后,我们能读出对重新见到久别的儿时伙伴的兴奋激动,也有对儿时伙伴变化之大的疑惑,更有想说的话很多却无从说起的迟疑等复杂的人物心理活动,从而能更加形象地感受闰土这个人物形象。(4)细读空白处。空白顾名思义就是作品省略了的地方。文学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它往往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正为读者参与文本创设了弹性空间。文学作品中的“留白”,需要读者发挥想象力来填充。
三、扩大学生阅读视野,多涉猎课外读物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语文这一门课程的特点是其阅读量、积累量是没有限度的,是没有上限的。从古自今,没有哪一个大文学家敢说自己读尽了天下书,识尽了天下字。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也是积淀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阅读是积累,是吸收,是消化,是把阅读材料内化为自己阅读能力的关键步骤和必须方法。我们应该鼓励农村学生放宽视野,不要做井底蛙、蜀地犬,在学好教材里面的课文之外,还要广泛涉猎那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读物和文章。在选取阅读材料时,要注意选择那些符合初中学生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的读物,尤其要注意思想情趣方面的精细选择,要挑选出那些能激发学生正义感和有助于培养学生真善美特性的文章。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积累,农村学校条件差,教师要为学生阅读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学生准备充足的读物供学生阅读,为学生积累知识创造条件。
总之,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是针对语文考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当今时代赋予当今语文教师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任。我们要将教材课文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期帮助学生学好现代文,学好语文,受益终身。
关键词:农村初中;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判断能力和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 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与社会接触面小,知识积累少,更应注重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如何根据农村学校实际有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训练
良好的方法是正确解决问题的保证,是确保少走弯路的捷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做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去读、怎样去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没能切实地去解答,就不能很好地算注重了方式方法。”在给学生日常授课和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白他们要去读的是什么,要有明确的方向感和指向性,目标要明确,还要明白怎么去读,怎么去理解。对于不同题材的文章,它们有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不同的行文脉络。不同的作者在写相同体裁的文章时也会因为个人文学修养、意趣爱好、侧重习惯等的不一样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写作习惯和突出的语言文字风格等。
在给学生授课和指导时,要引导学生精细阅读,逐渐去发现这些差异和不同,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不同分类,以提高其学习能力。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记叙文时,首先要引领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旨,重点去品味叙述部分和议论抒情叙述部分。一般来说,初中学段学生所接触到的议论文,其论点往往出现在句首或句尾。但偶尔也有出现在句中的,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不能因为一般性特征而湮没了特殊性存在,亦不能一概而论。学习说明文时要仔细分析其课文内容,明确课文的说明对象,找出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并根據关键字词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体裁文章不同的知识点去进行有针对性的归纳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的知识点,以循序渐进式地提高现代文学习和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是关键。
二、以“读”为本,“咀嚼”文本语言
文本细读,顾名思义一是要“细”,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所以,要进行文本细读,就必须从语言入手,从最基本的字词入手;二是要“读”,南宋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后自精熟,精熟了理自见得。”结合“细”“读”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朗读。朗读是亲近和理解语言的前提,也是进入文本的必要一环。在朗读中,更容易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文辞质朴,情感真挚,就适宜在朗读中体会,如“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在反复朗读中,学生可以走进朱自清的情感世界,感同身受地体会那种对父亲依依不舍的情感。
2.阅读时间要充分。教师要上好语文课,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对于课上朗读,短小的篇幅适宜集体朗读,较长的篇幅宜选取部分集体朗读、自由朗读。整篇文章应该给学生预留课前预习时间,在这时间段朗读。总之要让所有学生都能有充分的时间来阅读文本。
3.寻找切入点。在阅读文本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一些细微处,仔细阅读,细细揣摩,才能品出精妙之处。(1)细读关键字。我们知道真正要分析作品,就得从分析关键字入手。例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课文一开始安排孔乙己就是在众人的“笑”中入场,在文章最后又是以“笑”结束,“笑”这个字贯穿全篇,细读“笑”可以品味出这种笑是众人冷漠麻木的笑,作者更是用众人的笑来突出孔乙己的悲剧命运,而这不仅仅是孔乙己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2)细读人物称谓。人物称谓就是人物间彼此的叫法,细细地深入挖掘,你会收获良多。例如,《我的叔叔于勒》,文中的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一会儿是“好心的人”、“善良的人”,一会儿又是“贼”、“讨饭一样的人”,随着这称谓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而这改变的依据就是于勒是否有钱。通过对人物称谓的探究,我们可以看到在金钱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冷漠、势利的关系。(3)细读标点。文中的一些标点寓意深刻却经常易被忽略。例如,《故乡》里“我”重新看到闰土时,“啊!闰土哥,———你来了?……”这处标点很有特点,仔细品味诵读之后,我们能读出对重新见到久别的儿时伙伴的兴奋激动,也有对儿时伙伴变化之大的疑惑,更有想说的话很多却无从说起的迟疑等复杂的人物心理活动,从而能更加形象地感受闰土这个人物形象。(4)细读空白处。空白顾名思义就是作品省略了的地方。文学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它往往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正为读者参与文本创设了弹性空间。文学作品中的“留白”,需要读者发挥想象力来填充。
三、扩大学生阅读视野,多涉猎课外读物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语文这一门课程的特点是其阅读量、积累量是没有限度的,是没有上限的。从古自今,没有哪一个大文学家敢说自己读尽了天下书,识尽了天下字。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也是积淀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阅读是积累,是吸收,是消化,是把阅读材料内化为自己阅读能力的关键步骤和必须方法。我们应该鼓励农村学生放宽视野,不要做井底蛙、蜀地犬,在学好教材里面的课文之外,还要广泛涉猎那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读物和文章。在选取阅读材料时,要注意选择那些符合初中学生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的读物,尤其要注意思想情趣方面的精细选择,要挑选出那些能激发学生正义感和有助于培养学生真善美特性的文章。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积累,农村学校条件差,教师要为学生阅读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学生准备充足的读物供学生阅读,为学生积累知识创造条件。
总之,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是针对语文考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当今时代赋予当今语文教师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任。我们要将教材课文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期帮助学生学好现代文,学好语文,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