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微课教学模式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_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微课作为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教学方式,已经在初中各个科目的教学中都得到了有效运用。初中生物学科因自身的特性,也很适合采用微课的形式展开教学,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分析初中生物科目当前的教学特征,并基于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对如何利用微课教学模式展开生物教学,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课教学模式;课堂效果;初中生物
  一、 引言
  信息技术近年来已经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微课作为其中的主要模式之一,为提升教学效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初中生物作为一门与实践、生活相关的科目,采用微课的形式展开教学,能使实验更加生动形象,对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意义重大,为此本文将展开相关探索。
  二、 初中生物的教学特征
  初中生物中包含许多生活相关的实践,以及多种实验,可以说这些实践和实验是初中生物的核心内容。因为脱离了实际实践和实验的生物教学,难以让初中生真正理解生物的本质,以及这门学科真正的内涵。同时因为通过实践和实验展开生物教学,初中生的动手、实践、创新、观察能力都会得到一定提升,因此生物课堂实践与实验是否能有效展开,是决定初中生掌握多少生物知识、对生物知识理解到何种程度的关键。但当前很多中学都缺乏完善的生物实验设备,教师难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带来有效的实验。再加上生物实验中一些实验难以实际操作,进而都影响了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改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新要求的当下,初中生物亟须通过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提升当前的课堂教学质量。
  三、 微课的特点及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 微课的特点
  微课有多个很显著的特征,比如短小精悍、内容有针对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教师可以针对某节课的某一个知识点,制作成一个微课,内容主要是和这个知识点相关,且可加入一些与之相关的延伸知识点。可以将其用在课堂上作为辅导教学的工具,在教学平台上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下载。微课依托于信息技术,能够加入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对于初中生物而言,一些难以在课堂上真实呈现的实验,都可以通过微课进行呈现。将初中生物的教学特征与微课的特点结合后会发现,微课能够很好地弥补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对提升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 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上的优势
  1. 能够颠覆初中生物以往的教学模式限制
  传统的生物教学主要是课堂教授加基础实验,学生所能观察的时间和方面都有限,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也难以进行反复学习。微课教学模式则可以让生物教师将生物知识点更加形象地表达出来,比如对于动植物细胞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能看到的只是图片,即便是在课堂上进行实验,因为缺乏先进的生物实验器材,再加上学生对生物实验实践不足,导致其很难观察清楚动植物细胞的形态。而微课可以直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实验,使学生更清晰地看到动植物细胞的形态以及动态变化。如此一来,初中生对动植物细胞的了解,就不再仅仅是图片或模糊的形象。
  2. 能够很好地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除了在课堂上之外应用微课之外,教师也可以将微课上传到班级的学习平台上。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遇到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都可以自己选择对应的微课进行学习。学生不用再因为上课没听懂某个知识点,但因为害怕被教师责备,而放弃对这个知识点的学习。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地选择想学习的内容。且对于仍旧不理解的地方,还可以在学习平台上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向教师提问。在提升学生自主解决学习难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都会得到提升。而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更多生物知识后,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也会得到提升。
  四、 如何应用微课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一) 利用微课助力学生的课前、课后学习
  教学效果提升的根本,是基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充分理解与运用。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将制作好的微课上传至班级群、学习平台等,让学生在课前有效地进行预习,使学生先对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以在课堂上能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制作一些有引导作用的微课:以某种植物为例,讲解其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去观察这种生物在生活中和环境的关系是否真的如此。如果环境发生变化,会对这种生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课前的微课应以问题引导为主,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探究,进而对课本上的知识点有简单的了解。当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基本了解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展开教学就轻松得多,学生也能更轻松地掌握教師讲解的内容,教学效果自然会得到提升。
  除此之外,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进行课后的复习,使学生能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对微课中生物知识的延伸知识点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引导学生中自主探究这些知识点的实际应用。以《青春期》这一课为例,在学生的课后复习中,教师可以“女生青春期的变化”“男生青春期的变化”为专题,对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之后再制作一个微课,告诉学生如何正确面对自己青春期的变化,遇到难以启齿的难题时又该如何解决。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了巩固,也掌握了如何应对生物知识的技能和能力,这从另一方面提升了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 合理地使用微课
  虽然微课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很大,但并不是说只要采用微课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就能得到提升。这需要初中生物教师在合适的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比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一课,一些简单的理论知识不宜制作成微课,教师应选择本节课中的一些难点和关键知识点,或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以使学生能清晰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比如“无机盐的缺乏症以及食物来源”,这一知识点就适合制作成微课。除此之外,微课在课堂上运用的次数不宜太多,若是整节课都在运用微课展开教学,反而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
  (三) 加强微课中的生物思维引导
  微课除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外,还应该要起到培养初中生生物思维的能力,以使学生通过微课得到启发,进而主动对微课中的生物知识点进行探究,提升学生自身学习生物的能力,进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比如在《种子的萌发》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通过微课将知识点进行讲解完后,引导学生去思考不同的植物萌发需要怎样的外界条件。教师可在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根据学生的猜想去实验,验证学生所说的外界条件,是否正是(假设为蒲公英)发芽所需要的。通过实验和微课的配合,引导学生逐渐建立生物思维,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与生物知识相关的生活实践时,能尽可能地做出正确的推断。
  五、 结语
  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上拥有诸多优势,大量实践也证明微课的确对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使广大初中生物教师认识到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合理地使用微课,真正地发挥微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佳.初中生物学微课设计思路及反思[J].生物学教学,2015(3).
  [2]陈洁.微课以及微课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77).
  [3]程世红.微课在初中生物科学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4]侯琰琪.微课模式下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吴青,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红星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對于酸的浓度会导致酸的性质的不同进行探究,其中的酸以HCl、H2SO4、HNO3为例进行分析。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三种酸的浓酸与稀酸的性质异同,以及在反应中浓酸可转化为稀酸,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浓度与物质性质的关系,有利于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法思想。  关键词:性质;浓酸;稀酸;变化;辩证法
摘 要:很多教育部门和机构在下半年都组织老师们开展教学竞赛,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呈现精彩的课堂。那么如何评判一堂好课呢?这个答案可谓仁者见仁,标准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从学生的角度评判,是否调动了学生参与和体验、是否有利于学生现时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所以评判一堂好课关键看学生。  关键词:好课;标准;学生;学习;参与;体验;价值  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有人认为好的课堂是教学目标明确、适
摘 要:推动古诗课堂教学回归“本然语文”,这是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相呼应的,是对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种更质朴的践行。然而在一线教学中,我们的古诗教学普遍存在“功利化”“碎片化”“无我化”的三大误区,使其偏离了课标的目标,也偏离了语文的“本然”。笔者从一堂省级公开课课堂设计切入,提出对此三大误区的探讨,以期引发反思。  关键词:本然语文;古诗教学;误区纠偏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摘 要:随着科技和教育手段的进步,将微课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素材,鼓励小学生大胆想象和营造轻松氛围,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微课或丰富形象的画面、或悦耳动听的声音、或鲜艳生动的图像,将小学美术知识点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大大地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更好地理解小学美术知识难点与重点。  关键词:小学美术;微课教学;实践研究  一、 引言  
摘 要:兴趣对于小学生英语学习影响十分重大,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科,其本身在我国本土应用条件并不像汉语一样广泛,而这就导致学生学习英语除了在日常课堂中学习外,若想得到进一步提升,则完全依赖其对于英语学科的兴趣。同时小学生正处于学科兴趣的塑造期,在这个阶段如果能让小学生对一门课程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对于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互动教学作为提升课堂效率,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
摘 要:目前,各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困境。在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英语课程如何继续生存,以何种方式生存,成了每个高校都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每个大学英语教师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很多高校针对目前的情况进行了课程改革,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设置便是改革尝试的办法之一。本文在此背景下,针对工科专业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背景和现状进行分析,以实现后续课程设置更为合理化的目标。  关键词:
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求知欲越强。因此,在小学数学第一册中“十几减8”这节课的教学,我根据低年级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和好胜的特点,借助电教投影手段,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我来谈谈教学实践的几点心得。  关键词:学习兴趣;电教投影;实践操作  一、 巧设铺垫,激发求知欲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很强,新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
摘 要:《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是以育种技术的历史发展为主线,通过构建育种模型,引导学生体验“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思考探究—构建概念—解释建议”的科学思维过程,领悟“知识对生产生活的作用,超越已有技术的局限是育种技术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原因和动力”,进而达成“科学、技术、社会”即STS教育。  关键词:构建;育种概念模型;科学思维  一、 构建概念模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概念模型是思维模型的一
摘 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历程中,许多关于教学评价的理念与方式都得到了更新。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关键学科,做好课堂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知识习得与身心成长会起到直接的影响,所以需要高度重视,确保课堂评价语文魅力得以凸显,达到激励学生成长的目的。基于此,文章将结合笔者教学实际,对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进行浅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激励  教学评价作为教师与学生以语言形式
摘 要:很多学生把文理分的很明确,认为文科和理科不可以融合。但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做数学题的时候,会出现对题目不理解或者理解错题目的意思等等问题。这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过关。文章通过对数学解题还有语文阅读能力进行调查不难看出,阅读理解能力对数学解题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关键词:阅读能力;解题能力;文理关系  一、 问题的提出  在学生做题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做题的时候不理解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