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暴力的抗争,对和平的渴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l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是一幅能够给人心灵上的震撼与救赎的优秀艺术作品。它在有限的画幅空间里创造出了具有无限冲击力的视觉形象,令人眼球为之惊颤。画家深沉强烈的情感恣肆宣泄其上,使这滚滚而动的精神波涛一波又一波地无限扩散,令观者淹没于画家个人的情感海洋之中,感受到画家对战争成熟又深邃的思考。
  关键词: 《格尔尼卡》 毕加索 战争 情感
  一、作者生平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西班牙画家、雕塑家。他从19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是20世纪现代艺术主要代表人之一,作为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和第一个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到卢浮宫的画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其代表作还有《和平鸽》、《梦》、《亚威农少女》等。
  二、创作背景
  1937年初,毕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一幅装饰壁画。但不久后就发生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克斯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不仅很多平民百姓被炸伤炸死,格尔尼卡更是被夷为平地。德军的这一暴行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毕加索愤慨至极,决定以此事件作为壁画创作题材,表达对无辜枉死人们的哀悼和对战争罪犯的抗议。于是,文化巨作《格尔尼卡》就此诞生。
  三、《格尔尼卡》赏析
  在《格尔尼卡》这幅二十五英尺宽、十一英尺高的巨型油画里,众多变异的图形冲击着观者的视觉感观。画面左侧,一位悲痛欲绝的母亲怀抱着死去的孩子仰天哭喊,她的身后立着一个流露出残忍狞笑的恐怖牛头。画面中间,一匹被刺伤的马张着嘴、昂着头,发出凄惨的哀鸣;马的身下还躺着一名已死去的战士,他的右手紧紧地握着被折断的剑,剑旁一朵鲜花正在生长。一个妇女从窗口探出身体,右手举着一盏油灯,油灯的左上方有一盏像眼睛似的电灯,发出强光,照耀着整个血腥的场面。画面右侧,一个惊慌失措的男人高举双手,抬头向上呼叫。离他不远有一个女人俯身逃窜。整幅画由黑、白、灰三色绘成,错综复杂的黑白灰色块营造出画面阴郁恐怖的感觉,不规则的线条形成的角和弧的交错,给人一种支离破碎和动乱的感觉,画面沉重又压抑,充满了悲剧又紧张恐怖的气氛。
  此画中,虽然诸多形象皆富于动感,可是它们的组织结构却明显散发出某种古典意味。画面正中央有许多亮色图像互相交叠着,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轴恰好将整幅长条形画面均匀地分成两个正方形。画面左右两端的图像又是那样相互平衡,是一种金字塔式构图,跟《最后的晚餐》有些类似。除此之外,全画从左至右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突出公牛狰狞的形象;第二段强调受伤挣扎的马,其上方那盏耀眼的电灯好似一只惊恐、孤独的眼睛;第三段,那个举着灯火从窗子里伸出头来的“自由女神”最显眼;而在第四段,那个双臂伸向天空的惊恐的男子形象,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视线,其绝望的姿态令人过目难忘。毕加索以象征和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打破了空间界限,将一个个充满动感与刺激的夸张变形的形象表现得有序统一,既突出强调了重点,又刻画出了丰富多变的细节,显示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底。
  毕加索曾说:“我不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我从来没有脱离过现实。我总是待在现实的真实情况之中。”这或许也是他选择画《格尔尼卡》的一个重要原因。画中的形象运用了恰到好处的夸张手法,在没有飞机和炸弹的情况下,形成了残暴、痛苦、绝望、恐怖的氛围。被炸弹夺去生命的婴儿,怀抱死去的孩子仰天悲号的母亲,燃烧弹引燃大火的小屋,身陷烈火高举双臂、仰头惊呼和拖着被炸断的腿疯狂奔逃的女子,被炸伤的马忍痛引颈嘶鸣……一个个画面深刻揭露了法西斯战争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无比憎恶和对受难人们的强大悲悯,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反法西斯战士的颂扬,对和平的渴望及对人类社会美好未来抱有信心。打破了空间界限,蕴含了愤懑的抗议,成就了史诗的悲壮。
  四、结语
  毕加索这位生于西班牙马拉加的绘画大师,在自己祖国和人民遭受深重灾难的时刻,以独特的绘画语言,在有限的画幅空间里创造出了具有无限冲击力的《格尔尼卡》,引领着我们进入了一个真实的世界。让我们知道生活在战争年代的悲哀,体味到那个时代人民对和平的向往。正所谓“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我们是多么幸福,所以,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西洋美术画家画廊[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1.
  [2]伊顿.色彩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3]皮埃尔·戴.毕加索传[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 场面描写是对特定场景的总体描述,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本文以《口技》这篇文言文为例,说明场面描写的艺术手法。  关键词: 《口技》 场面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场面描写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总体情况的描写,场面描写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场面描写的作用是显示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口技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用口来描摹声音,演
摘 要: 现代部分教师的幸福指数低,对教育无所适从,容易把个人情绪带到课堂,给教育教学带来不良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只要教师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能换位思考的心,海纳百川的心,那么一切将迎刃而解,幸福自己,幸福他人。  关键词: 幸福 爱心 换位思考 宽容  前一段时间在妈妈家碰到了表姐,闲聊中她对我说:“斌(表姐的外孙,我是他的语文老师)回家对我说,我们语文老师不知怎么了,最近总爱发脾气。”我一惊。
摘 要: 招教考试是英语专业师范生应聘教师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渠道,师范生要针对招教考试的相关要求,做好充分准备,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训练教学基本技能,顺利地获得理想的教师工作岗位。  关键词: 英语专业师范生 招教考试 策略  一、招教考试的重要性  招教考试是教育行政部门为了招聘教师而实行的教师选拔考试。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面试。英语专业师范生在寻找工作过程中,招教考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教
摘 要: 日本民间有着大量关于妖怪的传说,这大概与身处岛国的日本人心理上有种种不安全感与对大自然的未知感有关。日本是个多山的国家,传说中住在山上的妖怪不少。狸是日本关于妖怪传说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动物。本文以日本传说中妖怪——“狸”为例,对日本特有的妖怪文化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 狸 传说 妖怪文化  一、狸的由来  1.日本汉字“狸”的由来  最初“狸”这个汉字是描述野猫等中型哺乳动物的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高中化学作业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及新课程的要求,对化学有效作业设计策略进行了的实践和研究。  关键词: 有效作业 设计策略 高中化学教学  一、研究缘起  (一)传统教学方法诟病凸显。  作为复习、巩固、检查、提高和应用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业布置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所以每一位化学教师都特别关注和重视。通过布置作业,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从而有效地调整
摘要: 新课程实施以来,为了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课堂的实效,探究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全国各地的信息技术教师开展了多种有益的教学探索,同课异构教学就是其中一种较好的研训方式。《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开辟了“一题多解”栏目,为同课异构研训活动开辟了引导和延伸平台,并陆续推出多篇关于同课异构的教改专题,引领教师从理论上汲取营养,从实践中探求规律,使许多教师的专业实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关键词: 信息
摘 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对一堂英语观摩课进行分析,试图探究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英语观摩课 英语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作为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其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备受关注
摘要: 作业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途径之一,更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地。针对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的低效高耗的实际问题,作者对小学语文有效性作业设计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目的是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一身轻”的乐趣,在作业中提高自己。作业要从形式的新颖有趣转向内容的质变,要从多元智能的展示转向立足学科本位,要从大量的机械重复转向思维含量递增。因此,要突破传统作业的形式,开展书面口头作业、活动式作业、
摘要: 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高职新生英语学习适应性的研究,是关系新生迈入高职院校后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所在学院高职新生在英语基础、学习习惯、自信心及学习目的方面的特点,提出了引导新生积极适应高职英语学习的“五个”策略,旨在帮助高职新生缩短适应期,更好地适应高职英语学习,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 高职新生 英语学习 适应性 教学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高职教育受到
摘要: 当前,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农民进城务工已成时下热门话题,其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农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存在学业方面、品德方面、人格方面、心理方面等诸多的困惑和焦虑,造成乡村教育滞后。因此,乡村教师要放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去认识现象,分析实事,找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农村留守孩子 心理健康 教育问题  为了让农村留守孩子健康成长,我研读大量文章,提出了下列的心理辅导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