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入分析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的现状,探索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栽体创新的对策,增强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党的理论认同、思想认同和感情认同,是社会主义高校教育目标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
将党的基本知识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从根本上帮助广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共产主义道德和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基本要求。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和创新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增强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党的理论认同、思想认同和感情认同。是社会主义高校教育目标的根本要求。
一、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载体。载体通常是指能贮存,携带其它物体的事物。最初在化学反应中有比较明确的表述,是指为了使某种化学反应更充分。让反应物质通过某种特殊物质携带进入反应之中。但这类特殊物质本身不参加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变化,这种物质就称为载体。载体的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贮存和携带其它的事物;二是促进其它事物之间的反应。
(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
(三)教学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要发生相互作用,教要有学的回应,否则就没有效果,不能称其为成功。教学载体是贮存、携带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在相应的教学策略指导下为传递教学内容而设计编制的教学内容的组合形式和形态。
(四)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是指在实施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过程中,能够连接大学生党的基础知识全程化教育工作过程中各要素,承载党的知识教育因素,连接党的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互动性。实现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手段与形式。
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党的知识教育发展历程划分,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可分为传统载体和现代载体。传统载体是指在党的知识教育过程中早就产生并在继续发挥作用的载体,如学生党支部载体、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党校载体等;现代载体是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党的知识教育新载体,如网络载体、社会实践载体、红色资源载体等。不同的党的知识教育载体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及教育功能。
二、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载体的效果不好。主要表现在:存在课时消减、大课教学的现象,影响教育效果。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上简单灌输,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削弱了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学生党支部载体的作用发挥不够。在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上缺少针对性,大多采用的是横向设置模式,即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设置,不能按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党的教育工作中,学生党支部应该是党的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纽带,起着上沟通、下帮扶的作用,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学生党支部在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党的知识教育工作上发挥作用不大,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党员发展的事务性工作,对支部党员自我管理的引导教育也做不到位。
(三)网络载体开发力度有限。网络载体在高校党的知识教育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多数高校通过网络平台来开展教育,但其作用多是用来作为开展日常党建工作的平台,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率不高,缺乏针对性、互动性。这样的教育常常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难以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信息网络本身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利用网络接收、传播黄色信息、反动言论、电脑病毒等违法信息,而普通高校对于网络教育监控力度不到位,使得网络载体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进行党的知识教育,成了党的知识教育网络载体建设面临的最大的难题。
(四)社会实践载体拓展不够。党的知识教育应该增加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内容,发挥学生党员的专业优势,培养他们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道德情操。但是大多数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更多注重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联系不够紧密,以党的知识教育为主题的调研不多,如:政治信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施与经济发展状况,教育文化现状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现状的联系开展实践不多。
(五)校园文化载体挖掘不够。校园文化是高校党的知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它在对大学生进行党的知识教育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就目前高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情况来看,党的教育工作者虽然注重了对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的运用,但没有不断地对活动载体进行拓展,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将党的知识教育内容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使之产生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因此大学精神感染力度不够,党的知识教育的主导位置也不突出,达不到娱乐之中教育于人的目的。
(六)红色资源载体的整合不够。在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中,红色资源载体指的是承载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必要的历史教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以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不骄不躁、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的教育形式,最典型的就是参观革命基地。就目前大学生红色教育开展情况来看,高校对于红色资源整合不够,形式单一,涵盖范围太过狭窄,大多数高校的红色教育都是到革命基地参观考察,这使得高校红色教育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创新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随着时代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延伸到新的领域,更多的元素加入到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的集合中,如互联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社区建设等等,丰富了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内涵。
(一)课堂教学载体的创新
在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过程中,转变观念是先导,由灌输式教育向引导式转变,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并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载体,实施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以案例为导引,采取用事例说理的方式,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出发点,激发参训学员学习理论的兴趣,增强运用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体验性,实行校内教学与外出学习、参观、考察、调研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方法进行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广泛利用社会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要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二)学生党支部载体的创新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党支部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在支部设置方面可根据大学生的专业设置、学习生活等方面来设置。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宿舍文化、社区文化逐渐成为影响党建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党的教育工作进公寓、进社区对开展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有积极的作用。在宿舍、社区建立学生党支部,有利于党的教育工作者走近学生生活,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把党的知识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同时,实现党建组织创新,积极探索在宿舍、在社区建立党组织以及党建运行、党员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营造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社区文化中的带头作用,正确引导宿舍文化、社区文化的发展方向。
(三)网络载体的建设与创新
一方面,要大力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开展网络对话。提高大学生党的基础知识全程化教育的针对性。应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工作,如可以在网上开辟“在线课堂”“时事快递…入党导航”“知识长廊”“党史人物”“视频赏析析”和“在线考试”等栏目,宣传党的基础知识,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对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将组织生活和学习讨论会放到网上进行,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讨论和有关党支部建设问题讨论;在网络上开展在线思想调研,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党的知识全程化教育工作在网络上的实效性和吸引力;通过开设师生个人主页、BBS、博客、电子邮件、QQ群等方式,通过交流思想,表达意见、观点,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网络软硬环境建设和网络管理,做到时时监控、过滤、消除可能侵入学校网的消极信息,争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保证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网络载体的健康发展。
(四)社会实践活动载体的创新
要突出社会实践大课堂的教育作用,将党课搬到社会大课堂上去,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员参观考察实践,用实践让学员感悟社会,并组织学员畅谈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扩大社会实践教育的成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大学生党的基础知识全程化教育引向深入,把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党情、国情教育和科技知识服务社会等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党员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将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现在公众的面前,让学生党员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如此实践教育方式能使大学生接受大量的活生生的现实教育,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转变自己的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升华对党的认识,坚定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
(五)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的创新
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大力营造先进的社会主义校园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党的基础知识全程化教育融入更多的文化因素,一是充分发挥学校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让大学生认真学习制度,模范遵守制度,促进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争当模范和标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二是要寓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全程化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既要运用讲座、党课、报告会等集中教育方式,又要结合大学生实际,通过通过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活动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经常教育,使大学生从活动中得到崇高的情趣和精神上的享受,从而受到教育。三是通过校史校情教育,发挥学校办学成就的鼓舞和鞭策作用、榜样力量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学校美好前景的激励和召唤作用、大学精神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四是要着眼于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六)红色资源载体的扩展与创新
大学生的红色教育应不拘泥于形式,党的教育工作者应开放眼界,把红色教育的范围扩展,可以根据地方的发展,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时代需求,组织学生参加老少边穷地区寻访、国情民情乡情调查、优秀校友跟踪调查、改革开放先进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考察等社会实践,也可以根据当前时事政治,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办一些主题活动,如针对十七大精神理论实践开展的“祖国万岁”红歌比赛。使大学生在深入基层、了解社会的过程中政治上逐渐沉稳成熟,在体验民情、考察民意的基础上坚定共产党员的宗旨观念、服务意识,收到提高、增强政治责任感的目的。
综上,只有深入研究和思考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现在及存在问题,创造性地运用传统的教育载体,挖掘和创新新的载体,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才能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才能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增强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预期效果,实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升臻.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内涵、功能与形态刍议[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5).
[2]何 林.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程教育内容和方法手段的整合[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6).
关键词: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
将党的基本知识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从根本上帮助广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共产主义道德和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基本要求。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和创新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增强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党的理论认同、思想认同和感情认同。是社会主义高校教育目标的根本要求。
一、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载体。载体通常是指能贮存,携带其它物体的事物。最初在化学反应中有比较明确的表述,是指为了使某种化学反应更充分。让反应物质通过某种特殊物质携带进入反应之中。但这类特殊物质本身不参加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变化,这种物质就称为载体。载体的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贮存和携带其它的事物;二是促进其它事物之间的反应。
(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
(三)教学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要发生相互作用,教要有学的回应,否则就没有效果,不能称其为成功。教学载体是贮存、携带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在相应的教学策略指导下为传递教学内容而设计编制的教学内容的组合形式和形态。
(四)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是指在实施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过程中,能够连接大学生党的基础知识全程化教育工作过程中各要素,承载党的知识教育因素,连接党的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互动性。实现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手段与形式。
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党的知识教育发展历程划分,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可分为传统载体和现代载体。传统载体是指在党的知识教育过程中早就产生并在继续发挥作用的载体,如学生党支部载体、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党校载体等;现代载体是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党的知识教育新载体,如网络载体、社会实践载体、红色资源载体等。不同的党的知识教育载体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及教育功能。
二、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载体的效果不好。主要表现在:存在课时消减、大课教学的现象,影响教育效果。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上简单灌输,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削弱了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学生党支部载体的作用发挥不够。在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上缺少针对性,大多采用的是横向设置模式,即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设置,不能按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党的教育工作中,学生党支部应该是党的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纽带,起着上沟通、下帮扶的作用,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学生党支部在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党的知识教育工作上发挥作用不大,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党员发展的事务性工作,对支部党员自我管理的引导教育也做不到位。
(三)网络载体开发力度有限。网络载体在高校党的知识教育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多数高校通过网络平台来开展教育,但其作用多是用来作为开展日常党建工作的平台,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率不高,缺乏针对性、互动性。这样的教育常常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难以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信息网络本身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利用网络接收、传播黄色信息、反动言论、电脑病毒等违法信息,而普通高校对于网络教育监控力度不到位,使得网络载体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进行党的知识教育,成了党的知识教育网络载体建设面临的最大的难题。
(四)社会实践载体拓展不够。党的知识教育应该增加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内容,发挥学生党员的专业优势,培养他们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道德情操。但是大多数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更多注重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联系不够紧密,以党的知识教育为主题的调研不多,如:政治信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施与经济发展状况,教育文化现状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现状的联系开展实践不多。
(五)校园文化载体挖掘不够。校园文化是高校党的知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它在对大学生进行党的知识教育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就目前高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情况来看,党的教育工作者虽然注重了对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的运用,但没有不断地对活动载体进行拓展,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将党的知识教育内容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使之产生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因此大学精神感染力度不够,党的知识教育的主导位置也不突出,达不到娱乐之中教育于人的目的。
(六)红色资源载体的整合不够。在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中,红色资源载体指的是承载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必要的历史教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以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不骄不躁、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的教育形式,最典型的就是参观革命基地。就目前大学生红色教育开展情况来看,高校对于红色资源整合不够,形式单一,涵盖范围太过狭窄,大多数高校的红色教育都是到革命基地参观考察,这使得高校红色教育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创新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随着时代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延伸到新的领域,更多的元素加入到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的集合中,如互联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社区建设等等,丰富了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内涵。
(一)课堂教学载体的创新
在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过程中,转变观念是先导,由灌输式教育向引导式转变,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并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载体,实施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以案例为导引,采取用事例说理的方式,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出发点,激发参训学员学习理论的兴趣,增强运用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体验性,实行校内教学与外出学习、参观、考察、调研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方法进行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广泛利用社会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要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二)学生党支部载体的创新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党支部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在支部设置方面可根据大学生的专业设置、学习生活等方面来设置。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宿舍文化、社区文化逐渐成为影响党建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党的教育工作进公寓、进社区对开展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有积极的作用。在宿舍、社区建立学生党支部,有利于党的教育工作者走近学生生活,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把党的知识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同时,实现党建组织创新,积极探索在宿舍、在社区建立党组织以及党建运行、党员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营造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社区文化中的带头作用,正确引导宿舍文化、社区文化的发展方向。
(三)网络载体的建设与创新
一方面,要大力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开展网络对话。提高大学生党的基础知识全程化教育的针对性。应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工作,如可以在网上开辟“在线课堂”“时事快递…入党导航”“知识长廊”“党史人物”“视频赏析析”和“在线考试”等栏目,宣传党的基础知识,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对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将组织生活和学习讨论会放到网上进行,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讨论和有关党支部建设问题讨论;在网络上开展在线思想调研,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党的知识全程化教育工作在网络上的实效性和吸引力;通过开设师生个人主页、BBS、博客、电子邮件、QQ群等方式,通过交流思想,表达意见、观点,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网络软硬环境建设和网络管理,做到时时监控、过滤、消除可能侵入学校网的消极信息,争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保证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网络载体的健康发展。
(四)社会实践活动载体的创新
要突出社会实践大课堂的教育作用,将党课搬到社会大课堂上去,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员参观考察实践,用实践让学员感悟社会,并组织学员畅谈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扩大社会实践教育的成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大学生党的基础知识全程化教育引向深入,把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党情、国情教育和科技知识服务社会等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党员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将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现在公众的面前,让学生党员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如此实践教育方式能使大学生接受大量的活生生的现实教育,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转变自己的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升华对党的认识,坚定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
(五)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的创新
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大力营造先进的社会主义校园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党的基础知识全程化教育融入更多的文化因素,一是充分发挥学校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让大学生认真学习制度,模范遵守制度,促进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争当模范和标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二是要寓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全程化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既要运用讲座、党课、报告会等集中教育方式,又要结合大学生实际,通过通过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活动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经常教育,使大学生从活动中得到崇高的情趣和精神上的享受,从而受到教育。三是通过校史校情教育,发挥学校办学成就的鼓舞和鞭策作用、榜样力量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学校美好前景的激励和召唤作用、大学精神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四是要着眼于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六)红色资源载体的扩展与创新
大学生的红色教育应不拘泥于形式,党的教育工作者应开放眼界,把红色教育的范围扩展,可以根据地方的发展,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时代需求,组织学生参加老少边穷地区寻访、国情民情乡情调查、优秀校友跟踪调查、改革开放先进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考察等社会实践,也可以根据当前时事政治,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办一些主题活动,如针对十七大精神理论实践开展的“祖国万岁”红歌比赛。使大学生在深入基层、了解社会的过程中政治上逐渐沉稳成熟,在体验民情、考察民意的基础上坚定共产党员的宗旨观念、服务意识,收到提高、增强政治责任感的目的。
综上,只有深入研究和思考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现在及存在问题,创造性地运用传统的教育载体,挖掘和创新新的载体,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才能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才能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增强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预期效果,实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升臻.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内涵、功能与形态刍议[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5).
[2]何 林.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程教育内容和方法手段的整合[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