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底关系”与叙事文学的结构和人物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haoh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艺术品中“图形”与“底基”关系构成的分析,是创作实践和审美鉴赏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美学问题。就叙事作品的创作和鉴赏而言,有关“图底关系”的研究和揭示,对叙述构成和解读故事也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联系叙事作品中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等要素,用“图底关系”就作品的鉴赏层面作一探讨。
  关键词:“图底关系”;结构层次;人物性格构成
  
  最近几十年来,人们饶有兴趣地发现,继“精神分析学派”之后,在西方影响最大的心理学派——格式塔学派的一些基本观点,又被文艺批评界“引进”过来,作为分析和鉴赏文艺作品的一个新的视角。较早地将格式塔心理学说用于文艺研究并取得研究成果的是阿恩海姆,他根据格式塔学说中有关“形”的整体性理论,探讨了文艺作品的“形”的构成和呈现状态。他认为艺术品的完美实质上在于“形”的完美,完美的“形”是艺术品表现出永久魅力的根本要素。那么,什么样的“形”才是完美的呢?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分析了构成“形”的种种要素,其中谈到空间呈现时,他通过大量的绘画艺术品实例的剖析,告诉我们,艺术作品特定的空间呈现中,有些因素会促使某些部分被视为处于底基上面的“图形”,而有些部分则被视为图形下面的“底基”,对于这类“图形”与“底基”关系构成的分析,是创作实践和审美鉴赏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美学问题。以叙事作品为例,叙事者在叙事过程中心存这种关系,并于有意无意之间处理好两者关系,当然有利于文本“形”的完美,从而使作品产生更大的艺术魅力;接受者具有鉴赏这类空间关系的能力,对填补文本“形”方面的特定空白显然也是一件好事。因此,对“图底关系”的研究和揭示,仅仅从叙事作品的实践层面看,也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联系叙事作品中的事物层次和人物形象等要素,试着用“图底关系”就鉴赏层面作一探讨。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并不完全赞同阿恩海姆有关艺术品的“形”的论述,因为过分地突出“形”的完美或多或少地会冲淡艺术品的其他构成要素的作用。但从另一侧面看,我们不能不承认叙事作品的“形”的要素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如作为叙事作品主要品种的小说,之所以为小说,首先就是因为它在“形”的构成上有别于其他叙事作品的类型;进一步看,在具体的小说文本中,“形”的完美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文本的其他要素。
  
  一
  
  我们知道,艺术品中“图”与“底”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图形与底基之间的关系,就是指一个封闭的式样与另一个和它同质的非封闭背景之间的关系。然而,在现实中真正合乎以上条件的情况是很少的,”大多数情况下,“包括着超过两个层次的更加复杂的关系”。[1]也就是说,特定背景中的图,往往会在更小的“图”面前成为“底”,而一定环境中的“底”,在更大的“底”的面前,又有可能成为“图”。因此,“图”和“底”实际上是分布在艺术品不同深度层次的内容,是艺术品的两个特定的深度层次。它们是具有不确定性的。那么,这种图底关系的“不确定性”对叙事文本构成和鉴赏能起什么作用呢?笔者认为,它至少可以证明,叙事作品也可以象艺术品那样,借用“图”和“底”这种特定的层次要素来增强作品的“景深”。包括毕加索在内的许多现代绘画大师,就曾利用过这种不确定性,给作品带来较强的立体感。而“威尼斯画派”和“佛罗伦萨画派”在内的文艺复兴以来影响较大的画派,就作品的景深构建来看,应该说是逊色于现代绘画中的上乘之作的。建筑艺术也是这样,不少现代建筑物,利用图底关系的不确定性,在有限的空间中增加深度层次,增强了建筑物的浑厚度。如南京“金陵饭店”,从前后左右任一侧面看过去,正中都是一条由竖的筋线构成的“图”,而两个长方的平面相交构成了“底”,只是这个“底”相对于整个建筑物的外围框架,又成了“图”。这样的层次感衬托出了这一建筑物的雄伟壮观。而雕塑艺术中的许多纪念碑,则与金陵饭店的构造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现代建筑与雕塑艺术的新颖别致,在一定程度上是得益于对图底关系不确定性的把握和处理的。
  叙事作品能不能借助“图底关系”来增强层次感呢?答案是肯定的。许多叙事作品,尤其是小说,由于以叙事为主,因此在情节安排上有很大的灵活性。我们知道,与通常所说的故事相比较,“情节同样要叙述事件,只不过特别强调因果关系罢了。……虽然情节也有时间顺序,但却被因果关系所掩盖。”[2]这种着力于因果关系的叙事,尤其适合运用图底关系的不确定性,来增强整个文本的层次感。如乌尔夫《墙上的斑点》这一以放射性意识流结构著称的小说,就是通过“图底”的变化,在有限的篇幅里,表现出较强的富有因果联系的层次感。作品中“追忆与思索”的片段是从“墙上的斑点”推衍而来的,“墙上的斑点”是这种追忆和思索的“图”;而这种追忆与思索的片段对于主人公的意识流程而言,它又只是一个“图”,作品实际上运用与“墙上的斑点”因果关系明确的情节,加深了文本的结构层次。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更是呈现出这种特点。作品以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无处可寻、无所不在作为基点,这一基点对于主人公尤素林所在的空军大队来说,是一个“底基”,而对于叙述者所揭示的大背景——充满黑色幽默色彩的社会制度本身则又是一个“图”。某空军大队的活动凸现在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一“底基”上;第二十二条军规又凸现在现代社会制度这一更大的“底基”上。小说通过“第二十二条军规”,增强了结构的深度。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相比,叙事作品中的这种图底关系强调了关联事件的因果关系,从而体现出丰富的情节性。如《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让人哭笑不得的空军飞行大队之所以存在着,是因为二十二条军规的存在。而具有冷幽默特征的“二十二条军规”之所以存在,又是因为具有黑色幽默特征的现代美国社会制度的存在。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有了对这种“景深”的揭示,作品才引起美国和西方社会众多读者的浓厚的兴趣。
  除利用“图底关系”的不确定性增强小说的层次感外,不少作品还能利用“图底”之间的重叠,强化的作品的结构层次。这种经过重叠强化的层次常常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具体作品中,它往往表现为“多图同底”,就是在一个“底基”上,同一个故事由先到后多次反复叙述。作品用叙述视角的变化和叙述者的更换来揭示同一故事内涵的丰富性,而这种丰富性主要表现在不同叙述中故事内部组织形态的变化。对于这一故事发生的背景这一“底基”来说,这些不同叙述者或不同视角的叙述,由于叙述的是同一个故事,因而只能被看成前后相叠排列于同一底基上的统一的“图”。“在这种情况下,作家应该对作品的各种变体都予以控制,为它们负责,如同雕塑家要为他的塑像负责一样,因为他必须保证他的作品从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拍照,而且这全套照片看上去是由同一的动作联系起来的。”[3]可见,这种重叠实质上强化了作品“图”本身的立体感和力度。使读者有可能对一个小故事反复咀嚼、反复玩味。如阿里斯图亚斯的《危地马拉的周末》这一作品,叙述的是危地马拉一支地下游击队在反对美国颠覆活动中拦截美方空运武器的故事。作品采用了由不同的叙述角度分别叙述同一事件的方法。先后让主人公霍金斯中尉、阿达拉女士和叙述者“我”分别从自己的视点,叙述这一事件,从而揭示了故事的不同侧面,构成了基于同一底基的重叠于一体又各显特色的丰富的“图”。
  
  二
  
  根据阿恩海姆的观点,特定的“图”和“底”的结合,进入我们的视觉,通过视觉的思维构建,便形成一个“整体”。由此可以看出,同样的“图”,一旦“底”发生变化,我们通过视觉思维建构得到的效果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因为同一个“图”与两个或者几个不同的“底”结合,构成的是两个或者几个整体关系。这种现象对于小说的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分析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如果我们将小说的人物形象看成“图”,而将围绕在他周围的各种各样的环境看作“底”,那么,人物形象这一“图”随着“底”的变化,构成一个个不同的整体关系。而这一个个相对的整体,往往表现出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或者人物形象发展的不同阶段,使人物性格呈现多样性和丰富性,人物形象显得完整和丰满,形成福斯特所说的“圆型人物”。当然,也会有一些不同的“图底结合”表现的人物性格的同一侧面,但我们这里主要分析前一种情况,因为,用不同的“图底结合”表现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在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中更为常见,也更能显示图底关系对人物形象塑造所起的重要作用。
  我们以《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的女主人公之一任卡的形象塑造为例,看看小说中如何就“图底”的结合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任卡是个年仅十九岁的苏联红军女战士,由于作品是中篇小说,作者又同时塑造了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而用在任卡身上的笔墨并不是很多的。但读者却能够在有限的篇幅中看到一个充满战斗气息、性格丰富的女战士形象。用“图底”的结合来分析,任卡的性格特征主要通过四组清晰的图和底构成的整体呈现出来:一是战前的任卡,一个活泼可爱的苏维埃制度下的少女与宁静平和的底基结合,凸现了她的天真烂漫;二是任卡设计迷惑德国士兵,一个善于开动脑筋的女战士与河流、丛林及丛林中若隐若现的德国兵这一“底基”结合,表现出任卡的机智、勇敢;三是德国兵离去后,眼眶中噙满后怕泪水的任卡与激动无比的战友们这一“底基”的结合,表现出她的紧张、恐惧;最后是面临德国兵的重重包围,身负重伤的任卡坚决要求掩护指挥员瓦斯科夫撤退,沉着无畏的女战士与众多的德国兵构成又一个“图底”,表现了任卡坚定成熟、关心全局的性格特征。这四种图底的结合,使得任卡这一形象愈发丰满起来,成了一个特征鲜明的“圆型人物”。由此可见,用“图底关系”的组合、变化来分析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很有益处,它能与社会学批评和历史学批评等角度互补,更为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如果仅仅用社会学或历史学的批评方法分析任卡的形象,往往容易先将她定位为一个勇敢无畏的苏联红军女战士,然后再做具体的剖析。这样去看待任卡后怕得眼眶里噙满眼泪的场面,往往就会误读为战胜德国兵后的任卡在战友面前的自豪与激动。而特定图底关系构成的相对整体中人物性格更深、更丰富的内涵就不能触及。
  茅盾先生笔下的吴荪甫,也是在不同的“图”和“底”的结合中显示出性格的丰富性的。我们只要看一下《子夜》第十二章中,吴荪甫的形象与四个不同的“底”的组合,就可以窥见全豹了。作品先将吴荪甫至于与刘玉英密谈这个特定的“底”之中,表现他的奸诈、狡猾;接着让他与“益中公司办公室”这个“底”结合,表现他的坚毅、凶残的一面;然后是吴荪甫与家庭诸成员这一复杂的“底”的组合,表现他不可一世的骄狂;最后是吴荪甫与自己公司的会客室这一“底”的组合,表现出他色厉内荏又故作镇定的一面。由此,已经可以看到这一人物形象性格的丰富性。
  “图底关系”的借鉴对于叙事作品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分析是大有益处的。与增强和强化叙事作品的层次感一样,叙事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丰富性也得力于这种对整体性较好把握的方法。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把人物的各个侧面机械地与“大环境”割裂开来,事实上这种割裂也不可能出现,因为,在图底关系的分析中,“图”内在的性质仍是一个整体,而就表现人物性格的每个不同侧面来看,它与其他侧面的关系也是统一的,而不是可以拆开来再相加的。因此,我们运用“图底关系”来分析人物形象,只是在将人物性格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参考文献]
  [1][美]阿恩海姆著,滕守尧等译,《艺术与视知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3月,P311
  [2][英]福斯特著,苏炳文译,《小说面面观》,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年12月,P75
  [3][法]米歇尔•布托尔著,李毓臻译,《漫谈长篇小说的技巧》,参见王忠琪等《法国作家论文学》,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6月,P432
其他文献
摘 要:日本的武士道和中国封建伦理道德同属封建时期统治者的思想控制工具。近现代武士道扭曲成一种近似偏执的军国主义,在其思想控制下,日本军人发动了侵华战争等一系列的侵略战争,与之相对,中国的封建伦理道德却成为中国先进阶级率先抨击和批判的对象。本文将对其不同的发展方向以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武士道;法西斯;封建伦理道德;儒教    一、武士道与中国的封建伦理道德    日本的武士道是封建时代规定
期刊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显得十分重要。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观察事物不精细,对结构复杂的字形不容易记住。因此,如何上好识字课,让识字教学扎实高效?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我在多年的低年级识字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深切体会:    一、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景有时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易
期刊
摘要:间接地使用语言是人类语言交际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概括介绍了言语行为的理论知识,包括理论的发展和特点(主要言外行为和次要言外行为,语句的形式和功能不对等,语言的字面意义与话语意义不一致),以及间接言语行为的分类(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最后探讨了一下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启示。  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英语教学;交际    一、引言    间接言语行为指一种以言行事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关注生活关注经验,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本地本校本班资源。引校本历史教材之流,扩学生学习之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实践问题。  关键词:校本历史教材;乡土历史资源;引入教学方式    在我们以往的理念中,只把教科书和教师教学参考书看作是课程资源。新课程的专家认为:必须寻求教科书之外的、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联系的、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
期刊
摘 要:针对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日益淡薄的现状,本文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少的原因,并试探性地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对策。  关键词:感恩;原因;对策    感恩是每个人基本的道德素质和品质操守,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传统的伦理观念中特别注重知恩图报,礼尚往来。我国自古以来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无论国家还是个人对外交流的几率都大幅度提升。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强国更是我们对外交流不可或缺的对象。然而,由于历史、地缘、价值观等诸多因素的相异性,在交流的过程中势必产生文化冲突。本文试从基督教入手分析其对美国文化、美国民族性格的影响,以期帮助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基督教;美国文化;民族性格;影响    一、基督教    宗教作为一种世界观深深的
期刊
摘 要:本文立足成人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专门人才的应用性教育,借鉴国内外理论和实践智慧,在对成人学生和任课老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关键字:成人高等教育;夜大学;教材    教材是教学之基本媒介,是教学的核心材料[1]。教材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成人高校教育,其意义更加重大。本人在多年的成人教学工作中有一个日益
期刊
摘 要:地方高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背景下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的产物。这些地方高校进行办学目标定位时,应注意务实性和客观性要求,应立足于为地方发展培养急需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地方高校;发展定位;务实性    国家教育部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建设与发展非常重视,已连续三年召开全国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研讨会,研讨会把地方高校发展定
期刊
摘要: 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语用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研究人们在语言交际时如何互相合作,使交际获得成功。翻译是涉及两种语言,含有三个参与者(原语发送者、译者、译语接受者)的特殊的跨文化交际过程。本文从翻译中对合作原则的遵守和违反、合作原则对翻译批评的影响和合作原则在翻译中的局限性等方面分析了合作原则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合作原则;翻译;交际    一、引言    美
期刊
摘 要:开展研究性教学是提高大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各大学都进行了很好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从教学评价、教师、学生三个维度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评价;教师;学生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以传播人类已有的文化和生存经验,在社会发展和文化更新相对缓慢的时代(玛格丽特。米德所言“前喻文化”)[1],教学的功能更多地限于传递前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