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渗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ge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地理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并且包含大量的道德教育。地理实践教学是完成实践活动中的教学任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对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方法的同时,应转变观念,大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其中,教师应适当地进行地理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和发展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5-0124-01
  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地理学还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这是一门高度实用的学科。中学老师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学科能力特别是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各种形式的地理实践活动,建立结合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理论联系实际的新型教学体系。这是近年来地理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切实加强地理实践能力培养、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需要。
  一、地理实践力渗透的一般原则
  (一)可操作性
  高中地理教科书一直在增加地理实践课的比例,积极倡导学生走出课堂,但与此同时,他们还需要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和技能水平。根据学校的地域特点和特色优势,结合当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教学实践,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编写可行的实践活动计划,确保整个地理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体验性
  新一轮的课程标准改革要求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增加学生的学习经验,使他们学习快乐,学习成长。相同的地理实践活动也应增强学生的主观感受。学生学会了山的形成之后,他们可以组织学生去爬山,让学生在爬山的途中让学生去感受山的不同类型,掌握褶皱山、断块山各自的地表特征。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渗入实践活动的策略
  (一)地理实践的基本要點
  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基于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通过地理教学实践活动获得的。课程标准在地理教学中具有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必须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以学生需求为基础,从需求本身看,有学生的内在实际发展需求,即在一个特定阶段的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知识、思维、情感态度基础上的最近发展区,还有课程总体目标、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能力发展的外在需求。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地理实践力培养须遵循学生的需求。
  (二)地理课堂教学中渗入实践活动是学生建构知识的需要
  以考试为背景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忽略了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这种学习方法对建构主义至关重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是学生的积极建构过程,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能扮演领导角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轻松的、简单易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去建构问题的爱好。地理实践活动的发展可以为课堂教学创造各种不同的教学环境。
  (三)使研究型学习接近于教学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探究能力;能够与他人独立工作,使用地理科学的概念、知识和技能来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开展基于研究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阅读材料”和“活动”两个部分中,使用了大量与历史,自然,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相关的地理教学材料和示例,并且要求学生使用地理知识进行联系用现实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要求学生试着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学生会感到学习地理是有用的,也为以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
  三、结语
  简而言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实践的过程和方法,特别是在培训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在科学素养方面,例如写实的态度、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地理实践活动的教学,在地理教育中发挥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地理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亚蕊.高考题对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启示[D].聊城大学,2015.
  [2]宋晓飞.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实验是通过一定的手段,让学生形象地了解事物的运动、变化及其内部规律的工程,学生由于亲身经历与所学知识的限制,在观察事物理解其中内涵时尚处于幼稚阶段,对书本内容不可能一听就懂,而实验却起到了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理解知识、获取知识的桥梁作用。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生;实验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0-0046-02  实
摘 要化学是一门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初中阶段的化学虽然只有一个学年的学习,但是在整个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切实强化对其的探究性设计,在教学策略上进行不断地优化和完善,以切实提升探究性实验设计的水平,并通过探究性的实验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就如何做好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和做好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的教学提出几点看法。  关
摘 要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小学生的必学内容。从数学的作用看,对发展小学生的智力、培养小学生的能力、拓展小学生的思维方面有积极影响,同时也是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但也看到,新课程改革推进中,农村小学的数学学困生比重较大,呈现出上升趋势,严重制约了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微课是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产物,有效开发和应用微课资源,能够大幅度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整体质量。本文主要围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高质量的微课资源开发及应用操作,促进教学整体水平提升展开探讨,以期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微课资源;开发;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C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8-0
摘 要阅读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获取知识,拓展幼儿的知识面,进而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绘本阅读在幼儿主题教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绘本阅读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能够帮助幼儿储备知识的同时,提升幼儿的艺术性和审美性。本文探究了多元化绘本阅读在主题背景下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绘本多元化阅读的策略,以便强化幼儿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主题教育;绘本阅读;重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D
摘 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了解歷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在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分析评价。”历史问题意识是学生对历史知识分析与解读的重要思维品质,问题意识的形成,是体现历史教育教学核心价值的精髓,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升问题质量、训练学
摘 要数学教师要能够积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深研学生的生活,从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探寻学生喜爱的生活化数学素材,创新教学方法,用学生感性的素材激起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能够提升他们主动学习的效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提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2-0194-01  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关注学生的生活,努力让学生能够在生活
摘 要时代进步,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巨大改变。在小学时期,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本学科,可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传统语文教学阅读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学生需求,而群文阅读方式出现,可将学生阅读量最大,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进而提升学习水平。本文是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的必要性、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相关概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群文阅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
摘 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新课标的推出,学校的教学不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教学,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教学文化、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着手,深入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本文将对数学文化视域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索怎样将数学文化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把数学文化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热爱数学文化,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数学文化;教学模式  中
摘 要“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多方面努力的,特別是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监督和引导。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论述了培养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2-0165-01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缺失情感关怀温暖的群体,教师、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