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从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一直都是改革的重点学科,许多专家都致力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实际效果,分层教学以因材施教为基础,通过更明确的划分全面提高各个水平同学数学水平,将学生从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划分,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进而让全体学生都可以“吃的饱”。将分层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很大程度也提高了初中数学实际教学课堂中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应用策略
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很大程度上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多讲”争取让学生“多学”但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忽略学生的作用进而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造成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后果。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数学课堂也积极响应这一潮流趋势,通过分层教学法的实践,争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为学生量身定制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数学能力为以后在数学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内涵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逐渐深入,分层教学法应运而生。分层教学法从实际内涵来说,就是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一个层次划分进而使教学目标明确。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上,这对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根据学生差异性进行分层教学却又不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区别对待,这就成为分层教学法具有难度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教学,有针对性的实施分层教学计量避免两极化的现象发生,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带着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从而使数学课堂活跃,促进班级内整体数学水平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要想切实有效的发挥作用,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分层设置各种不同的具体有效的教学目标。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课本教材为基础对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状况进行评估,在不同层次的设置上划分明确,避免目标过高或过低。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应遵循几个原则。
第一,对于学困生的教学目标设置要以课本教材基本内容为基础教学,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并可以灵活运用的同时帮助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第二,中层学生本身对知识理解能力和接收能力有限,教师在中层学生学习制度的制定方面要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知识的进一步加深方面进行着重培养,让学生不仅仅可以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可以进行思维创新。
第三,优等生对课本教材的理解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在针对优等生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学习效果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提升,让学生根据自己能力将课本内容进行恰当的知识迁移和重新创造,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立性和完善性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从生活中运用数学课堂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都能保持一颗充满热情的心,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攀登数学巅峰。
例如在教学《代数因式分解》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困生掌握四种基础性解题方法,让学生可以轻松解决简单题目;而面对优等生的教学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补充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较为复杂的解题方式,让学困生“吃的好”,优等生“吃得饱”。
三、深度挖掘教材知识,从教学内容上体现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离不开课堂教学活动的布置,教师可以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充分应用分层教学法,在上课期间初中教师结合学生听课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置疑问,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例如在教学《求根公式》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在上课前首先对教学大纲进行分析,准确找到这一知识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对重难点引伸题目进行选择,然后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先对中层学生进行提问,中层学生解答问题有不足的地方让优等生进行补充说明,这样学困生也能得到一定的思维启发,对“求根公式”推导过程这一教学难点理解更为深刻,而且全班同学的数学思维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活跃。
四、课下习题内容也应体现分层教学法
数学课堂本身时间有限,而且数学知识点的巩固离不开课下大量的练习,教师在学生习题布置上也可以体现分层教学法,让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开拓解题思路,提高数学水平。教师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进行布置,对优等生来说没有挑战性的较为容易的习题教师可以布置给学困生,增强学困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避免过于困难的题目让学困生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对于优等生布置一些符合其水平特点的题目,让优等生充分领略到独立思考带来的乐趣。在学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随机挑选一位学困生,提问:“如果一个平面与一条直线没有公共焦点,那么该平面与直线是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后迅速给出答案:“平行关系。”然后教师可以向优等生提问:“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垂直该平面的法向量,该平面和直线的关系是?”学生思考后进行正确解答。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让各个层面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增强了差生的自信心帮助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五、结语
分层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學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分析引入,争取推动我国数学教育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彭维祺.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5):345-247.
[2]姜芳芳.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新分析与探索[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4):123-125.
[3]李旭方.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施[J].新课程:中,2016,(3):258-260.
[4]韩方成,张洁.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9):251-254.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应用策略
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很大程度上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多讲”争取让学生“多学”但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忽略学生的作用进而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造成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后果。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数学课堂也积极响应这一潮流趋势,通过分层教学法的实践,争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为学生量身定制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数学能力为以后在数学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内涵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逐渐深入,分层教学法应运而生。分层教学法从实际内涵来说,就是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一个层次划分进而使教学目标明确。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上,这对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根据学生差异性进行分层教学却又不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区别对待,这就成为分层教学法具有难度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教学,有针对性的实施分层教学计量避免两极化的现象发生,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带着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从而使数学课堂活跃,促进班级内整体数学水平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要想切实有效的发挥作用,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分层设置各种不同的具体有效的教学目标。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课本教材为基础对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状况进行评估,在不同层次的设置上划分明确,避免目标过高或过低。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应遵循几个原则。
第一,对于学困生的教学目标设置要以课本教材基本内容为基础教学,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并可以灵活运用的同时帮助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第二,中层学生本身对知识理解能力和接收能力有限,教师在中层学生学习制度的制定方面要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知识的进一步加深方面进行着重培养,让学生不仅仅可以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可以进行思维创新。
第三,优等生对课本教材的理解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在针对优等生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学习效果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提升,让学生根据自己能力将课本内容进行恰当的知识迁移和重新创造,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立性和完善性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从生活中运用数学课堂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都能保持一颗充满热情的心,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攀登数学巅峰。
例如在教学《代数因式分解》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困生掌握四种基础性解题方法,让学生可以轻松解决简单题目;而面对优等生的教学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补充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较为复杂的解题方式,让学困生“吃的好”,优等生“吃得饱”。
三、深度挖掘教材知识,从教学内容上体现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离不开课堂教学活动的布置,教师可以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充分应用分层教学法,在上课期间初中教师结合学生听课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置疑问,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例如在教学《求根公式》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在上课前首先对教学大纲进行分析,准确找到这一知识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对重难点引伸题目进行选择,然后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先对中层学生进行提问,中层学生解答问题有不足的地方让优等生进行补充说明,这样学困生也能得到一定的思维启发,对“求根公式”推导过程这一教学难点理解更为深刻,而且全班同学的数学思维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活跃。
四、课下习题内容也应体现分层教学法
数学课堂本身时间有限,而且数学知识点的巩固离不开课下大量的练习,教师在学生习题布置上也可以体现分层教学法,让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开拓解题思路,提高数学水平。教师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进行布置,对优等生来说没有挑战性的较为容易的习题教师可以布置给学困生,增强学困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避免过于困难的题目让学困生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对于优等生布置一些符合其水平特点的题目,让优等生充分领略到独立思考带来的乐趣。在学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随机挑选一位学困生,提问:“如果一个平面与一条直线没有公共焦点,那么该平面与直线是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后迅速给出答案:“平行关系。”然后教师可以向优等生提问:“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垂直该平面的法向量,该平面和直线的关系是?”学生思考后进行正确解答。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让各个层面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增强了差生的自信心帮助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五、结语
分层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學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分析引入,争取推动我国数学教育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彭维祺.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5):345-247.
[2]姜芳芳.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新分析与探索[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4):123-125.
[3]李旭方.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施[J].新课程:中,2016,(3):258-260.
[4]韩方成,张洁.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9):25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