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良好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来源 :中国教师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语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所有知识的宝库。”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从小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对孩子认识世界,促进孩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应该注重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宽松的谈话环境。
  1利用语言教学活动,创设语言学习的机会和交流情境,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纲要》中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就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增长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幼儿才会产生与他人交往的欲望,进而轻松快乐地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1.1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对幼儿说的话必须是清晰易懂、精确的、连贯的和规范的,为了使幼儿掌握更多口语词汇,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及课外活动,这样可以为幼儿提供“演讲的舞台”,也可以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处,教师要对某些发音不准的幼儿及时加以纠正,要大力培养幼儿有关听讲的能力和习惯。
  1.2采用有效地语言训练方法,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对幼儿口语能力的培养应做到设问恰当,要尽量少用直接提问,如“这幅画上有几个人”,避免幼儿用“三个人”之类的简短的说来话语来回答,对幼儿的提问应该是发散性的,具有启发性的。比如教师在讲“小兔乖乖”有故事时,教师应该避免提出“兔妈妈有几个孩子”这样的提问,而应问“三只小兔子叫什么名字”“兔妈妈出门时是怎样说的”。这样幼儿在回答时就会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恰当的设问。
  2在各领域的教学中,有机渗透已有语言经验,提供幼儿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机会
  一是在科学活动中,假如教学内容是幼儿的亲身经历或体验,幼儿就乐意表达和交流。例如: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为让幼儿认识磁铁,教师提供了磁铁、铁制品、塑料制品、布制品等材料,并有意识地布置教室,让幼儿自由地去玩,从玩中知道“磁铁“这一名称后,教师进一步引导他们,为什么磁铁有的东西能吸起,而有的东西不能吸?被吸起的是什么物品,不能吸起的又是什么?幼儿玩玩说说,气氛活跃、宽松,连那些平时胆小、不爱讲话的幼儿也大胆地发言了。最后,教师小结、概括所学知识要点,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索,认识了磁铁的特性,培养幼儿对探索的兴趣,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是新《纲要》将以往独立存在的数学领域纳入到科学领域之中,还提出了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为此,我们开设了“小小银行”、“贝贝超市”、“娃娃餐厅”等游戏场所。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时,只见“妈妈”手提着一只篮子来到“银行”柜台前,“妈妈”很有礼貌地说:“叔叔(阿姨),我取十块钱。”“营业员叔叔”很利索地给她十块钱(硬板纸上写上数字),她又来到了“贝贝超市”,先是买了五块钱的糖,又买了二块钱的饼干,她看了看还剩三块钱,又去找了三块钱的物品买下,最后“妈妈”开心地离开了超市。通过这些与数概念有关的游戏,既训练了幼儿对数字的进一步了解,在游戏的交往中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是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这种表达指的是“自由表达”和“创造性表达”),从绘画角度而言,过去的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大多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这样往往束缚了幼儿的创造力。现代教学告诉我们应该以幼儿为主体,大力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周围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自然景物,并通过记忆、想象与理解,将它们反映到绘画与手工中来,并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例如:我教幼儿画蚂蚁,首先我带幼儿到外面去找蚂蚁,找到蚂蚁后观察蚂蚁的一切活动,又给幼儿讲关于《蚂蚁》的故事,唱《蚂蚁》歌,使幼儿感受到蚂蚁虽小,可是力气很大,而且有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高尚品质等。接着,在幼儿绘画时,我让幼儿自由大胆地用色彩、线条来表现自己心目中的蚂蚁,创造性地画一些景物。这节美术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既训练了幼儿的绘画技能,又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掌握幼儿语言学习的规律,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有规律的进行培养和训练。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从小让幼儿学好,用好“语言”这个交流工具,其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幼儿也从中体验了语言学习的快乐。
其他文献
作文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能否使作文教学做到“有效”、“高效”,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有效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经过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做法能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1有效设计,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作文应当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主体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激情是作文成功的前提。而要保持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就要精心设计作
期刊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
期刊
【摘要】当今的社会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归根结底是对人类能力,主要是创新能力的挑战。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是事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使命,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那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提倡拓展学生知识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搞好教育,教师和学生的激励措施必不可少,激励措施做好了,教师才有动力和斗志,信心去做好工作,学生才有信心学习。  【关键词】激励 ;教师;学习;提高教学成效  当今社会,在新科改实施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率,加强素质教育迫不及待,而要做好这些,前提是出台有效的激励措施,让人有目标,又能力达到目标的希望。  在教师方面,学校每学年应对教师推出德育和教学两项评比,德育包括为人
期刊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下面就优化方法,提高能力,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比较性阅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
期刊
【摘要】新课程的提出,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都迫切地需要肩负培养适应本世纪所需要的各种人才的重任的少先队辅导员,“与时俱进”,掌握和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强化辅导员角色意识,重塑德育形象,实现必要转变,成为少先队员真正的楷模与朋友。  【关键词】爱 ;活动 ;延续  1点滴之爱,德之根本  在我担任少先队辅导员时,我就深深体会到:爱红领巾事业,就要热爱少先队员。爱少先队员,必须走进其心灵世
期刊
21世纪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必然是教育的竞争。学校现行的课程将成为越来越苍白无力的“形式课程”,对此,我们不应等待,二要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因此,对于思想品德教师来说,如何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期刊
【教学目标】  ⑴指导学生进行“开心一刻”的逗笑比赛,通过活动体验,学会把自己亲身经历的过程,具体生动、自由而有创意的表达出来。  ⑵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进行细节描写和场面描写。体会到“作文有趣又开心,说我心写我心,具体生动有条理,写好真事抒真情,轻松快乐写作文”的乐趣。  ⑶培养学生“会聆听、会表达、会思考、会作文”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感到自我存
期刊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儿童的想象力是非常强大的。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绘画则是一种最能展现孩子想象力的手段。”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美术活动中更好的激发想象空间呢?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一线校外音乐教育者之口,通过在多年教育教学中总结出的融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为广大校外艺术教育同仁协调艺术类学生德育教育缺失方面的通病提供了一条合理可行且施行简便的新思路,为初涉此领域的新人提供了一个将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很好融合的广阔舞台。  【关键词】音乐教学;校外教育;德育教育;兴趣诱导  “音乐”,《礼记·乐记》中如此描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