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JIFIF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中,一直以来都注重德育和智育,却忽略了美育。本文从历史上回顾美育的存在和发展,并从语文的本质出发,阐明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健康的美感和高尚的情操,使我们的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知识和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只看重德育和智育,而对语文课中的美育,却相对地忽略了,本人认为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偏差,无疑会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实际上,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这是由语文这一学科的任务和目的以及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审美教育应越来越受到语文界的重视。笔者浅谈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思考。
  一、历史的回顾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它以培养人的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为出发点,其直观的形象性和强烈的体验性特别适合青少年认知发展的规律,这是审美教育独特的魅力所在,能使青少年获得审美体验的愉悦,并因此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受到教育。比之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被动的接受灌输,外在规范的经验形式,审美教育不仅不会引起学生的腻烦心理,而且可以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
  审美教育是一种以精神愉悦为特征,以潜移默化为方式,以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与其他教育如德审美教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和谐统一的关系.在现代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美育的作用是其他诸育所无法代替的。因为统一完整的教育过程,应当体现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互相渗透,互相交织,从而使其相得益彰。
  传统的语文教学对文学重视不够,六朝及隋唐时期尚能重视文学教学,但宋代以后,因科举不考赋而考四书,明代科举考八股文,举子不必有文学才能,文学教育就不再受重视了。到了近代,在以张之洞为代表的中体西用的思想的影响下,语文教学更是把封建主义的圣道伦纪,典章文物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当代语文教育不可能不受其影响,所以说,对美学教学重视不够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不过,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是虽然注重了文学教学,但没有将文学的教化功能和审美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仍然多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很少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去展开语文教学,因为文以载道,及教师的传道传统,直接影响着当代语文教育,渐渐地,学生艺术触角钝化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随之减退,因而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强化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二、语文的本质
  陈发明先生在《论近50年来的语文教育性质演绎及学科构建》一文中(《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五期),用工具性,文化性,民族性,人文性来概括语文学科的教育性质,这种概括可谓面面俱到,但他却没有能准确地揭示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对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过去语文界讲的较多,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其工具性特征不容置疑,而文化性,民族性,人文性都是及其笼统模糊的概念,因为它们不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我们就拿现在流行的人文性特征来说吧,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人性觉醒的文艺复兴时代,核心是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核心,在教育过程中讲究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个性发展。诚然,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但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像政治,历史,音乐,美术等学科哪一个不具有人文性的特征呢?哪一个又不要求具有人文性呢?所以我以为用人文性给语文学科定性是不准确的,至少是不到位的。同样的道理,文化性,民族性,也无法揭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
  那么,语文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语文是语言文学的总称,作为语言,它具有工具性特征;而作为文学,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即通过语言塑造文学形象,表达丰富强烈的思想感情,并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思考空间,尽管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但惟有从审美的角度去解读,才能真正揭示文学的本质,才能对语言,形象和情感的审美对照中获得心灵的净化,情操的陶冶,所以我认为审美才是语文的本质。
  三、语文的审美性
  语言是媒介,只有通过它,文学之美才能展现在读者面前,才能实现作者与读者心灵的沟通,所以,阅读文学作品,必须从作品的语言出发,我们所说的亲近文本也是这个意思,那么,该如何亲近呢?读,默读,朗读,精读,泛读,个别读,集体读。学生只有在读中才能体会文学作品的形象美,情愫美,哲理美,离开了对作品语言本身的感悟鉴赏,文学的审美便难以存在,,即便有些感受,也是昙花一现,难以长久,无法形成稳定而深刻的美感。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常会犯类似架空分析,贴标签这样的低级错误,老师对作品理解得很透彻,分析的头头是道,十分精彩,然而学生却是雾里看花,甚至是满头雾水,不知所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亲近文本不够,对作品的语言还没有深切的感受。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个环节上多下工夫,一是要指导学生课前充分预习,二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读的时间,让他们用心读,读进去。
  1、在语文教学中,注意传授美育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以何种形式传授美育知识呢?在教育部颁发的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通过优秀作品的教学,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品德熏陶,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可见,在语文教学中传授美育知识的途径是范文的学习,传授美学理论知识也要通过范文的学习来传授。然而,语文课毕竟不是美育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寻找最佳的切入点,适当地讲授美学理论知识。
  2、利用课文内容进行人格美的教育
  语文课文的内容,蕴涵了丰富的人格美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内容对他们进行人格美的教育。教师通过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格美的教育时,要注意遵循美育的规律,按照审美教育的心理过程进行诱导,才能 收到良好的美育效果。忽视了这一点,那是德育而不是美育。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设计好教学程序,上课时注意观察学生的情感反应,适时诱导学生感受人格美。
  3、利用课文题材,语体进行形式美的教育
  形式,是相对于内容而言的。语文教材是一个培育想像力的宝库,王安石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曾让多少人叹为观止,它妙就妙在一个绿字上,然而,如何领悟绿字的全部内涵呢?只有依靠想像了!于是,我在教授这一首诗时,引导学生抓住这一个绿字,充分调动感觉器官,展开联想:一个绿字,赋予无生命的春风以生动的品格,令人仿佛看到春风过处,遍地披上绿装,一派明媚春光;让人仿佛听到春风化雨淅淅沥沥,草儿拔节,莺儿飞鸣;还让人闻到春茶的香甜,泥土的芬芳;春晖和煦,春风满面,绿茸茸的草地触手可及。后来我还让学生用这种方法,想像红杏枝头春意闹等等,来启发他们,以培养和提高学
  生的想像力及形象思维能力,并与作文训练相结合,即将他们所想像到的情景写出来。
  如何利用想象力去创造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作文教学,上面说的阅读教学侧重于鉴赏美的能力培养,作文教学则侧重于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的美育,当然也要按照美育的规律进行,让作文基础训练与审美能力训练相结合,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因为观察是创造美的前提。
  爱美是人的天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都需要更多的美,创造美的手段并不完全靠美术,语文教学中一样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美,写作与创造美!一样可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紧密结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语文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将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反过来,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又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乃至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把语文课变成美育的殿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健康的美感以及高尚的情操,使我们的学生感性和理性,知识与能力得到和谐发展,真正成为具有深刻的感觉力的丰富的全面的人(马克思语),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其他文献
从语文教材的工具性和语文教学的目的性出发,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只有做到“三要”才能真正落实提高语文素养之目的。  一要强化目标教学意识,认真落实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中,呈现和明确教学目标,主要是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方法策略,了解学习对象及方式,预设学习的结果。这一定向环节对教学过程起指引、调节和激励等多种效能。  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学目标不全面体现不了三维目标的要求。教师常常对认知
期刊
何谓课堂小练笔?顾名思义,它是就文取材,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小篇幅的写作练习.它是一种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或预设或随机进行的写话训练.如果一味地追求每课必练,
期刊
要善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写作习惯,营造一个情趣作文的氛围,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心理,让学生由被动作文变为主动作文。心理学认为:没有兴趣的强制学习,就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所以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学生有一种强烈的写作欲望,即兴趣和冲动欲的构成——自我写作欲。  怎样培训学生的写作欲呢?  一、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写作心理,创造一种愉快的作文氛围。  首先教师要运用学生语言自己写下水作文,由他们欣
期刊
以壳聚糖(CS)为基底,丙烯酰胺(A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APS)和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引发体系,在-18℃条件下,通过冷冻聚合方法制备半-IPN
【摘 要】本文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指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才是学生所需要的,才能被学生喜欢,并结合教学实际,着重探讨了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活力 语文 课堂 魅力 做法    有活力才有魅力。语文课堂只有充满活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学生所喜爱。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需要,也是由语文学科特点所决点的。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力源自于以下三个方面。  
【摘 要】传统作文教学无论是老师命题、学生写,还是学生写、老师改,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欲改变现状,实施作文教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本文将就这个问题和大家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学生 作文写作 兴趣培养    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培养目标,写作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范畴。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因素影响,相当多的初中生视写作为畏途,常
一堂好课就像一棵美丽的大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就如同大树的干、枝、叶、花儿。我们欣赏它,不仅是因为那色彩艳丽的花朵,更是因为我们用心倾听了“花开的声音”,正是这种声音才能反映出语文课的本质,才能解放学生,充实学生,提升学生,引领学生通过感悟语言文字,进行可贵的精神之旅。大树的枝繁叶茂,全靠根来给它输送营养和水分。那么,给语文课堂输送“营养”和“水分”的“根”又在哪儿呢?  一、刨根究底,挖出“悟” 
期刊
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如何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期刊
【摘 要】实施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已经多年,每年寒暑假各级教育部门都要组织相关的老师参加语文的新课程的课改培训,然而许多老师对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仍然感到困惑,发现不管怎么改革,学生的学习语文的效果不理想。本文分析的学生学习语文效果不佳的原因,讨论在农村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兴趣培养;素质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怎么样提高语文教学
以尿素、甲醛为主要原料,聚乙烯醇、三聚氰胺为改性剂,采用分级、分步聚合反应工艺制备了微游离醛脲醛树脂.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和优化了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在甲醛/尿素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