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武术典籍外译面临多重困难,本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剖析其面临的困境:一是武术本身历史久远,承载了我国儒道法多家思想,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武术套路又纷繁复杂,翻译难度大;二是相关专业翻译人才匮乏;三是受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局限。针对这些困境本研究提出了五点对策:一是政府为武术典籍外译的发展提供空间;二是编纂权威的武术英语工具书;三是建立语料库;四是从提高翻译专业学生中文素养和专业翻译能力;五是通过营销宣传为武术典籍外译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中华武术;武术文化;武术典籍;武术外译
一、前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国武术如果能抓住机遇,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参与到讲好中国故事的浪潮中,向世界人民展现中国精品文化,这将是中国武术重新焕发生机,走向繁荣的一大机遇。在历史进程中,“文化外译”是以东方视角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世界贡献着东方文化的智慧。[1]在当下中国崛起的时代背景下,武术典籍外译工作不能依靠外国人来实施,我们应掌握主动权,自觉维护国家传统优秀文化。
二、中国武术外译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武术纷繁复杂,翻译难度大
根据不同的特征,在不同的时期,武术类别各有不同,传统武术可以按姓氏、内外家、地域、山脉、河流和内容分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分类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武术的需求,近些年,多位知名学者提出了从武术的价值功能和概念上划分的方法。
(二)专业武术典籍翻译人才匮乏
据统计,在我国各大高校中,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只有小学水平,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对武术知识知之甚少。因此,通晓武术,外语又好的武术典籍翻译人才贫乏。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局限
中国武术注重“精气神”的修炼,动静结合,形意兼备,通过身体运动展现中国内敛、和谐的思想,体现中国伦理、教化的文化形态,而西方体育深受“更高、更快、更强”的现代体育思想的影响,与中国武术“天人合一”的追求完全不同。[2]因此,在进行典籍外译时,如何平衡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如何以目的语读者接受的形式讲述中国武术故事,展现中国武术蕴含的文化魅力任然是困扰武术外译工作者的一大难题。
三、中国武术典籍外译的策略
(一)政府鼓励武术典籍外译的发展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谷期之后,在国家和各级政府及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正在恢复往日的辉煌,武术典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但是因为困难重重发展并不太理想。政府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鼓励具有能力的专家學者引领外译工作的推进。
(二)编纂权威的武术英语工具书
潘文国教授提出进行中国典籍外译的前提是我们要有“器”,即工具书,而我们的“器”又非常匮乏。而现有的翻译词典并没有专门的武术方面的词典,根本无法满足武术典籍外译的需求,我们也需要编写类似《中英佛教辞典》等分门别类的专业词典,通过系统的分类、整理把一些专业词汇、术语整理成册,为武术典籍外译提供攻坚的武器。
(三)建立语料库
在网络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信息的获得渠道已经不再局限于纸质材料,网络已经发展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集众人之力建立武术典籍翻译的语料库,把他人翻译的有价值的作品收录进来,再进行系统整理并归纳总结,方便外译工作的推进。语料库的建立便于把不同的译作放在同一个平台作比较,这既有利于促进武术典籍外译工作的推进,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典籍外译的水平。以武术为题材的作品虽然不多,但是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把相关武术的译作搜集起来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整理出武术典籍的语料库。
(四)培养专业翻译人才
武术典籍外译人才所需的双语性和双向性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多元模式培养真正实用的复合型人才。现在高校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越来越偏向专门用途英语。随着体育行业的兴起,国内各很多高校,尤其是体育类院校纷纷开设体育英语专业,培养专业人才。笔者认为高校英语专业可开设专门的武术翻译专业,或与武术学院联合,培养专门的武术外译人才。
(五)多渠道的营销宣传手段
儒家典籍外译因营销不利,导致译入语文化系统中目标读者对我国输出的译介文学了解甚少,无法构建起翻译文学与译入语文化系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联系。[3]武术典籍外译应吸取儒家典籍外译的教训,借助网络平台,通过视频软件或推特、微博等平台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武术的渠道,增加中国武术典籍在的曝光率,吸引读者的关注,争取以更好的方式展现中国武术的魅力,走上国际舞台。
四、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其实是一种信息的交换,也是不同文化的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因此在翻译武术典籍时,要追求“求同存异”的方针,主要目的是发扬我国武术文化,突出中华文化的特色,准确表传武术作品的内容,传达原文作者的思想,同时保留中国武术文化的精髓,在此基础上提高语言的流畅性,使用更加准确、恰当的词语,不会让读者产生误解,并且增加语言的艺术美和观赏性。
参考文献:
[1]汪升,朱奇志.中国武术文化对外译介的内容、原则与方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8,35 (02):198-205.
[2]刘博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 (05):156-159.
[3]刘会然.儒家文化典籍外译的困境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 (05):78-80.
关键词:中华武术;武术文化;武术典籍;武术外译
一、前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国武术如果能抓住机遇,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参与到讲好中国故事的浪潮中,向世界人民展现中国精品文化,这将是中国武术重新焕发生机,走向繁荣的一大机遇。在历史进程中,“文化外译”是以东方视角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世界贡献着东方文化的智慧。[1]在当下中国崛起的时代背景下,武术典籍外译工作不能依靠外国人来实施,我们应掌握主动权,自觉维护国家传统优秀文化。
二、中国武术外译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武术纷繁复杂,翻译难度大
根据不同的特征,在不同的时期,武术类别各有不同,传统武术可以按姓氏、内外家、地域、山脉、河流和内容分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分类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武术的需求,近些年,多位知名学者提出了从武术的价值功能和概念上划分的方法。
(二)专业武术典籍翻译人才匮乏
据统计,在我国各大高校中,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只有小学水平,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对武术知识知之甚少。因此,通晓武术,外语又好的武术典籍翻译人才贫乏。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局限
中国武术注重“精气神”的修炼,动静结合,形意兼备,通过身体运动展现中国内敛、和谐的思想,体现中国伦理、教化的文化形态,而西方体育深受“更高、更快、更强”的现代体育思想的影响,与中国武术“天人合一”的追求完全不同。[2]因此,在进行典籍外译时,如何平衡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如何以目的语读者接受的形式讲述中国武术故事,展现中国武术蕴含的文化魅力任然是困扰武术外译工作者的一大难题。
三、中国武术典籍外译的策略
(一)政府鼓励武术典籍外译的发展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谷期之后,在国家和各级政府及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正在恢复往日的辉煌,武术典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但是因为困难重重发展并不太理想。政府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鼓励具有能力的专家學者引领外译工作的推进。
(二)编纂权威的武术英语工具书
潘文国教授提出进行中国典籍外译的前提是我们要有“器”,即工具书,而我们的“器”又非常匮乏。而现有的翻译词典并没有专门的武术方面的词典,根本无法满足武术典籍外译的需求,我们也需要编写类似《中英佛教辞典》等分门别类的专业词典,通过系统的分类、整理把一些专业词汇、术语整理成册,为武术典籍外译提供攻坚的武器。
(三)建立语料库
在网络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信息的获得渠道已经不再局限于纸质材料,网络已经发展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集众人之力建立武术典籍翻译的语料库,把他人翻译的有价值的作品收录进来,再进行系统整理并归纳总结,方便外译工作的推进。语料库的建立便于把不同的译作放在同一个平台作比较,这既有利于促进武术典籍外译工作的推进,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典籍外译的水平。以武术为题材的作品虽然不多,但是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把相关武术的译作搜集起来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整理出武术典籍的语料库。
(四)培养专业翻译人才
武术典籍外译人才所需的双语性和双向性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多元模式培养真正实用的复合型人才。现在高校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越来越偏向专门用途英语。随着体育行业的兴起,国内各很多高校,尤其是体育类院校纷纷开设体育英语专业,培养专业人才。笔者认为高校英语专业可开设专门的武术翻译专业,或与武术学院联合,培养专门的武术外译人才。
(五)多渠道的营销宣传手段
儒家典籍外译因营销不利,导致译入语文化系统中目标读者对我国输出的译介文学了解甚少,无法构建起翻译文学与译入语文化系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联系。[3]武术典籍外译应吸取儒家典籍外译的教训,借助网络平台,通过视频软件或推特、微博等平台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武术的渠道,增加中国武术典籍在的曝光率,吸引读者的关注,争取以更好的方式展现中国武术的魅力,走上国际舞台。
四、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其实是一种信息的交换,也是不同文化的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因此在翻译武术典籍时,要追求“求同存异”的方针,主要目的是发扬我国武术文化,突出中华文化的特色,准确表传武术作品的内容,传达原文作者的思想,同时保留中国武术文化的精髓,在此基础上提高语言的流畅性,使用更加准确、恰当的词语,不会让读者产生误解,并且增加语言的艺术美和观赏性。
参考文献:
[1]汪升,朱奇志.中国武术文化对外译介的内容、原则与方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8,35 (02):198-205.
[2]刘博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 (05):156-159.
[3]刘会然.儒家文化典籍外译的困境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 (05):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