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教学实践证明,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人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下面仅谈几点自己的做法与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通过节日里的烟花、飞火流星球、居室中日用品、汽车、农药化肥等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图片,为学生开辟了初中化学学习的一片新天地。它一改旧教材中抽象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让“生活本身多讲话”,消除了学生对化学的畏惧心理。教师在新能源的开发中还可以用柠檬汁、泡菜水、橘子、土豆等做电解质,制作原电池使音乐贺卡唱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到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时,我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特地用鸡蛋皮作实验材料,滴入稀盐酸让学生观察气体生成的现象,并追问如何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通过课堂的设计,我呈现给同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能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学生产生了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今化学科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粮食危机、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解决都与化学科学技术的合理开发利用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应当把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來,创设问题情景,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如在学习“甲烷性质”时,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一则报道“天然气泄漏事故”;当学生的好奇心被唤起,心灵产生强烈震撼时,教师把握时机提出问题:若你在事故现场,应采取哪些保护措施来保护他人和自己?若你是抢险队员,应采取哪种方法处理泄漏的天然气?要采取有效的防护和处理措施,就必须熟悉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
二、探究学习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究的过程
正如布鲁纳所说“所谓求知,是过程,不是结果”。探究主要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不是科学研究。探究是学生研究自己身边感兴趣的现象。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它更是一种经历,包括经历挫折与失败。当然,强调探究过程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甚至得到的是错误的结论。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必须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比如,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从生活中取材,没有什么新颖感,因为无论是谁都有过点蜡烛的经历。但为了使做过探究活动的学生有更深的认识,本人事先确定了课题,制定了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可行的计划,现介绍如下。
课题:《蜡烛的燃烧实验探究》
制订目标:辨认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观察火焰颜色分层情况、火焰不同部分温度有无差异、猜想组成蜡烛的成分可能有几种,培养猜想、实践、反思、归纳等科学的学习意识、实践能力。
点燃蜡烛,观察固体石蜡受热后有那些变化现象,比较火焰各部位明亮程度有无差异,为什么?设计实验证明你的解释是否正确?将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过一段时间取下烧杯,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观察有何现象?阐述理由,吹灭蜡烛,迅速用燃着的火柴移近烛芯冒出的白烟距蜡烛2厘米,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在探究中获得体验,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三、加强学生间的合作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合作学习是指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集体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同时分解目标中的难点,使小组成员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化学学习成绩。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双人合作学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跨小组合作学习等几种学习形式,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分为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准备员等角色)、不同的任务、不同的方式,出谋划策,积极参与到学习任务中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还使学生获得了自尊和成就感。
采用小组合作,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具体表现在小组内各成员的学习提高了,同学自治自律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得到了解脱,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良好的班风、学风使各科老师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了加强,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以小组为单位的机制,激发了每个同学的价值感荣誉感,从而有利于形成相互学习、相互监督的意识,产生自我完善的内驱力,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地形成。
综上所述,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理解。
一、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通过节日里的烟花、飞火流星球、居室中日用品、汽车、农药化肥等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图片,为学生开辟了初中化学学习的一片新天地。它一改旧教材中抽象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让“生活本身多讲话”,消除了学生对化学的畏惧心理。教师在新能源的开发中还可以用柠檬汁、泡菜水、橘子、土豆等做电解质,制作原电池使音乐贺卡唱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到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时,我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特地用鸡蛋皮作实验材料,滴入稀盐酸让学生观察气体生成的现象,并追问如何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通过课堂的设计,我呈现给同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能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学生产生了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今化学科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粮食危机、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解决都与化学科学技术的合理开发利用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应当把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來,创设问题情景,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如在学习“甲烷性质”时,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一则报道“天然气泄漏事故”;当学生的好奇心被唤起,心灵产生强烈震撼时,教师把握时机提出问题:若你在事故现场,应采取哪些保护措施来保护他人和自己?若你是抢险队员,应采取哪种方法处理泄漏的天然气?要采取有效的防护和处理措施,就必须熟悉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
二、探究学习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究的过程
正如布鲁纳所说“所谓求知,是过程,不是结果”。探究主要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不是科学研究。探究是学生研究自己身边感兴趣的现象。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它更是一种经历,包括经历挫折与失败。当然,强调探究过程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甚至得到的是错误的结论。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必须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比如,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从生活中取材,没有什么新颖感,因为无论是谁都有过点蜡烛的经历。但为了使做过探究活动的学生有更深的认识,本人事先确定了课题,制定了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可行的计划,现介绍如下。
课题:《蜡烛的燃烧实验探究》
制订目标:辨认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观察火焰颜色分层情况、火焰不同部分温度有无差异、猜想组成蜡烛的成分可能有几种,培养猜想、实践、反思、归纳等科学的学习意识、实践能力。
点燃蜡烛,观察固体石蜡受热后有那些变化现象,比较火焰各部位明亮程度有无差异,为什么?设计实验证明你的解释是否正确?将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过一段时间取下烧杯,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观察有何现象?阐述理由,吹灭蜡烛,迅速用燃着的火柴移近烛芯冒出的白烟距蜡烛2厘米,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在探究中获得体验,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三、加强学生间的合作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合作学习是指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集体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同时分解目标中的难点,使小组成员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化学学习成绩。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双人合作学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跨小组合作学习等几种学习形式,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分为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准备员等角色)、不同的任务、不同的方式,出谋划策,积极参与到学习任务中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还使学生获得了自尊和成就感。
采用小组合作,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具体表现在小组内各成员的学习提高了,同学自治自律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得到了解脱,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良好的班风、学风使各科老师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了加强,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以小组为单位的机制,激发了每个同学的价值感荣誉感,从而有利于形成相互学习、相互监督的意识,产生自我完善的内驱力,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地形成。
综上所述,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