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当前医疗改革是牵动我国所有百姓健康的大事,由于我国公立医院(管、办不合理)滋生了很多问题,公立医院的改革势在必行。最近,国家部委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就是新医改形势下出台的重要措施,将社会资本引入公立医院,有利于公立医院未来的发展。本文从当前公立医院引入社会资本的必要性、资本类型、参与模式,逐一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关键词】医疗改革;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
公立医院,是指政府举办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医院。顾名思义,就是由政府或者相关单位出资建立并且进行管理的医院,它往往区别于私立医院的自负盈亏,国家财政会对其进行必要的补贴和税收政策上的优惠。由于医疗是关系社会民生的重要问题,即便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也不能放任市场去调节,必须由政府来进行主导,确保人民能够享受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较为普遍的。2013年末,我国医院中,公立医院13396个,这些医院承担着八成以上的基础性医疗卫生服务。但是当前公立医院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人民并不能真正享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所以医疗改革势在必行。而公立医院引入社会资本就是解决公立医院诸多问题的可行性措施之一。
一、公立医院引入社会资本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首先,这是由医疗卫生行业的在市场经济中的特殊属性决定的。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医疗卫生服务是纯粹的公共产品而不具有商品属性。基于这种理论,一般认为如果将医疗卫生服务当做商品的话,供不应求时就会出现浪费现象,从而导致市场失灵,所以需要政府兴建公立医院来进行基础的低价的甚至是免费的医疗服务。而事实上,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已經越来越高,超出了其公共属性所能承担的范围,例如家庭医生等公立医院是无法免费或者低价提供的,社会人群对于私立医院的信任度又不高,这就需要引入市场机制,将政府的管理控制与市场结合起来,对公立医院进行社会资本的注入,改变其运营模式。其实这种模式比纯政府投入更有效率,资源配置也更为合理。
其次,该项改革有国家的相关政策所支持。近些年来,党和政府也认识到了公立医院引入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开始在政策和制度上进行支持。2009年的新医改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慈善医疗机构,或向医疗救助、医疗机构等慈善捐赠”等,2010年底,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各相关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在制度上奠定了该项改革进行的基础,为社会资本合法地、正确地进入公立医院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随后,各地政府也根据自身的情况,陆续地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有涉及补贴、税收等经济方面的,也有医疗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的,更有社会保障相关政策,这些地方性的政策进一步为社会资本进入公立医院扫清了障碍。
再次是市场的需求决定了需要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随之而来的,人民群众对于医疗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关注并且对健康的理解越来越科学,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最直接跟“健康”打交道,保证人们身心健康的医疗机构,医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上文说过,我国人口众多,仅凭国家和政府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因此,医疗卫生事业也需要与市场接轨,公立医院也应当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将医疗卫生事业放置到市场中进行调节和配置,逐步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保障。另一个方面,现在之所以会出现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究其原因与公立医院没有竞争、形成行业垄断关系较大。要进行改革,必须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进一步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医院运营的效率。引入社会资本后,医院之间就需要进行竞争,以可提供的服务种类、医疗技术的先进性、医院的整体环境、看病治疗的价格都将成为医院之间竞争的砝码,通过竞争,公立医院会逐步解决沉疴多年的顽疾,为医疗卫生事业注入活力。
简单地说,就是社会资本注入公立医院是绝对必要的,不断增强的医疗需求、应对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解决公立医院的垄断问题,都决定着公立医院走向市场的必要性。公立医院引入社会资本又是可行的,不仅有政策上的支持,还有人民的需求,还能够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竞争和良性发展,公立医院改制势在必行。
二、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社会资本类型
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大社会资本类型大致有下面的几种类型:首先是医疗机构,这些机构往往都是大企业,它们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对公立医院进行投资改制,形成连锁性质的医院联合体,进一步扩大规模,扩大知名度。其次是药品相关企业,这里主要指的是生产及流通企业,比如医药行业已有25家企业进入国家520家大型企业的行列。药品在医院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除去必要的诊断,几乎任何病人都需要药品的治疗。所以药品相关企业抓住机会,想要以各种方式参与到医院的改制活动中去。现实中,较为成功的范例是山东的某大型制药企业对公立医院进行兼并活动,随后形成了一个产、学、研为一体的医疗集团,效果显著。再次是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金融和保险机构虽然看似跟医院不沾边,但是它们都有雄厚的财产实力,这两种机构的介入一般都是以大量资金形式注入,并且能以本身强大的资金实力来确保改制的安全性,进一步控制医疗风险。
三、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模式
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模式大致上分为两类,分别是托管经营和私有化改制。
首先是托管经营,这种模式较为成熟的是深圳市。甚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其他地区更为迅速,医疗硬件水平较高,人民群众对于医疗改革的需求也较大。公立医院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所以深圳市党政机关积极进行探索,在2009年就颁发医疗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探索公立医院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权仍然归政府管理,政府仅享有公立医院的所有权,不再进行管理活动,而将管理活动交给专业化的团队去进行。托管经营的模式分为下面几种:一是理事会模式,以深圳市南山区医院为例,该医院在进行改制后成立理事会,理事会由政府相关部门代表、医院代表、医院的职工代表、行业内的专家共同组成,实际上成为医院的决策者,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二是院委会形式,以上海市闸北区北站医院为例,该医院将管理权委托给专业的医院管理公司(北京兆真医院管理公司)管理,医院管理公司为医院的决策者;三是管理中心模式,成立专门的类似事业单位性质的医院管理中心,专门行使管理职能;四是董事会模式,成立董事会,由董事会行使决策权。我们从上述四种模式可以看出,托管模式的改革基本上是将公立医院原有的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的性质转化为了国有企业,作为企业,就一定要投入到市场中,按市场规律对其运营进行调节,有利于医院规模的扩大、充足的资金投入、医疗效率的提升。 其次是私有化改制,这里的私有化是指大力鼓励和倡导社会资本注入医疗卫生领域,与公立医院形成竞争,促使公立医院在竞争的压力下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以我国某市为例,医改之前有公立医院153家,仅保留了3家大型的公立医院,而对剩下的150家医院进行拍卖,政府仅行使管理职能,而不再参与其运营,国有资本退出地较为彻底。这样以来,该市政府财政压力骤减,也激活了医院的活力,改革后,该市的医疗费用远远低于该省平均水平,医院的医疗设施和服务却上了一个台阶。但是这种改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医院改制,相当一部分的职工档案资料或职工事业身份无法进行改变,这给今后的管理和社会保障等活动带来了隐患;产权转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形。但是不管怎么说,这种模式大致上是成功的,需要在未来的医改实践活动中继续进行探索研究。
四、社会资本参股公立医院的有关问题
首先会出现人员的相关问题。上文所述,医院进行和改革,其性质都发生改变,职工的待遇可能会有提高,但是不再是稳定的收入,这对于一些图安稳的职工来说不啻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其不再属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而成为了企业的职工,由事业编制改为了劳动合同制或者聘用制,必定会让很多职工不满,一定会对医院改革带来一定的阻力。这种情形下一旦出现纠纷,其解决问题的受理单位也会较为头疼。另外,社会资本注入了公立医院,公立医院已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是一大块改革的难点,改革后医院变为企业,政府还要承担之前医院退休人员的退休安置,给政府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其次是管理方面的問题。改制以后,无论是上述的哪种模式,基本上医院都建立起了法人治理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一般是院长来贯彻和执行决策层的决策,并对其负责。但是,医院改制并不仅仅是改头换面,改个名称即可,是要进行内部机制的同时改革,此时二者将会出现较大的矛盾。另外,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的改革管理机构多样,其管理水平优劣直接决定了改制后医院的未来发展。某些管理者管理不科学、不重视人才培养、制度上缺失、缺乏核心竞争力,管理起来随意性较强,严重限制了医院的未来发展。
最后是相关政策不完善。尽管在我国多个地区都已经开始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的改革活动,国家也出台了政策对此进行鼓励和引导,但是具体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仍然较为缺乏,改制后相关人员的利益如何保障,改制后决策层如何制约和监督都缺乏强有力的立法。不仅如此,国家的某些政策反而起到反作用。举例来说,国家政策规定,非营利性机构所得的收入不得用于分红。公立医院再进行改革,其非盈利性质仍然存在,不允许其对收入进行合理分红,势必会影响社会资本注入的积极性。另外,在职工的安置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目前采取的是两种模式(或称“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一是改制前的人员仍然由政府提供补贴,性质仍然是事业单位职工,二是改制后入院人员则一律签订劳动合同,成为企业员工。这种情形下,改制后进入的职工出入相对不自由,再加上新老职工待遇不一样,二者的矛盾和冲突日益严重。
五、公立医院引进社会资本的建议
针对上述的经验和问题,笔者认为,公立医院引进社会资本不能盲目,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国家和政府应当尽快出台政策,完善对医院改制相关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从根本上解决改制后混乱的局面。国家需要通过制度来理顺医院改制前后的关系,解决职工的性质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职工的困扰。各地政府还应当给予相关的税收、水电费用等等方面的优惠,使公立医院改革顺利度过过渡期。要出台合理的利益保障制度,允许分红,提高社会资本进入医院的积极性。
其次,政府应当彻底地退出管理,仅仅行使监督职能。公立医院的改制就是为了摆脱政府管理的不合理性,如果不能够实现管、办分离,改制完全没有任何意义。政府需要做的是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引导,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去监管好,而不应该直接插手其管理工作(或称其只当裁判员不当运动员),避免导致产权的归属混乱。当然,政府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较为科学的、公正的监督体制,完善准入和准出机制,对不符合要求的投机者坚决打击。政府还要对其医疗服务进行监督,政府各部门对医院的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建立行风建设制度,对医院和医生进行评价制度,促使其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医疗活动。政府还应当建立医疗事故的预防机制,及时有效地出现医疗事故产生的纠纷,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最后,医院本身应当注重自身的建设,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医院应当以人为本,一切为患者着想,一切为职工着想,为患者提供最为优质的医疗服务,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利益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公立医院的改革顺利进行下去。
六、结束语
医疗改革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所在。当前公立医院的运用模式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人民群众的需求,需要与市场接轨,引入社会资本。但是引入社会资本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当然,改革还要继续,不能因为有困难或者有缺陷我们就不去改革,我们要做的是在改革的道路上亦步亦趋,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为我国新形势下,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新一轮改革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方鹏骞.中国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及其路径探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课题.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政府举办指责研究[R]. 2009(3).
[3]苏斌.市场化视角下的云南省公立医院改革研究—以引进社会资本多元化办医为例[D].昆明:云南大学,2013(12).
[4]江玲雅,史逸华.基层医疗机构医改现状及建议[J].医疗管理论坛,2013.
【摘要】当前医疗改革是牵动我国所有百姓健康的大事,由于我国公立医院(管、办不合理)滋生了很多问题,公立医院的改革势在必行。最近,国家部委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就是新医改形势下出台的重要措施,将社会资本引入公立医院,有利于公立医院未来的发展。本文从当前公立医院引入社会资本的必要性、资本类型、参与模式,逐一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关键词】医疗改革;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
公立医院,是指政府举办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医院。顾名思义,就是由政府或者相关单位出资建立并且进行管理的医院,它往往区别于私立医院的自负盈亏,国家财政会对其进行必要的补贴和税收政策上的优惠。由于医疗是关系社会民生的重要问题,即便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也不能放任市场去调节,必须由政府来进行主导,确保人民能够享受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较为普遍的。2013年末,我国医院中,公立医院13396个,这些医院承担着八成以上的基础性医疗卫生服务。但是当前公立医院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人民并不能真正享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所以医疗改革势在必行。而公立医院引入社会资本就是解决公立医院诸多问题的可行性措施之一。
一、公立医院引入社会资本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首先,这是由医疗卫生行业的在市场经济中的特殊属性决定的。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医疗卫生服务是纯粹的公共产品而不具有商品属性。基于这种理论,一般认为如果将医疗卫生服务当做商品的话,供不应求时就会出现浪费现象,从而导致市场失灵,所以需要政府兴建公立医院来进行基础的低价的甚至是免费的医疗服务。而事实上,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已經越来越高,超出了其公共属性所能承担的范围,例如家庭医生等公立医院是无法免费或者低价提供的,社会人群对于私立医院的信任度又不高,这就需要引入市场机制,将政府的管理控制与市场结合起来,对公立医院进行社会资本的注入,改变其运营模式。其实这种模式比纯政府投入更有效率,资源配置也更为合理。
其次,该项改革有国家的相关政策所支持。近些年来,党和政府也认识到了公立医院引入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开始在政策和制度上进行支持。2009年的新医改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慈善医疗机构,或向医疗救助、医疗机构等慈善捐赠”等,2010年底,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各相关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在制度上奠定了该项改革进行的基础,为社会资本合法地、正确地进入公立医院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随后,各地政府也根据自身的情况,陆续地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有涉及补贴、税收等经济方面的,也有医疗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的,更有社会保障相关政策,这些地方性的政策进一步为社会资本进入公立医院扫清了障碍。
再次是市场的需求决定了需要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随之而来的,人民群众对于医疗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关注并且对健康的理解越来越科学,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最直接跟“健康”打交道,保证人们身心健康的医疗机构,医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上文说过,我国人口众多,仅凭国家和政府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因此,医疗卫生事业也需要与市场接轨,公立医院也应当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将医疗卫生事业放置到市场中进行调节和配置,逐步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保障。另一个方面,现在之所以会出现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究其原因与公立医院没有竞争、形成行业垄断关系较大。要进行改革,必须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进一步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医院运营的效率。引入社会资本后,医院之间就需要进行竞争,以可提供的服务种类、医疗技术的先进性、医院的整体环境、看病治疗的价格都将成为医院之间竞争的砝码,通过竞争,公立医院会逐步解决沉疴多年的顽疾,为医疗卫生事业注入活力。
简单地说,就是社会资本注入公立医院是绝对必要的,不断增强的医疗需求、应对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解决公立医院的垄断问题,都决定着公立医院走向市场的必要性。公立医院引入社会资本又是可行的,不仅有政策上的支持,还有人民的需求,还能够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竞争和良性发展,公立医院改制势在必行。
二、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社会资本类型
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大社会资本类型大致有下面的几种类型:首先是医疗机构,这些机构往往都是大企业,它们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对公立医院进行投资改制,形成连锁性质的医院联合体,进一步扩大规模,扩大知名度。其次是药品相关企业,这里主要指的是生产及流通企业,比如医药行业已有25家企业进入国家520家大型企业的行列。药品在医院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除去必要的诊断,几乎任何病人都需要药品的治疗。所以药品相关企业抓住机会,想要以各种方式参与到医院的改制活动中去。现实中,较为成功的范例是山东的某大型制药企业对公立医院进行兼并活动,随后形成了一个产、学、研为一体的医疗集团,效果显著。再次是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金融和保险机构虽然看似跟医院不沾边,但是它们都有雄厚的财产实力,这两种机构的介入一般都是以大量资金形式注入,并且能以本身强大的资金实力来确保改制的安全性,进一步控制医疗风险。
三、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模式
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模式大致上分为两类,分别是托管经营和私有化改制。
首先是托管经营,这种模式较为成熟的是深圳市。甚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其他地区更为迅速,医疗硬件水平较高,人民群众对于医疗改革的需求也较大。公立医院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所以深圳市党政机关积极进行探索,在2009年就颁发医疗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探索公立医院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权仍然归政府管理,政府仅享有公立医院的所有权,不再进行管理活动,而将管理活动交给专业化的团队去进行。托管经营的模式分为下面几种:一是理事会模式,以深圳市南山区医院为例,该医院在进行改制后成立理事会,理事会由政府相关部门代表、医院代表、医院的职工代表、行业内的专家共同组成,实际上成为医院的决策者,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二是院委会形式,以上海市闸北区北站医院为例,该医院将管理权委托给专业的医院管理公司(北京兆真医院管理公司)管理,医院管理公司为医院的决策者;三是管理中心模式,成立专门的类似事业单位性质的医院管理中心,专门行使管理职能;四是董事会模式,成立董事会,由董事会行使决策权。我们从上述四种模式可以看出,托管模式的改革基本上是将公立医院原有的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的性质转化为了国有企业,作为企业,就一定要投入到市场中,按市场规律对其运营进行调节,有利于医院规模的扩大、充足的资金投入、医疗效率的提升。 其次是私有化改制,这里的私有化是指大力鼓励和倡导社会资本注入医疗卫生领域,与公立医院形成竞争,促使公立医院在竞争的压力下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以我国某市为例,医改之前有公立医院153家,仅保留了3家大型的公立医院,而对剩下的150家医院进行拍卖,政府仅行使管理职能,而不再参与其运营,国有资本退出地较为彻底。这样以来,该市政府财政压力骤减,也激活了医院的活力,改革后,该市的医疗费用远远低于该省平均水平,医院的医疗设施和服务却上了一个台阶。但是这种改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医院改制,相当一部分的职工档案资料或职工事业身份无法进行改变,这给今后的管理和社会保障等活动带来了隐患;产权转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形。但是不管怎么说,这种模式大致上是成功的,需要在未来的医改实践活动中继续进行探索研究。
四、社会资本参股公立医院的有关问题
首先会出现人员的相关问题。上文所述,医院进行和改革,其性质都发生改变,职工的待遇可能会有提高,但是不再是稳定的收入,这对于一些图安稳的职工来说不啻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其不再属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而成为了企业的职工,由事业编制改为了劳动合同制或者聘用制,必定会让很多职工不满,一定会对医院改革带来一定的阻力。这种情形下一旦出现纠纷,其解决问题的受理单位也会较为头疼。另外,社会资本注入了公立医院,公立医院已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是一大块改革的难点,改革后医院变为企业,政府还要承担之前医院退休人员的退休安置,给政府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其次是管理方面的問题。改制以后,无论是上述的哪种模式,基本上医院都建立起了法人治理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一般是院长来贯彻和执行决策层的决策,并对其负责。但是,医院改制并不仅仅是改头换面,改个名称即可,是要进行内部机制的同时改革,此时二者将会出现较大的矛盾。另外,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的改革管理机构多样,其管理水平优劣直接决定了改制后医院的未来发展。某些管理者管理不科学、不重视人才培养、制度上缺失、缺乏核心竞争力,管理起来随意性较强,严重限制了医院的未来发展。
最后是相关政策不完善。尽管在我国多个地区都已经开始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的改革活动,国家也出台了政策对此进行鼓励和引导,但是具体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仍然较为缺乏,改制后相关人员的利益如何保障,改制后决策层如何制约和监督都缺乏强有力的立法。不仅如此,国家的某些政策反而起到反作用。举例来说,国家政策规定,非营利性机构所得的收入不得用于分红。公立医院再进行改革,其非盈利性质仍然存在,不允许其对收入进行合理分红,势必会影响社会资本注入的积极性。另外,在职工的安置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目前采取的是两种模式(或称“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一是改制前的人员仍然由政府提供补贴,性质仍然是事业单位职工,二是改制后入院人员则一律签订劳动合同,成为企业员工。这种情形下,改制后进入的职工出入相对不自由,再加上新老职工待遇不一样,二者的矛盾和冲突日益严重。
五、公立医院引进社会资本的建议
针对上述的经验和问题,笔者认为,公立医院引进社会资本不能盲目,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国家和政府应当尽快出台政策,完善对医院改制相关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从根本上解决改制后混乱的局面。国家需要通过制度来理顺医院改制前后的关系,解决职工的性质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职工的困扰。各地政府还应当给予相关的税收、水电费用等等方面的优惠,使公立医院改革顺利度过过渡期。要出台合理的利益保障制度,允许分红,提高社会资本进入医院的积极性。
其次,政府应当彻底地退出管理,仅仅行使监督职能。公立医院的改制就是为了摆脱政府管理的不合理性,如果不能够实现管、办分离,改制完全没有任何意义。政府需要做的是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引导,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去监管好,而不应该直接插手其管理工作(或称其只当裁判员不当运动员),避免导致产权的归属混乱。当然,政府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较为科学的、公正的监督体制,完善准入和准出机制,对不符合要求的投机者坚决打击。政府还要对其医疗服务进行监督,政府各部门对医院的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建立行风建设制度,对医院和医生进行评价制度,促使其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医疗活动。政府还应当建立医疗事故的预防机制,及时有效地出现医疗事故产生的纠纷,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最后,医院本身应当注重自身的建设,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医院应当以人为本,一切为患者着想,一切为职工着想,为患者提供最为优质的医疗服务,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利益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公立医院的改革顺利进行下去。
六、结束语
医疗改革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所在。当前公立医院的运用模式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人民群众的需求,需要与市场接轨,引入社会资本。但是引入社会资本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当然,改革还要继续,不能因为有困难或者有缺陷我们就不去改革,我们要做的是在改革的道路上亦步亦趋,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为我国新形势下,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新一轮改革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方鹏骞.中国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及其路径探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课题.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政府举办指责研究[R]. 2009(3).
[3]苏斌.市场化视角下的云南省公立医院改革研究—以引进社会资本多元化办医为例[D].昆明:云南大学,2013(12).
[4]江玲雅,史逸华.基层医疗机构医改现状及建议[J].医疗管理论坛,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