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宴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u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村”宴,不过是小区数户邻居之间的聚餐。邻居们大都是几年前从不同的地方搬过来的,彼此友好、相互帮衬着,邻里关系不错。
  前些日子,大家商量好,要在端午节聚一聚。“村长”彭总说,今年端午适逢父亲节,又是“村”上刘娭毑79 岁生日,应该好好庆祝一下。老彭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肯帮忙、人缘好、有号召力,大伙儿自称“村民”,封他为“村长”,自此“村”里就有一个当家做主的头儿。老彭办事细致周到,曾组织我们自驾游,去过常德桃花源、益阳皇家湖,每次安排都很妥帖,深得大伙儿信服。
  眼看端午节就要到了,女人们兴奋起来,纷纷聚集在桂花树下、麻将桌边、微信群里,热火朝天地筹划着聚餐的事儿。菜谱很重要,就像春晚导演手中的那张节目单,既要出彩,又不能重样,还得煎、炒、烹、炸、煮、熬、炖样样都要有。她们郑重其事,反复权衡,定要露上一手,拿出自家最好的菜品来。男人趁机起哄,说有本事就把“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一网打尽。女人不示弱,豪气地回应:“只要说得出我就能做得到,就怕你报不出菜名来。”见人家如此高调,男人心虚,躲在一旁装聋作哑,倒也乐得坐享其成。
  菜单出来后,我自告奋勇,和邻居建伟一起负责采买。端午当日凌晨一点,我俩相约起床,驱车直赴红星市场把菜买回。一大早,“村”上男男女女全忙开了,有剥龙虾的、有杀鸡宰鸭的。口味虾一直是“村”宴的保留菜品,那些身着红袍、满面油光、配享着精美青花瓷器的家伙,香辣鲜嫩的口味着实让人喜爱。平时哪家做了龙虾,在家门口支起桌子,准会引来上下邻居一饱口福,就着小酒,便有聊不完的话题。这次特意买来整整二十斤虾,用一个大铝盆盛放着。大伙儿围坐在一起,无须分工,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清洗虾身、去虾头虾线、剪虾壳……配合默契、动作娴熟。手头忙个不停,嘴上也不闲着。大家说说笑笑,戏谑逗趣,插科打诨。笑声落进晨风里,晨风便裹着它,把它送到更远的地方去。小孩儿也过来凑热闹,他们蹦蹦跳跳,或扫地,或跑腿儿,在大人的称赞声中卖力地展示着自己的才能。此刻,建伟在另一旁忙碌着。他把剖水鱼、鳝鱼这些技术活儿全包了,又麻利又到位。没想到他会这么能干呢,我一直以为,建伟在家里是不怎么干活儿的,他常常叼着烟晃悠到我面前,得意扬扬地说:“家里老婆能干,我也插不上手啊!”看到建伟忙上忙下的样子,他老婆笑道:“谁说我家建伟是‘村’里第一懒呢?”
  晚餐的时间很快就到了。男人们早已扛来几块大型板,用高脚凳支着,在小区的桂花树下“一”字摆开,铺上餐布,摆好椅子。女人们纷纷端出各自家中精心烹饪的菜肴,我数了数,足足40 余道:有楠哥家的红烧水鱼、朱哥家的啤酒鸭、老谢家的黄鸭叫、建伟家的口味虾、文彬家的凉菜、小周家的常德钵子菜……特别是“村长”老彭家,别具匠心地在菜盘里拼出两个大大的“寿”字,为刘娭毑的生日增添不少喜庆。
  邻居男女老幼,偕同亲戚朋友,众人大小40 余口,自备碗筷相继聚集在餐桌旁,有坐着的、有站着的。大家纷纷用欣赏的目光打量着那满席菜肴,赞叹不已。我注意到桌上有一道点心,那是老周家喜欢做的葱花煎饼。记得装修房子那会儿,中午吃饭不方便,就经常吃到老周特意送来的葱花煎饼。我当时觉得很不好意思,这事多麻烦啊,我们出去吃好了,他说,都是邻居,别客气。他家的葱花煎饼算是“村”里一绝,邻居们都吃过,没有不說好吃的。老周半年前搬走了,也不知哪个有心人把他的手艺学到手,眼下的葱花煎饼应该可以吃出老周的味道吧?
  开席前,最兴奋的当属小孩儿,他们围绕在我女儿亲手制作的蛋糕前,欢呼雀跃。那个平时对我爱答不理的小叶子,此时居然可以让我抱抱了,真是“宽宏大度”,遂人心愿。可惜她只给我一点点面子,我心头的喜悦还没来得及搬到脸上,就急于挣脱下来,去找桌上的美味。
  在“村长”一席热情洋溢的说辞之后,大人们开始频频举杯。席间,香喷喷的是菜,火辣辣的是酒,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那情景,那气氛,那种火热,谁都禁不住拿出年少时的豪情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大家喝着、聊着,打开心扉,露出真性情,即使是嘴笨的,此时也能说出最动人的语言,将感情推向极致。在频频的碰杯声中,新邻居、旧邻居,交道多的、交道少的,相互铆着劲儿勉励着,生活中的烦心事,所有过得去的和过不去的坎儿,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全线溃退,前方的道路一马平川。
  这多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啊——老人安坐桌前,一脸慈祥;孩子们满嘴油光地在桌边来回穿梭,活泼可爱;大伙儿真诚相待,亲密无间……谁说不是呢?耳闻目睹,我见证了大家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邻居们余暇时会经常串串门子、拉拉家常,言语间尽是体贴和关怀;若是有人出远门了,总记得大包小包地带回一些当地特产与大家分享;若是哪家遇上点儿为难事,大伙儿准会热心相助、亲临探望;若是有谁在外暂时回不来,只要在邻居群里说一声,家中的事——或是晾在外面的衣服要收,或是有快递要取,甚至是客人来了要招呼、家里的小孩儿要关照——自会有人料理……不多时,我酒至微醺,见众人笑语盈盈、其乐融融,恍惚间置身于陶公笔下的桃花源中。桃花源里美轮美奂,怎不叫人心旷神怡?
  “村”宴继续着,一轮弯月悄然没入西边的天际。大家早已酒足饭饱,却意犹未尽,迟迟不肯离席……
其他文献
那年暑假,即将进入大学学习的前一个月。姆妈的一个远房外甥女,在市二轻局办公室工作,个子高高挑挑的,皮肤白白净净的,大约1.73 米左右,已经生过一个孩子了,依然秀丽端庄。她悄悄过来找我:“平妹妹,你陪我去一个地方。”  我一愣:“去哪里?干吗呀?”  “你别问,我又不会害你,到了你就晓得了,带你去玩儿一下。”  “哦,那我跟姆妈说一声。”  “别说了,你都十六七岁了,还什么事都跟你姆妈说,姐姐又不
期刊
江非在他的诗歌《一个秋风漫漫退去的季节》中这样写道:“被灵魂和记忆唤醒/我又回到了我的出发之地/像一片傲慢的灰尘/又落回了飘起的谷地”。  读到此处,忽然间觉得这位诗人有着与众不同的傲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傲慢代表了某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某种目中无人的睥睨,但诗人的傲慢绝非是此种。  他的傲慢栖身在尘埃之中。因为微不足道。没有人会关心一片灰尘的心情。但这正是傲慢的理由,诗人不屑被面目模糊的大多数人关
期刊
人们把漂泊在外叫背井离乡,民间也有包上一小撮故乡井里的泥土到他乡,可治水土不服。也许生来就是漂泊的命,久在异乡为异客的我,坐再远的长途车都不曾晕车。天南海北,无论到了哪里我都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的迹象,所以井泥是否可以治水土不服之症,还真没亲身体验过,不知道是真是假。  看过电影《老井》才知道中国北方大山深处曾经吃水不易,打口井简直比登一次月球都难。拜读李存葆先生的报告文学《沂蒙九章》方晓得在上个世纪
期刊
在赣南宁都革命烈士纪念园那扇厚重的墙体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6725名烈士英名就像镶嵌在广阔天际里的繁星,其中王俊烈士的名单旁,还有一个“王俊之子”赫然在目,一门双烈。  “王俊之子”出生不到一天,就成为革命烈士。  王俊是宁都县早期的共产党员,他与战友温雪堂、彭澎共同创办了宁都县农工商学联合会、总工会、农民协会等红色组织,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组织农民暴动。1929 年2 月,毛泽东、朱德率
期刊
平庄是全国有名的煤矿,而且全是露天开采,交通自然方便,不时有火车鸣叫着驶过,在老哈河这岸的我们,都能清晰地听到火车那沉闷的吼声。  拉煤是要赶骡子车去的,就是那种常见的木板车。我家没有毛驴,分队的时候,分到了一头犍牛,头上顶着一丛白毛,又称白头芯儿的,很壮实,就是不赶道,幾年后就卖了,然后买了一头白骡子。骡子赶道,从家里可以一直跑到平庄,就是脾气不好,要是发起怒来,两个人也拽不住。每当骡子发脾气的
期刊
每一次到梧州,都要喝一碗冰泉豆浆。  “冰井泉香”这么儒雅的称谓,最早源于唐朝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同治版的《苍梧县志》云:“冰井泉香”乃梧州古八景之一。按志书的描述,那是一片绿树婆娑、草长莺飞、清静幽美的胜地,范围东起锥子冲,西至冰泉冲,北到凤凰山顶,南临如今的梧州市二中操场。冰井泉水甘寒清冽,楼台亭榭别具韵味,小桥流水依依,莲塘惹人喜爱。历代文人墨客对此都有记载。宋代诗人任韵诗曰
期刊
在马来西亚的几天里,给我印象深的不单有奇特的美景,还有当地导游黄小姐。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实在不怎么样。  随团旅游有点儿像流浪游民,先是被一个团的导游托管,到下一景点再交由另一导游托管,如此这般的被托管几次,一场旅游宣告结束。  在新加坡被阿德托管两天后,第三天一大早移交到马来西亚黄小姐手上。对刚刚熟悉的阿德挥手告别,心里有些难过。好的导游就是这样,让游客喜欢,甚至有点儿依依不舍。  并非以貌取人,
期刊
厨房里,父亲把粘在电饭煲边的几粒米饭捡起放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嚼起来,似乎从来没见过米饭似的。我从书房走出客厅,经过厨房门口瞥见了这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  去年,我参加一个征文大赛获得了一等奖,得了2000元奖金,高兴之余邀了几位老友到桂城饮茶小聚。看在平时父亲为了让我静心写作忍痛不看他钟爱的电视节目的分儿上,我把82 岁高龄的老父亲一并请去丰谷酒楼。老父亲知道我获奖请客,甚为高兴,颤颤巍巍地从箱
期刊
冬至日晚上,几个朋友从饭店出来,三三两两的,各自离去。她俩决定顺道走走,聊聊。女人嘛,晚饭后消消食儿,闺蜜一起说点儿体己话,对身材、对食物消化、对心理等都大有益处。  冬季,城市夜晚的灯光,和其他季节并没有多大变化,变化的只是街头稀疏的行人。今年比往年更冷,寒潮频繁光顾北中原这座小城。夜晚9点以后,街头行人就如落叶乔木一般萧索。  在一个路口,和朋友互道晚安。她想着心事,一个人往家走。  快速经过
期刊
“它老态龙钟,反应迟钝,动作缓慢,声音低沉而混沌,眼神迷茫而忧伤。”这是说她母亲的那条笨狗虎子,惠表姐声泪俱下。  惠表姐每次找我不是说她的母亲,就是说她母亲的狗,有时穿插着说,让我分不清她到底说的是人还是狗,到底心疼她母亲多一些还是那条笨狗多一点儿。  惠表姐和我都是在1990年离开农村的,那个时候我们认为城市就是天堂。作为最早的农民工,我们对于城市有着迷惘的爱,只是惠表姐比我更脚踏实地,在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