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字。古时候就是“样”字。也通“阳”。有一句吉祥话。“三羊开泰”,大抵应该是在新年到来之时。能送出的最美好的祝愿了。
我爱吃羊,尤其是绵羊。以前说过,自己绝不交不懂吃羊的朋友。“羊”字,古时候就是“祥”字,也通“阳”。有一句吉祥话,“三羊开泰”,大抵应该是在新年到来之时,能送出的最美好的祝愿了。
爱吃羊的朋友,自然奉羊味是天下至味。若还是讲究吃补品的,更认为羊肉的营养最丰。其实这也有几分道理在,看素常以羊肉为食的西北人,不就身形挺拔、体魄健硕?羊易被养殖,生长也快。在西亚,万年以前就有家养山羊用以供食。我国,养羊、吃羊也有近五千年的历史了。如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是胡羊,也就是蒙古羊。蒙古羊之下,又有寒、同、滩、湖四个亚种,分布在豫、鲁、晋、陕、宁与江浙等地,皆都品优种良。好的绵羊,肉多而坚实、纤维细软,肌间少夹脂肪。另有育肥种者,脂肪倒是较多,色白而味脆甜。羊肉有独特的鲜香味,水丰油腴,是上佳的肉品,尤其冬季。按照中医知识,羊肉性温而味甘,补虚劳、祛寒冷、开胃益肾、有助元阳。这些好处,只要吃过的人,一定体会得出。
羊肉的做法多多,一切不拘。既能够与粥、面配合作主食,也可以独立成菜、或是小吃,大江南北,千姿百态。再者,羊身上的每一部分几乎都可以入菜,比如老辈北京人爱吃的“蒸而炸”,就专用肥羊的尾油,拣够大够肥的,一条尾巴就有二十余斤。得着这羊尾油,和上西葫芦擦成的馅,调以白胡椒粉,用烫面面皮包成大个饺子,蒸熟,搁在屉里不动。大铛里落油,要吃的时候才取出饺子,再煎炸一遍,佐以醋蒜,外焦里嫩,味道鲜美。但,羊尾油中含有的低碳链游离脂肪酸较多,故羊味十足,非得是爱极了吃羊的朋友才懂得欣赏。
懂得欣赏羊味的朋友,也一定喜欢“手抓”。所谓“手抓”者,就是清水煮现屠的带骨羊肉,仅仅一沸便出锅,鲜甜清香、咬口柔嫩,天下无双。吃的时候,大家围炉环坐,各自以手把住羊骨、用刀剃肉下来,只蘸青盐入口大嚼一通。个中高手,能把整根羊骨吃得干干净净,一丝肉也不剩。请客的主人见了,马上觉得受到尊敬,端出一碗好酒来奖赏,于是大家一场欢醉。
手抓羊肉,虽然吃到嘴里是半生熟的肥羊,但由识得此味的人叹来,丝毫不野蛮,相反,却极有文化。《清稗类钞》上有记述道,“以肥羊脯投之釜,汤初沸,即出之,切为大脔。脔必露其骨寸许,如器之有把者,人持以脔置左袖,倒握其骨,如佛之持如意然。各出所佩小刀,割而食之”。可见“手抓”在游牧民族的饮食中是经过千百年的积淀的尤物。蒙、藏、维等各族同胞,手抓的吃法也各有特点。蒙古族人热情好客,一遇到朋友来到,便马上去杀羊。因为手段纯熟,自然也不必什么利器。轻轻松松屠好,羊皮摊起来晾上,羊肉分大块进锅,羊血与内脏都拿去喂那看家猛犬,绝不浪费。动作之怏,一切仿佛眨眼间完成,羊油或血,草叶上都一滴不见。若是有贵客了,就将肥羊收拾利索后,整只丢下去煮,四、五十分钟一定出锅,称作“羊贝子”。搭上桌来,请最尊贵的那一位客人开出第—刀肉,启动盛宴。
藏族牧民多是要挑选足肥的羯羊来做“手抓”。先用绳子捆住羊的口鼻,使其窒息,然后剥皮、放血、尽去内脏,凭经验分解成几大块之后,放入炉上深锅里去煮。有趣的是炉围中的燃料,为牦牛粪。烧得极旺,青青的火光不停闪动,在月下高原上,一股莫名的神气。若是到了新疆,民族多,手抓的吃法就更多了。不单单吃羊肉,还可以配合主食。比如把羊肋条斩成小块,配上拉条子同煮,用手一齐抓了塞入口中大嚼,就又是一番滋味了。
可是“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总有人不爱吃羊。不爱吃就不吃,这是人的自由,应该尊重,就与尊重爱吃羊的人一样。可是,偏有些不爱吃羊、还要装作爱吃和懂吃的人,挑些毫无羊味的羊肉来强迫爱吃羊的人吃,这种行为,实在令人发指。我就遇过,是一位刚刚因工作认识不久的人邀我去一处湖南馆子吃饭,他有备而来,从旁人那里打听出我爱吃羊。于是,席间高声叫来一份红烧羊肉,并特别说明是关照我的。这样以来,我自然不敢怠慢,马上感谢。等菜上来,半冷不热,并下了极重的辣子与姜蒜,羊皮厚肉却寡,又切得细碎,害我举着碗筷端详了半天,才勉强夹起一口肉,赶紧投进嘴里。本想说声“好吃”的,可是一嚼再嚼,连一丝羊味也无。无奈,只有空看着他得意的样子,听着他对这毫无羊味的羊夸出千百样好。疲于应酬,实在糟了老罪。之后,当然与之绝交,再无联系。不过,话讲回来,老饕而不爱羊味的,好像至今还不曾见过几个。
我爱吃羊,尤其是绵羊。以前说过,自己绝不交不懂吃羊的朋友。“羊”字,古时候就是“祥”字,也通“阳”。有一句吉祥话,“三羊开泰”,大抵应该是在新年到来之时,能送出的最美好的祝愿了。
爱吃羊的朋友,自然奉羊味是天下至味。若还是讲究吃补品的,更认为羊肉的营养最丰。其实这也有几分道理在,看素常以羊肉为食的西北人,不就身形挺拔、体魄健硕?羊易被养殖,生长也快。在西亚,万年以前就有家养山羊用以供食。我国,养羊、吃羊也有近五千年的历史了。如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是胡羊,也就是蒙古羊。蒙古羊之下,又有寒、同、滩、湖四个亚种,分布在豫、鲁、晋、陕、宁与江浙等地,皆都品优种良。好的绵羊,肉多而坚实、纤维细软,肌间少夹脂肪。另有育肥种者,脂肪倒是较多,色白而味脆甜。羊肉有独特的鲜香味,水丰油腴,是上佳的肉品,尤其冬季。按照中医知识,羊肉性温而味甘,补虚劳、祛寒冷、开胃益肾、有助元阳。这些好处,只要吃过的人,一定体会得出。
羊肉的做法多多,一切不拘。既能够与粥、面配合作主食,也可以独立成菜、或是小吃,大江南北,千姿百态。再者,羊身上的每一部分几乎都可以入菜,比如老辈北京人爱吃的“蒸而炸”,就专用肥羊的尾油,拣够大够肥的,一条尾巴就有二十余斤。得着这羊尾油,和上西葫芦擦成的馅,调以白胡椒粉,用烫面面皮包成大个饺子,蒸熟,搁在屉里不动。大铛里落油,要吃的时候才取出饺子,再煎炸一遍,佐以醋蒜,外焦里嫩,味道鲜美。但,羊尾油中含有的低碳链游离脂肪酸较多,故羊味十足,非得是爱极了吃羊的朋友才懂得欣赏。
懂得欣赏羊味的朋友,也一定喜欢“手抓”。所谓“手抓”者,就是清水煮现屠的带骨羊肉,仅仅一沸便出锅,鲜甜清香、咬口柔嫩,天下无双。吃的时候,大家围炉环坐,各自以手把住羊骨、用刀剃肉下来,只蘸青盐入口大嚼一通。个中高手,能把整根羊骨吃得干干净净,一丝肉也不剩。请客的主人见了,马上觉得受到尊敬,端出一碗好酒来奖赏,于是大家一场欢醉。
手抓羊肉,虽然吃到嘴里是半生熟的肥羊,但由识得此味的人叹来,丝毫不野蛮,相反,却极有文化。《清稗类钞》上有记述道,“以肥羊脯投之釜,汤初沸,即出之,切为大脔。脔必露其骨寸许,如器之有把者,人持以脔置左袖,倒握其骨,如佛之持如意然。各出所佩小刀,割而食之”。可见“手抓”在游牧民族的饮食中是经过千百年的积淀的尤物。蒙、藏、维等各族同胞,手抓的吃法也各有特点。蒙古族人热情好客,一遇到朋友来到,便马上去杀羊。因为手段纯熟,自然也不必什么利器。轻轻松松屠好,羊皮摊起来晾上,羊肉分大块进锅,羊血与内脏都拿去喂那看家猛犬,绝不浪费。动作之怏,一切仿佛眨眼间完成,羊油或血,草叶上都一滴不见。若是有贵客了,就将肥羊收拾利索后,整只丢下去煮,四、五十分钟一定出锅,称作“羊贝子”。搭上桌来,请最尊贵的那一位客人开出第—刀肉,启动盛宴。
藏族牧民多是要挑选足肥的羯羊来做“手抓”。先用绳子捆住羊的口鼻,使其窒息,然后剥皮、放血、尽去内脏,凭经验分解成几大块之后,放入炉上深锅里去煮。有趣的是炉围中的燃料,为牦牛粪。烧得极旺,青青的火光不停闪动,在月下高原上,一股莫名的神气。若是到了新疆,民族多,手抓的吃法就更多了。不单单吃羊肉,还可以配合主食。比如把羊肋条斩成小块,配上拉条子同煮,用手一齐抓了塞入口中大嚼,就又是一番滋味了。
可是“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总有人不爱吃羊。不爱吃就不吃,这是人的自由,应该尊重,就与尊重爱吃羊的人一样。可是,偏有些不爱吃羊、还要装作爱吃和懂吃的人,挑些毫无羊味的羊肉来强迫爱吃羊的人吃,这种行为,实在令人发指。我就遇过,是一位刚刚因工作认识不久的人邀我去一处湖南馆子吃饭,他有备而来,从旁人那里打听出我爱吃羊。于是,席间高声叫来一份红烧羊肉,并特别说明是关照我的。这样以来,我自然不敢怠慢,马上感谢。等菜上来,半冷不热,并下了极重的辣子与姜蒜,羊皮厚肉却寡,又切得细碎,害我举着碗筷端详了半天,才勉强夹起一口肉,赶紧投进嘴里。本想说声“好吃”的,可是一嚼再嚼,连一丝羊味也无。无奈,只有空看着他得意的样子,听着他对这毫无羊味的羊夸出千百样好。疲于应酬,实在糟了老罪。之后,当然与之绝交,再无联系。不过,话讲回来,老饕而不爱羊味的,好像至今还不曾见过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