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 中国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o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反复诵读,深入体会其中蕴涵的诗歌意境,发现马致远擅长通过对景物进行白描画像,用密集的意象来表情达意,寓情于景,准确地表达出了自己的羁旅之苦,思乡之愁,惜字如金,这正如一幅淡淡的中国画,让人百读不厌。
  关键词 中国画;天净沙·秋思;意境;白描;赏析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3-0179-01
  一、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野郊夕照图,准确地传达出羁旅之苦的心境。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是一幅淡淡中国画,饱满了浓浓的中国式思鄉情怀。
  二、意境赏析
  几根枯藤缠绕着伤痕累累、风烛残年的古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着,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高飞低落,寻找栖身的秃枝……这仅有的六个字就描绘了一幅白描画,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图,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可以说人未出而景先行、情先发。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只可惜这些都是别人家的,对想家的游子来说,这不是雪中送炭,反而更象是落井下石。这一景,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第三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那令人心生寒意的萧瑟的西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关键是作者此时不知将去向何方,是继续追求功名,还是回家见妻儿老小。大丈夫怎能软卧床榻、儿女情长呢;可功名如水雾蒙蒙、不可捉摸,这怎不愁煞人。第四幅画面: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拉长思乡的情绪,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
  全文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就正如中国画一样,是不需要浓墨重彩的,只要简单的涂抹勾勒,便成就一幅画面,而且意境悠长。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
  三、白描画图,寓情于景,在景情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枯藤老树昏鸦”这“枯”“老”“昏”三个词,描绘出当时诗人所处的悲凉氛围。“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安宁、和谐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使“断肠人”更添悲愁。“古道西风瘦马”正是诗人当时自己的真实写照,他长期奔波与劳累已不言而喻了。但是,凝练却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每一字便觉得愁重十分,使没有感情的、冷冰冰的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这与归巢的昏鸦与团聚的人家真可谓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再看他的布景:“又是黄昏,一天快要结束。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留的样子,依依不舍地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千年老树,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道是荒凉的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作者寄情于物,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四、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情达意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中国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
  今天有人称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的顺序来。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由远的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间略有变化。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写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并且诗歌写景时的跳跃更是它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妙处,使人有思绪上的跳跃,有层次感,空间上有立体感。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现之一。
  五、景与人相依,景物描写为主,情从景中出
  《天净沙秋思》画面感的形成,又得力于成功地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背景写充分了,人的感情自然就被烘托出来了。
  综合全篇来看,马致远不但是感情丰富的诗人,而且是擅长白描的画家,并且是一个想入世而不能的情感达人,一曲《天净沙·秋思》,就是一幅中国画,就有一份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感,是中国古代有理想而无法实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如非有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及思想的映射是完不成本文的。
  参考文献:
  [1]陶本一,范守纲.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64-65.
其他文献
摘 要 个性化阅读是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基础之上的个性化学习行为。只有切实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调动学生的多元感悟和创新思维,建构有个性特征的理解和感悟,实施课外阅读的有效延伸,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自主;感悟  中图分类号:A,I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7-0203-0
摘 要 农村学校由于教学资源匮乏,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设计缺乏层次性,而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也在积极做出改变,在教学活动中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同时加强对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关键词 初中阶段;语文课堂;阅读能力;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标的逐步实施:要想激活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求教学应围绕学生的需要展开。本文基于一些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关键词 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主体参与;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C931.1,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7-0070-01  新课程改革势不可挡
摘 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关键词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问题;兴趣  中图分类号:B01 文獻标识码:A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尤其是政治教育。但是,由于政治是一门理论性知识比较多的学科,即便是教师加强了对学生的政治教育,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不能充分了解所学的内容,从而跟不上学习进度。基于此,本文将以高中政治为例,探析转化高中政治学困生的教学策略,希望助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高中政治;学困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
摘 要语文学科在高中课程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作文又是语文课程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可见,写作对于学生的整体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高中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重作文的实用性和创新性,使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的内容能够更加饱满并且有新意,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作文上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  关键词实用性;创新性;作文;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3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 要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成为当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生活即教育”即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对幼儿园教育领域的探索进行分析,探索新媒体在生活教育中的体现。  关键词 幼儿园;新媒体;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33-0033-01  新媒体是一种环境。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说明文教学是主要任务之一,必须引起重视。但是说明文教学与记叙文、议论文教学相比,说明文一般平平实实、缺乏形象性,内容平淡无味,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本人认为,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使说明文教学具有趣味性,是我们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说明文、兴趣、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
摘 要 就目前美术学科的学习分析,给学生呈现在脑海中的是丰富多彩、纷繁多呈的画面,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自身的想象力,不断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本文对创设多种情境,提升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多种情境;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8-0089-01  教师应结合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承受能力对其进行艺
摘 要 作为高中地理教育者,笔者认为,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虽然有丰富的学习经验,但是缺少学习的兴趣。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地理仅仅是“应试”方面的副科,在认知方面、精力分配方面也是副科。在学生看来,地理知识枯燥而又无趣,在应考时分值比不上语数外,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死记硬背就已经是合格的学习者。当然,这样的学习局面并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愿学高中地理呢?如何才能让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