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下,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课标要求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和智慧。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的传授为主,教师往往是“一言堂”、“满堂灌”,毫无课堂艺术之言,学生在被动地接受,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学生的语文素养不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课堂艺术 启智 启思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采用怎樣的课堂艺术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语文老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小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努力为学生创造生动、趣味的学习环境,定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巧妙导入,引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成功的导入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拉近他们与语文人物、语文事件的时空距离,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精心设计语文课的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适当运用时事新闻、歌曲、诗歌、故事等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如利用国庆节导入《开国大典》这一内容的教学、利用香港“占中”问题引入《虎门销烟》的教学等。
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新课导入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探究,营造轻松、愉快、和谐、平等的课堂环境及探究式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我不能忘记祖国》这一内容时,上课开始,我播放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我的中国心》,此时班上很多学生跟着歌曲唱了起来,一下子就能把学生从课间休息的放松状态吸引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一堂课下来学生轻轻松松、愉愉快快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以境启智
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手段,能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在愉悦的气氛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智慧。语文学科具有时间、空间、人物的特定场景,老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精心设计一个个鲜活的语文舞台,引入具有一定情感色彩、形象具体的语文场景,把学生带入语文氛围之中,体验语文情感,认识语文本质。
(1)创设惟妙惟肖的情境,让学生体验语文,激活学生的思维。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描述和贴切精彩的比喻外,我还特别注意以富含激情和真情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对文章中的人物或事件是赞扬、是痛恨、是愤慨、是惋惜,都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语气和感情表达出来。
(2)运用猜谜、谚语、漫画等创设教学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
谜语、谚语、漫画等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恰当地引用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是单靠语言来描述语文的,缺乏情境和环境渲染。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媒体教学也早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宠儿。多媒体教学平台通过对文字、图像、声音等对信息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化处理,使语文课堂由单一的耳闻为主的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刺激的学习方式。这样,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增加课堂知识的密度,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三、巧设疑问,以疑启思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因为语文的知识包罗万象,有的人物或事件时空久远,学生对此难以理解和想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然后激励学生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又一村”呈现在学生面前后,引导学生思考。
1、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技巧,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将语文知识设计成一个悬而未决的“迷团”,适时地抛给学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设置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深刻地指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找出其中的疑惑点,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四、开展活动,积淀素养
语文活动的组织有多种形式,就课堂教学这一有限的时间空间而言,开展辩论、知识抢答、演讲比赛、模拟角色都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识字和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喜欢竞争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中经常开展各种比赛:在识字教学时,比谁记得快、谁组的词多、谁说的记忆方法多等;在朗读课文时,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等。对于比赛的优胜者,老师除了给予掌声外,还要奖励他们一朵小红花、小糖果等。开展这样的比赛活动,在比赛中让学生轻松地掌握语文知识。
在比赛活动中,学生是非常活跃的,连学困生都不甘示弱,他们在紧张和刺激的比赛中不仅收获了知识还获得了荣誉和赞赏。
五、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教师要精心设计,定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教学艺术论》李如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课堂艺术 启智 启思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采用怎樣的课堂艺术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语文老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小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努力为学生创造生动、趣味的学习环境,定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巧妙导入,引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成功的导入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拉近他们与语文人物、语文事件的时空距离,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精心设计语文课的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适当运用时事新闻、歌曲、诗歌、故事等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如利用国庆节导入《开国大典》这一内容的教学、利用香港“占中”问题引入《虎门销烟》的教学等。
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新课导入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探究,营造轻松、愉快、和谐、平等的课堂环境及探究式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我不能忘记祖国》这一内容时,上课开始,我播放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我的中国心》,此时班上很多学生跟着歌曲唱了起来,一下子就能把学生从课间休息的放松状态吸引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一堂课下来学生轻轻松松、愉愉快快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以境启智
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手段,能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在愉悦的气氛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智慧。语文学科具有时间、空间、人物的特定场景,老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精心设计一个个鲜活的语文舞台,引入具有一定情感色彩、形象具体的语文场景,把学生带入语文氛围之中,体验语文情感,认识语文本质。
(1)创设惟妙惟肖的情境,让学生体验语文,激活学生的思维。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描述和贴切精彩的比喻外,我还特别注意以富含激情和真情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对文章中的人物或事件是赞扬、是痛恨、是愤慨、是惋惜,都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语气和感情表达出来。
(2)运用猜谜、谚语、漫画等创设教学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
谜语、谚语、漫画等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恰当地引用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是单靠语言来描述语文的,缺乏情境和环境渲染。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媒体教学也早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宠儿。多媒体教学平台通过对文字、图像、声音等对信息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化处理,使语文课堂由单一的耳闻为主的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刺激的学习方式。这样,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增加课堂知识的密度,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三、巧设疑问,以疑启思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因为语文的知识包罗万象,有的人物或事件时空久远,学生对此难以理解和想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然后激励学生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又一村”呈现在学生面前后,引导学生思考。
1、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技巧,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将语文知识设计成一个悬而未决的“迷团”,适时地抛给学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设置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深刻地指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找出其中的疑惑点,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四、开展活动,积淀素养
语文活动的组织有多种形式,就课堂教学这一有限的时间空间而言,开展辩论、知识抢答、演讲比赛、模拟角色都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识字和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喜欢竞争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中经常开展各种比赛:在识字教学时,比谁记得快、谁组的词多、谁说的记忆方法多等;在朗读课文时,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等。对于比赛的优胜者,老师除了给予掌声外,还要奖励他们一朵小红花、小糖果等。开展这样的比赛活动,在比赛中让学生轻松地掌握语文知识。
在比赛活动中,学生是非常活跃的,连学困生都不甘示弱,他们在紧张和刺激的比赛中不仅收获了知识还获得了荣誉和赞赏。
五、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教师要精心设计,定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教学艺术论》李如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