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na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需要。写作能力是语言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言学科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学生却往往对习作缺乏兴趣,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任,教师必须多下工夫,改变学生写作由“要我写”为“我要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游戏激发写作兴趣
  根据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特点,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写作。如,《记一次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喜欢做哪些游戏或参加什么活动,然后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跟学生一起进行他们喜爱的游戏活动,积极创造良好的习作氛围,营造创造性作文的良好环境。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此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每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并注意细节,思考联想。学生有了这样的亲身经历后,会有许多东西想说、想写,作文也由“苦差”变成了“乐事”。这种方法把“玩、想、说、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易把事情写得具体生动,易写出真情实感。
  二、绘画激发写作兴趣
  素描,是绘画术语,如果把它移植到作文教学中来,会显出理想的效果。在指导学生描写动物、植物、房间的陈设及师生的日常生活片段时,均可发挥素描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欣赏画面来认识周围世界,抓住事物特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如,《我的家乡》这篇习作的教学,教师可以简笔画出一间房屋,再画上一幢又一幢的楼房,形成一个村落。在对比中,学生对家与家乡的概念已一目了然。教师再让学生边观察边说说家乡的环境如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寥寥数笔勾勒出画面。学生在津津有味的欣赏过程中,感受到了家乡的美,无论是山水,还是田野,都激起了学生要用语言文字来赞美家乡的欲望。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联想课文中学到过的描写方法及优美词句,学生下笔就有话可说了。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写作,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祖国、家乡的美,一举多得,真正落实了语文学科的“人”与“文”。
  三、表演激发写作兴趣
  教材中提供的画面是静止的,因此在看图作文起步时,学生往往这样写作文:图上画着一位老奶奶,还画着一位小姑娘手里拿着大苹果。出现这类作文的原因,是学生把画面看作是静止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采用小品表演法:选择若干名学生,根据图意自行设计动作,分角色表演,并进行即兴对话和独白。由于这种形式新颖、活泼,学生积极性高,写出的作文也能有血有肉:“早上,妈妈买了两个苹果给东东吃。这时候,东东看见奶奶正在做家务。东东想:奶奶年纪大了,还一天到晚忙个不停,一定很累吧。于是,她把大苹果双手捧给奶奶。奶奶接过大苹果,高兴地说:‘谢谢你!你真是个孝顺老人的好孩子。’东东笑了,奶奶也笑了。”通过前后二次习作的比较,不难发现,表演让画面“活”起来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才能。
  四、听音激发写作兴趣
  日常生活中,各种声音无处不在,就像一组美妙的交响曲,伴随在学生的左右,教师可以利用听音来设计趣味作文。如,《关窗》这篇习作,可以改变传统的作文指导方法,从体悟生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模拟有关的声音。顿时,教室里沸腾了:风声、雨声、摔窗声、关窗声、走路声、奔跑声混成一片,好不热闹。待时机成熟,可让学生上台表演,把刚才模拟的这几种声音按一定顺序恰当地组合起来,一篇篇条理清楚、形象生动的习作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还可以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练习听音作文。如,《妈妈下班后》这篇习作,通过播放开门声、切菜声、炒菜声等,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围绕中心展开想象,完成习作。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开启学生习作灵感的金钥匙。教师必须在“趣味”二字上多下功夫,努力探究各种各样的作文教学手段,相信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刘兰芝聪慧贤淑、美丽善良、勤劳能干、知书达理、忠于爱情 ,是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里塑造的一个悲剧人物形象。生活中兰芝不管怎么做却始终得不到焦母的欢心和认可,最终被焦母所遣,落个自赴清池的悲剧下场。什么原因呢?除了无子说、门第说等等以外, 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焦母的恋子情结直接导致了兰芝的被遣,是焦母亲自制造了这场家庭悲剧。  从全诗描写可看出,焦母是一位中年寡妇,因为诗中始终没有出现焦父的故
期刊
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新的理念,必然带来新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引起学习上的革命。我们在实施以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时,重要的着眼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如何顺应新课程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  一、改变“学习方式”,实施研究性学习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为宗旨,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
期刊
什么是言语?言语是把语言组织成句子,写出文章,构成文学,负载文化的过程。言语的基本意义是语言的运用和结果,它的存在方式即言语形式,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大至体裁、结构,小至词语的选择、修辞、标点等。王尚文教授认为,语文教学应当自始至终关注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而不是它的表达内容,虽然在品味形式的同时也在理解内容,但它的目的主要不在把握内容,而是学习特定的形式如何表达特定的内容。简言之,在读写听说活动中,
期刊
语文课堂最应是灵动的,是活力四射的。语文课堂要具有趣味,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多样的课堂,师生共同在课堂上品味母语的优美,体悟民族文化的精髓。教师激情昂扬,学生精神饱满,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没有一刻不在交流,在交流中完成学习,这样的课堂活泼又充满生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在课前的预设中,要考虑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期刊
1.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钱理群先生说过“好的文学作品总是包含着多重的,甚至是开掘不尽意义的,有的意义是可以意会不能言传,有时连作者自己也说不清。作品的价值是要在读者的创造性阅读中去实现的。也就是说,文学的本性决定了对它的理解、阐释必然是多元的,甚至无穷尽的,而且随着阅读对象、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经典性的作品更是常读常新,每一次新的感悟都会带来新的发现的喜悦,文学阅读的魅力也就在于此。
期刊
时间:五月十八日上午第三节课  地点:七年(1)班教室  授课人:宁老师  背景:宁老师借班开课,供大家借鉴探讨;全班共52位学生,听课老师16位,片区教研。  宁老师初次与该班学生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不少环节值得学习借鉴:第一,所设计的导语很有创意。其一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摆脱了师生之间的生疏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便于课堂上的交流,“互信——亲近”;其二自然地扣住了新课所揭示的主旨——“
期刊
作文中点题是考场作文避免偏题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即使是内容有些偏,但只要题点得好,也能起到一种扶正的效果。在一篇文章中如何点题,什么时机点题一要看作者对整篇文章的构思,还要看行文的需要,更重要的的是看作者本身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否将点题与文章的内容做到有机的结合,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  一、篇首点题  篇首点题,亦即开门见山点题法。开宗明义,引出下文,为整篇文章定下了基调。篇首点题有两种,一是标题点
期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前段时间有个学生告诉我说:“老师我真的觉得读书学习好累!我想放弃了。”我看着他认真的表情和疲惫的眼神我十分诧异。学习真的那么累吗?我的学生都怎么了?后来我仔细耐心地问了那个同学,才知道原来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本没有感觉到学习是快乐。于其是强迫他学习还不如让他把学习当成兴趣,这样的学习才没有负累。  兴趣是
期刊
所谓的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它的特点并不是完全脱离老师的指导,而是相对的自主,也就是说需要老师创造一定的条件,在特定的情境下,适时点拨、引导。那么如何才能让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土呢?作为教师要采取哪些指导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营
期刊
在青年教师例会上断断续续地学习了《教育就是梦想的制造者》的相关材料,作为青年教师,感触很多,最大的感触就是自己读书少,见识低,境界小。该材料既有对当下教育问题深刻的理论剖析,又配合了鲜明活泼的事例,读罢让人醍醐灌顶。对照材料中的理论和事例,重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重新回顾自己的课堂,真是问题多多,遂开始将材料中所讲的一些方法移植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活动当中,慢慢拨云见日,受益匪浅。  一、没有爱就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