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需要。写作能力是语言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言学科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学生却往往对习作缺乏兴趣,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任,教师必须多下工夫,改变学生写作由“要我写”为“我要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游戏激发写作兴趣
根据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特点,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写作。如,《记一次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喜欢做哪些游戏或参加什么活动,然后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跟学生一起进行他们喜爱的游戏活动,积极创造良好的习作氛围,营造创造性作文的良好环境。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此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每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并注意细节,思考联想。学生有了这样的亲身经历后,会有许多东西想说、想写,作文也由“苦差”变成了“乐事”。这种方法把“玩、想、说、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易把事情写得具体生动,易写出真情实感。
二、绘画激发写作兴趣
素描,是绘画术语,如果把它移植到作文教学中来,会显出理想的效果。在指导学生描写动物、植物、房间的陈设及师生的日常生活片段时,均可发挥素描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欣赏画面来认识周围世界,抓住事物特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如,《我的家乡》这篇习作的教学,教师可以简笔画出一间房屋,再画上一幢又一幢的楼房,形成一个村落。在对比中,学生对家与家乡的概念已一目了然。教师再让学生边观察边说说家乡的环境如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寥寥数笔勾勒出画面。学生在津津有味的欣赏过程中,感受到了家乡的美,无论是山水,还是田野,都激起了学生要用语言文字来赞美家乡的欲望。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联想课文中学到过的描写方法及优美词句,学生下笔就有话可说了。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写作,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祖国、家乡的美,一举多得,真正落实了语文学科的“人”与“文”。
三、表演激发写作兴趣
教材中提供的画面是静止的,因此在看图作文起步时,学生往往这样写作文:图上画着一位老奶奶,还画着一位小姑娘手里拿着大苹果。出现这类作文的原因,是学生把画面看作是静止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采用小品表演法:选择若干名学生,根据图意自行设计动作,分角色表演,并进行即兴对话和独白。由于这种形式新颖、活泼,学生积极性高,写出的作文也能有血有肉:“早上,妈妈买了两个苹果给东东吃。这时候,东东看见奶奶正在做家务。东东想:奶奶年纪大了,还一天到晚忙个不停,一定很累吧。于是,她把大苹果双手捧给奶奶。奶奶接过大苹果,高兴地说:‘谢谢你!你真是个孝顺老人的好孩子。’东东笑了,奶奶也笑了。”通过前后二次习作的比较,不难发现,表演让画面“活”起来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才能。
四、听音激发写作兴趣
日常生活中,各种声音无处不在,就像一组美妙的交响曲,伴随在学生的左右,教师可以利用听音来设计趣味作文。如,《关窗》这篇习作,可以改变传统的作文指导方法,从体悟生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模拟有关的声音。顿时,教室里沸腾了:风声、雨声、摔窗声、关窗声、走路声、奔跑声混成一片,好不热闹。待时机成熟,可让学生上台表演,把刚才模拟的这几种声音按一定顺序恰当地组合起来,一篇篇条理清楚、形象生动的习作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还可以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练习听音作文。如,《妈妈下班后》这篇习作,通过播放开门声、切菜声、炒菜声等,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围绕中心展开想象,完成习作。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开启学生习作灵感的金钥匙。教师必须在“趣味”二字上多下功夫,努力探究各种各样的作文教学手段,相信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戏激发写作兴趣
根据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特点,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写作。如,《记一次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喜欢做哪些游戏或参加什么活动,然后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跟学生一起进行他们喜爱的游戏活动,积极创造良好的习作氛围,营造创造性作文的良好环境。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此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每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并注意细节,思考联想。学生有了这样的亲身经历后,会有许多东西想说、想写,作文也由“苦差”变成了“乐事”。这种方法把“玩、想、说、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易把事情写得具体生动,易写出真情实感。
二、绘画激发写作兴趣
素描,是绘画术语,如果把它移植到作文教学中来,会显出理想的效果。在指导学生描写动物、植物、房间的陈设及师生的日常生活片段时,均可发挥素描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欣赏画面来认识周围世界,抓住事物特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如,《我的家乡》这篇习作的教学,教师可以简笔画出一间房屋,再画上一幢又一幢的楼房,形成一个村落。在对比中,学生对家与家乡的概念已一目了然。教师再让学生边观察边说说家乡的环境如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寥寥数笔勾勒出画面。学生在津津有味的欣赏过程中,感受到了家乡的美,无论是山水,还是田野,都激起了学生要用语言文字来赞美家乡的欲望。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联想课文中学到过的描写方法及优美词句,学生下笔就有话可说了。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写作,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祖国、家乡的美,一举多得,真正落实了语文学科的“人”与“文”。
三、表演激发写作兴趣
教材中提供的画面是静止的,因此在看图作文起步时,学生往往这样写作文:图上画着一位老奶奶,还画着一位小姑娘手里拿着大苹果。出现这类作文的原因,是学生把画面看作是静止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采用小品表演法:选择若干名学生,根据图意自行设计动作,分角色表演,并进行即兴对话和独白。由于这种形式新颖、活泼,学生积极性高,写出的作文也能有血有肉:“早上,妈妈买了两个苹果给东东吃。这时候,东东看见奶奶正在做家务。东东想:奶奶年纪大了,还一天到晚忙个不停,一定很累吧。于是,她把大苹果双手捧给奶奶。奶奶接过大苹果,高兴地说:‘谢谢你!你真是个孝顺老人的好孩子。’东东笑了,奶奶也笑了。”通过前后二次习作的比较,不难发现,表演让画面“活”起来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才能。
四、听音激发写作兴趣
日常生活中,各种声音无处不在,就像一组美妙的交响曲,伴随在学生的左右,教师可以利用听音来设计趣味作文。如,《关窗》这篇习作,可以改变传统的作文指导方法,从体悟生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模拟有关的声音。顿时,教室里沸腾了:风声、雨声、摔窗声、关窗声、走路声、奔跑声混成一片,好不热闹。待时机成熟,可让学生上台表演,把刚才模拟的这几种声音按一定顺序恰当地组合起来,一篇篇条理清楚、形象生动的习作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还可以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练习听音作文。如,《妈妈下班后》这篇习作,通过播放开门声、切菜声、炒菜声等,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围绕中心展开想象,完成习作。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开启学生习作灵感的金钥匙。教师必须在“趣味”二字上多下功夫,努力探究各种各样的作文教学手段,相信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