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后的耒阳,连日晴好,阳光暖暖。正值春运高峰期,耒阳火车站,高铁西站,不堪重负的列车,牵动一节节乡愁,喘着粗气,呼啸而来。城区各汽车站,人流涌动,潮水般淹没了一个“年”字。行色匆匆的游子,目光如思念的箭,射向故乡的方向。
今年春晚,主题是“回家过大年”。而卫计部门和计生协,正在开展“把健康带回家”关怀关爱流动人口的行动。春节,一个浓缩着团聚和欢庆的节日,望断了多少慈母的眼眸,又剥离了多少游子的仰望?我虽然离开老家快三十年,但唯有踏上通往石镜的青石板路,才会找到回家的感觉。只有朱家湾的那间土屋,才是我真正的家,永远不会迷失方向。
我们石镜这支朱姓,属于紫阳堂考亭第,乃朱熹的后代。明清战乱,人口殆尽,“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始祖“朝五公”,明初从江西泰和县移居湖南永兴县,经两百余年繁育,人口众多,其中一支在清初迁居耒阳境内的石镜。朱家湾曾是石镜的大湾村,有百余户人家,四五百人口,以至后来从大湾里又分出小湾、坳上、小禾冲,好几个自然村落。我出生在朱家大湾的土屋,父亲有兄弟五人,大伯父是烈士,抗日战争初期牺牲了,其余四个兄弟都相继生育几个孩子。祖辈留下的房屋住不下了。父亲与我二伯父、三伯父商量,另选地方建房。二伯父懂风水,选中了半里外的祝家洞。三家人挖地基、砌土砖、上梁盖瓦,忙了一个冬春,建成四间土屋。后来,文兵、文茂、文西、根春四兄弟,也在这安家,小湾热闹起来。我在小湾度完了童年,儿时的伙伴有:堂哥武成、秀成,堂姐满成,还有明仕(四妹子)、朱明、明菊(菊妹子)、明清(正古)、务成、成根、晓琴。我们一起玩耍,一起上学,散学了,放牛砍柴割猪草,到十多里外的张家洲挑煤。屋前屋后,山上山下,有我们成长的足迹,经常玩到天黑忘了回家。母亲会站在村口,大声叫喊我的奶名:“狗则哎,狗则,快回家吃饭哪。”到了夜晚,我坐在煤油灯下做作业,母亲陪伴在旁边,补衣裤,纳鞋底。母亲前后生育十一个儿女,只有四个养大。由于生育过多,长年劳苦,生活艰辛,母亲不幸患上胃癌,早早离开了人世。
那时,父亲买下村部一间门面开商店,我们重回到大湾居住。母亲病逝后,我也因病休学在家务农,帮父亲开商店。读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破灭了,我只好随同邻村一个木工师傅,离开故乡,去遥远的粤北武山学做木工。当地老支书的儿子准备结婚,雇请我师父做家具。木工是苦力活,锯树木、抬树木、锯板子、刨木料,考验的是耐力。瘦弱的我,每天起早摸黑,锯着,刨着,手上的血泡,拱起,又破了,又拱起,又破了。这里远离城市,二三十里没有人烟。每天陪伴我的,是机械重复的锯声,是师父偶尔发出的几声吼叫。一棵棵大树在吼声中倒下,震动着寂寞的山谷。日子锋利如锯,刺疼我的思念。苦了,累了,便小憩。我仰望天空,迷茫地问自己:“难道这辈子就留在深山老林,就这样过去吗?”儿时的伙伴,煤油灯下的母爱,父亲耕田的身影,恍如隔世。
到了寒冬腊月,回家过年的念头,一天比一天强烈。粤北的冬天,虽然没有雪花飞舞,但山风刺骨,比下雪天还冷。经过半年的劳作,我们把老支书的家具做好了,又在另一户人家做。我以为今冬不能回去了。谁知腊月二十二的早上,师父塞给我一百八十元钱,用嘶哑的声音说:“回家吧,这是你的工钱。过年后,别来了,想办法去读书。”我呆愣了一会儿,摇了摇头说:“师父,我不想读书了,我爸六十多岁了,哪有钱供我读书,我要做个木工赚钱养家。” 师父黑脸一沉,决绝地说:“不行,你必须回家。再不要出来打工了,借钱也要读书,只有读书才有出息,懂吗?”师父拿起我的包裹,塞给我一张乐昌到耒阳的火车票。我含泪离开了师父,到乐昌站上火车。那时春运到处是返乡民工,车厢挤得水泄不通。我蜷缩在过道的角落,满脑子想着朱家湾。我多么想念爸爸,想念哥哥妹妹呀!车过大瑶山隧道,进入湖南境内,突然听见很多人在说:“下雪了,下雪了,好大的雪!”我起身一看,窗外,漫山遍野都是雪花飞舞。我没带棉衣,只穿了两件单衣,火车上人多,温度高,倒能挺过去,下车后,怎么办呢?我想起一个堂姐夫在碳素厂工作,那厂子就在郴州火车站附近。于是,我提前从郴州下了火车,打着冷战跑到碳素厂。堂姐夫看到我这个样子,心疼不已,赶紧拿了件棉衣给我披上,留我吃了中餐,又送我去汽车站,乘坐郴州到香梅的班车回家。
从郴州到永兴县香梅乡,有一百多里远,汽车挤满了人,都是赶回家过小年的。公路一路颠簸,好不容易到了香梅圩。下车后,雪停了。我归心似箭,翻山越岭,走了一个多小时,到家时,天黑了。朱家湾白雪皑皑。父亲正在吃晚饭,见我衣衫不整地进屋,惊讶地问:“不是说春节不回家吗?”我把师父赶我回家的经过告诉了他。他一把抱紧我,哽咽着说:“孩子,回来就好,回来就好。”第二天过小年,我帮着父亲打炭墨(大扫除)、祭灶,从早忙到晚。接下来几天,我发现父亲总在外面忙。除夕那天午后,我去四伯父家跟堂弟文生写春联,这才知道,父亲为了我读书的事,到处在借钱。春节过后不久,我毅然参加成人中考,考取了衡南县成人中专学校。
成人中专毕业后,我舍不得离开故乡,在耒阳城区流浪,烧锅炉,做小工,卖冰棒,摆书摊,开书店,到市水泥厂搬运石头,好不容易转为合同制工人,两年后遭遇企业改制下岗,可谓受尽挫折和磨难。我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最终靠手中的笔,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进入公安机关工作,成家立业,再也没有回老家土屋居住。我童年的那些伙伴,全部在外地工作生活,沒有一个在家务农的。我的几个伯父伯母,如秋熟的果实,于十多年前依次凋零,年迈的父亲,也让我接进城颐养天年。从此,我很少回老家了。
有位作家说:“这辈子,不管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家是什么?家是两鬓思念的白发,拔出一根,又长出一根。家是朱家湾的那间土屋,一直在老地方等我。因为站得太久了,已站跛一双小脚。而我,总是迟迟不归。光阴在季节里流淌,岁月在眷恋中泅渡。如今,春节将至,老家土屋后的梨树,又快开花了吧?洁白如雪的缤纷,映照着一条回家的路,也照亮一段遥远的记忆。那年腊月从广东回家过年,父亲的那个平实有力的拥抱,宛如发生在昨夜,多么温暖又充满疼痛……
责任编辑:黄艳秋
今年春晚,主题是“回家过大年”。而卫计部门和计生协,正在开展“把健康带回家”关怀关爱流动人口的行动。春节,一个浓缩着团聚和欢庆的节日,望断了多少慈母的眼眸,又剥离了多少游子的仰望?我虽然离开老家快三十年,但唯有踏上通往石镜的青石板路,才会找到回家的感觉。只有朱家湾的那间土屋,才是我真正的家,永远不会迷失方向。
我们石镜这支朱姓,属于紫阳堂考亭第,乃朱熹的后代。明清战乱,人口殆尽,“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始祖“朝五公”,明初从江西泰和县移居湖南永兴县,经两百余年繁育,人口众多,其中一支在清初迁居耒阳境内的石镜。朱家湾曾是石镜的大湾村,有百余户人家,四五百人口,以至后来从大湾里又分出小湾、坳上、小禾冲,好几个自然村落。我出生在朱家大湾的土屋,父亲有兄弟五人,大伯父是烈士,抗日战争初期牺牲了,其余四个兄弟都相继生育几个孩子。祖辈留下的房屋住不下了。父亲与我二伯父、三伯父商量,另选地方建房。二伯父懂风水,选中了半里外的祝家洞。三家人挖地基、砌土砖、上梁盖瓦,忙了一个冬春,建成四间土屋。后来,文兵、文茂、文西、根春四兄弟,也在这安家,小湾热闹起来。我在小湾度完了童年,儿时的伙伴有:堂哥武成、秀成,堂姐满成,还有明仕(四妹子)、朱明、明菊(菊妹子)、明清(正古)、务成、成根、晓琴。我们一起玩耍,一起上学,散学了,放牛砍柴割猪草,到十多里外的张家洲挑煤。屋前屋后,山上山下,有我们成长的足迹,经常玩到天黑忘了回家。母亲会站在村口,大声叫喊我的奶名:“狗则哎,狗则,快回家吃饭哪。”到了夜晚,我坐在煤油灯下做作业,母亲陪伴在旁边,补衣裤,纳鞋底。母亲前后生育十一个儿女,只有四个养大。由于生育过多,长年劳苦,生活艰辛,母亲不幸患上胃癌,早早离开了人世。
那时,父亲买下村部一间门面开商店,我们重回到大湾居住。母亲病逝后,我也因病休学在家务农,帮父亲开商店。读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破灭了,我只好随同邻村一个木工师傅,离开故乡,去遥远的粤北武山学做木工。当地老支书的儿子准备结婚,雇请我师父做家具。木工是苦力活,锯树木、抬树木、锯板子、刨木料,考验的是耐力。瘦弱的我,每天起早摸黑,锯着,刨着,手上的血泡,拱起,又破了,又拱起,又破了。这里远离城市,二三十里没有人烟。每天陪伴我的,是机械重复的锯声,是师父偶尔发出的几声吼叫。一棵棵大树在吼声中倒下,震动着寂寞的山谷。日子锋利如锯,刺疼我的思念。苦了,累了,便小憩。我仰望天空,迷茫地问自己:“难道这辈子就留在深山老林,就这样过去吗?”儿时的伙伴,煤油灯下的母爱,父亲耕田的身影,恍如隔世。
到了寒冬腊月,回家过年的念头,一天比一天强烈。粤北的冬天,虽然没有雪花飞舞,但山风刺骨,比下雪天还冷。经过半年的劳作,我们把老支书的家具做好了,又在另一户人家做。我以为今冬不能回去了。谁知腊月二十二的早上,师父塞给我一百八十元钱,用嘶哑的声音说:“回家吧,这是你的工钱。过年后,别来了,想办法去读书。”我呆愣了一会儿,摇了摇头说:“师父,我不想读书了,我爸六十多岁了,哪有钱供我读书,我要做个木工赚钱养家。” 师父黑脸一沉,决绝地说:“不行,你必须回家。再不要出来打工了,借钱也要读书,只有读书才有出息,懂吗?”师父拿起我的包裹,塞给我一张乐昌到耒阳的火车票。我含泪离开了师父,到乐昌站上火车。那时春运到处是返乡民工,车厢挤得水泄不通。我蜷缩在过道的角落,满脑子想着朱家湾。我多么想念爸爸,想念哥哥妹妹呀!车过大瑶山隧道,进入湖南境内,突然听见很多人在说:“下雪了,下雪了,好大的雪!”我起身一看,窗外,漫山遍野都是雪花飞舞。我没带棉衣,只穿了两件单衣,火车上人多,温度高,倒能挺过去,下车后,怎么办呢?我想起一个堂姐夫在碳素厂工作,那厂子就在郴州火车站附近。于是,我提前从郴州下了火车,打着冷战跑到碳素厂。堂姐夫看到我这个样子,心疼不已,赶紧拿了件棉衣给我披上,留我吃了中餐,又送我去汽车站,乘坐郴州到香梅的班车回家。
从郴州到永兴县香梅乡,有一百多里远,汽车挤满了人,都是赶回家过小年的。公路一路颠簸,好不容易到了香梅圩。下车后,雪停了。我归心似箭,翻山越岭,走了一个多小时,到家时,天黑了。朱家湾白雪皑皑。父亲正在吃晚饭,见我衣衫不整地进屋,惊讶地问:“不是说春节不回家吗?”我把师父赶我回家的经过告诉了他。他一把抱紧我,哽咽着说:“孩子,回来就好,回来就好。”第二天过小年,我帮着父亲打炭墨(大扫除)、祭灶,从早忙到晚。接下来几天,我发现父亲总在外面忙。除夕那天午后,我去四伯父家跟堂弟文生写春联,这才知道,父亲为了我读书的事,到处在借钱。春节过后不久,我毅然参加成人中考,考取了衡南县成人中专学校。
成人中专毕业后,我舍不得离开故乡,在耒阳城区流浪,烧锅炉,做小工,卖冰棒,摆书摊,开书店,到市水泥厂搬运石头,好不容易转为合同制工人,两年后遭遇企业改制下岗,可谓受尽挫折和磨难。我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最终靠手中的笔,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进入公安机关工作,成家立业,再也没有回老家土屋居住。我童年的那些伙伴,全部在外地工作生活,沒有一个在家务农的。我的几个伯父伯母,如秋熟的果实,于十多年前依次凋零,年迈的父亲,也让我接进城颐养天年。从此,我很少回老家了。
有位作家说:“这辈子,不管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家是什么?家是两鬓思念的白发,拔出一根,又长出一根。家是朱家湾的那间土屋,一直在老地方等我。因为站得太久了,已站跛一双小脚。而我,总是迟迟不归。光阴在季节里流淌,岁月在眷恋中泅渡。如今,春节将至,老家土屋后的梨树,又快开花了吧?洁白如雪的缤纷,映照着一条回家的路,也照亮一段遥远的记忆。那年腊月从广东回家过年,父亲的那个平实有力的拥抱,宛如发生在昨夜,多么温暖又充满疼痛……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