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省、市发改部门以及工信部门领导曾多次到苍南调研指导工作,各位领导和专家一直对苍南县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工作的关注、重视和支持,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苍南县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总后勤部军需所领导也多次到苍南就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试点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为我们把脉会诊,传经送典。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动力源泉和信心保障。在此,我谨代表苍南县委、县政府及130万苍南人民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借此次中国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大会的机会,我把苍南县的基本情况及苍南县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发展情况、产业转型提升的主要做法和下步发展愿景向各位领导、专家简要汇报如下,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一、苍南县的基本情况
苍南县的基本情况可以用“四个最”来概况:一是地处浙江最南。苍南是浙江的南大门,毗连福鼎,站在马站霞关能够看到福建的沙埕港,苍南也是浙江省距离台湾最近的县,是浙江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桥头堡”和“先行区”。二是人口最多。苍南现有户籍人口129.78万,是全省人口第一大县。原有36个乡镇,去年上半年刚刚调整为两个功能区、8个中心镇和有凤阳和岱岭2个畲族乡。苍南虽然不是少数民族县,但少数民族人口达3.1万,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全省第一;虽然不是海岛县,但渔区人口达20万之多。由于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苍南目前尚是浙江省的26个欠发达地区之一。三是思想最活跃。苍南人敢为天下先,创新意识特别强,思想很活跃,较早实行市场化改革,是“温州模式”重要的发祥地,全国第一家私人钱庄、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第一家农民包机公司、第一座农民城等都发生在苍南。苍南人善于“无中生有”,擅长办市场,温州的十大专业市场有一半在苍南。四是发展潜力最大。苍南陆域总面积1 261平方公里,呈现“七山二田一水”地貌特征,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江南海涂围区面积达4.4万亩,是苍南未来发展的主战场和主平台,其中2.4万亩农业用海已获国家海洋局批复转为建设用海。2012年6月9日,省政府批复苍南为浙台经贸合作区,苍南将成为浙江参与海西建设的重要平台和国内一流的台商投资区。目前已有一大批台商来苍考察洽淡合作事宜。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4.92亿元,财政总收入29.6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43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9.8亿元,为“十二五”跨越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苍南县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发展情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苍南县较早在全国实行了市场化取向改革,由于人多地少,我县宜山镇、钱库镇等地大量农民从土地里解放出来,大兴纺织业,形成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家庭工业和联产工业为支柱,以专业市场为依托,以购销员为骨干的农村商品经济新格局,逐渐成为闻名全国的纺织品产销基地。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县纺织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以再生纤维纺纱业、气流纱精深加工业和针织服装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以宜山、钱库为中心的再生纤维纺织块状产业群。目前,全县相关从业人员达20多万,各类机器近2万台,上下游再生纤维企业近4 000家,2011年工业产值达180.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4.46%,已成为苍南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苍南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产业链上游,苍南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的产业链始于废布角料采购,目前全县现有3 300多名购销员长期在外,从全国各服装加工基地乃至印尼、泰国、越南、老挝、印度、阿根廷等东盟和南美国家购进布角原料。2011年,全县全年实现布角料吞吐量300多万吨,在全国占比达到80%以上。在产业链中游,布角料经开花形成再生纤维,2011年生产再生纤维200万吨,按每亩棉花产量100公斤计算,相当于2 000万亩棉田的产量。在产业链下游,经技术创新后生产的纤维成熟度和长度等特性达到气流纺纺纱工艺的要求,可以作为气流纺的一种重要原料。目前,苍南现有气流纺企业650家,气流纺纱机达到1 200台,这几年经过改善管理和装备更新,气流纱质量不断提升,作为牛仔布生产用纱畅销全国各地,并有相当一部分成品纱出口国外,也有部分优质气流纱被用作经纱生产各种档次的花式棉绒毯,还有部分气流纱经手工编织加工成宠物玩具、拖把等产品,出口欧美、日本、俄罗斯等国,2011年产值达2亿多元,占全世界纱线制作宠物用品的50%市场份额。
综合分析苍南县再生纤维纺织产业发展情况,主要具备四方面的特性:一是产业发展的传承特性。我县宜山镇、钱库镇早在明清时代就出现了土纺土织,经历了逐步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在当前循环经济大潮下,苍南县再生纤维纺织产业已经在起跑线上领先一步,将据国内同业的领头示范地位。二是产业的循环经济特性。废弃布角料全身都是宝,除了生产再生纤维用于气流纺纱原料,即使是再生纤维生产中的副产品——粉尘,也是造纸业的好原料,被造纸厂收购,因此再生纤维纺织产业具有明显的循环经济特性。三是产业的高产出、中能耗、低排放特性。苍南再生纤维纺织产业具有投入产出回报率较高的特点,一般生产过程三阶段回报率分别为10%、9%和25%,均高于纺织行业的平均水平。目前再生纤维纺织业的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电耗为685千瓦时,属于中等能耗的产业,且仍有进一步降低能耗的空间。再生纤维纺织产业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有毒气体和工业废水,有望成为低排放的环境友好型产业。四是产业的社会生态特性。再生纤维产业不仅对废弃纺织品的出路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应,同时也给苍南县的人民带来了经济效益。以宜山镇为例,该镇超过85%以上的家庭从事再生纤维纺织业,给居民创造了稳定而又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还吸纳了众多外来务工人员,为城乡居民广泛就业开辟了宽阔之路。
三、苍南县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产业规范提升
由于前期粗放式发展,目前苍南再生纤维纺织业存在产业布局无序、环境脏乱、安全隐患大等问题,产业规范整治已迫在眉睫,地方政府、企业、社会民众都期待通过规范整治实现产业凤凰涅槃、华丽转身。为此,从去年开始,我县在国家、省、市发改部门以及经信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总后勤部军需所等专业机构的精心指导下,坚持遵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积极开展产业规范提升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一是抓规划引导。编制完成了《苍南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产业化基地建设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产业规范提升的思路、目标和路径,规划建设基地园区1900亩,其中近期500亩,中远期1300亩,规划已于今年3月22日通过评审。二是抓前期推进。启动标准厂区、布角料交易市场、棉纺交易市场的征地、拆迁工作,现已和选址所在地村民签订征用协议并完成了300亩建设用地的征用、拆迁工作。三是抓规范管理。出台《苍南县再生纺织行业整治方案》,狠抓以电核税和技改两项工作,2011年全县该行业投入技改资金9 697万元;为进一步加强行业协调自律,今年初我们组织成立了苍南县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行业协会,目前已有会员单位120家。四是抓技术攻关。宜山、钱库镇政府和当地部分企业与东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拟就废旧纺织品自动分炼技术、杂物检测技术、适度切割技术、泺口机分梳开花技术、泺口机除尘技术等课题,开展联合攻关。
四、苍南县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发展愿景
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最近公布的《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都将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列入支持发展的内容,这些明确的政策导向,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这项工作的决心。我们将以今天的会议为契机,以国家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苍南试点基地创建为新的起点,抓紧做好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申报工作,在产业化基地建设过程中,加快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要在产业集聚、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创新水平、自主品牌、管理能力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二要在科研、检测、培训、信息等配套产业方面进一步完善;三要在政府服务、政策扶持、人才保障等投资与发展环境方面进一步优化。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建成我国最强的以废布角料为特色的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产业化基地,在全国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再生纤维纺织产业链,切实发挥行业的领军示范作用。到2015年,要实现年生产产值250亿元以上,为切实增进当地百姓福祉,为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在此,也衷心希望各位领导、专家一如既往地关注、重视和支持苍南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工作,多到苍南考察指导,传经送典。
(作者系苍南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