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聋校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下,聋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根据聋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重视直观、加强操作、循序渐进、使聋童所在年级中获取老师传授知识,使他们不忘旧知识的同时,学好新知识,并且在教学中结合数学特点形成和发展聋童的语言和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聋校的教学质量。
一、重视直观原则
从一般儿童的认知规律来看,大致是“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根据这一规律,在聋校数学教学中应坚持直观性原则,特别是应针对低年级聋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尽量利用直观帮助学生感知事物、认识规律。
直观教学对于聋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应针对聋生形象记忆、动作记忆强的特点和能顺利进行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进行直观教学。例如:认识“3”这个数字时,先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口述有关“3”,如此训练,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为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在讲2-1=1时,通过实物演示,不仅让学生认识“1”是从2个物体中拿走1个,更是让学生认识到拿走的一个与剩下的1个不同,从而认识到减法与差的实际意义;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基数和序数的概念,我便让学生扮演小动物赛跑,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种动物,指出哪种动物排在第几。这样使学生能在最直观的表象中掌握到了基数和序数的概念。
二、加强操作
在教学中加强操作不仅可以使聋童形成表象,再通过表象去理解记忆知识,形成概念,同时通过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在教学“8的图画应用题时”因为这些聋孩子刚接触这么抽象的内容,虽然我口干舌燥地强调大括号下面的“?”的意思,告诉他们用加法列算式,但仍有很多学生不能理解,乱写一气。后来,当遇到“学生跳绳的图画应用题”时,看到那么多不会的孩子呆坐在那,我灵机一动,先让5名学生上台跳绳,然后又让3名学生跳,问:“现在一共有几名学生跳绳?”我让他们跟我一起说,并让他们对照着电子白板上的图画应用题看。接着我又把题目改了一下,大括号下面变成了’8”,而 “?”到了右半边的上面。我说完题目的意思后让学生表演:有8名学生在跳绳,跑走了5名,还有几名学生跳绳?再让学生对着电子白板上的图画应用题看。经过这样一互动,连学困生也争先恐后地举手说算式,并且说得很正确。他们真正理解了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另外在教学《元、角、分》时同样是设计了学生可以参与的“买东西”的活动。课前准备一些学具纸币,和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把这些学习和生活用品作为商品,标上价格。再在教室里设计了几个柜台,每个柜台让两名学生当售货员,其它的学生一组,去买自己的商品。整个活动中,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他們乐意去学习,去了解元、角、分,也更容易地理解了元、角、分。
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活动,它形象、直观、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它需要多种感观参与,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多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不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的需要,更能促使学生于快乐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
三、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是一般教学原则的体现,也是聋校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原则。由于聋童生理和心理原因,他们的共同认知特点是:构建新知识能力慢,遗忘得快。因此在聋童教学中尤其需要不断再现已有的知识。这样才能使他们不忘旧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知,因此在教学应根据教材的编排合理地运用好“复习题”﹑“新例题”﹑“练习”及“作业”等。此外,对于某些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时应先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对所新学的知识有整体和概括性的认识,然后再做一些复习性的练习,进一步加深认识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聋生的认知规律通常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末知到已知,由此已彼。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在聋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依照聋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促进知识的不断迁移,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推导“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可以先启发聋生根据“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法则”,推导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法则”。再如在推导“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时,先让学生回忆“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从而推导出“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四、语思结合
语言的形成和思维的发展是聋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聋童今后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因此聋童数学教学中不仅应坚持直观性原则,同时还应加强语言教学。正如聋童教育中所指出的那样,聋校各科教学中都应把传授知识和形成、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使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思维的形成与发展相得益彰。数学虽然不是语文教学,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同样要有意识地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形成和发展聋童的语言。如在教学“2的加法”这节课中,为了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指名让聋生每人能读出2 1=3,1 2=3,还分小组站起来读,同座位互相读,比比谁读得声音最大。其实在“10以内的加减法”里,我每节课都是这样设计的。因为通过让他们多读,不仅能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识记能力。
聋童由于存在生理缺陷,语言发展滞后,这直接影响聋童的思维发展。使聋童的抽象概括能力极差,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回避这个问题,而应针对聋童的实际,采取合适的方法,强化聋童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到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聋童的思维相结合,以提高聋童的抽象概括能力 。如在低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语言表述训练,除了对过直观、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词句的含义外,还进行词句的替换、省略、添加、换位等多方面的加工方法,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聋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三年级有12人,比四年级多3人,四年级有多少人?”第二分句是逆向结构叙述,同时又是承前省略的无主句,聋生非常难理解,教学时我通过简缩和换位成“四年级比三年级少3人”聋生对哪个年级学生人数的多和少就非常清楚了。
平时教会学生把含有“节约”、“提前”等术语的句子转化成“比”字句,把“比”字句转成“是”字句,将逆向结构改为顺向结构的句子……,这样不但能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发展了聋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重视直观、加强操作、循序渐进、语思结合这四个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不是孤立的体现,而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吃透教材,了解聋生实际的同时,要充分﹑合理﹑灵活地遵循这个原则,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聋校的教学质量。
一、重视直观原则
从一般儿童的认知规律来看,大致是“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根据这一规律,在聋校数学教学中应坚持直观性原则,特别是应针对低年级聋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尽量利用直观帮助学生感知事物、认识规律。
直观教学对于聋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应针对聋生形象记忆、动作记忆强的特点和能顺利进行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进行直观教学。例如:认识“3”这个数字时,先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口述有关“3”,如此训练,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为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在讲2-1=1时,通过实物演示,不仅让学生认识“1”是从2个物体中拿走1个,更是让学生认识到拿走的一个与剩下的1个不同,从而认识到减法与差的实际意义;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基数和序数的概念,我便让学生扮演小动物赛跑,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种动物,指出哪种动物排在第几。这样使学生能在最直观的表象中掌握到了基数和序数的概念。
二、加强操作
在教学中加强操作不仅可以使聋童形成表象,再通过表象去理解记忆知识,形成概念,同时通过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在教学“8的图画应用题时”因为这些聋孩子刚接触这么抽象的内容,虽然我口干舌燥地强调大括号下面的“?”的意思,告诉他们用加法列算式,但仍有很多学生不能理解,乱写一气。后来,当遇到“学生跳绳的图画应用题”时,看到那么多不会的孩子呆坐在那,我灵机一动,先让5名学生上台跳绳,然后又让3名学生跳,问:“现在一共有几名学生跳绳?”我让他们跟我一起说,并让他们对照着电子白板上的图画应用题看。接着我又把题目改了一下,大括号下面变成了’8”,而 “?”到了右半边的上面。我说完题目的意思后让学生表演:有8名学生在跳绳,跑走了5名,还有几名学生跳绳?再让学生对着电子白板上的图画应用题看。经过这样一互动,连学困生也争先恐后地举手说算式,并且说得很正确。他们真正理解了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另外在教学《元、角、分》时同样是设计了学生可以参与的“买东西”的活动。课前准备一些学具纸币,和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把这些学习和生活用品作为商品,标上价格。再在教室里设计了几个柜台,每个柜台让两名学生当售货员,其它的学生一组,去买自己的商品。整个活动中,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他們乐意去学习,去了解元、角、分,也更容易地理解了元、角、分。
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活动,它形象、直观、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它需要多种感观参与,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多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不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的需要,更能促使学生于快乐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
三、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是一般教学原则的体现,也是聋校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原则。由于聋童生理和心理原因,他们的共同认知特点是:构建新知识能力慢,遗忘得快。因此在聋童教学中尤其需要不断再现已有的知识。这样才能使他们不忘旧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知,因此在教学应根据教材的编排合理地运用好“复习题”﹑“新例题”﹑“练习”及“作业”等。此外,对于某些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时应先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对所新学的知识有整体和概括性的认识,然后再做一些复习性的练习,进一步加深认识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聋生的认知规律通常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末知到已知,由此已彼。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在聋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依照聋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促进知识的不断迁移,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推导“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可以先启发聋生根据“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法则”,推导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法则”。再如在推导“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时,先让学生回忆“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从而推导出“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四、语思结合
语言的形成和思维的发展是聋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聋童今后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因此聋童数学教学中不仅应坚持直观性原则,同时还应加强语言教学。正如聋童教育中所指出的那样,聋校各科教学中都应把传授知识和形成、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使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思维的形成与发展相得益彰。数学虽然不是语文教学,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同样要有意识地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形成和发展聋童的语言。如在教学“2的加法”这节课中,为了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指名让聋生每人能读出2 1=3,1 2=3,还分小组站起来读,同座位互相读,比比谁读得声音最大。其实在“10以内的加减法”里,我每节课都是这样设计的。因为通过让他们多读,不仅能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识记能力。
聋童由于存在生理缺陷,语言发展滞后,这直接影响聋童的思维发展。使聋童的抽象概括能力极差,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回避这个问题,而应针对聋童的实际,采取合适的方法,强化聋童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到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聋童的思维相结合,以提高聋童的抽象概括能力 。如在低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语言表述训练,除了对过直观、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词句的含义外,还进行词句的替换、省略、添加、换位等多方面的加工方法,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聋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三年级有12人,比四年级多3人,四年级有多少人?”第二分句是逆向结构叙述,同时又是承前省略的无主句,聋生非常难理解,教学时我通过简缩和换位成“四年级比三年级少3人”聋生对哪个年级学生人数的多和少就非常清楚了。
平时教会学生把含有“节约”、“提前”等术语的句子转化成“比”字句,把“比”字句转成“是”字句,将逆向结构改为顺向结构的句子……,这样不但能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发展了聋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重视直观、加强操作、循序渐进、语思结合这四个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不是孤立的体现,而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吃透教材,了解聋生实际的同时,要充分﹑合理﹑灵活地遵循这个原则,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聋校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