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资本下乡,极大缓解了泰州市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矛盾,广大中小企业和农村种植、养殖户成为最大受益者。
继靖江农村合作银行和姜堰农村合作银行先后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后,泰州银监分局近日批复同意海阳农村合作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江苏泰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泰州市第三家农村商业银行。
就在本地农村合作银行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造的同时,外地金融机构也大举进入泰州市,各类农村金融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给一度沉寂的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金融资本下乡,很好地缓解了泰州市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矛盾,广大中小企业和农村种植、养殖户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泰州银监分局局长戴玉明说。
抢滩农村市场
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农村新兴经济体和种养大户、运销大户大量出现,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大幅增长。
2009年12月20日,泰州市第一家村镇银行——靖江润丰村镇银行挂牌营业。该行总注册资本1.2亿元,由江苏吴江农村商业银行发起,联合辖内5个企业法人、5户自然人入股共同设立,主要面向“三农”和中小企业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
“相比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审批层级少、效率高,农民只需提供相应的担保手续就可直接申办贷款。”戴玉明说,村镇银行不仅丰富了农民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选择,也有利于激活区域金融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早在2006年,中国银监会就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允许在条件成熟地区成立村镇银行,促进农村地区形成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
正是在这个政策的指引下,泰州市积极引进市外银行资本、本地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等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同时积极引进外地商业银行到泰州市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推动农村合作银行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不断缓解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的问题。
去年12月,江阴农村商业银行在兴化发起成立苏南村镇银行。苏南村镇银行行长柳荫告诉记者,入驻兴化前,发起行专门派人前来进行了考察。作为全国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优质棉花生产基地,这里有着巨大的金融需求。
截至目前,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种类已达25个,去年新设的20家机构中有16家在县域。其中,江苏银行率先在各县域实现全覆盖,苏南农商行也在四市二区实现全覆盖,其他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加快向县域和乡镇布点。
倒逼金融创新
随着各大金融机构加快在农村布点,不仅扩大了农村金融市场的覆盖面,也倒逼各大金融机构推进金融创新,积极开拓适合中小企业和农村种植、养殖户的金融产品。
作为最早布点农村市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之一,江苏银行泰州分行去年3月就在兴化戴南设立了第一家乡镇支行。该行副行长陈振邦说,戴南民营经济活跃,中小企业集中,金融需求旺盛。为充分满足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该行全面下放审批权限,500万元以下的贷款在小企业中心就可直接审批,大大减少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去年刚刚入驻兴化的吴江农村商业银行兴化支行行长徐晓东告诉记者,为了提高兴化支行的竞争力,该行总行也充分下放审批权限,农户50万元以下贷款、中小企业500万元以下贷款兴化支行就可直接审批。短短一个月时间内,该行已向2名种植、养殖户发放贷款60多万元,向10户中小企业发放4000多万元贷款。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长江商业银行也始终坚持小微企业市场定位,针对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问题,特别推出了100万元以内免担保贷款,让手续更简便。靖江农商行则牢固树立现代金融企业发展理念,在业务、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转型。
更多资本流向“三农”
金融机构大举进入农村市场到底给农村带来了什么?
戴玉明说,不仅带来了优质的金融资本,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给农村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泰州银监分局专门出台文件督促各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涉农领域信贷投入,突破加大中小企业和涉农领域信贷投入的瓶颈。在涉农领域,将农户专业贷款担保公司与农合机构阳光信贷有机结合起来,推行“富民阳光信贷”,大大提高了农民申贷成功率,扩大了农民贷款覆盖面。
该局还在全省率先提出鼓励发展农户专业担保公司等专门为支农贷款担保的中小担保公司,按照“政府入股、民资参加、市场运作”的模式,由乡镇政府职能部门牵头,地方财政入股,当地企业和农户等参股,不断增强农业担保机构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推进更多信贷资金流向“三农”。
作为全省第一个由两家农联社整合组建的股份合作制地方金融机构,海阳农合行主动应对各类金融机构大举进入农村市场的挑战,进一步转变信贷结构,从以前的农业生产、生活等小额信用贷款,逐步推广到农业设备贷款、小农水、扶贫贷款以及农村工商业贷款、新农村建设贷款、农业园区特色贷款,自身的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高港区口岸街道引江村的栾庆兵,租用村办厂房搞农业种植,种植面积1600平方米,年产蔬菜6万公斤。前几年,栾庆兵想扩大规模,但苦于资金缺乏。海阳农合行高港支行得知后主动上门,先后放贷20万元并给予利率优惠。如今,栾庆兵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面积达到了7000多平方米,年产能力提高到26.5万公斤。
统计资料显示,去年全年银行业小企业贷款净增157.24亿元,同比增加56.39亿元,增幅56.36%,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幅29.3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净增184.06亿元,同比增加117.17亿元,增幅30.58%,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幅3.52个百分点。
继靖江农村合作银行和姜堰农村合作银行先后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后,泰州银监分局近日批复同意海阳农村合作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江苏泰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泰州市第三家农村商业银行。
就在本地农村合作银行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造的同时,外地金融机构也大举进入泰州市,各类农村金融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给一度沉寂的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金融资本下乡,很好地缓解了泰州市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矛盾,广大中小企业和农村种植、养殖户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泰州银监分局局长戴玉明说。
抢滩农村市场
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农村新兴经济体和种养大户、运销大户大量出现,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大幅增长。
2009年12月20日,泰州市第一家村镇银行——靖江润丰村镇银行挂牌营业。该行总注册资本1.2亿元,由江苏吴江农村商业银行发起,联合辖内5个企业法人、5户自然人入股共同设立,主要面向“三农”和中小企业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
“相比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审批层级少、效率高,农民只需提供相应的担保手续就可直接申办贷款。”戴玉明说,村镇银行不仅丰富了农民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选择,也有利于激活区域金融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早在2006年,中国银监会就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允许在条件成熟地区成立村镇银行,促进农村地区形成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
正是在这个政策的指引下,泰州市积极引进市外银行资本、本地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等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同时积极引进外地商业银行到泰州市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推动农村合作银行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不断缓解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的问题。
去年12月,江阴农村商业银行在兴化发起成立苏南村镇银行。苏南村镇银行行长柳荫告诉记者,入驻兴化前,发起行专门派人前来进行了考察。作为全国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优质棉花生产基地,这里有着巨大的金融需求。
截至目前,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种类已达25个,去年新设的20家机构中有16家在县域。其中,江苏银行率先在各县域实现全覆盖,苏南农商行也在四市二区实现全覆盖,其他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加快向县域和乡镇布点。
倒逼金融创新
随着各大金融机构加快在农村布点,不仅扩大了农村金融市场的覆盖面,也倒逼各大金融机构推进金融创新,积极开拓适合中小企业和农村种植、养殖户的金融产品。
作为最早布点农村市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之一,江苏银行泰州分行去年3月就在兴化戴南设立了第一家乡镇支行。该行副行长陈振邦说,戴南民营经济活跃,中小企业集中,金融需求旺盛。为充分满足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该行全面下放审批权限,500万元以下的贷款在小企业中心就可直接审批,大大减少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去年刚刚入驻兴化的吴江农村商业银行兴化支行行长徐晓东告诉记者,为了提高兴化支行的竞争力,该行总行也充分下放审批权限,农户50万元以下贷款、中小企业500万元以下贷款兴化支行就可直接审批。短短一个月时间内,该行已向2名种植、养殖户发放贷款60多万元,向10户中小企业发放4000多万元贷款。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长江商业银行也始终坚持小微企业市场定位,针对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问题,特别推出了100万元以内免担保贷款,让手续更简便。靖江农商行则牢固树立现代金融企业发展理念,在业务、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转型。
更多资本流向“三农”
金融机构大举进入农村市场到底给农村带来了什么?
戴玉明说,不仅带来了优质的金融资本,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给农村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泰州银监分局专门出台文件督促各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涉农领域信贷投入,突破加大中小企业和涉农领域信贷投入的瓶颈。在涉农领域,将农户专业贷款担保公司与农合机构阳光信贷有机结合起来,推行“富民阳光信贷”,大大提高了农民申贷成功率,扩大了农民贷款覆盖面。
该局还在全省率先提出鼓励发展农户专业担保公司等专门为支农贷款担保的中小担保公司,按照“政府入股、民资参加、市场运作”的模式,由乡镇政府职能部门牵头,地方财政入股,当地企业和农户等参股,不断增强农业担保机构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推进更多信贷资金流向“三农”。
作为全省第一个由两家农联社整合组建的股份合作制地方金融机构,海阳农合行主动应对各类金融机构大举进入农村市场的挑战,进一步转变信贷结构,从以前的农业生产、生活等小额信用贷款,逐步推广到农业设备贷款、小农水、扶贫贷款以及农村工商业贷款、新农村建设贷款、农业园区特色贷款,自身的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高港区口岸街道引江村的栾庆兵,租用村办厂房搞农业种植,种植面积1600平方米,年产蔬菜6万公斤。前几年,栾庆兵想扩大规模,但苦于资金缺乏。海阳农合行高港支行得知后主动上门,先后放贷20万元并给予利率优惠。如今,栾庆兵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面积达到了7000多平方米,年产能力提高到26.5万公斤。
统计资料显示,去年全年银行业小企业贷款净增157.24亿元,同比增加56.39亿元,增幅56.36%,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幅29.3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净增184.06亿元,同比增加117.17亿元,增幅30.58%,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幅3.5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