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要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对《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进行单元教学设计,通过构建单元主题教学、情境体验教学及多元评价机制来探索当前思政课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教学方式。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思政课堂;学科核心素养;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084-02
2020年2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其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并指出“思想政治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法治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在当前形势下,思政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打破固有灌输模式,在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对此,本文以《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为例,在学科核心素养总基调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及实施。
一、单元教学内容设计
本教学内容选自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哲学与人生》(第四版)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本单元主要阐述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指引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一)教学价值理念
一是核心素养培育,根据新课标要求,本教学内容注重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过程,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了解历史内容和要求,培育政治认同、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二是以生为本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探讨式和体验性学习,通过议题教学、活动探究等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是多元方式评价,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注重社会实践解决人生问题。每课教学设计中对应社会实践活动,并依托社会大课堂的力量帮助学生实现哲学理论落地,同时扩展哲学课评价方式。
(二)教学设计思路
《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在教学价值理念导向下,设置“2035 我的中国梦”单元主题,让学生更深切体味中国梦的实现与自我的关系,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在“2035我的中国梦”单元主题下对单元内容进行设计:寻梦——“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筑梦——“第十一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圆梦——“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单元设计思路如下图所示。
二、单元教学内容实施
本教学单元6课时的教学内容按照课前引领、课堂剖析、课后践行的模式开展实施,通过线上线下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2035我的中国梦”这个热点展开教学,每个教学问题层层衔接,注重问题思考的维度、梯度和深度,让整个活动议题符合教学目标、学生差异和阶段特征。
(一)创建主题情境,实现主题引领
1.线上学习平台发布主线任务
课前阶段,教师根据本单元主题设置主线,对主题内容结合时政热点素材通过线上学习平台推送给学生,并发布相应的任务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负责答疑。如: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学习通App中的预习材料,同时完成并提交“2035的我”;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的理想关键词,制作生成理想词云图,上传到雨课堂中。
2.课前学习反馈推进任务进度
学生在教师准备素材的引导下进入本课主题,思考、完成课前任务,同时也可将自己在自学遇到的困惑通过学习平台反馈给教师,教师可运用线上教学平台实时查看学生自学情况、解决引导课前任务的进行,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铺垫。学生可以随时借助平台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也可即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任务完成情况。借用这种模式可更为顺利开展单元主题教学,让学生从整体角度把握和体味知识框架。
(二)创立主体课堂,实现素养培育
1.主题情境展开,激发学习热情
为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枯燥的哲学知识点,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对教学知识点进行结构分解与重组,然后针对内容进行主题情境设置,并设计教学任务层层深入。如: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中通过“2020的我与2035的我”这一活动分享讨论让学生自己澄清价值观,形成初步认知;第十一课“理想生成”及对应的“理想大PK”都是紧紧围绕主线设置层层展开,学生跟随节奏进行学习。
2.学生主体探究,实现难点突破
在主題设置的场景下,学生在教师主题设置下层层递进,采用主题展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探讨教学内容,以此达到学生对重难点的主动突破且对学生存疑部分可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讨论及教师的引导各个击破。如,第十课从“语词配对”到“语词大爆炸”再到“语词讨论”,第十一课“理想实现可行性评估”是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根据情境结合自己的认知层层深入进行个人选择和组内合作,从而主动性实现自我认知观念的更新,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3.信息化手段辅助,提升学习效率
在教学手段中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超星学习通、学校公众号、微博、B站等平台为学生整合提供各类课程资源,同时在课堂任务进行中充分利用雨课堂及班级联系群发布学习任务,进行线上指导与答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词云图小程序、思维导图小程序等进行关键词总结和知识点分析,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有效性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4.实时评价方式,提高学习满足度
在网络平台中上传主题作业实现学生互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对小组展现成果进行实时点评,学生在活动中也进行投票评分。在校园践行与社会践行这两个环节中利用真实场景让学生进行体验式教学,实现教学效果评价模式的创新。此种实时评价方式可以及时补充学生的学习能量,持续满足学习兴趣。
(三)课后拓展巩固,服务践行
课外实践作业是本课的创新,该方式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完善认知的同时,使评价主体多样化。本评价方式采用三评价相结合,首先是网络实践评价,如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完成“2035便利签”与阶梯加油站,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把所学知识内化展示出来。其次是校园实践评价和社会实践评价,校园实践中我们将拓展到学生组织中,如和校学生会志愿服务部合作,进行一次校内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中,如地铁志愿服务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能让学生更好地在践行中领悟如何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树立正确人生目标,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
三、教学实施特色与反思
(一)教学实施特色
1.素养培育先行,创新单元主题教学模式
该教学方式对教学知识点进行结构分解与重组,以单元为范围对教学内容进行主题设置,在单元主题下分别设置教学任务层层深入。如: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我们在整个活动设计中以“2035的我”为导入,第一部分通过与“2020的我”这一个15年的差距比较,讨论解决社会历史本身就是人的自觉选择和创造活动在顺应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的过程和结果;第二部分以若干个15年组成的人生社会发展为线索合作探究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引导学生要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实现人生目标。
2.突出以生为本,构建情境体验教学方式
情景模式的确立为较为抽象与枯燥的哲学知识点赋予色彩,让学生更容易通过主题情景的设立完成对哲学知识点的认知,同时也更容易建立起单元的整体概念。如,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中“寻梦”情境的设置及导入;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中“理想生成”及学生自己完成“理想实现可行性评估”来完成“筑梦”。
(二)教学实施反思
本教学内容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对唯物史观各种观点的认知以达到自我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从而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为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模式的交互进行,学生可以随时借助平台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也可即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任务完成情况。借用这种模式可更为顺利地开展单元主题教学,让学生从整体角度把握和体味知识框架,在知识学习和践行中提高自我的政治认同素养、健全人格素养及公共参与素养。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新教学模式的尝试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平台课前教学环节中,课前学习效果没有进行针对性评价,学生课前学习成果的评价不全面,学习效果因人而异,需要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差异制订有层次差异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式;我们也发现本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对教师以及学生的信息化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由于思政课的理论性较强,在学生对自我发展的认识停留在纸面上,要结合学生专业,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探索现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并将实践结果进行反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002/t20200226_424148.html.
[2]王霽.哲学与人生(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编辑 栗国花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思政课堂;学科核心素养;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084-02
2020年2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其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并指出“思想政治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法治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在当前形势下,思政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打破固有灌输模式,在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对此,本文以《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为例,在学科核心素养总基调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及实施。
一、单元教学内容设计
本教学内容选自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哲学与人生》(第四版)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本单元主要阐述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指引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一)教学价值理念
一是核心素养培育,根据新课标要求,本教学内容注重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过程,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了解历史内容和要求,培育政治认同、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二是以生为本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探讨式和体验性学习,通过议题教学、活动探究等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是多元方式评价,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注重社会实践解决人生问题。每课教学设计中对应社会实践活动,并依托社会大课堂的力量帮助学生实现哲学理论落地,同时扩展哲学课评价方式。
(二)教学设计思路
《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在教学价值理念导向下,设置“2035 我的中国梦”单元主题,让学生更深切体味中国梦的实现与自我的关系,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在“2035我的中国梦”单元主题下对单元内容进行设计:寻梦——“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筑梦——“第十一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圆梦——“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单元设计思路如下图所示。
二、单元教学内容实施
本教学单元6课时的教学内容按照课前引领、课堂剖析、课后践行的模式开展实施,通过线上线下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2035我的中国梦”这个热点展开教学,每个教学问题层层衔接,注重问题思考的维度、梯度和深度,让整个活动议题符合教学目标、学生差异和阶段特征。
(一)创建主题情境,实现主题引领
1.线上学习平台发布主线任务
课前阶段,教师根据本单元主题设置主线,对主题内容结合时政热点素材通过线上学习平台推送给学生,并发布相应的任务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负责答疑。如: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学习通App中的预习材料,同时完成并提交“2035的我”;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的理想关键词,制作生成理想词云图,上传到雨课堂中。
2.课前学习反馈推进任务进度
学生在教师准备素材的引导下进入本课主题,思考、完成课前任务,同时也可将自己在自学遇到的困惑通过学习平台反馈给教师,教师可运用线上教学平台实时查看学生自学情况、解决引导课前任务的进行,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铺垫。学生可以随时借助平台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也可即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任务完成情况。借用这种模式可更为顺利开展单元主题教学,让学生从整体角度把握和体味知识框架。
(二)创立主体课堂,实现素养培育
1.主题情境展开,激发学习热情
为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枯燥的哲学知识点,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对教学知识点进行结构分解与重组,然后针对内容进行主题情境设置,并设计教学任务层层深入。如: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中通过“2020的我与2035的我”这一活动分享讨论让学生自己澄清价值观,形成初步认知;第十一课“理想生成”及对应的“理想大PK”都是紧紧围绕主线设置层层展开,学生跟随节奏进行学习。
2.学生主体探究,实现难点突破
在主題设置的场景下,学生在教师主题设置下层层递进,采用主题展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探讨教学内容,以此达到学生对重难点的主动突破且对学生存疑部分可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讨论及教师的引导各个击破。如,第十课从“语词配对”到“语词大爆炸”再到“语词讨论”,第十一课“理想实现可行性评估”是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根据情境结合自己的认知层层深入进行个人选择和组内合作,从而主动性实现自我认知观念的更新,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3.信息化手段辅助,提升学习效率
在教学手段中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超星学习通、学校公众号、微博、B站等平台为学生整合提供各类课程资源,同时在课堂任务进行中充分利用雨课堂及班级联系群发布学习任务,进行线上指导与答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词云图小程序、思维导图小程序等进行关键词总结和知识点分析,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有效性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4.实时评价方式,提高学习满足度
在网络平台中上传主题作业实现学生互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对小组展现成果进行实时点评,学生在活动中也进行投票评分。在校园践行与社会践行这两个环节中利用真实场景让学生进行体验式教学,实现教学效果评价模式的创新。此种实时评价方式可以及时补充学生的学习能量,持续满足学习兴趣。
(三)课后拓展巩固,服务践行
课外实践作业是本课的创新,该方式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完善认知的同时,使评价主体多样化。本评价方式采用三评价相结合,首先是网络实践评价,如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完成“2035便利签”与阶梯加油站,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把所学知识内化展示出来。其次是校园实践评价和社会实践评价,校园实践中我们将拓展到学生组织中,如和校学生会志愿服务部合作,进行一次校内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中,如地铁志愿服务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能让学生更好地在践行中领悟如何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树立正确人生目标,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
三、教学实施特色与反思
(一)教学实施特色
1.素养培育先行,创新单元主题教学模式
该教学方式对教学知识点进行结构分解与重组,以单元为范围对教学内容进行主题设置,在单元主题下分别设置教学任务层层深入。如: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我们在整个活动设计中以“2035的我”为导入,第一部分通过与“2020的我”这一个15年的差距比较,讨论解决社会历史本身就是人的自觉选择和创造活动在顺应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的过程和结果;第二部分以若干个15年组成的人生社会发展为线索合作探究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引导学生要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实现人生目标。
2.突出以生为本,构建情境体验教学方式
情景模式的确立为较为抽象与枯燥的哲学知识点赋予色彩,让学生更容易通过主题情景的设立完成对哲学知识点的认知,同时也更容易建立起单元的整体概念。如,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中“寻梦”情境的设置及导入;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中“理想生成”及学生自己完成“理想实现可行性评估”来完成“筑梦”。
(二)教学实施反思
本教学内容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对唯物史观各种观点的认知以达到自我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从而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为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模式的交互进行,学生可以随时借助平台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也可即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任务完成情况。借用这种模式可更为顺利地开展单元主题教学,让学生从整体角度把握和体味知识框架,在知识学习和践行中提高自我的政治认同素养、健全人格素养及公共参与素养。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新教学模式的尝试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平台课前教学环节中,课前学习效果没有进行针对性评价,学生课前学习成果的评价不全面,学习效果因人而异,需要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差异制订有层次差异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式;我们也发现本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对教师以及学生的信息化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由于思政课的理论性较强,在学生对自我发展的认识停留在纸面上,要结合学生专业,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探索现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并将实践结果进行反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002/t20200226_424148.html.
[2]王霽.哲学与人生(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