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思政课堂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哲学与人生》单元教学初探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54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要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对《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进行单元教学设计,通过构建单元主题教学、情境体验教学及多元评价机制来探索当前思政课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教学方式。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思政课堂;学科核心素养;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084-02
   2020年2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其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并指出“思想政治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法治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在当前形势下,思政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打破固有灌输模式,在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对此,本文以《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为例,在学科核心素养总基调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及实施。
   一、单元教学内容设计
   本教学内容选自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哲学与人生》(第四版)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本单元主要阐述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指引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一)教学价值理念
   一是核心素养培育,根据新课标要求,本教学内容注重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过程,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了解历史内容和要求,培育政治认同、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二是以生为本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探讨式和体验性学习,通过议题教学、活动探究等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是多元方式评价,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注重社会实践解决人生问题。每课教学设计中对应社会实践活动,并依托社会大课堂的力量帮助学生实现哲学理论落地,同时扩展哲学课评价方式。
   (二)教学设计思路
   《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在教学价值理念导向下,设置“2035 我的中国梦”单元主题,让学生更深切体味中国梦的实现与自我的关系,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在“2035我的中国梦”单元主题下对单元内容进行设计:寻梦——“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筑梦——“第十一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圆梦——“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单元设计思路如下图所示。
   二、单元教学内容实施
   本教学单元6课时的教学内容按照课前引领、课堂剖析、课后践行的模式开展实施,通过线上线下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2035我的中国梦”这个热点展开教学,每个教学问题层层衔接,注重问题思考的维度、梯度和深度,让整个活动议题符合教学目标、学生差异和阶段特征。
   (一)创建主题情境,实现主题引领
   1.线上学习平台发布主线任务
   课前阶段,教师根据本单元主题设置主线,对主题内容结合时政热点素材通过线上学习平台推送给学生,并发布相应的任务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负责答疑。如: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学习通App中的预习材料,同时完成并提交“2035的我”;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的理想关键词,制作生成理想词云图,上传到雨课堂中。
   2.课前学习反馈推进任务进度
   学生在教师准备素材的引导下进入本课主题,思考、完成课前任务,同时也可将自己在自学遇到的困惑通过学习平台反馈给教师,教师可运用线上教学平台实时查看学生自学情况、解决引导课前任务的进行,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铺垫。学生可以随时借助平台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也可即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任务完成情况。借用这种模式可更为顺利开展单元主题教学,让学生从整体角度把握和体味知识框架。
   (二)创立主体课堂,实现素养培育
   1.主题情境展开,激发学习热情
   为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枯燥的哲学知识点,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对教学知识点进行结构分解与重组,然后针对内容进行主题情境设置,并设计教学任务层层深入。如: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中通过“2020的我与2035的我”这一活动分享讨论让学生自己澄清价值观,形成初步认知;第十一课“理想生成”及对应的“理想大PK”都是紧紧围绕主线设置层层展开,学生跟随节奏进行学习。
   2.学生主体探究,实现难点突破
   在主題设置的场景下,学生在教师主题设置下层层递进,采用主题展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探讨教学内容,以此达到学生对重难点的主动突破且对学生存疑部分可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讨论及教师的引导各个击破。如,第十课从“语词配对”到“语词大爆炸”再到“语词讨论”,第十一课“理想实现可行性评估”是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根据情境结合自己的认知层层深入进行个人选择和组内合作,从而主动性实现自我认知观念的更新,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3.信息化手段辅助,提升学习效率
   在教学手段中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超星学习通、学校公众号、微博、B站等平台为学生整合提供各类课程资源,同时在课堂任务进行中充分利用雨课堂及班级联系群发布学习任务,进行线上指导与答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词云图小程序、思维导图小程序等进行关键词总结和知识点分析,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有效性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4.实时评价方式,提高学习满足度
   在网络平台中上传主题作业实现学生互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对小组展现成果进行实时点评,学生在活动中也进行投票评分。在校园践行与社会践行这两个环节中利用真实场景让学生进行体验式教学,实现教学效果评价模式的创新。此种实时评价方式可以及时补充学生的学习能量,持续满足学习兴趣。
   (三)课后拓展巩固,服务践行
   课外实践作业是本课的创新,该方式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完善认知的同时,使评价主体多样化。本评价方式采用三评价相结合,首先是网络实践评价,如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完成“2035便利签”与阶梯加油站,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把所学知识内化展示出来。其次是校园实践评价和社会实践评价,校园实践中我们将拓展到学生组织中,如和校学生会志愿服务部合作,进行一次校内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中,如地铁志愿服务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能让学生更好地在践行中领悟如何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树立正确人生目标,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
   三、教学实施特色与反思
   (一)教学实施特色
   1.素养培育先行,创新单元主题教学模式
   该教学方式对教学知识点进行结构分解与重组,以单元为范围对教学内容进行主题设置,在单元主题下分别设置教学任务层层深入。如: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我们在整个活动设计中以“2035的我”为导入,第一部分通过与“2020的我”这一个15年的差距比较,讨论解决社会历史本身就是人的自觉选择和创造活动在顺应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的过程和结果;第二部分以若干个15年组成的人生社会发展为线索合作探究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引导学生要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实现人生目标。
   2.突出以生为本,构建情境体验教学方式
   情景模式的确立为较为抽象与枯燥的哲学知识点赋予色彩,让学生更容易通过主题情景的设立完成对哲学知识点的认知,同时也更容易建立起单元的整体概念。如,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中“寻梦”情境的设置及导入;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中“理想生成”及学生自己完成“理想实现可行性评估”来完成“筑梦”。
   (二)教学实施反思
   本教学内容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对唯物史观各种观点的认知以达到自我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从而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为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模式的交互进行,学生可以随时借助平台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也可即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任务完成情况。借用这种模式可更为顺利地开展单元主题教学,让学生从整体角度把握和体味知识框架,在知识学习和践行中提高自我的政治认同素养、健全人格素养及公共参与素养。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新教学模式的尝试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平台课前教学环节中,课前学习效果没有进行针对性评价,学生课前学习成果的评价不全面,学习效果因人而异,需要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差异制订有层次差异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式;我们也发现本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对教师以及学生的信息化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由于思政课的理论性较强,在学生对自我发展的认识停留在纸面上,要结合学生专业,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探索现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并将实践结果进行反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002/t20200226_424148.html.
   [2]王霽.哲学与人生(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编辑 栗国花
其他文献
摘要:立足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通过对统一战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时期应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对乡村建设行动中面临的思想认识分化、生产要素匮乏、协商民主不畅、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进行具体调查分析,并试图用统一战线思想凝聚、资源汇聚、利益合聚、人才集聚等方面优势补足乡村建设行动中的短板,以期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在乡村建设行
[摘 要]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也称为“基于问题的学习”“问题导向式教学”,与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非常契合。从PBL教学的基本理念出发,依据中职生的特点与认知基础,设计教学实施步骤,总结实践效果,反思存在的困难并积极探寻对策,提升中职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与育德实效。  [关 键 词] 新课标;PBL教学法;中职;思政课  [中图分
摘要:提出不断加强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思想建设,解决“不想监督”的问题;加强参政党民主监督的能力建设,解决“不会监督”的问题;加强参政党民主监督的组织建设,解决“不能监督”的问题:借以有效实现参政党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三大职能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参政党;民主监督;思想建设;能力建设;组织建设  中图分类号:D6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原4496(2021)01原045原06  
摘要:通过对高职院校青年师生统战工作和课程思政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研究,可以看出两者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课程思政可以为高职院校青年师生统战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两者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对课程思政推动高职院校青年师生统战工作的路径进行探索。主要围绕高职院校青年师生思想情况、思想素质以及统战合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了以下结论:落实课程思政,了解青年师生思想情况;落实课程思政,提升青年
摘要:提出继续大力度推进环境治理,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在如何对待自然,如何保护生态的问题上,立足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系统治理的方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生态与经济、生态与民生等关系;提出富有创新观点的生态自然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民生观、系统生态治理观以及全球生态共赢观等,形成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中国更好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奠定思想基础。  关键词
摘要:从民族团结对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各民族实现自我发展以及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等方面阐明了新时代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意义;总结了坚持政治权利平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改善民生、增进文化认同等在民族团结方面的成就与经验。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增强“五个认同”铸牢命运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关键词:新时代;民族团结;发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中职院校在日常教学中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变和创新,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近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业逐渐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中。因此,在中职院校旅游教育过程中,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模式以及观念上进行一定的转变,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有效提高教育的价值,将人文教育融入日常的教学和实践中,有效促进我国中职旅游教学的发展。
[摘 要] 随着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化,根据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时,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把情境再现、意境体验融入语文教学中,是进行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情境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摘 要] 中职公共基础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基础文化知识,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在基础学科中,中职语文以提高中职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目标,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中职生学习语文的障碍。中职语文教师应面对教学困境,探寻问题的根源,采取积极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分析了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