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把批评学生这件“苦”事,做得艺术一点,让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批评,改正自己的不足呢?首先,挖掘教材,晓之以理。其次,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最后,增强自信,因势利导。
关键词:忠言;晓之以理;以情感人;因势利导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14-1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也是一样。如果一个学生不犯错误,那是不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在一般老师看来,老师对学生批评肯定是“苦”的,而且正因为“苦”,被批评的学生才会屡屡产生抵触情绪,致使批评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即批评的“负面效应”。
一般说来,优秀生和中等生教育容易一点,而学困生教育困难较大,这也是由学困生的特点决定的。而学因生的转化工作直接影响着班级的“和平、稳定、繁荣”。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很注意批评的艺术,现选多年的典型案例谈一谈批评的艺术。
一、挖掘教材,晓之以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作为心理素质不完善的学生也不例外,通过各种媒介既看到社会光明的一面,同时也看到了阴暗面。他们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看社会,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去思索问题,有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很容易形成自私、封闭、高傲等一些不健康心理。如何让学生明辨是非,认识善恶美丑呢?让学生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内涵特别重要。如通过《最后一课》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背影》教学感悟亲情;通过《蚊子和狮子》教学教育学生要谦虚。
有一次,我刚上完《论语》六则,进行了一次小测验,几个学生得了满分,挺得意,有点飘飘然。那几个学生在一起议论开了,有的说我们多聪明,连续几次都得满分;有的说老师考不过咱们呢……看到我,他们戛然而止。我当时并没有说什么,让他们到办公室。我说:“你们知道‘三人行,必有吾师’是什么意思?”其中一个学生很流利地回答出来了,而且非常正确。我说:“我是你们的老师,其实你们也是我的老师,你们身上有很多优点值得我学习。”这时,他们显得更得意了(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可是你们谁知道龟兔赛跑中兔子失败的原因吗?”“就不是因为兔子骄傲吗,这谁不知道。”我沉思了一会,慢慢地说:“你们觉得你们骄傲吗?”他们突然低下头,显得很不好意思,看来他们知道自己缺点了。我说:“只要你们改正了这个缺点,你们会更棒。”他们都不自觉地点了点头。这次教育我没有一句直接批评,效果也特别地好。后来,他们再也不骄傲了,成绩也比以前更优秀了。看到他们健康成长,我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二、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我曾遇到这样一个学生,平时自由散漫,自称“小诸葛”,学生都认为他“料事如神”,但家庭条件并不富裕。有时他犯了错误,还百般找理由抵赖,以前的老师见管了没效,认为是朽木不可雕,也就算了。有一天中午,趁吃中饭时间,他又逃学,据调查打了一下午游戏。班会课,我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把他叫到教室外面。我问:“你下午没上课到哪里去了?”“我生病了,到医院看病去了。”他对答如流。“有病例吗?”我问。他挺神气地从身上取出了药单在我眼前一晃,并且说了一句:“幸亏我问医生要了病例和药单。”真没想到他还想得挺周到。要是事先没调查,我还真没了辙。随即我反问道:“你真的去看病的吗?”“那还能有假?中午吃饭时,我肚子疼得要命。”他还在得意地狡辩。此时,我说:“我们班李某某(走读生)中午亲眼看到你在某某游戏室打游戏的,这是真的吗?”我见他不说话,又追问一句:“时间、地点、事情属实吧?”在事实面前,他低下了“高贵”的头。趁热打铁,我又说:“你的家庭不算富裕,父母在家面朝黄土背朝天也不容易,每星期给你那点生活费是留给你打游戏的吗?你对得起父母吗?你对得起老师的辛勤教育吗?你对得起你自己吗……”也许是亲情所动,隔了许久,他说:“老师,我错了,我以后一定改正!”声音很低,这时,我说:“知错能改,老师还认为你是一个好学生,关于你撒谎的事,我也就不在班级公布了。”听了这话,他点了点头。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灵,这个学生从那以后不逃学了,由于他头脑聪明,成绩排到班级前几名呢,同学们也都对他刮目相看了。
三、增强自信,因势利导
我们班上有一个学生,号召力挺强,自己不做作业不说,还带动一大片,结果在班上形成气候,不少学生都跟他学。我通过和学生谈话才了解到原来都是他在背后唆使。开始我并不找他,而是加大对他周围不做作业学生的检查力度,并对他们进行教育,有的联合家长共同管教。后来,这一部分学生逐渐转好,就剩他了。我也真是头疼,可一次艺术的谈话改变了他。我把他带到办公室,劈头就问:“你为什么不做作业?”“你孤立我!”他说。看样子还很不服气,头昂得高高的。我接着问:“他们现在做作业错了吗?”他望了望我,没说什么,头慢慢地低了下去。“为什么一开始都听你的,现在都听我的?”我又追问着。但他还是一个劲地沉默,但从他神态可以看出在班上的霸气没了。此时,我并没有让他正面回答我的问题,想必他也许知道错了。我说:“其实,你是很有号召力的,如果你明天上早操,能指挥班级学生快速把队整好,我敢保证全班的学生都会听你的。”听了这话,他疑惑地望了望我,然后说:“我试试吧。”随后就走了。我想这次谈话又泡汤了。令我高兴的是他第二天上操时真的指挥了起来,我们班队站得最齐,组织得最快,还受到学校领导的表扬,我很高兴。早操后,我在班中对他的指挥才能和集体主义精神大加褒奖,他笑了,大伙也笑了。我走到他跟前轻声说:“如果能按时完成作业就更好了。”他高兴地点点头。打那以后,他真正抬起了头,自己该做的事能及时做,如今,他跟“懒惰”彻底告别。这位学生的转变充分验证了一个哲学家的话:要想全部铲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种上庄稼;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赏识去占据它。
关键词:忠言;晓之以理;以情感人;因势利导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14-1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也是一样。如果一个学生不犯错误,那是不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在一般老师看来,老师对学生批评肯定是“苦”的,而且正因为“苦”,被批评的学生才会屡屡产生抵触情绪,致使批评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即批评的“负面效应”。
一般说来,优秀生和中等生教育容易一点,而学困生教育困难较大,这也是由学困生的特点决定的。而学因生的转化工作直接影响着班级的“和平、稳定、繁荣”。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很注意批评的艺术,现选多年的典型案例谈一谈批评的艺术。
一、挖掘教材,晓之以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作为心理素质不完善的学生也不例外,通过各种媒介既看到社会光明的一面,同时也看到了阴暗面。他们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看社会,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去思索问题,有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很容易形成自私、封闭、高傲等一些不健康心理。如何让学生明辨是非,认识善恶美丑呢?让学生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内涵特别重要。如通过《最后一课》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背影》教学感悟亲情;通过《蚊子和狮子》教学教育学生要谦虚。
有一次,我刚上完《论语》六则,进行了一次小测验,几个学生得了满分,挺得意,有点飘飘然。那几个学生在一起议论开了,有的说我们多聪明,连续几次都得满分;有的说老师考不过咱们呢……看到我,他们戛然而止。我当时并没有说什么,让他们到办公室。我说:“你们知道‘三人行,必有吾师’是什么意思?”其中一个学生很流利地回答出来了,而且非常正确。我说:“我是你们的老师,其实你们也是我的老师,你们身上有很多优点值得我学习。”这时,他们显得更得意了(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可是你们谁知道龟兔赛跑中兔子失败的原因吗?”“就不是因为兔子骄傲吗,这谁不知道。”我沉思了一会,慢慢地说:“你们觉得你们骄傲吗?”他们突然低下头,显得很不好意思,看来他们知道自己缺点了。我说:“只要你们改正了这个缺点,你们会更棒。”他们都不自觉地点了点头。这次教育我没有一句直接批评,效果也特别地好。后来,他们再也不骄傲了,成绩也比以前更优秀了。看到他们健康成长,我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二、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我曾遇到这样一个学生,平时自由散漫,自称“小诸葛”,学生都认为他“料事如神”,但家庭条件并不富裕。有时他犯了错误,还百般找理由抵赖,以前的老师见管了没效,认为是朽木不可雕,也就算了。有一天中午,趁吃中饭时间,他又逃学,据调查打了一下午游戏。班会课,我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把他叫到教室外面。我问:“你下午没上课到哪里去了?”“我生病了,到医院看病去了。”他对答如流。“有病例吗?”我问。他挺神气地从身上取出了药单在我眼前一晃,并且说了一句:“幸亏我问医生要了病例和药单。”真没想到他还想得挺周到。要是事先没调查,我还真没了辙。随即我反问道:“你真的去看病的吗?”“那还能有假?中午吃饭时,我肚子疼得要命。”他还在得意地狡辩。此时,我说:“我们班李某某(走读生)中午亲眼看到你在某某游戏室打游戏的,这是真的吗?”我见他不说话,又追问一句:“时间、地点、事情属实吧?”在事实面前,他低下了“高贵”的头。趁热打铁,我又说:“你的家庭不算富裕,父母在家面朝黄土背朝天也不容易,每星期给你那点生活费是留给你打游戏的吗?你对得起父母吗?你对得起老师的辛勤教育吗?你对得起你自己吗……”也许是亲情所动,隔了许久,他说:“老师,我错了,我以后一定改正!”声音很低,这时,我说:“知错能改,老师还认为你是一个好学生,关于你撒谎的事,我也就不在班级公布了。”听了这话,他点了点头。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灵,这个学生从那以后不逃学了,由于他头脑聪明,成绩排到班级前几名呢,同学们也都对他刮目相看了。
三、增强自信,因势利导
我们班上有一个学生,号召力挺强,自己不做作业不说,还带动一大片,结果在班上形成气候,不少学生都跟他学。我通过和学生谈话才了解到原来都是他在背后唆使。开始我并不找他,而是加大对他周围不做作业学生的检查力度,并对他们进行教育,有的联合家长共同管教。后来,这一部分学生逐渐转好,就剩他了。我也真是头疼,可一次艺术的谈话改变了他。我把他带到办公室,劈头就问:“你为什么不做作业?”“你孤立我!”他说。看样子还很不服气,头昂得高高的。我接着问:“他们现在做作业错了吗?”他望了望我,没说什么,头慢慢地低了下去。“为什么一开始都听你的,现在都听我的?”我又追问着。但他还是一个劲地沉默,但从他神态可以看出在班上的霸气没了。此时,我并没有让他正面回答我的问题,想必他也许知道错了。我说:“其实,你是很有号召力的,如果你明天上早操,能指挥班级学生快速把队整好,我敢保证全班的学生都会听你的。”听了这话,他疑惑地望了望我,然后说:“我试试吧。”随后就走了。我想这次谈话又泡汤了。令我高兴的是他第二天上操时真的指挥了起来,我们班队站得最齐,组织得最快,还受到学校领导的表扬,我很高兴。早操后,我在班中对他的指挥才能和集体主义精神大加褒奖,他笑了,大伙也笑了。我走到他跟前轻声说:“如果能按时完成作业就更好了。”他高兴地点点头。打那以后,他真正抬起了头,自己该做的事能及时做,如今,他跟“懒惰”彻底告别。这位学生的转变充分验证了一个哲学家的话:要想全部铲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种上庄稼;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赏识去占据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