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动手推手高手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23838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3月10-12日,浙江省郭吉成名师网络工作室在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举行第四次集中学习与研讨活动,绍兴市鲁迅高级中学陈爱娟老师开设示范作文教学《说出你的道理来——学会分析论据的实践》,台州中学洪方煜老师撰文《写作教学:呼唤理性的回归》,引发我对于高中作文教学存在误区与对当前高中作文教学改革途径的几点思考,笔者从这堂高考作文指导课谈起,对在作文教学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一、当前写作教学存在的误区
  洪方煜老师在《写作教学:呼唤理性的回归》一文中对两段选自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余生吹彻》的文字进行了分析和推敲,发现虽然文章文辞华美,但表达的内容空泛浮华,让读者摸不清要旨。经研究分析发现,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上存在以下两个误区:
  1.散漫杂乱
  当前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的认识。比如,有些教师在课前准备得不充分或没有时间备课,又或者是一时心血来潮,为了应付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写篇作文。还有的教师以传统的应试教学为出发点,针对一些考试的作文题东拉西扯几句,或者读几篇得分高的文章做些点评,并美其名曰作文讲评。这些散漫杂乱的教学现象在写作教学课堂上经常存在。
  2.起点过高
  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过于高估学生的能力和夸大写作的本质,动辄从文学的角度要求学生写作,又或者将写作弄得玄之又玄。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经常是摸不着门路,因而在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一些浮泛虚空、缺乏理性思辨、不讲逻辑思维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文学素养不但没有得到提升,反而连基本的议论文写作也不会了。
  二、陈爱娟老师作文教学的优点
  绍兴市鲁迅高级中学的陈爱娟老师的高考作文指导课《说出你的道理来--学会分析论据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理性思辨教学的蓝本。考察分析陈老师的课堂,主要有以下优点:
  1.环节安排合理
  陈老师的课堂教学环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为前奏曲,引出话题。二为铺垫曲,分析议论、进行探讨和阐述。三为高潮曲,着重讲解分析论据的方法,此环节为整个课堂的重心。四为尾声,总结方法,熟练运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陈老师将教学环节安排的非常合理,从引出到理解、从领会到内化、指导与训练相结合,整个课堂张弛有致,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
  2.陈述知识到位
  知识教学是课堂的核心,离开了这个核心,课堂教学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这点上,陈老师对几个核心知识的陈述是非常到位的。对于论述类文本,陈老师首先让学生陈述看法,然后分析其因果关系,让学生很快进入内核的理解。对于论据的分析,陈老师的以简洁精要的归纳,直接切中问题的要害并易于让学生接受。
  3.学生定位恰当
  新课标指出,应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陈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思辨为主,她制定的教学内容既合乎学生的认识实际,又能够帮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这种教学支架的设置是建立在对学生合理定位、充分尊重的基础上的。
  4.教学符合规律
  综观陈老师的课堂,讲解、训练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核心概念的理解上,引导学生辨识、让学生试着去分析和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口头训练或实战训练,在交流中对学生的成果进行交互式的点评。在逻辑思维缜密的作文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由单一变得连贯,由幼稚变得成熟、由感性变得理性。
  三、促进作文教学改革的途径
  作为教师,在写作教学活动中应放开学生的手脚和思维,为学生提供开放自由的写作空间,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情况下快乐写作,自由写作。对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学生在敢于放手中出手
  当前,在作文教学课堂上经常存在“命题”过多、“限制”过多、“批改”过多等现象,教师总是有意无意的给学生的写作设定好框架,殊不知这些做法一方面是做无用功,另一方面也大大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在引导学生作文写作时要大胆的放手,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要允许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要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自由的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才能够得到提升,学生笔下的人和物才能丰富和鲜活起来。
  2.让学生在敢于动手中练手
  作文本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经历过,印象才深,感受才真。很多学生在作文课上会发愁没什么可写的又或者提笔无话可说,这些情况产生的原因在于学生不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没有积累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会,鼓励学生留心观察,亲身实践。在观察、体验、感悟中才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3.教师要做序列教学的推手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言的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序列,做序列教学的推手,按照科学的写作程序分序列、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分门别类地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这样,才能让教师教有准绳,学生习有所法。在作文教学中合理进行序列教学,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4.以教师的妙手成就学生的高手
  教育界有句俗语:名师出高徒。可见,出色的教师会培养出出色的学生。在写作教学领域,教师的妙手也会成为成就学生的高手。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文学素养,教学时思路清晰,文通字顺,这样完善自身,成就学生。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作者单位:浙江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红楼梦》是中专学生需要深入阅读的一部重要名著。说它重要,不仅仅因为它是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阅读名著可以提升学生对文学名著各种写作技巧的把握;实际上,对它的理解能力如何,还关系到中职生文言知识和文学知识水平等的提高与否。但我们调查发现,现在很多学生读不懂《红楼梦》,甚至读不下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红楼梦》的很多内容和古代文言知识联系紧密,如果他们不好好掌握文言知识,确实很多人是读不下去的。  
优秀的教育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思维发展的环境,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课堂之上,巧妙的问题设置是思维的发动机,它能驱动思维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能让思维跨越习惯的雷池。那么语文课堂问题设置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下面笔者谈些体会,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基于学情,问题设置驱动课堂生发  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有一个民主、自由、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这是让思维得以点燃的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学习论的研究表明,掌握学习的过程甚至比掌握学习的结果更为重要。学习过程是学习方法、学习程序、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整合的过程。和学习结果相比,学习过程的“弹性”较强,它往往比一个学习结果具有更为广泛的实用性。学习结果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得以运用,而
教师出于一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设立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问答的活动就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的合理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因而对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优化和创新路径的研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提问的优化方法  1.提问方式的优化  斟酌课堂提问策略,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进行课堂提问环节,能提高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掌握能力,激发学生思考意识,活跃课
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的教学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中,作文训练由于受应试教学的影响,老师们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和灵性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匮乏与想象的扼杀,使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面目可憎,以致我们很少看见充满个性、有灵气的佳作,思维僵化、形式呆板、内容贫乏的现象屡见不鲜。“个性”是文章的灵魂,“表现个性”是写作的动力。如何张扬个性,不断创新,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笔者以为不
文学作品的主题常常具有多元性,正如伽达默尔所说:“艺术文本是一种开放性的结构,因此对艺术文本的理解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永无止境。”不同的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自身的思想方法挖掘出具有个性特色的主题解读和意义挖掘。但是多元化阅读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根据自己的主观喜好,随心所欲地编改理解,这样对文章的内涵解读以及原始的文本价值是极大的偏颇和误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元化理念以来,语文课堂
语文教师是中学生诗歌鉴赏与诗歌创作的引路人。虽说最终学生能力的形成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但老师教什么,怎么教却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对处于启蒙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  一、一枝一叶总关情:“意象”  “意象”这个词很早就出现在诗论中。简而言之,意象就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象”是指诗人的感知。“意”是“象”的触发,“象”是“意”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互为依托。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
113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有价值的道德理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借助语文课中古典文学文本的学习,以充分的理性精神审视中国传统道德伦理观,并将之置于世界的大文化背景之下来进行考察,寻求传统伦理文化与现代伦理文化的结合点,借以培养现代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课堂需要
高考语文复习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知识要点多,提质增效慢。如何突破教学瓶颈,提高高考语文复习效率,一直都是语文老师十分关心的话题。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一、精练优评的策略  语文复习资料浩如烟海,我们无法篇篇涉猎,题题训练。只有把精选的每一篇训练材料都当作课文进行精心训练,充分发挥材料这个“例子”的作用。比如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时把主要精力放在研读文章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概括段落内
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对小说阅读特别青睐,尤其是全国新课标卷,每年都考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所以高中阅读教学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十分重视。但是,教师往往从应试的角度出发进行程式化教学,造成学生阅读思维打不开,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往往会单一化,甚至走向反面。笔者试以欧·亨利的小说《二十年后》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为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多元化解读。  最近,在华东师范大学“安徽国培班”的微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