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育教学基础薄弱,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和社会的期望值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边远少数民族山区的英语教育教學现状不容乐观。
【关键词】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英语教育教学 现状 方法
一、现状分析
我国是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与扩大,各民族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交流不断深入,日前出现了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国民经济的发展,民族的振兴,我们离不开国际交流与合作,而这种交流与合作的通用语言是英语,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绝大部分的国际会议以英语作为第一通用语言。全世界科技出版物70%以上使用英语,广播节目60%是用英语进行的。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增多,英语的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小学到大学都设置了英语课程,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于英语教育教学。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边远少数民族山区也迎来了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春天。英语课程设置从无到有,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英语教育教学在边远少数民族山区正在发展。早在2001和2002年,我国教育部连续两年出台文件,要求全国城市和县级以及乡镇级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英语教学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火热开展,普及率大大增加。大部分边远少数民族山区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充分挖掘自身的教育资源开设英语课程。但是边远少数民族山区的英语教育教学基础薄弱,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和社会的期望值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边远少数民族山区的英语教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1、基础设施差,办学条件落后。边远少数民族山区,地处偏远,经济落后,资金短缺。一些学校虽然有了教学楼,却缺乏教学用具,教具不足,缺乏教育教学信息媒体设备,无法进行媒体信息教学。基础设施教学严重滞后,急需物资支援。
2、边远少数民族山区的社会教育环境差。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环境相当单调,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学生们放学后面对的都是些讲方言或民族语言的本地人,而且身边的长辈文化水平低,甚至是文盲。每天都重复着简单的生活方式。学生出了校门很难从社会上得到学习和锻炼,很难接触到新鲜事物,更不用说提供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除了在课堂上能够听到几句老师讲的英语外,社会上根本就见不到或听不到英语,从社会环境中根本没有的英语学习氛围。
3、学生家庭教育环境差。边远少数民族山区的家庭普遍缺少文化氛围,父母的教育水平很低,学生很难从父母那得到知识教育,很多家长长年生活在边远山区,各种社会信息接收很少,思想相当落后,目光短浅,这些家长们自身存在着种种问题,严重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不利于学生们智慧的开发。
4、学生本身存在的基础性问题。边远少数民族山区信息闭塞,许多家长和学生很少接触新鲜事物,接受各种文化教育的机会很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重视不够。再加水师资、信息、思想等各种因素,这些地方的学生基础很差,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很低、很困难。
5、师资力量薄弱。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处边远山区,经济比较落后,教师工资待遇差,很多有能力的教师不愿意去这些地方工作。学校的教师人数少,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教师团队,教师教学水平也较低,很多英语教师都是非专业的“半路出家”的教师,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6、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针对少数民族特色的教材。全国各地普遍使用全日制初中英语教材,采用的都是国家或地方统一规定的课本,图书市场上也都是针对汉族学习外语的教材。
7、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少数民族学生因为生长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风俗习惯等不同于汉族学生,英语教学中不针对学生主体的心理特点、学习规律而按照已有的针对汉族学生的教学经验去教,势必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
二、解决办法
加快发展少数民族英语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而且势在必行的重要职责。
1、思想上必须重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必须通过宣传教育统一人们的认识,使大家树立英语成为基础教育学科中最重要、影响最广泛的一门学科意识。使全社会都认为,边远少数民族山区要发展,要提高社会竞争力,要了解和掌握国外先进技术,就必须学好英语。要使人们认识到,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有他自身的规律性,学好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而是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才能实现。这当中有很多因素配合,包括语言环境、师资力量、学习时间、文化教育程度等各种因素。
2、国家政策上必须予以扶持,加大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投入。边远少数民族山区英语教育教学落后与该地区整体教育教学落后有关,国家应在政策法规、财政投入和师资培训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对边远少数民族山区应采取“优先发展,重点扶持”的方针,给予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更多的培训机会,提高边远少数民族山区英语教师的英语教育教学水平。民族地区经济落后,人才缺乏,其发展需要靠我们自身外,还要从内地输送人才到边远少数民族山区工作,国家需要制定特殊的优惠政策,使他们能够长期安心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从而使我们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更上一层楼。
3、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理论研究,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探讨如何认识我国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及其规律。我国民族特点是:民族地理分布和民族语种复杂多样,社会发展形态不平衡,应该寻求规律性,进而形成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观。
(2)探讨如何提高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民族学生学习英语为什么总是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学生主动性不够,对英语学习有畏惧心理。外部因素是我国现在对边远山区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与教材编排。
(3)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边远少数民族山区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的新鲜感。英语对于该地区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鲜新课,英语对他们充满好奇,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够激起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他们这种好奇心,让他们看看英语录像,感受英语语境。
(4)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向标,为教育活动指明方向。充分认识和区分高分低能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是提高整个教学质量,而不是舍本逐末的短视行为。
总之,要发展边远少数民族山区英语教育教学,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同一片蓝天,同一个世界,我们少数民族的教师也渴望发展、渴望提高,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需要许许多多为边远少数民族山区英语教育教学奉献的优秀教师,还要有积极配合的和上进的优秀学生。当然,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需要对教师的进行培养和培训,使每一位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师得到提高和进步。使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育教学蒸蒸日上,为整个民族社会发展做奉献。
【关键词】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英语教育教学 现状 方法
一、现状分析
我国是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与扩大,各民族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交流不断深入,日前出现了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国民经济的发展,民族的振兴,我们离不开国际交流与合作,而这种交流与合作的通用语言是英语,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绝大部分的国际会议以英语作为第一通用语言。全世界科技出版物70%以上使用英语,广播节目60%是用英语进行的。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增多,英语的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小学到大学都设置了英语课程,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于英语教育教学。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边远少数民族山区也迎来了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春天。英语课程设置从无到有,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英语教育教学在边远少数民族山区正在发展。早在2001和2002年,我国教育部连续两年出台文件,要求全国城市和县级以及乡镇级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英语教学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火热开展,普及率大大增加。大部分边远少数民族山区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充分挖掘自身的教育资源开设英语课程。但是边远少数民族山区的英语教育教学基础薄弱,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和社会的期望值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边远少数民族山区的英语教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1、基础设施差,办学条件落后。边远少数民族山区,地处偏远,经济落后,资金短缺。一些学校虽然有了教学楼,却缺乏教学用具,教具不足,缺乏教育教学信息媒体设备,无法进行媒体信息教学。基础设施教学严重滞后,急需物资支援。
2、边远少数民族山区的社会教育环境差。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环境相当单调,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学生们放学后面对的都是些讲方言或民族语言的本地人,而且身边的长辈文化水平低,甚至是文盲。每天都重复着简单的生活方式。学生出了校门很难从社会上得到学习和锻炼,很难接触到新鲜事物,更不用说提供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除了在课堂上能够听到几句老师讲的英语外,社会上根本就见不到或听不到英语,从社会环境中根本没有的英语学习氛围。
3、学生家庭教育环境差。边远少数民族山区的家庭普遍缺少文化氛围,父母的教育水平很低,学生很难从父母那得到知识教育,很多家长长年生活在边远山区,各种社会信息接收很少,思想相当落后,目光短浅,这些家长们自身存在着种种问题,严重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不利于学生们智慧的开发。
4、学生本身存在的基础性问题。边远少数民族山区信息闭塞,许多家长和学生很少接触新鲜事物,接受各种文化教育的机会很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重视不够。再加水师资、信息、思想等各种因素,这些地方的学生基础很差,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很低、很困难。
5、师资力量薄弱。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处边远山区,经济比较落后,教师工资待遇差,很多有能力的教师不愿意去这些地方工作。学校的教师人数少,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教师团队,教师教学水平也较低,很多英语教师都是非专业的“半路出家”的教师,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6、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针对少数民族特色的教材。全国各地普遍使用全日制初中英语教材,采用的都是国家或地方统一规定的课本,图书市场上也都是针对汉族学习外语的教材。
7、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少数民族学生因为生长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风俗习惯等不同于汉族学生,英语教学中不针对学生主体的心理特点、学习规律而按照已有的针对汉族学生的教学经验去教,势必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
二、解决办法
加快发展少数民族英语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而且势在必行的重要职责。
1、思想上必须重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必须通过宣传教育统一人们的认识,使大家树立英语成为基础教育学科中最重要、影响最广泛的一门学科意识。使全社会都认为,边远少数民族山区要发展,要提高社会竞争力,要了解和掌握国外先进技术,就必须学好英语。要使人们认识到,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有他自身的规律性,学好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而是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才能实现。这当中有很多因素配合,包括语言环境、师资力量、学习时间、文化教育程度等各种因素。
2、国家政策上必须予以扶持,加大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投入。边远少数民族山区英语教育教学落后与该地区整体教育教学落后有关,国家应在政策法规、财政投入和师资培训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对边远少数民族山区应采取“优先发展,重点扶持”的方针,给予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更多的培训机会,提高边远少数民族山区英语教师的英语教育教学水平。民族地区经济落后,人才缺乏,其发展需要靠我们自身外,还要从内地输送人才到边远少数民族山区工作,国家需要制定特殊的优惠政策,使他们能够长期安心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从而使我们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更上一层楼。
3、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理论研究,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探讨如何认识我国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及其规律。我国民族特点是:民族地理分布和民族语种复杂多样,社会发展形态不平衡,应该寻求规律性,进而形成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观。
(2)探讨如何提高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民族学生学习英语为什么总是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学生主动性不够,对英语学习有畏惧心理。外部因素是我国现在对边远山区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与教材编排。
(3)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边远少数民族山区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的新鲜感。英语对于该地区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鲜新课,英语对他们充满好奇,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够激起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他们这种好奇心,让他们看看英语录像,感受英语语境。
(4)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向标,为教育活动指明方向。充分认识和区分高分低能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是提高整个教学质量,而不是舍本逐末的短视行为。
总之,要发展边远少数民族山区英语教育教学,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同一片蓝天,同一个世界,我们少数民族的教师也渴望发展、渴望提高,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需要许许多多为边远少数民族山区英语教育教学奉献的优秀教师,还要有积极配合的和上进的优秀学生。当然,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需要对教师的进行培养和培训,使每一位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师得到提高和进步。使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育教学蒸蒸日上,为整个民族社会发展做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