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类用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表达意愿和传递知识的工具,是思维活动的载体。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愈来愈频繁,人们要进行协作、交往就必须拥有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意思表达清楚、结构严谨、用词准确、连贯得体、合乎规范。然而在当前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却不尽如人意。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当前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教法陈旧,学生得不到表达的机会。教育家叶澜认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部分教师教学思想陈旧,把讲授、灌输作为主要教学方式,没有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而是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主动表达,抑制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教师课堂提问随意。部分教师囿于书本,忽视了教材的二次开发,问题设计过于简单,目标指向不明,学生无需思考,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或设计过难,学生百思而不得其解,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提问层次低下。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致使“合作”缺乏深层次思想的交流与智慧的碰撞,沦为“合做”;“自主”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和点拨,成为“自流”。教师在中考指挥棒的指引下,评价手段单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逐渐降低,他们更多地听从于教师的摆布,缺少表达和交流的欲望。
4.学生缺乏表达信心。由于学习个体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往往认为数学逻辑性、抽象性太强,感到数学知识枯燥乏味,在学习中常有受挫感,缺少成功体验,甚至有个别学生害怕上数学课,导致数学课堂上语言表达的机会大大减少。
二、培养初中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1.规范语言表达。由于数学概念、定理等内容高度抽象,晦涩难懂,如果教师对概念讲解草草了事、一带而过,就会导致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清,给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数学概念是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其严谨、准确而精练,教师要引领学生抓住概念的特点,通过发现、质疑、提问等方式仔细推敲关键词句,掌握其本质属性,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如“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中,为什么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能不能举出反例?“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缺少“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可不可以?只有通过推敲,学生才能克服干扰,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
2.数学课堂上设计课堂留白。新课程倡导师生对话、生生协作,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又遭遇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简单的、琐碎的、毫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学生亦步亦趋地跟从于教师,成了“应声虫”,这种看似表面热闹的“伪互动”未能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巧妙地设计“留白”,留有让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主动消化、认真思考、心有所悟后再作回答。如在“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那么其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有学生跃跃欲试:“不就是50°吗?”教师摆手示意让学生坐下静心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后发现有50°和20°两种情况。教师的刻意“留白”,使学生获得了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营造表达氛围。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极力维护“师道尊严”,“一言堂”、“家长制”的作风导致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没有自己的见解,只会随声附和,根本谈不上敞开心扉,实现平等交流与对话。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大胆发言、勇于提问、敢于质疑,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师生的阅历、经验、见解交织在一起,使信息交流、沟通的渠道大大拓宽,达到了知识共享下的“和谐”。
4.实现语言互译。数学语言包括文字描述、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它们各有特点,其中:文字描述自然、通俗、易懂,数学概念、定理多以文字描述出现;图形语言形象直观,能将抽象的文字描述变得具体、生动;符号语言简洁、严密,具有可操作性。加强文字描述与符号语言之间的互译训练,辅以图形的直观形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给问题的解决带来了便利。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教学中,教师用各种数学语言描述如下:
文字描述: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与角平分线重合。
图形语言:如右图所示。
符号语言:(1)在△ABC中,AB=AC,若AD⊥BC,则BD=CD,AD平分∠BAC。
(2)在△ABC中,AB=AC,若BD=CD,则AD⊥BC,AD平分∠BAC。
(3)在△ABC中,AB=AC,若AD平分∠BAC,则AD⊥BC,BD=CD。
5.实施课前导读。学生不应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的主动获取者。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连续性、逻辑性,教师要设计“导学案”进行导读,为学生的自学指明方向,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下面笔者结合“平行线的判定”谈谈导读的内容。(1)读目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掌握平行线的判定的三种方法,通过模型演示,了解“运动—变化”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体会由实验得出几何性质的重要性。(2)读重难点。重点是判定定理的内容。难点是学会合情推理和证明。(3)读探究方法。①复习画平行线的方法,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经点P画直线MN,使MN∥AB,边画边说出画法。②在画图过程中,AB与CD位置关系如何?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③由此,得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语言叙述: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可以用符号表示为:∵∠1=∠2,∴AB∥MN。用同样的方法,得到判定定理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符号表示为:∠3=∠2,∴AB∥MN。判定定理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符号表示为:∵∠3 ∠4=180°,∴AB∥MN。(4)说练习。对简单的基础题可直接口述答案,对能力综合题和拓展提升题,不仅要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说出其理论根据。
总之,语言是信息表达和情感交流的工具,有效的数学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数学教师要放下“权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设教学情境,留有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一、当前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教法陈旧,学生得不到表达的机会。教育家叶澜认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部分教师教学思想陈旧,把讲授、灌输作为主要教学方式,没有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而是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主动表达,抑制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教师课堂提问随意。部分教师囿于书本,忽视了教材的二次开发,问题设计过于简单,目标指向不明,学生无需思考,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或设计过难,学生百思而不得其解,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提问层次低下。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致使“合作”缺乏深层次思想的交流与智慧的碰撞,沦为“合做”;“自主”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和点拨,成为“自流”。教师在中考指挥棒的指引下,评价手段单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逐渐降低,他们更多地听从于教师的摆布,缺少表达和交流的欲望。
4.学生缺乏表达信心。由于学习个体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往往认为数学逻辑性、抽象性太强,感到数学知识枯燥乏味,在学习中常有受挫感,缺少成功体验,甚至有个别学生害怕上数学课,导致数学课堂上语言表达的机会大大减少。
二、培养初中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1.规范语言表达。由于数学概念、定理等内容高度抽象,晦涩难懂,如果教师对概念讲解草草了事、一带而过,就会导致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清,给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数学概念是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其严谨、准确而精练,教师要引领学生抓住概念的特点,通过发现、质疑、提问等方式仔细推敲关键词句,掌握其本质属性,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如“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中,为什么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能不能举出反例?“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缺少“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可不可以?只有通过推敲,学生才能克服干扰,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
2.数学课堂上设计课堂留白。新课程倡导师生对话、生生协作,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又遭遇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简单的、琐碎的、毫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学生亦步亦趋地跟从于教师,成了“应声虫”,这种看似表面热闹的“伪互动”未能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巧妙地设计“留白”,留有让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主动消化、认真思考、心有所悟后再作回答。如在“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那么其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有学生跃跃欲试:“不就是50°吗?”教师摆手示意让学生坐下静心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后发现有50°和20°两种情况。教师的刻意“留白”,使学生获得了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营造表达氛围。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极力维护“师道尊严”,“一言堂”、“家长制”的作风导致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没有自己的见解,只会随声附和,根本谈不上敞开心扉,实现平等交流与对话。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大胆发言、勇于提问、敢于质疑,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师生的阅历、经验、见解交织在一起,使信息交流、沟通的渠道大大拓宽,达到了知识共享下的“和谐”。
4.实现语言互译。数学语言包括文字描述、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它们各有特点,其中:文字描述自然、通俗、易懂,数学概念、定理多以文字描述出现;图形语言形象直观,能将抽象的文字描述变得具体、生动;符号语言简洁、严密,具有可操作性。加强文字描述与符号语言之间的互译训练,辅以图形的直观形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给问题的解决带来了便利。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教学中,教师用各种数学语言描述如下:
文字描述: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与角平分线重合。
图形语言:如右图所示。
符号语言:(1)在△ABC中,AB=AC,若AD⊥BC,则BD=CD,AD平分∠BAC。
(2)在△ABC中,AB=AC,若BD=CD,则AD⊥BC,AD平分∠BAC。
(3)在△ABC中,AB=AC,若AD平分∠BAC,则AD⊥BC,BD=CD。
5.实施课前导读。学生不应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的主动获取者。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连续性、逻辑性,教师要设计“导学案”进行导读,为学生的自学指明方向,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下面笔者结合“平行线的判定”谈谈导读的内容。(1)读目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掌握平行线的判定的三种方法,通过模型演示,了解“运动—变化”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体会由实验得出几何性质的重要性。(2)读重难点。重点是判定定理的内容。难点是学会合情推理和证明。(3)读探究方法。①复习画平行线的方法,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经点P画直线MN,使MN∥AB,边画边说出画法。②在画图过程中,AB与CD位置关系如何?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③由此,得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语言叙述: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可以用符号表示为:∵∠1=∠2,∴AB∥MN。用同样的方法,得到判定定理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符号表示为:∠3=∠2,∴AB∥MN。判定定理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符号表示为:∵∠3 ∠4=180°,∴AB∥MN。(4)说练习。对简单的基础题可直接口述答案,对能力综合题和拓展提升题,不仅要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说出其理论根据。
总之,语言是信息表达和情感交流的工具,有效的数学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数学教师要放下“权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设教学情境,留有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