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国内外的幼儿园中,数字媒体设备已不鲜见,比如电视、电脑、打印机、投影仪、照相机等,但这些设备的使用者往往局限于教师,比如,教师会运用它们来制作电子版儿童档案、播放多媒体课件等。幼儿园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来使用这些设备呢?有的教师担心孩子不懂得如何操作,会弄坏这些设备,也有的教师认为接触电子产品只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使孩子沉溺于其中,失去对其他活动的兴趣。
然而,事实上儿童在家庭中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很多,他们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自来熟”令我们惊叹不已。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要做的不是将儿童与这个“电子时代”隔绝开来,而是帮助儿童去面对这一时代带来的新挑战。我们不能忽视儿童对电子产品的兴趣,也不能剥夺他们接触和运用电子产品的权利,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电子产品成为儿童学习的工具,而避免让儿童成为电子产品的“奴隶”。
“电子时代”的到来也激发了瑞吉欧教育工作者的实践创新,数字媒体技术在瑞吉欧早期儿童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2016年3月,我们前往瑞吉欧·艾米利亚参观学习,了解到瑞吉欧的早期教育工作者关于引导儿童运用数字媒体来学习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此与国内的同行分享。尽管他们对此也正处于一个不断摸索和试验的阶段,但他们已有的一些经验或许可以给我们以借鉴。
一、为何要在儿童的学习中引入数字媒体技术
相信了解瑞吉欧教育的读者对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创始人马拉古兹的诗《其实有一百》不会陌生,而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是“儿童有一百种语言”。这里的“语言”是一种比喻,指的是儿童表征自己的思维和情绪情感的方式。传统的教育要求儿童安静地坐着听讲,但实际上儿童拥有“一百种语言”,他们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去感知、理解这个世界,并通过这些不同的方式来表征自己的思维和情绪情感,其中包括言语、肢体动作、绘画、拼贴、搭建、黏土塑形等。比如,如果儿童对校园里开放的鲜花产生了兴趣,教师可以带领儿童进行观察,儿童可以讨论花的样子、气味,花儿是怎么开的,花儿为什么会凋谢等问题;教师也可以将一束花放在教室里,供儿童写生;儿童还可以用黏土仿制花瓣,或者所有儿童一起用黏土等材料制作一个室内“花园”。这样一来,儿童的学习就不是被动地听教师讲述关于花的种种,而是通过动手动脑的方式与同伴和教师共同建构对花的认知。而数字媒体可以說是“电子时代”出现的一种新的“语言”。同样是探究鲜花的活动,教师可以为儿童提供哪些数字媒体设备,让他们运用这一新的“语言”来深入学习呢?照相机可能是最容易想到的,瑞吉欧的教师还喜欢用一种新型的显微镜笔,它的形状像钢笔,笔尖处是显微摄像头,通过数据线将其连接到电脑显示屏,显示屏就会实时显示笔尖所瞄准的通过显微摄像头放大的影像。这样,儿童就可以细致入微地观察花瓣上的纹理、花蕊的结构等,由此走进肉眼所不能及的微观世界,从而加深对鲜花的认识。
瑞吉欧著名的戴安娜幼儿园出版了一本名为《儿童与电子环境》(i bambini e l’ambiente digitale)的小册子,其中记录了该园儿童与数字媒体设备之间的互动,其序言这样写道:“学校的职责是拓展这一主题,接纳新科技,因为它早已来到我们身边,叩动大门,邀请儿童进入它的世界。”瑞吉欧的教师们认为,无需担心儿童接触了这些新科技就会丧失对其他活动的兴趣,事实上进入电子产品所创设的虚拟环境并不会使儿童失去“亲自用双手抚摸大地的欲望”。
同时,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也不认为数字媒体这种新的“语言”就比传统“语言”(例如绘画、搭建、拼贴等)好,也不主张用数字媒体取代传统的“语言”。在第三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中,福尔曼用了一个章节来介绍数字媒体技术在瑞吉欧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举了多个例子展示了瑞吉欧的教师是如何将数字媒体与他们所熟悉和擅长的传统“语言”相融合的。数字媒体与传统“语言”的融合,让儿童可以将虚拟与现实联系起来,比如儿童通过观看他们自己拍摄的照片,回忆当时的场景、他们当时所说的话和所体验到的情绪情感等,在电脑上用图片编辑软件对所拍摄的照片加以编辑,再次将现实与他们想象中的世界有机融合。总之,将数字媒体技术引入儿童的学习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让他们可以通过数字媒体来实现用画笔、纸张、铁丝、黏土等材料可能难以实现的想法。
二、瑞吉欧的教师运用数字媒体支持儿童学习的两个例子
小木屋幼儿园——影子的故事
2012年,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出版了一张名为《影子的故事》(Shadow Stories)的DVD(该DVD的中文版也已于2014年在国内出版)。这个不到15分钟的视频记录了小木屋幼儿园(La Villetta)的儿童和他们的教师针对影子开展的一个学习项目。当时,罗里斯·马拉古兹国际中心(Loris Malaguzzi International Center)刚刚建成,大厅里空旷无比,除了几根大柱子什么都没有。小木屋幼儿园的教师带着孩子们去参观。孩子们在空旷的大厅里愉快地嬉戏,他们围着柱子转圈,沿着墙兴奋地奔跑。这时,阳光下窗户投射在墙上的影子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教师鼓励他们拿出纸,用铅笔在纸上画出他们所看到的影子。第二天,教师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回顾和讨论前一天的经历,影子现象依然令孩子们着迷。于是,他们在幼儿园里寻找类似于在国际中心看到的窗户的影子,并在纸上画影子。孩子们提出很想再去国际中心观察影子,并决定用一张很大的纸来画影子。教师在和孩子们讨论了需要哪些工具后,和孩子们一起带着纸张、梯子等再次来到国际中心,开启了第二次探索。他们在墙上铺设了大幅白纸,用以描摹落在墙上的影子。
再次的探索让儿童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思考和讨论关于影子的问题。回到教室后,教师和儿童再次围坐在一起交流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孩子们就影子的由来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个女孩说:“这个影子会动。当它动的时候,它也发生了一点变化。因为刚出生时它很小,然后它变得越来越大。”一个男孩补充道:“它变得非常非常大,慢慢地,慢慢地,它消失了。也许它回到窗子里去了,那是它过夜的地方,睡觉的地方。”女孩又接过话茬:“而且每天它和太阳一起再生。”这时传来了一个反对的声音:“不,它只能出生一次,像我们一样。”教师发现孩子们对影子“生命周期”的话题非常感兴趣,于是带着孩子们再次来到了国际中心,架起三脚架和相机,用延时拍摄的方式记录影子一天的变化。后来,儿童从视频中选取了一些影像,将图片打印出来一起讨论,并配上文字,讲述了影子在一天里从“出生”到“死亡”的故事:“影子还在睡觉,所以它还在窗子里。”“太阳和黎明一起到来,像同伴,像朋友。”“影子要打开了,听,她的心在跳动。”“整个影子都在那儿了。太阳赋予了她很多光芒。”“黄昏正在来临,影子已经很低。”“她变得更黑了,她正在消失。” 在上面的例子中,教师和儿童运用了摄像机、打印机等数字媒体设备,同时也没有抛弃传统的学习方式,比如绘画、描摹。如果没有绘画、描摹这样的学习方式作为铺垫,可能无法引发后面对数字媒体设备的运用。因为在用绘画的方式探索影子的过程中,儿童用心地去捕捉影子的特征,学习的过程拉长了,他们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充分观察、思考和讨论。在用大幅纸张描摹影子时,孩子们发现影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墙上逐渐移动。回到学校交流时,有个孩子评论道:“我们试着画那个窗子,但是要告诉你是怎么画的可难了,因为影子和我们耍把戏。它跑到这儿,跑到那儿,跑上跑下的。”可见,正是对影子的描摹让儿童开始关注影子的移动轨迹,开始对影子的“生命周期”感兴趣,进而萌生了用摄像机记录影子变化的想法,也才有了后面选取相关影像来讲述影子变化的活动。在这里,传统“语言”与数字化“语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传统“语言”为数字化“语言”的运用奠定了基础,数字化“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表征方式帮助儿童整合了他们先前的经验。通过运用这些不同的“语言”获得不同的经验,以及构建这些经验之间的联系,儿童逐渐加深了对所研究事物的理解。
罗宾逊幼儿园——探索大自然中的草
2016年3月,我们前往瑞吉欧参观学习。当时罗里斯·马拉古兹国际中心的展厅刚好布置了一个名为“跨越边界”(bordercrossing)的展览,它展示了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在数字媒体运用上的新成果。在过去三年中,瑞吉欧的10所幼儿园和5所婴幼园(服务于0~3岁儿童)合作开展了以“数字媒体与大自然”为主题的项目。“数字”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冰冷、机械的,而“大自然”则让人感觉生机勃勃,二者的结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跨越边界”的展览展示的就是这些园所三年来围绕该项目展开的探索。以“跨越边界”为这一展览命名,蕴含了“将不同的学习和表征方式相融合”的意思。
罗宾逊幼儿园(Robinson)的露西娅·科拉(Lucia Colla)老师分享了她们针对这一项目展开的探索。教师首先和儿童讨论了“什么是大自然”,了解儿童对大自然知道些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诠释大自然的。教师记录下了儿童的对话,从中抽取出儿童提到的一些关键词,如,他们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蕴含着生命的”“运动的”“变化的”“美丽的”“野生的”“周期性的”,等等,然后就这些概念再次与儿童展开对话。
在项目进行中,五岁组的儿童对草产生了兴趣,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探索研究。草是人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事物,引导儿童以新的视角去探究并非易事。草在幼儿园随处可见,教师便提供了相机,让孩子们尽可能去拍摄各种不同种类的草。回到教室观看大家拍摄的照片时,有的孩子感慨道:“我以前都不知道有那么多不同的草呢!”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不同种类草的实物样本和照片,孩子们饶有兴致地对这些草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分类。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传统的工具,如放大镜、画笔、颜料等,同时也提供了新型的数字媒体设备,如显微镜笔。教师鼓励儿童先用肉眼观察,并画出他们所观察到的事物的样子,然后通过显微鏡笔观察,并再次画出所观察到的事物的样子。显微镜笔的运用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在与绘画这种传统的“语言”结合之后,深化了儿童对所研究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在对草进行归类的活动中,儿童发现不同种类草的形状、颜色、大小、触感、叶子的疏密等各有不同,对大自然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此外,他们观察到草会随风摇摆,于是又生成了“舞动的草”的活动。孩子们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草是如何交织缠绕在一起的;教师将在风中舞动的草的照片或视频用投影仪投射到一整面白墙上,营造真实的情境,孩子们投身其中,用肢体动作去模仿草舞动的姿态,进一步感知草的世界。
为了进一步推进儿童的学习,教师向儿童提问:“回顾我们对院子里的草所做的探索,假如你要向一位完全不了解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介绍你在探索中的发现,你最想跟他分享什么?”这样的提议能激发儿童回顾自己的探究经历并思考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孩子们提议制作两段电影短片,一段是关于真实的草的,他们利用风扇吹得草摇摆起来,并用手机录下了草的“舞蹈”;一段是关于虚拟的草的,他们将自己的绘画作品拍下来,随后自己在电脑上利用软件将拍摄的内容编辑制作成了视频。
以上只是瑞吉欧的幼儿园开展“数字媒体与大自然”项目中的一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很好地将传统的学习方式与对数字媒体的运用结合起来,两者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比如,通过运用显微镜笔,儿童可以观察到草的细微特征。但假如教师没有鼓励儿童进一步用绘画的方式表征,那么他们对草的认识可能只局限于“见过”,不一定会细致观察。而儿童如果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征,势必会关注事物的构成,其颜色、大小、形状等具体特征,以及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等,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比单纯看照片或影像要深刻得多。而且,绘画的过程能让孩子更从容地去观察、感受、思考,去和身边的人一起讨论。
案例中,教师利用了教室的一整面墙,将舞动的草的照片和视频投射其上,使得儿童沉浸在“草的世界”中。投射的影像还可以成为儿童开展角色游戏的场景。此时,数字媒体已不只是探究的工具,更是环境的一部分,有助于儿童更深入细致地去感知和理解他们所生活的世界。
三、数字媒体技术在幼教实践中的更多运用
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也改变了教师一些传统的工作方式。过去,瑞吉欧的教师通常通过添加注释、图片或插画等方式来制作儿童的档案,记录儿童的学习与成长过程。而如今,运用数字媒体(如照片、视频或动画等)来记录,使记录的内容和方式更具多样性。很多幼儿园会在入口处摆放一个显示屏,循环播放儿童在园生活的照片和视频,展示“行动中的儿童和教师”,儿童、家长、教师和参观者可以随时在这些生动的短片前驻足观看,这是传统的档案记录所无法实现的。很多学校会将这些捕捉了儿童珍贵的成长时刻的档案记录制作成DVD赠送给家长,家长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儿童在园的学习与成长,也可以借此保留一份珍贵的回忆。 福尔曼在第三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中还介绍了数字媒体技术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几十年前,在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还很稀缺的时代,瑞吉欧的教师主要用纸笔来作观察记录,然后大家一起就笔记展开讨论和反思。但是再详细客观的笔记也很难再现观察时的真实场景。而如今,照片和视频使得所有参与讨论的人都可以身临其境地了解当时的场景,讨论也会更有针对性,讨论者还可以借助其中具体的场景、片段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近些年来,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陆续出版了很多书籍和影像作品来介绍教师与儿童开展的一些學习项目,比如前文提到的《影子的故事》。这些资料常常被用于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如组织教师观看活动片段并展开讨论,从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四、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数字媒体技术在瑞吉欧教育中的应用,是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实践的一种新的探索与尝试。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儿童是如何学习的,将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结合也有利于深化儿童的学习。而想要实现这些目标依赖于活动室环境的开放性以及儿童对数字媒体设备的可得性。
近年来,数字媒体设备在我国幼儿园已不鲜见,电视、电脑屏幕不说,还有投影仪和电子白板等。教师对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也日渐娴熟,不但能用照片、视频等来记录儿童的学习过程,还会制作各种形式的教学辅助课件。然而,数字媒体技术在我国幼教实践中的运用仍多局限于由成人操作,儿童只是观赏者。这其中的原因或许可归结为两点:一是活动室空间的开放程度不够。开放程度高的活动室环境意味着教师能很方便地改变环境来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比如活动室中应该有一整面白墙,以便于投射照片和视频。虽然很多活动室都配备了专门用于投影的白板或幕布,但是将照片和视频投射到一整面墙上和投射到白板上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将影像投射到一整面墙上有助于创设一个情境,儿童可以在这个情境中加入自己想要的元素。国内的一些幼儿园活动室每个角落的功能都被固定下来,这种过于僵化的环境会限制教师和儿童的思维。另外,数字媒体设备的安装应具备灵活性,从而增加儿童的学习机会,比如,将投影直接连接电视屏幕可能就不如配备可移动的投影设备将其投向空白的墙面来得灵活。二是教师对数字媒体设备的过于保护以及对数字媒体技术的了解程度不够,导致了儿童对设备的不可得。事实上,我们要相信儿童有能力正确使用和爱护这些设备,也有能力自我控制。
因此,数字媒体技术要在中国学前教育领域得到良好的运用,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幼儿园配备了先进的数字媒体设备,并不意味着这些设备就能得到充分的运用,只有教师和儿童去共同探索和使用这些数字媒体设备,才能实现对儿童学习的支持作用。我们不妨借鉴瑞吉欧教育工作者的经验,首先思考数字媒体技术对儿童意味着什么,这些技术可以如何促进儿童探索、发现、思考,以及如何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学习过程。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反思决定了教师将以何种形式向儿童呈现数字媒体工具,以及在儿童与数字媒体互动的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其次,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教师解决以往单纯采用纸笔记录可能存在的记录不全面、不客观的问题。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的普及极大地丰富了观察记录的形式和内容,可使观察记录更加真实客观,便于共享和展开对话。但值得指出的是,纸笔记录的方式也不应该就此抛弃,同时,教师也需避免漫无目的地录制大量的视频,而应注意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记录。
我们希望国内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都能参与到这场充满未知和惊喜的尝试中,研究如何将数字媒体运用到教学中。希望国内的教育工作者能从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中获得启发,而不是“复制”他们的具体做法,因为“瑞吉欧的教育理念不是一株可以直接从意大利移栽到中国的植物,它深深地扎根于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土壤中”。
然而,事实上儿童在家庭中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很多,他们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自来熟”令我们惊叹不已。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要做的不是将儿童与这个“电子时代”隔绝开来,而是帮助儿童去面对这一时代带来的新挑战。我们不能忽视儿童对电子产品的兴趣,也不能剥夺他们接触和运用电子产品的权利,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电子产品成为儿童学习的工具,而避免让儿童成为电子产品的“奴隶”。
“电子时代”的到来也激发了瑞吉欧教育工作者的实践创新,数字媒体技术在瑞吉欧早期儿童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2016年3月,我们前往瑞吉欧·艾米利亚参观学习,了解到瑞吉欧的早期教育工作者关于引导儿童运用数字媒体来学习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此与国内的同行分享。尽管他们对此也正处于一个不断摸索和试验的阶段,但他们已有的一些经验或许可以给我们以借鉴。
一、为何要在儿童的学习中引入数字媒体技术
相信了解瑞吉欧教育的读者对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创始人马拉古兹的诗《其实有一百》不会陌生,而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是“儿童有一百种语言”。这里的“语言”是一种比喻,指的是儿童表征自己的思维和情绪情感的方式。传统的教育要求儿童安静地坐着听讲,但实际上儿童拥有“一百种语言”,他们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去感知、理解这个世界,并通过这些不同的方式来表征自己的思维和情绪情感,其中包括言语、肢体动作、绘画、拼贴、搭建、黏土塑形等。比如,如果儿童对校园里开放的鲜花产生了兴趣,教师可以带领儿童进行观察,儿童可以讨论花的样子、气味,花儿是怎么开的,花儿为什么会凋谢等问题;教师也可以将一束花放在教室里,供儿童写生;儿童还可以用黏土仿制花瓣,或者所有儿童一起用黏土等材料制作一个室内“花园”。这样一来,儿童的学习就不是被动地听教师讲述关于花的种种,而是通过动手动脑的方式与同伴和教师共同建构对花的认知。而数字媒体可以說是“电子时代”出现的一种新的“语言”。同样是探究鲜花的活动,教师可以为儿童提供哪些数字媒体设备,让他们运用这一新的“语言”来深入学习呢?照相机可能是最容易想到的,瑞吉欧的教师还喜欢用一种新型的显微镜笔,它的形状像钢笔,笔尖处是显微摄像头,通过数据线将其连接到电脑显示屏,显示屏就会实时显示笔尖所瞄准的通过显微摄像头放大的影像。这样,儿童就可以细致入微地观察花瓣上的纹理、花蕊的结构等,由此走进肉眼所不能及的微观世界,从而加深对鲜花的认识。
瑞吉欧著名的戴安娜幼儿园出版了一本名为《儿童与电子环境》(i bambini e l’ambiente digitale)的小册子,其中记录了该园儿童与数字媒体设备之间的互动,其序言这样写道:“学校的职责是拓展这一主题,接纳新科技,因为它早已来到我们身边,叩动大门,邀请儿童进入它的世界。”瑞吉欧的教师们认为,无需担心儿童接触了这些新科技就会丧失对其他活动的兴趣,事实上进入电子产品所创设的虚拟环境并不会使儿童失去“亲自用双手抚摸大地的欲望”。
同时,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也不认为数字媒体这种新的“语言”就比传统“语言”(例如绘画、搭建、拼贴等)好,也不主张用数字媒体取代传统的“语言”。在第三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中,福尔曼用了一个章节来介绍数字媒体技术在瑞吉欧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举了多个例子展示了瑞吉欧的教师是如何将数字媒体与他们所熟悉和擅长的传统“语言”相融合的。数字媒体与传统“语言”的融合,让儿童可以将虚拟与现实联系起来,比如儿童通过观看他们自己拍摄的照片,回忆当时的场景、他们当时所说的话和所体验到的情绪情感等,在电脑上用图片编辑软件对所拍摄的照片加以编辑,再次将现实与他们想象中的世界有机融合。总之,将数字媒体技术引入儿童的学习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让他们可以通过数字媒体来实现用画笔、纸张、铁丝、黏土等材料可能难以实现的想法。
二、瑞吉欧的教师运用数字媒体支持儿童学习的两个例子
小木屋幼儿园——影子的故事
2012年,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出版了一张名为《影子的故事》(Shadow Stories)的DVD(该DVD的中文版也已于2014年在国内出版)。这个不到15分钟的视频记录了小木屋幼儿园(La Villetta)的儿童和他们的教师针对影子开展的一个学习项目。当时,罗里斯·马拉古兹国际中心(Loris Malaguzzi International Center)刚刚建成,大厅里空旷无比,除了几根大柱子什么都没有。小木屋幼儿园的教师带着孩子们去参观。孩子们在空旷的大厅里愉快地嬉戏,他们围着柱子转圈,沿着墙兴奋地奔跑。这时,阳光下窗户投射在墙上的影子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教师鼓励他们拿出纸,用铅笔在纸上画出他们所看到的影子。第二天,教师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回顾和讨论前一天的经历,影子现象依然令孩子们着迷。于是,他们在幼儿园里寻找类似于在国际中心看到的窗户的影子,并在纸上画影子。孩子们提出很想再去国际中心观察影子,并决定用一张很大的纸来画影子。教师在和孩子们讨论了需要哪些工具后,和孩子们一起带着纸张、梯子等再次来到国际中心,开启了第二次探索。他们在墙上铺设了大幅白纸,用以描摹落在墙上的影子。
再次的探索让儿童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思考和讨论关于影子的问题。回到教室后,教师和儿童再次围坐在一起交流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孩子们就影子的由来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个女孩说:“这个影子会动。当它动的时候,它也发生了一点变化。因为刚出生时它很小,然后它变得越来越大。”一个男孩补充道:“它变得非常非常大,慢慢地,慢慢地,它消失了。也许它回到窗子里去了,那是它过夜的地方,睡觉的地方。”女孩又接过话茬:“而且每天它和太阳一起再生。”这时传来了一个反对的声音:“不,它只能出生一次,像我们一样。”教师发现孩子们对影子“生命周期”的话题非常感兴趣,于是带着孩子们再次来到了国际中心,架起三脚架和相机,用延时拍摄的方式记录影子一天的变化。后来,儿童从视频中选取了一些影像,将图片打印出来一起讨论,并配上文字,讲述了影子在一天里从“出生”到“死亡”的故事:“影子还在睡觉,所以它还在窗子里。”“太阳和黎明一起到来,像同伴,像朋友。”“影子要打开了,听,她的心在跳动。”“整个影子都在那儿了。太阳赋予了她很多光芒。”“黄昏正在来临,影子已经很低。”“她变得更黑了,她正在消失。” 在上面的例子中,教师和儿童运用了摄像机、打印机等数字媒体设备,同时也没有抛弃传统的学习方式,比如绘画、描摹。如果没有绘画、描摹这样的学习方式作为铺垫,可能无法引发后面对数字媒体设备的运用。因为在用绘画的方式探索影子的过程中,儿童用心地去捕捉影子的特征,学习的过程拉长了,他们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充分观察、思考和讨论。在用大幅纸张描摹影子时,孩子们发现影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墙上逐渐移动。回到学校交流时,有个孩子评论道:“我们试着画那个窗子,但是要告诉你是怎么画的可难了,因为影子和我们耍把戏。它跑到这儿,跑到那儿,跑上跑下的。”可见,正是对影子的描摹让儿童开始关注影子的移动轨迹,开始对影子的“生命周期”感兴趣,进而萌生了用摄像机记录影子变化的想法,也才有了后面选取相关影像来讲述影子变化的活动。在这里,传统“语言”与数字化“语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传统“语言”为数字化“语言”的运用奠定了基础,数字化“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表征方式帮助儿童整合了他们先前的经验。通过运用这些不同的“语言”获得不同的经验,以及构建这些经验之间的联系,儿童逐渐加深了对所研究事物的理解。
罗宾逊幼儿园——探索大自然中的草
2016年3月,我们前往瑞吉欧参观学习。当时罗里斯·马拉古兹国际中心的展厅刚好布置了一个名为“跨越边界”(bordercrossing)的展览,它展示了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在数字媒体运用上的新成果。在过去三年中,瑞吉欧的10所幼儿园和5所婴幼园(服务于0~3岁儿童)合作开展了以“数字媒体与大自然”为主题的项目。“数字”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冰冷、机械的,而“大自然”则让人感觉生机勃勃,二者的结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跨越边界”的展览展示的就是这些园所三年来围绕该项目展开的探索。以“跨越边界”为这一展览命名,蕴含了“将不同的学习和表征方式相融合”的意思。
罗宾逊幼儿园(Robinson)的露西娅·科拉(Lucia Colla)老师分享了她们针对这一项目展开的探索。教师首先和儿童讨论了“什么是大自然”,了解儿童对大自然知道些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诠释大自然的。教师记录下了儿童的对话,从中抽取出儿童提到的一些关键词,如,他们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蕴含着生命的”“运动的”“变化的”“美丽的”“野生的”“周期性的”,等等,然后就这些概念再次与儿童展开对话。
在项目进行中,五岁组的儿童对草产生了兴趣,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探索研究。草是人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事物,引导儿童以新的视角去探究并非易事。草在幼儿园随处可见,教师便提供了相机,让孩子们尽可能去拍摄各种不同种类的草。回到教室观看大家拍摄的照片时,有的孩子感慨道:“我以前都不知道有那么多不同的草呢!”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不同种类草的实物样本和照片,孩子们饶有兴致地对这些草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分类。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传统的工具,如放大镜、画笔、颜料等,同时也提供了新型的数字媒体设备,如显微镜笔。教师鼓励儿童先用肉眼观察,并画出他们所观察到的事物的样子,然后通过显微鏡笔观察,并再次画出所观察到的事物的样子。显微镜笔的运用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在与绘画这种传统的“语言”结合之后,深化了儿童对所研究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在对草进行归类的活动中,儿童发现不同种类草的形状、颜色、大小、触感、叶子的疏密等各有不同,对大自然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此外,他们观察到草会随风摇摆,于是又生成了“舞动的草”的活动。孩子们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草是如何交织缠绕在一起的;教师将在风中舞动的草的照片或视频用投影仪投射到一整面白墙上,营造真实的情境,孩子们投身其中,用肢体动作去模仿草舞动的姿态,进一步感知草的世界。
为了进一步推进儿童的学习,教师向儿童提问:“回顾我们对院子里的草所做的探索,假如你要向一位完全不了解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介绍你在探索中的发现,你最想跟他分享什么?”这样的提议能激发儿童回顾自己的探究经历并思考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孩子们提议制作两段电影短片,一段是关于真实的草的,他们利用风扇吹得草摇摆起来,并用手机录下了草的“舞蹈”;一段是关于虚拟的草的,他们将自己的绘画作品拍下来,随后自己在电脑上利用软件将拍摄的内容编辑制作成了视频。
以上只是瑞吉欧的幼儿园开展“数字媒体与大自然”项目中的一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很好地将传统的学习方式与对数字媒体的运用结合起来,两者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比如,通过运用显微镜笔,儿童可以观察到草的细微特征。但假如教师没有鼓励儿童进一步用绘画的方式表征,那么他们对草的认识可能只局限于“见过”,不一定会细致观察。而儿童如果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征,势必会关注事物的构成,其颜色、大小、形状等具体特征,以及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等,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比单纯看照片或影像要深刻得多。而且,绘画的过程能让孩子更从容地去观察、感受、思考,去和身边的人一起讨论。
案例中,教师利用了教室的一整面墙,将舞动的草的照片和视频投射其上,使得儿童沉浸在“草的世界”中。投射的影像还可以成为儿童开展角色游戏的场景。此时,数字媒体已不只是探究的工具,更是环境的一部分,有助于儿童更深入细致地去感知和理解他们所生活的世界。
三、数字媒体技术在幼教实践中的更多运用
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也改变了教师一些传统的工作方式。过去,瑞吉欧的教师通常通过添加注释、图片或插画等方式来制作儿童的档案,记录儿童的学习与成长过程。而如今,运用数字媒体(如照片、视频或动画等)来记录,使记录的内容和方式更具多样性。很多幼儿园会在入口处摆放一个显示屏,循环播放儿童在园生活的照片和视频,展示“行动中的儿童和教师”,儿童、家长、教师和参观者可以随时在这些生动的短片前驻足观看,这是传统的档案记录所无法实现的。很多学校会将这些捕捉了儿童珍贵的成长时刻的档案记录制作成DVD赠送给家长,家长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儿童在园的学习与成长,也可以借此保留一份珍贵的回忆。 福尔曼在第三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中还介绍了数字媒体技术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几十年前,在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还很稀缺的时代,瑞吉欧的教师主要用纸笔来作观察记录,然后大家一起就笔记展开讨论和反思。但是再详细客观的笔记也很难再现观察时的真实场景。而如今,照片和视频使得所有参与讨论的人都可以身临其境地了解当时的场景,讨论也会更有针对性,讨论者还可以借助其中具体的场景、片段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近些年来,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陆续出版了很多书籍和影像作品来介绍教师与儿童开展的一些學习项目,比如前文提到的《影子的故事》。这些资料常常被用于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如组织教师观看活动片段并展开讨论,从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四、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数字媒体技术在瑞吉欧教育中的应用,是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实践的一种新的探索与尝试。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儿童是如何学习的,将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结合也有利于深化儿童的学习。而想要实现这些目标依赖于活动室环境的开放性以及儿童对数字媒体设备的可得性。
近年来,数字媒体设备在我国幼儿园已不鲜见,电视、电脑屏幕不说,还有投影仪和电子白板等。教师对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也日渐娴熟,不但能用照片、视频等来记录儿童的学习过程,还会制作各种形式的教学辅助课件。然而,数字媒体技术在我国幼教实践中的运用仍多局限于由成人操作,儿童只是观赏者。这其中的原因或许可归结为两点:一是活动室空间的开放程度不够。开放程度高的活动室环境意味着教师能很方便地改变环境来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比如活动室中应该有一整面白墙,以便于投射照片和视频。虽然很多活动室都配备了专门用于投影的白板或幕布,但是将照片和视频投射到一整面墙上和投射到白板上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将影像投射到一整面墙上有助于创设一个情境,儿童可以在这个情境中加入自己想要的元素。国内的一些幼儿园活动室每个角落的功能都被固定下来,这种过于僵化的环境会限制教师和儿童的思维。另外,数字媒体设备的安装应具备灵活性,从而增加儿童的学习机会,比如,将投影直接连接电视屏幕可能就不如配备可移动的投影设备将其投向空白的墙面来得灵活。二是教师对数字媒体设备的过于保护以及对数字媒体技术的了解程度不够,导致了儿童对设备的不可得。事实上,我们要相信儿童有能力正确使用和爱护这些设备,也有能力自我控制。
因此,数字媒体技术要在中国学前教育领域得到良好的运用,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幼儿园配备了先进的数字媒体设备,并不意味着这些设备就能得到充分的运用,只有教师和儿童去共同探索和使用这些数字媒体设备,才能实现对儿童学习的支持作用。我们不妨借鉴瑞吉欧教育工作者的经验,首先思考数字媒体技术对儿童意味着什么,这些技术可以如何促进儿童探索、发现、思考,以及如何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学习过程。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反思决定了教师将以何种形式向儿童呈现数字媒体工具,以及在儿童与数字媒体互动的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其次,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教师解决以往单纯采用纸笔记录可能存在的记录不全面、不客观的问题。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的普及极大地丰富了观察记录的形式和内容,可使观察记录更加真实客观,便于共享和展开对话。但值得指出的是,纸笔记录的方式也不应该就此抛弃,同时,教师也需避免漫无目的地录制大量的视频,而应注意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记录。
我们希望国内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都能参与到这场充满未知和惊喜的尝试中,研究如何将数字媒体运用到教学中。希望国内的教育工作者能从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中获得启发,而不是“复制”他们的具体做法,因为“瑞吉欧的教育理念不是一株可以直接从意大利移栽到中国的植物,它深深地扎根于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土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