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教学实践中积极探讨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从而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途径
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中,应该传达“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观念,这样的观念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那么何为“有效”呢?有效是指学生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育帮助之后,能够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有效性的核心是教学效益。时至今日,课改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做自己教学的目标。那么 初中数学的教学有效性途径又有什么呢?
一、新课程标准倡导师生新关系
原有教育体制,教师主要关心的是知识点、课时数的变化,及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为此,教学过程的主动权既不在教师,也不在学生。不仅学生没有选择的空间,教师本身对教学内容也没有选择权,只有被动、忠实地执行教学大纲,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数学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数学这一学科所特有的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师的活动不再是依据固有模式“灌输”现成知识,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这就需要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学生。
二、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入手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入手,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与现实生活的最佳切入点,把书本上的知识通过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以情境的方式展示给他们,这样可以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使学生产生熟悉感。
如在教学“负数”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创设如下这样的教学情境:①当地的气温,白天是零上3摄氏度,晚上的气温是零下8摄氏度,白天的气温可以用3摄氏度,那么晚上的气温又要如何表示呢?②学校组织的篮球比赛中,A队赢了两个球,B队输了一个球,如果我们用2来表示A队所赢的两个球,那么B队输的那一个球又该如何来表示? 实践证明: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身边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消除了对数学的陌生感,学生们纷纷踊跃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这样的教学效果必定会事半功倍。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学习同样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的和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四、设置有效合作教学情境,点燃学生互助合作情感“火花”
情感是人们解决问题、克服苦难、主动进取的“助推剂”。学生开展互助学习活动的根本原因,是借助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找准问题的“症结”,进行问题的有效解决。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作为支撑。而初中生内心情感具有波动性和反复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善于结合教学目标及要求,设置出融洽、和谐、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主动“投身”教学情境,开展行之有效的互助合作学习活动。
如在教学“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的异同点”内容时,如果单独让学生进行探知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困难,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时,教师根据数学学科的整体性以及丰富性特性,在讲解该知识点时,采用互助合作的学习模式,设置出“某电信公司开展有奖通讯消费”的一次函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组成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借助图像法,观察分析图像,并通过转化,引导学生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以及反比例函数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合作、补充的学习过程中,认识、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从而实现对该知识点内涵的有效掌握。
五、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
通过调查,我班学生有60~7 0%的同学没有预习数学书的习惯,因此,我进行了自学辅导法教学。对于课本上较简单的、“明显性”的知识,常采用此法教学。首先通过情境教学引入课题,列出自学提纲,让学生充分自学课本,然后小组讨论,教师抽组内代表讲解、阐述自学问题,最后通过习题检查自学效果,师生总结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因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所需时间和效果往往不同,开始常常在一节课内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它对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模仿能力,思维能力很有帮助。经过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同学都能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而且有时在一节课内会出现许多思维亮点。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教学实践中积极探讨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从而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途径
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中,应该传达“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观念,这样的观念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那么何为“有效”呢?有效是指学生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育帮助之后,能够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有效性的核心是教学效益。时至今日,课改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做自己教学的目标。那么 初中数学的教学有效性途径又有什么呢?
一、新课程标准倡导师生新关系
原有教育体制,教师主要关心的是知识点、课时数的变化,及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为此,教学过程的主动权既不在教师,也不在学生。不仅学生没有选择的空间,教师本身对教学内容也没有选择权,只有被动、忠实地执行教学大纲,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数学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数学这一学科所特有的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师的活动不再是依据固有模式“灌输”现成知识,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这就需要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学生。
二、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入手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入手,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与现实生活的最佳切入点,把书本上的知识通过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以情境的方式展示给他们,这样可以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使学生产生熟悉感。
如在教学“负数”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创设如下这样的教学情境:①当地的气温,白天是零上3摄氏度,晚上的气温是零下8摄氏度,白天的气温可以用3摄氏度,那么晚上的气温又要如何表示呢?②学校组织的篮球比赛中,A队赢了两个球,B队输了一个球,如果我们用2来表示A队所赢的两个球,那么B队输的那一个球又该如何来表示? 实践证明: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身边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消除了对数学的陌生感,学生们纷纷踊跃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这样的教学效果必定会事半功倍。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学习同样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的和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四、设置有效合作教学情境,点燃学生互助合作情感“火花”
情感是人们解决问题、克服苦难、主动进取的“助推剂”。学生开展互助学习活动的根本原因,是借助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找准问题的“症结”,进行问题的有效解决。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作为支撑。而初中生内心情感具有波动性和反复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善于结合教学目标及要求,设置出融洽、和谐、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主动“投身”教学情境,开展行之有效的互助合作学习活动。
如在教学“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的异同点”内容时,如果单独让学生进行探知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困难,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时,教师根据数学学科的整体性以及丰富性特性,在讲解该知识点时,采用互助合作的学习模式,设置出“某电信公司开展有奖通讯消费”的一次函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组成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借助图像法,观察分析图像,并通过转化,引导学生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以及反比例函数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合作、补充的学习过程中,认识、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从而实现对该知识点内涵的有效掌握。
五、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
通过调查,我班学生有60~7 0%的同学没有预习数学书的习惯,因此,我进行了自学辅导法教学。对于课本上较简单的、“明显性”的知识,常采用此法教学。首先通过情境教学引入课题,列出自学提纲,让学生充分自学课本,然后小组讨论,教师抽组内代表讲解、阐述自学问题,最后通过习题检查自学效果,师生总结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因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所需时间和效果往往不同,开始常常在一节课内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它对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模仿能力,思维能力很有帮助。经过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同学都能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而且有时在一节课内会出现许多思维亮点。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教学实践中积极探讨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从而实现预期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