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来源 :大众科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du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在初中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当中占有较高地位,在提升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推进作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教好物理,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却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与热情,给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带来诸多不便。那么,教师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去构建有效课堂,以改变这一现状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物理知识逻辑严密、较为抽象是物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很多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心理,使学生抵触物理,甚至厌倦物理的消极情绪抬头。不论是对教师深入开展教学工作,或是对学生的学习来说,都有着很大的打击。因此,教师应当重新审视自身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而对现行的教学策略、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与改变,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据个人多年教学经验,教师需要从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并重视实验教学,鼓励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三方面入手。
  一、提升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因此,想要开展更加有效的教学,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能够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物理课堂当中,很多教师似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重视,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单向的知识灌输,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的过于单调而不断丧失对物理学习的耐性,进而使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低。鉴于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务必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以此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開展教学工作。
  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物理“有用”,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执教“密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从物质的密度不同的角度入手,告诉学生可以利用密度的相关知识去鉴别物品。这样一来,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物理在现实生活当中实用性,其学习兴趣也会被充分的激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要求学生自带试验品,并让学生亲手进行测量物体的密度,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方法指导,进而帮助学生得出“鉴定”结论。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向上发展成为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二、重视实验教学
  我们都知道,物理是一门实验属性非常强的科目,实验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物理课堂当中,教师更倾向于通过口头讲述,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去想象实验的过程与实验的结果,对学生的想象力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同时,由于实验在“想象中”进行,学生不能够直观的看到物体变化的过程,从而使“实验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实验教学的方法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而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当中通过实验,对物理知识产生更深的印象,更高效掌握教学内容。
  仍以教师在执教“密度”的相关内容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测量物体的密度,首先,需要学生使用天平测量被测物体的质量,得出物理质量后,在量筒中导入适量的水,并将被测物体浸没在水中,通过观察量筒中水位的变化得到被测物体的体积。实验完成后,教师要要求学生多次进行实验,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熟练的完成这项实验,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另一方面,要向学生在多次实验的过程中灌输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取多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来减小实验误差。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很好的掌握这部分内容。
  三、鼓励合作学习
  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物理课堂中,由于教师占据了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被动学习,并大多采用独立学习的方法。在当今的社会环境当中,合作能力是学生的必备能力之一,而在学习方面,合作学习也非常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在课堂中,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向在其他方面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在集思广益的学习过程中,巩固了自己没有很好掌握的内容,并在互相合作中形成良性竞争,进一步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开展更加有效的物理教学,首先,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受到兴趣的积极影响,引发学生对物理学习态度的转变;其次,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吉玲.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170.
  [2]董相鹏.探析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有效教学的对策[J].学周刊,2019(28):36.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是一种直接的师生互动过程,也是教师课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对知识的巩固、教学信息的反馈以及教学的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因此,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
期刊
一.本探究点包括两个方向  (1)是与函数零点性质有关的问题(更多涉及构造函数法);  (2)是可以转化为函数零点的函数问题(更多涉及整体转化、数形结合等方法技巧)。  能够利用等价转换构造函数法求解的问题常涉及参数的最值、曲线交点、零点的大小关系等.求解时一般先通过等价转换,将已知转化为函数零点问题,再构造函数,然后利用导數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等,并结合分类讨论,通过确定函数的零点达到解
期刊
摘 要:为了迎合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的步伐,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策略的优化是十分必要的,而具体教学策略的优化需要教师精准地把握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学生疑问处进行提问和指点,保证学生能够在课上习得相应的知识。本文从教学策略的优化入手,主要依据“利用好备课与教学反思”“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指点在学生存疑处”三个方面讨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期刊
摘 要:在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全面强化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学生讨论活动逐渐在实际教学中显露出了相当的必要性,因此,教师们很多时候就需要依靠学生讨论来顺利完成既定教学任务。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具体引导学生学习其中古诗词部分知识的时候,任课教师就要进行系列科学研究,以在恰当时间组织学生们展开优质讨论交流活动,指引学生科学探究古诗词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学生讨论  在以往的小学
期刊
摘 要:由于社会时代的进步发展,社会工作岗位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在不断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其创新创造能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和学生认知水平,创新改进自身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重点发散学生的思维模式,提升其创新创造意识,保证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方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钟面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課题。  1、猜一猜,好朋友是谁?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就藏在下面这个谜语里,请猜一猜,好朋友是谁?  出示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一猜,好朋友是谁?(先让学生猜一猜,再用多媒体揭示谜底:钟表)  2、听一听,好朋友的声音。  师:听,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很多高中新生都不能将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进行完美的结合,因此高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本文以二次函数的值域为例,分析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二次函数的教学过程,促进初高中二次函数的衔接。  关键词:初高中;二次函数;教学衔接  引言:  二次函数不仅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同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高中数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阻碍了其教学效果的提升。而在新课堂的浪潮到来之后,随之而来的多种新型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可能,这就使得高效课堂的打造开始成为了现实。教师应该在对小学数学教学实况进行深入探索和了解的同时考虑到小学学生特殊的年龄问题所带来的种种影响,进而在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中挑选出最为合适的几种,以此来构建出新时期的高效课堂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对增强教学质量发挥积极作用。对此,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学科计划,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创建规范、高效的数学学习体系,促使学生的数学成绩不断提升。对此,本文着重探讨了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渗透和应用。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渗透  引言:  小学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不过,也是一门令学生倍感头疼和困惑的学科
期刊
所谓“学困生”,一般指学习困难的学生,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在常态学习过程中,难以或无法完成学业任务要求的学生。类似于过去所称的“差生”,但又要与“差生”区别开来,它是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在老师的心目中,应当只有暂时落后的“学困生”,而没有无法教育转变的“差生”。这些学生往往思考不积极,不善于语言思维,不愿或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