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在初中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当中占有较高地位,在提升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推进作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教好物理,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却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与热情,给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带来诸多不便。那么,教师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去构建有效课堂,以改变这一现状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物理知识逻辑严密、较为抽象是物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很多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心理,使学生抵触物理,甚至厌倦物理的消极情绪抬头。不论是对教师深入开展教学工作,或是对学生的学习来说,都有着很大的打击。因此,教师应当重新审视自身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而对现行的教学策略、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与改变,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据个人多年教学经验,教师需要从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并重视实验教学,鼓励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三方面入手。
一、提升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因此,想要开展更加有效的教学,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能够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物理课堂当中,很多教师似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重视,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单向的知识灌输,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的过于单调而不断丧失对物理学习的耐性,进而使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低。鉴于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务必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以此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開展教学工作。
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物理“有用”,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执教“密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从物质的密度不同的角度入手,告诉学生可以利用密度的相关知识去鉴别物品。这样一来,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物理在现实生活当中实用性,其学习兴趣也会被充分的激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要求学生自带试验品,并让学生亲手进行测量物体的密度,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方法指导,进而帮助学生得出“鉴定”结论。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向上发展成为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二、重视实验教学
我们都知道,物理是一门实验属性非常强的科目,实验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物理课堂当中,教师更倾向于通过口头讲述,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去想象实验的过程与实验的结果,对学生的想象力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同时,由于实验在“想象中”进行,学生不能够直观的看到物体变化的过程,从而使“实验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实验教学的方法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而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当中通过实验,对物理知识产生更深的印象,更高效掌握教学内容。
仍以教师在执教“密度”的相关内容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测量物体的密度,首先,需要学生使用天平测量被测物体的质量,得出物理质量后,在量筒中导入适量的水,并将被测物体浸没在水中,通过观察量筒中水位的变化得到被测物体的体积。实验完成后,教师要要求学生多次进行实验,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熟练的完成这项实验,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另一方面,要向学生在多次实验的过程中灌输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取多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来减小实验误差。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很好的掌握这部分内容。
三、鼓励合作学习
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物理课堂中,由于教师占据了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被动学习,并大多采用独立学习的方法。在当今的社会环境当中,合作能力是学生的必备能力之一,而在学习方面,合作学习也非常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在课堂中,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向在其他方面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在集思广益的学习过程中,巩固了自己没有很好掌握的内容,并在互相合作中形成良性竞争,进一步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开展更加有效的物理教学,首先,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受到兴趣的积极影响,引发学生对物理学习态度的转变;其次,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吉玲.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170.
[2]董相鹏.探析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有效教学的对策[J].学周刊,2019(28):36.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物理知识逻辑严密、较为抽象是物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很多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心理,使学生抵触物理,甚至厌倦物理的消极情绪抬头。不论是对教师深入开展教学工作,或是对学生的学习来说,都有着很大的打击。因此,教师应当重新审视自身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而对现行的教学策略、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与改变,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据个人多年教学经验,教师需要从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并重视实验教学,鼓励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三方面入手。
一、提升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因此,想要开展更加有效的教学,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能够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物理课堂当中,很多教师似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重视,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单向的知识灌输,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的过于单调而不断丧失对物理学习的耐性,进而使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低。鉴于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务必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以此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開展教学工作。
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物理“有用”,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执教“密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从物质的密度不同的角度入手,告诉学生可以利用密度的相关知识去鉴别物品。这样一来,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物理在现实生活当中实用性,其学习兴趣也会被充分的激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要求学生自带试验品,并让学生亲手进行测量物体的密度,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方法指导,进而帮助学生得出“鉴定”结论。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向上发展成为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二、重视实验教学
我们都知道,物理是一门实验属性非常强的科目,实验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物理课堂当中,教师更倾向于通过口头讲述,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去想象实验的过程与实验的结果,对学生的想象力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同时,由于实验在“想象中”进行,学生不能够直观的看到物体变化的过程,从而使“实验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实验教学的方法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而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当中通过实验,对物理知识产生更深的印象,更高效掌握教学内容。
仍以教师在执教“密度”的相关内容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测量物体的密度,首先,需要学生使用天平测量被测物体的质量,得出物理质量后,在量筒中导入适量的水,并将被测物体浸没在水中,通过观察量筒中水位的变化得到被测物体的体积。实验完成后,教师要要求学生多次进行实验,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熟练的完成这项实验,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另一方面,要向学生在多次实验的过程中灌输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取多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来减小实验误差。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很好的掌握这部分内容。
三、鼓励合作学习
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物理课堂中,由于教师占据了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被动学习,并大多采用独立学习的方法。在当今的社会环境当中,合作能力是学生的必备能力之一,而在学习方面,合作学习也非常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在课堂中,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向在其他方面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在集思广益的学习过程中,巩固了自己没有很好掌握的内容,并在互相合作中形成良性竞争,进一步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开展更加有效的物理教学,首先,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受到兴趣的积极影响,引发学生对物理学习态度的转变;其次,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吉玲.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170.
[2]董相鹏.探析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有效教学的对策[J].学周刊,2019(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