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 时代船头嘹望者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04468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一本名为《苦难辉煌》的书不断受到热议和追捧,这部由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呕心沥血撰写的鸿篇巨制,入选了中宣部、中组部“党员干部学习推荐书目”。“给人星火者,必怀火炬!”金一南常说,如果把国家比作大海中的航船,那战略研究者就是登临船头的嘹望者,不断辨明航向,避开暗礁和风暴。
  
  从“好工人”到“好教员”
  
  14岁,金一南刚刚初中毕业,“文革”风暴袭来,一夜之间,金一南成了“黑帮子女”。
  1971年,金一南进街道小厂当了一名烧阿司匹林药片瓶子的学徒工,一天最多能烧两千个瓶子。后来,他作为优秀学徒工,派去外厂学车工。为了磨好车刀,他一个人在充满氧化铝粉尘的砂轮房一待就是40分钟。为了完成加工支援越南抗美前线、代号为“525”的输油管接头,他在车床上连续突击36小时,右手背被车床尾座顶尖撞破,鲜血直流,他一边往工作裤上抹血一边继续干。师傅走过来,见他工作裤右侧全是血,吓得大喊,以为金一南受了严重工伤,被强行从车床上拖下来,送到卫生所包扎。在卫生所门口,车间主任说了一句话:“金一南天生是个好工人。”
  1972年底入伍后,金一南先后从空军地勤机械员到北京军区通信团无线电技术员和技师,再到国防大学图书馆资料员、国防大学教师,先后被人称为:“天生是个好技师”、“天生是个好馆员”、“天生是个好教员”。
  怎样看待这些评价?金一南回答说,没有什么事是注定的,没有什么人是天生的,“人生途中,的确有很多事情自己无法把握。我能把握的唯有一条:从来没有厌弃过、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干过的任何工作。对自己干过的所有工作,都是全身心投人,一心一意把它干好。我相信一句话:一个人如果热爱生活,就从热爱工作开始。一个人如果热爱祖国,就从干好工作开始。”
  
  默默潜游,击水三千
  
  2005年,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金一南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位即便在他的祖國也几乎被遗忘的前苏军将领身上。
  一篇《帕夫洛夫大将的悲剧》,刊登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上,进而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吸引了成千上万人的目光。
  此文问世,网上点击率两天之内达到21万人次。其实,追溯这篇文章的思路源泉,至少要回到22年前。1987年,金一南如愿以偿进了国防大学图书馆。这一年,他35岁。迈进书库,他眼睛直了——那么多的“大部头”著作!于是,他开始借助图书馆丰富的资料研究军事理论,写一些有感而发的文章。
  1995年,他写成22万字的《装甲战》一书,详细记述了人类历史上一次重要军事变革——传统步骑战向机械化装甲战的转型。可惜,这本书稿送到出版社,历经种种变故,最后居然被编辑弄丢了。
  还有更让他哭笑不得的事情:他写了一篇描述评价初现端倪的新军事变革的稿件《蓝色挑战》,但一家报纸编辑嫌他名气太小,在文章前面竟然冠了另外一个学者的名字,把他的名字排在第二不说,还把名字印错了……一次,记者问金一南:“您最爱好的运动是什么?”
  金一南说:“游泳。”默默潜游,击水三千,是对体力、耐力和意志力的极大考验。金一南说,最喜欢那种周围静悄悄、冰凉的水无声无息流过全身的感觉。
  机会之神的眷顾需要时间,还有等待……
  
  军人的执着
  
  长篇著作《苦难辉煌》的出版,让更多的人开始认识金一南。书中对近代中国恢宏壮阔的历史事件、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的精彩描述,使人耳目一新,深感震撼。
  震撼之余便是疑问:金一南哪来那么多精力,除了本职的战略问题研究,还能对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国际共运史给予这样的关注、取得这样的成就?为完成这部50余万字的著作,他的读书笔记达到200多万字,完成这一切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对这些,金一南没有过多解释。他只是说,人的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人不能没有兴趣,又不可兴趣太多,关键在于对问题是不是有心。如果无心,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内也不一定学得进去;如果有心,风餐露宿的场所也是学习的好课堂。
  30多年前,一列向鄂西北开进的火车上,新兵们欢歌笑语。30多年后,那一车新兵仍然在部队服役的,只剩金一南一人。问他对此有什么要说的,他说了两段话。
  一段是:“我是有幸的,八一军徽在头上戴了30多年,至今还能站在这个队伍里,能够成为国防大学的一员。”
  另一段是:“如果说我能够给大家提供什么的话,提供的也绝不是个人奋斗史。造就我的不是我自己,而是我们这个时代、这支军队。一个人哪怕有再大的能耐,离开了为之奋斗的事业,终将一事无成。一名军人,如果能够将自己融入到军队、国家、民族的事业之中,所获得的能量,就能远远超出自身。”
  他的话说到了要害。一个真正的中国军人,八一军徽的光芒便是他的生命。这光芒不仅闪耀在帽檐上,更要在心中长明不熄。
其他文献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逝世,人们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很少有人知道,五十多年前,这位“中国航天之父”从美国归来时,带给中国的,除了航天技术,还有一颗种子——运筹学。1978年,一位从沂蒙山革命老区走出来的年轻人,以专业课考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为我国恢复高考后第一批为数不多的运筹学研究生,他就是陈庆华。    一门崭新学科的诞生    在运筹学界,有一个流传广泛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1981年,
期刊
“唱支山歌給党听”  “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7月15日晚,省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合唱团(贵州山之恋老干部合唱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贵州师大音乐学院(国际)音乐厅放歌抒怀。一首《南湖的船,党的摇篮》,那宏伟的气势,宽广的旋律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个人,令观众久久沉浸在美好回忆中。  省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合唱团这台主题为“唱支山歌给党听”的专场合唱音乐会由省老干局
期刊
张某与李某于1985年3月结婚,婚后于1986年4月生育长子张三,1987年8月生育次子张四,后张某与李某因生活困难,无法承担抚养子女的能力,1992年6月次子张四被具有收养条件的赵某收养。2009年张三因车祸身亡,父母张某与李某因年老,体弱多病,又无其它经济来源,生活十分困难,无人照管,無奈,于2010年10月将被别人收养的次子张四告上法庭,要求其尽赡养义务,经被告张四辩称拒绝赡养,法院审理后,
期刊
红色的井冈山,红色的杜鹃花 许乐仁    四月里杜鹃花  千山飞红,万花叠彩,  映红了五百里  巍巍井冈山。    《映山红》的动人歌谣  在山谷间悠扬,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杜鹃花装点在绿树与翠竹之中,  艳如朝霞,灿若火焰,  红者欲燃,翠者欲滴,  红绿相映,分外妖娆。   一朵朵、一束束,  含苞待放,生机勃发,  肆意怒放,争奇斗艳,  如当年红军队伍
期刊
作为养生媒体人的罗大伦:养生要集中在道的层面    养生的概念和认识需要扩展,其实是特别好的保健思路。不仅要让老百姓知道更多的健康养生方法,而且从根本上要老百姓知道养生的理念。现在健康出了问题,很多是习惯出了问题。中国现在大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大病死亡率不断上升,已经到了全球前列。和日本相比较,日本大病死亡率不断下降,大病花费不断下降。根本原因在于日本医学宣传做得好,老百姓有健康的医学观念。中国就没
期刊
用生命在奔跑  ——世界上最老的马拉松选手福贾·辛格  文 -- 中 新  对于一位即将迎来102岁生日的老人来说,生命中还有什么遗憾呢?今年2月,香港马拉松赛后选择“退役”的印裔英国人福贾·辛格在正式宣布这个决定时,遗憾的表情挂在脸上,发布会现场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老人的恋恋不舍。在今年的香港马拉松赛上,辛格用了1小时32分28秒完成10公里赛,这是他人生中最后一场比赛。这名101岁老翁描述,当
期刊
是否经常会听到“滴滴滴”的声音从电脑或是手机里传来,那是大家在网上聊天呢!想加入吗?一起跟来我来操作吧!  1、打开电脑,连接网络,登录腾讯首页(www.qq.com)。  2、点击“通信”中的“QQ软件”,下载0Q客户端软件。(如图)  3、下载QQ软件并安装。(如图)  4、下载安装好QQ软件后,运行QQ软件。点击“注册”,注册属于你自己的QQ号。(如图)  5、选择你的申請方式,在这里我们以
期刊
1977年改变他们的命运  36年后,当年的“同级生”们如今开始影响国家方向。而在1977年的中国,这批后来被称为“新三届”的年轻人大多陷落在人生低谷,没有人知道究竟还要等多久。  那一年,如今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从事的也是教育方面的工作——他被借调到“五七大学”当政治老师。之前,差点就要回乡务农的他因为一个中学校长提供的名额,才当上了王庄中学的代课老师。  而现在成为外交部部长的王毅,已经在北大荒
期刊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作者:茅于轼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直面中国改革痼疾、关注社会底层民生  《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  对中国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的理性的分析,用鲜活的案例与详实的经济数据,真实反映当下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与生活现状。  作者:约翰·布伦德尔(英)  邓继好 译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史上唯一一本经过撒切尔本人授权撰写的传记  《铁娘子撒切尔》  讲述这位在政坛呼
期刊
可怕的学霸  好学是“新三届”人的一点共性,好学也是“新三届”获得学习机会的原因,在多年的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知青点的旧屋里复习功课,必须下很多的苦功夫。  《数理化自学丛书》是一套神奇的图书,是“新三届”学生眼中的圣典。在《上海出版志》上,对这套丛书明确的销量记载是7395万册,这个数字是当下畅销书《盗墓笔记》的3倍多。  1977年的秋天,高考即将开始,但是学校里根本就没有任何可用的教科书,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