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一本名为《苦难辉煌》的书不断受到热议和追捧,这部由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呕心沥血撰写的鸿篇巨制,入选了中宣部、中组部“党员干部学习推荐书目”。“给人星火者,必怀火炬!”金一南常说,如果把国家比作大海中的航船,那战略研究者就是登临船头的嘹望者,不断辨明航向,避开暗礁和风暴。
从“好工人”到“好教员”
14岁,金一南刚刚初中毕业,“文革”风暴袭来,一夜之间,金一南成了“黑帮子女”。
1971年,金一南进街道小厂当了一名烧阿司匹林药片瓶子的学徒工,一天最多能烧两千个瓶子。后来,他作为优秀学徒工,派去外厂学车工。为了磨好车刀,他一个人在充满氧化铝粉尘的砂轮房一待就是40分钟。为了完成加工支援越南抗美前线、代号为“525”的输油管接头,他在车床上连续突击36小时,右手背被车床尾座顶尖撞破,鲜血直流,他一边往工作裤上抹血一边继续干。师傅走过来,见他工作裤右侧全是血,吓得大喊,以为金一南受了严重工伤,被强行从车床上拖下来,送到卫生所包扎。在卫生所门口,车间主任说了一句话:“金一南天生是个好工人。”
1972年底入伍后,金一南先后从空军地勤机械员到北京军区通信团无线电技术员和技师,再到国防大学图书馆资料员、国防大学教师,先后被人称为:“天生是个好技师”、“天生是个好馆员”、“天生是个好教员”。
怎样看待这些评价?金一南回答说,没有什么事是注定的,没有什么人是天生的,“人生途中,的确有很多事情自己无法把握。我能把握的唯有一条:从来没有厌弃过、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干过的任何工作。对自己干过的所有工作,都是全身心投人,一心一意把它干好。我相信一句话:一个人如果热爱生活,就从热爱工作开始。一个人如果热爱祖国,就从干好工作开始。”
默默潜游,击水三千
2005年,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金一南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位即便在他的祖國也几乎被遗忘的前苏军将领身上。
一篇《帕夫洛夫大将的悲剧》,刊登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上,进而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吸引了成千上万人的目光。
此文问世,网上点击率两天之内达到21万人次。其实,追溯这篇文章的思路源泉,至少要回到22年前。1987年,金一南如愿以偿进了国防大学图书馆。这一年,他35岁。迈进书库,他眼睛直了——那么多的“大部头”著作!于是,他开始借助图书馆丰富的资料研究军事理论,写一些有感而发的文章。
1995年,他写成22万字的《装甲战》一书,详细记述了人类历史上一次重要军事变革——传统步骑战向机械化装甲战的转型。可惜,这本书稿送到出版社,历经种种变故,最后居然被编辑弄丢了。
还有更让他哭笑不得的事情:他写了一篇描述评价初现端倪的新军事变革的稿件《蓝色挑战》,但一家报纸编辑嫌他名气太小,在文章前面竟然冠了另外一个学者的名字,把他的名字排在第二不说,还把名字印错了……一次,记者问金一南:“您最爱好的运动是什么?”
金一南说:“游泳。”默默潜游,击水三千,是对体力、耐力和意志力的极大考验。金一南说,最喜欢那种周围静悄悄、冰凉的水无声无息流过全身的感觉。
机会之神的眷顾需要时间,还有等待……
军人的执着
长篇著作《苦难辉煌》的出版,让更多的人开始认识金一南。书中对近代中国恢宏壮阔的历史事件、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的精彩描述,使人耳目一新,深感震撼。
震撼之余便是疑问:金一南哪来那么多精力,除了本职的战略问题研究,还能对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国际共运史给予这样的关注、取得这样的成就?为完成这部50余万字的著作,他的读书笔记达到200多万字,完成这一切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对这些,金一南没有过多解释。他只是说,人的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人不能没有兴趣,又不可兴趣太多,关键在于对问题是不是有心。如果无心,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内也不一定学得进去;如果有心,风餐露宿的场所也是学习的好课堂。
30多年前,一列向鄂西北开进的火车上,新兵们欢歌笑语。30多年后,那一车新兵仍然在部队服役的,只剩金一南一人。问他对此有什么要说的,他说了两段话。
一段是:“我是有幸的,八一军徽在头上戴了30多年,至今还能站在这个队伍里,能够成为国防大学的一员。”
另一段是:“如果说我能够给大家提供什么的话,提供的也绝不是个人奋斗史。造就我的不是我自己,而是我们这个时代、这支军队。一个人哪怕有再大的能耐,离开了为之奋斗的事业,终将一事无成。一名军人,如果能够将自己融入到军队、国家、民族的事业之中,所获得的能量,就能远远超出自身。”
他的话说到了要害。一个真正的中国军人,八一军徽的光芒便是他的生命。这光芒不仅闪耀在帽檐上,更要在心中长明不熄。
从“好工人”到“好教员”
14岁,金一南刚刚初中毕业,“文革”风暴袭来,一夜之间,金一南成了“黑帮子女”。
1971年,金一南进街道小厂当了一名烧阿司匹林药片瓶子的学徒工,一天最多能烧两千个瓶子。后来,他作为优秀学徒工,派去外厂学车工。为了磨好车刀,他一个人在充满氧化铝粉尘的砂轮房一待就是40分钟。为了完成加工支援越南抗美前线、代号为“525”的输油管接头,他在车床上连续突击36小时,右手背被车床尾座顶尖撞破,鲜血直流,他一边往工作裤上抹血一边继续干。师傅走过来,见他工作裤右侧全是血,吓得大喊,以为金一南受了严重工伤,被强行从车床上拖下来,送到卫生所包扎。在卫生所门口,车间主任说了一句话:“金一南天生是个好工人。”
1972年底入伍后,金一南先后从空军地勤机械员到北京军区通信团无线电技术员和技师,再到国防大学图书馆资料员、国防大学教师,先后被人称为:“天生是个好技师”、“天生是个好馆员”、“天生是个好教员”。
怎样看待这些评价?金一南回答说,没有什么事是注定的,没有什么人是天生的,“人生途中,的确有很多事情自己无法把握。我能把握的唯有一条:从来没有厌弃过、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干过的任何工作。对自己干过的所有工作,都是全身心投人,一心一意把它干好。我相信一句话:一个人如果热爱生活,就从热爱工作开始。一个人如果热爱祖国,就从干好工作开始。”
默默潜游,击水三千
2005年,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金一南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位即便在他的祖國也几乎被遗忘的前苏军将领身上。
一篇《帕夫洛夫大将的悲剧》,刊登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上,进而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吸引了成千上万人的目光。
此文问世,网上点击率两天之内达到21万人次。其实,追溯这篇文章的思路源泉,至少要回到22年前。1987年,金一南如愿以偿进了国防大学图书馆。这一年,他35岁。迈进书库,他眼睛直了——那么多的“大部头”著作!于是,他开始借助图书馆丰富的资料研究军事理论,写一些有感而发的文章。
1995年,他写成22万字的《装甲战》一书,详细记述了人类历史上一次重要军事变革——传统步骑战向机械化装甲战的转型。可惜,这本书稿送到出版社,历经种种变故,最后居然被编辑弄丢了。
还有更让他哭笑不得的事情:他写了一篇描述评价初现端倪的新军事变革的稿件《蓝色挑战》,但一家报纸编辑嫌他名气太小,在文章前面竟然冠了另外一个学者的名字,把他的名字排在第二不说,还把名字印错了……一次,记者问金一南:“您最爱好的运动是什么?”
金一南说:“游泳。”默默潜游,击水三千,是对体力、耐力和意志力的极大考验。金一南说,最喜欢那种周围静悄悄、冰凉的水无声无息流过全身的感觉。
机会之神的眷顾需要时间,还有等待……
军人的执着
长篇著作《苦难辉煌》的出版,让更多的人开始认识金一南。书中对近代中国恢宏壮阔的历史事件、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的精彩描述,使人耳目一新,深感震撼。
震撼之余便是疑问:金一南哪来那么多精力,除了本职的战略问题研究,还能对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国际共运史给予这样的关注、取得这样的成就?为完成这部50余万字的著作,他的读书笔记达到200多万字,完成这一切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对这些,金一南没有过多解释。他只是说,人的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人不能没有兴趣,又不可兴趣太多,关键在于对问题是不是有心。如果无心,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内也不一定学得进去;如果有心,风餐露宿的场所也是学习的好课堂。
30多年前,一列向鄂西北开进的火车上,新兵们欢歌笑语。30多年后,那一车新兵仍然在部队服役的,只剩金一南一人。问他对此有什么要说的,他说了两段话。
一段是:“我是有幸的,八一军徽在头上戴了30多年,至今还能站在这个队伍里,能够成为国防大学的一员。”
另一段是:“如果说我能够给大家提供什么的话,提供的也绝不是个人奋斗史。造就我的不是我自己,而是我们这个时代、这支军队。一个人哪怕有再大的能耐,离开了为之奋斗的事业,终将一事无成。一名军人,如果能够将自己融入到军队、国家、民族的事业之中,所获得的能量,就能远远超出自身。”
他的话说到了要害。一个真正的中国军人,八一军徽的光芒便是他的生命。这光芒不仅闪耀在帽檐上,更要在心中长明不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