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的意义不只是帮助学生掌握汉语这门语文技能,提升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样重要的是语文中包含着的“立人”的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教育。过去,传统文化在我们的教学中受到了忽视,但是如今,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将传统文化纳入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并且将之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拥有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渗透
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基础,在小學语文教学中传扬中华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应该承担的责任,特别是对于处于基础教育开端的小学语文来说,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的重要性。我国的历史十分悠久,传统文化非常的丰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逐步地将这些文化渗透给学生,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情操。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从目前的实际探究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有效地进行融合。因此,为了帮助传统文化有效地进入语文课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从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进行合理教学。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一番探讨,以供参考。
一、结合教材渗透传统文化
我们的教材中的文章的选取都是经过编者细心的筛选,具有典范性,不仅用词优美,而且饱含原作者浓厚的情感和文化内涵,文章的风格也多种多样,可以作为教师帮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教材,正确地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进行吸纳。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中,尤其是古诗和一些寓言故事,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作为我们的重点传授途径,许多古诗中包含着深厚的文化精神和道德力量,可以使学生获得充足的养分和感悟,帮助学生充分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
比如,在学习《精卫填海》这篇文章时,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学生喜欢的“精卫填海”的动画故事展现出来,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故事中精卫矢志不渝、坚强的精神;又如在学习《登飞来峰》这首古诗时,首先我利用信息设备为学生展示飞来峰上古塔之上的磅礴景象,调动课堂上的氛围,接下来,再细致地为学生对这首诗进行讲解,使学生正确地了解并感悟诗人的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并通过情景片段的展示,提升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促进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结合习俗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带着鲜明的民族色彩,随着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了外来的文化,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却认识不足,这种现象,十分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因此,在传播传统文化精神时,教师必须重视起与习俗的结合,让学生正视并重视起自己民族的文化。教师可以结合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通过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国家传统节日的意义与形式,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比如,在课上时,我会根据时间,为学生讲解端午节、中秋节还有春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以及发展,让学生们系统地了解在这些节日中人们都会做些什么;并且针对班上有的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让他们准备资料讲解一些关于自己民族的特色以及爱好等,以此为切入点,向学生讲解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的习俗。这样,通过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习俗,让学生更加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历史,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
三、结合兴趣渗透传统文化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动机。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知欲望,在课堂上也很有可能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产生,因此,要想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以兴趣为起点,主动地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了解其中渗透的文化精神。
比如,我利用课下时间学习了一些皮影的简单操作,并且将皮影带进了课堂,为学生现场进行了皮影的操作,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于是,趁着这个氛围,我为学生讲述了皮影的由来和发展历史和意义,让学生通过这种传统物件的了解,更深入地了解祖国的文化,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这样,首先,将学生不了解的事物展示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的兴趣,接下来,再向学生进行讲解,以兴趣为起始点,更好地进行了传统文化的传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不能仅把语文教学作为一种传输给学生语言技能的过程,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上的熏陶,将语文教学作为使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的一种途径。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认识在教学中渗透穿透文化的重要性,利用传统文化的渗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提升民族自豪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要注重方法,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情感,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民族习俗,全方位地为学生展示传统文化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彭菊花,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浅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理论月刊,2015(01)
[2]房殊,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渗透
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基础,在小學语文教学中传扬中华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应该承担的责任,特别是对于处于基础教育开端的小学语文来说,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的重要性。我国的历史十分悠久,传统文化非常的丰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逐步地将这些文化渗透给学生,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情操。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从目前的实际探究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有效地进行融合。因此,为了帮助传统文化有效地进入语文课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从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进行合理教学。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一番探讨,以供参考。
一、结合教材渗透传统文化
我们的教材中的文章的选取都是经过编者细心的筛选,具有典范性,不仅用词优美,而且饱含原作者浓厚的情感和文化内涵,文章的风格也多种多样,可以作为教师帮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教材,正确地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进行吸纳。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中,尤其是古诗和一些寓言故事,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作为我们的重点传授途径,许多古诗中包含着深厚的文化精神和道德力量,可以使学生获得充足的养分和感悟,帮助学生充分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
比如,在学习《精卫填海》这篇文章时,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学生喜欢的“精卫填海”的动画故事展现出来,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故事中精卫矢志不渝、坚强的精神;又如在学习《登飞来峰》这首古诗时,首先我利用信息设备为学生展示飞来峰上古塔之上的磅礴景象,调动课堂上的氛围,接下来,再细致地为学生对这首诗进行讲解,使学生正确地了解并感悟诗人的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并通过情景片段的展示,提升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促进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结合习俗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带着鲜明的民族色彩,随着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了外来的文化,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却认识不足,这种现象,十分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因此,在传播传统文化精神时,教师必须重视起与习俗的结合,让学生正视并重视起自己民族的文化。教师可以结合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通过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国家传统节日的意义与形式,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比如,在课上时,我会根据时间,为学生讲解端午节、中秋节还有春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以及发展,让学生们系统地了解在这些节日中人们都会做些什么;并且针对班上有的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让他们准备资料讲解一些关于自己民族的特色以及爱好等,以此为切入点,向学生讲解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的习俗。这样,通过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习俗,让学生更加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历史,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
三、结合兴趣渗透传统文化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动机。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知欲望,在课堂上也很有可能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产生,因此,要想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以兴趣为起点,主动地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了解其中渗透的文化精神。
比如,我利用课下时间学习了一些皮影的简单操作,并且将皮影带进了课堂,为学生现场进行了皮影的操作,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于是,趁着这个氛围,我为学生讲述了皮影的由来和发展历史和意义,让学生通过这种传统物件的了解,更深入地了解祖国的文化,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这样,首先,将学生不了解的事物展示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的兴趣,接下来,再向学生进行讲解,以兴趣为起始点,更好地进行了传统文化的传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不能仅把语文教学作为一种传输给学生语言技能的过程,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上的熏陶,将语文教学作为使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的一种途径。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认识在教学中渗透穿透文化的重要性,利用传统文化的渗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提升民族自豪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要注重方法,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情感,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民族习俗,全方位地为学生展示传统文化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彭菊花,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浅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理论月刊,2015(01)
[2]房殊,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