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本文针对班级常规管理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运用有效教育的策略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小班生活常规管理 有效策略
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育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體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育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育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进行教育或教育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有没有得到发展。
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群体,只要有群体的地方就要有规则,规则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它是一种社会协调力量,协调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复杂而具体的,有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生活常规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细节。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称得上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润滑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生活常规管理活动,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幼儿生活常规管理中出现很多问题,针对那些问题,可以提出一些比较有效的策略:
一、榜样作用与行为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如今幼儿园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身子女,娇气、任性、自我服务意识不强、动手能力差、自我为中心。在家多数是小皇帝、掌上明珠,他们刚离开父母长辈的疼爱呵护来到幼儿园过集体生活,难免会出现诸多问题,在进餐环节中表现得比较突出。挑食;不愿自己吃,希望大人喂;吃饭时聊天开小差;没有好的坐姿,边吃边动;手不扶着碗,经常把饭菜打翻;碗里食物吃不干净,总有剩余……
面对幼儿以上的种种坏习惯,教师总是以说教为主。要么以命令的语气指责幼儿:“以后不准……”,今天记住了,明天就忘记;要么则是长篇大论的道理:“应该这样吃饭,那样才能……,有……好处。”小班的孩子能听明白吗?
教师应该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榜样与行为相结合的方法。榜样示范就是运用正面或反面的榜样为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激发幼儿的道德情感。小班幼儿的思维模式是具体形象思维,他们的生活经验又有限,说教的方法很难起到作用,只有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提供给幼儿,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及学习和模仿的兴趣。常规教育的特点在于它的实践性,常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常规变成幼儿实际的、自觉的行动。因此,行为练习在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先为幼儿找出一个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来鼓励其他幼儿进行模仿行为练习。
二、榜样作用与奖励相结合的方法
小班幼儿在排队走路方面总是让人头疼,队伍总是歪歪扭扭,要么挤成一堆,要么落下一大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教师会采取不断练习的方法,认为只要不断的强化,幼儿就能走整齐,可一两个星期练习下来,还是那样。
小班孩子还是无意注意占先导,排队走路时很多事物都无意中吸引着他们,幼儿园墙面上的画,其他班级内的玩具,同伴之间有趣的话题等等。教师再怎么语言提醒,再怎么练习,他们还是抵挡不住。如果教师使用一些策略,在个别幼儿走得较整齐时,及时送他一颗五角星,那样不仅在一瞬间吸引了其他幼儿的注意,而且为了也能得到一颗五角星,他们也会努力表现得最好。
三、情感诱导法
情感诱导法是利用幼儿的心理、情感的变化,采用的一种方法。平时班里的图书椅子因小朋友的不爱护而损坏了,大多数教师只是进行简单的教育批评,以为只要批评孩子了,他就知道错了,就会改,可小班的孩子在批评过后,一转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对于小班的孩子可以利用故事、图书等文艺作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唤起幼儿良好的情感,帮助幼儿记住常规的要求。在教育幼儿爱护玩具的时候,老师通过《玩具的哭声》的故事,将幼儿带入玩具的王国,使幼儿了解到玩具因掉在地上,没有回家而伤心流泪。用故事的情景感染幼儿,使小班的幼儿懂得爱护玩具,轻拿轻放,不随便乱丢玩具的道理。而《小椅子生气了》《我能干》等故事通过拟人的手法,向幼儿进行了爱护图书、椅子等教育。
四、感受体验法
感受体验是让幼儿去亲身感受、亲身体验后建立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建立的常规,是建立在孩子愿意的基础上、建立在孩子向往的基础上,成为幼儿的一种自发的需要,被他主体所接受。比如:刚开学时很多幼儿喝完水后,都忘记把自己的杯子送回茶杯箱了,教师里到处都能找到无人认领的杯子。这时老师向幼儿说:小杯子找不到家了,它伤心的哭了,怎么办呢?”于是常规就建立了。而这种常规是建立在幼儿对杯子同情的基础之上。
五、自主讨论法
很多班级的常规都是教师制定的,然后强制性的要求幼儿遵守,小班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要遵守,只能单纯的服从。自主讨论法是指老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讨论、共同制定规则,在日常的活动中,老师善于发现问题,提问题,让幼儿讨论,然后老师加以引导。这样幼儿通过参与讨论,制定规则,幼儿更容易接受、自觉遵守和执行。如在游戏活动中,老师可以与小朋友一起讨论:“今天我们班增添了新的玩具,我们在玩的时候,应注意什么问题?”幼儿讨论,通过讨论使小班的幼儿知道了玩具不要掉在地上,要爱惜。通过活动幼儿知道了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六、游戏激趣法
游戏激趣法是指老师采用游戏形式培养、建立幼儿的常规。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低,理解能力差,对小班幼儿我们不是单一的让幼儿遵守活动常规,而是采用游戏的方法。如:为了让幼儿记住自己做操站的小点点时,我们可以玩“老猫睡觉醒不了”的游戏,幼儿扮成小猫,老师做老猫,老猫睡着时小猫偷偷跑到外面去玩,等老猫醒来时,小猫就要很快回到自己的点点上。孩子们很喜欢这个游戏,不但玩得开心,还能记住自己的位子。游戏法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建立了常规。 七、为幼儿创设交流的机会。
每天午睡前大部分老师都会带领幼儿在校园里散散步,看看花草树木,看看蓝天白云,不但能充分利用环境认识自然,而且小朋友们也很喜欢,但是由于幼儿过于活跃,所以常常导致散步回来后进入午睡房了,还很难安静下来。有的人还在不停的问老师一些散步时发现的问题,有的人在相互交流散步时的发现,还有些人看见有人讲话,也乘机“唾沫横飞”。教师没有为幼儿创设相互交流的机会,因此,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他们只能利用睡觉前的时间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如果散步回来后给孩子几分钟时间,让他们和大家分享一下散步时自己的发现,把要说的话在教室里说完,要问的问题在教室里解决,满足他们想说的欲望。那样,准备睡觉时就没那么多要说的话了。
八、分组进行,避免很多人同一时间做相同的事情。
全班幼儿一起上厕所,一起脱衣睡觉,太多人同时做同一件事情,无意间为他们创造了更多交流的机会。每次睡觉前老师都会说:“请小朋友们去小便吧,准备睡觉。”他们就一哄而上,在厕所你推我擠,唧唧喳喳,话匣子打开了就没完没了,到了床上还没有讲完。
交流完散步的话题后,可以让他们安安静静的等待,一组一组轮流去上厕所。那样不但厕所里不拥挤,而且同一时间做同一事情的人少了,相互交流的几率也小了。另外,给那些还没有请到去小便的幼儿一段调节情绪的时间,让他们从刚才的兴奋活跃状态慢慢过度到安静状态。第三,错开了脱衣睡觉的时间,他们相互影响的几率也大大降低了。先进来的幼儿先睡下,后进来的幼儿晚睡下,彼此间能面对面说话的机会几乎没有,脱衣盖被的速度明显提高了。
九、教师以身作则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幼儿刚进入午睡房时有些说话的声音,为了能让他们尽快的安静下来,很多教师会一再要求他们安静,部分幼儿能立刻没声音,但还是有个别人会更小声的偷偷的继续讲,这时有些教师仍不停的点名警告“XXX,不准讲话!”“XXX,注意点了!”。提醒完这个又提醒那个,真是不停的跟在他们后面转。不但说得累、说得烦,他们听得也烦,也腻,午睡房整体气氛变得更加喧闹。教师的教育策略不但无效反而火上浇油。
午睡房的整体气氛很重要,即使有点声音,教师也不应说任何话,如果我们一提醒他们,那又将挑起他们讲话的欲望,像导火线一样,一触即发。大部分幼儿都安静时,那些窃窃私语者也会自然而然的跟着安静下来。当然,也有个别实在很难安静下来的人,可以走到他身边,在他耳边轻轻的提醒,一对一的悄悄提醒效果远远比集体提醒好。
常规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的规则,并不是束缚幼儿和教师的行动,而是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安宁、有序、温馨的生活氛围。因此,教师要巧用,善用有效策略进行班级生活常规管理,提高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班生活常规管理 有效策略
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育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體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育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育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进行教育或教育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有没有得到发展。
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群体,只要有群体的地方就要有规则,规则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它是一种社会协调力量,协调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复杂而具体的,有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生活常规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细节。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称得上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润滑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生活常规管理活动,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幼儿生活常规管理中出现很多问题,针对那些问题,可以提出一些比较有效的策略:
一、榜样作用与行为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如今幼儿园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身子女,娇气、任性、自我服务意识不强、动手能力差、自我为中心。在家多数是小皇帝、掌上明珠,他们刚离开父母长辈的疼爱呵护来到幼儿园过集体生活,难免会出现诸多问题,在进餐环节中表现得比较突出。挑食;不愿自己吃,希望大人喂;吃饭时聊天开小差;没有好的坐姿,边吃边动;手不扶着碗,经常把饭菜打翻;碗里食物吃不干净,总有剩余……
面对幼儿以上的种种坏习惯,教师总是以说教为主。要么以命令的语气指责幼儿:“以后不准……”,今天记住了,明天就忘记;要么则是长篇大论的道理:“应该这样吃饭,那样才能……,有……好处。”小班的孩子能听明白吗?
教师应该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榜样与行为相结合的方法。榜样示范就是运用正面或反面的榜样为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激发幼儿的道德情感。小班幼儿的思维模式是具体形象思维,他们的生活经验又有限,说教的方法很难起到作用,只有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提供给幼儿,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及学习和模仿的兴趣。常规教育的特点在于它的实践性,常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常规变成幼儿实际的、自觉的行动。因此,行为练习在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先为幼儿找出一个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来鼓励其他幼儿进行模仿行为练习。
二、榜样作用与奖励相结合的方法
小班幼儿在排队走路方面总是让人头疼,队伍总是歪歪扭扭,要么挤成一堆,要么落下一大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教师会采取不断练习的方法,认为只要不断的强化,幼儿就能走整齐,可一两个星期练习下来,还是那样。
小班孩子还是无意注意占先导,排队走路时很多事物都无意中吸引着他们,幼儿园墙面上的画,其他班级内的玩具,同伴之间有趣的话题等等。教师再怎么语言提醒,再怎么练习,他们还是抵挡不住。如果教师使用一些策略,在个别幼儿走得较整齐时,及时送他一颗五角星,那样不仅在一瞬间吸引了其他幼儿的注意,而且为了也能得到一颗五角星,他们也会努力表现得最好。
三、情感诱导法
情感诱导法是利用幼儿的心理、情感的变化,采用的一种方法。平时班里的图书椅子因小朋友的不爱护而损坏了,大多数教师只是进行简单的教育批评,以为只要批评孩子了,他就知道错了,就会改,可小班的孩子在批评过后,一转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对于小班的孩子可以利用故事、图书等文艺作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唤起幼儿良好的情感,帮助幼儿记住常规的要求。在教育幼儿爱护玩具的时候,老师通过《玩具的哭声》的故事,将幼儿带入玩具的王国,使幼儿了解到玩具因掉在地上,没有回家而伤心流泪。用故事的情景感染幼儿,使小班的幼儿懂得爱护玩具,轻拿轻放,不随便乱丢玩具的道理。而《小椅子生气了》《我能干》等故事通过拟人的手法,向幼儿进行了爱护图书、椅子等教育。
四、感受体验法
感受体验是让幼儿去亲身感受、亲身体验后建立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建立的常规,是建立在孩子愿意的基础上、建立在孩子向往的基础上,成为幼儿的一种自发的需要,被他主体所接受。比如:刚开学时很多幼儿喝完水后,都忘记把自己的杯子送回茶杯箱了,教师里到处都能找到无人认领的杯子。这时老师向幼儿说:小杯子找不到家了,它伤心的哭了,怎么办呢?”于是常规就建立了。而这种常规是建立在幼儿对杯子同情的基础之上。
五、自主讨论法
很多班级的常规都是教师制定的,然后强制性的要求幼儿遵守,小班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要遵守,只能单纯的服从。自主讨论法是指老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讨论、共同制定规则,在日常的活动中,老师善于发现问题,提问题,让幼儿讨论,然后老师加以引导。这样幼儿通过参与讨论,制定规则,幼儿更容易接受、自觉遵守和执行。如在游戏活动中,老师可以与小朋友一起讨论:“今天我们班增添了新的玩具,我们在玩的时候,应注意什么问题?”幼儿讨论,通过讨论使小班的幼儿知道了玩具不要掉在地上,要爱惜。通过活动幼儿知道了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六、游戏激趣法
游戏激趣法是指老师采用游戏形式培养、建立幼儿的常规。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低,理解能力差,对小班幼儿我们不是单一的让幼儿遵守活动常规,而是采用游戏的方法。如:为了让幼儿记住自己做操站的小点点时,我们可以玩“老猫睡觉醒不了”的游戏,幼儿扮成小猫,老师做老猫,老猫睡着时小猫偷偷跑到外面去玩,等老猫醒来时,小猫就要很快回到自己的点点上。孩子们很喜欢这个游戏,不但玩得开心,还能记住自己的位子。游戏法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建立了常规。 七、为幼儿创设交流的机会。
每天午睡前大部分老师都会带领幼儿在校园里散散步,看看花草树木,看看蓝天白云,不但能充分利用环境认识自然,而且小朋友们也很喜欢,但是由于幼儿过于活跃,所以常常导致散步回来后进入午睡房了,还很难安静下来。有的人还在不停的问老师一些散步时发现的问题,有的人在相互交流散步时的发现,还有些人看见有人讲话,也乘机“唾沫横飞”。教师没有为幼儿创设相互交流的机会,因此,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他们只能利用睡觉前的时间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如果散步回来后给孩子几分钟时间,让他们和大家分享一下散步时自己的发现,把要说的话在教室里说完,要问的问题在教室里解决,满足他们想说的欲望。那样,准备睡觉时就没那么多要说的话了。
八、分组进行,避免很多人同一时间做相同的事情。
全班幼儿一起上厕所,一起脱衣睡觉,太多人同时做同一件事情,无意间为他们创造了更多交流的机会。每次睡觉前老师都会说:“请小朋友们去小便吧,准备睡觉。”他们就一哄而上,在厕所你推我擠,唧唧喳喳,话匣子打开了就没完没了,到了床上还没有讲完。
交流完散步的话题后,可以让他们安安静静的等待,一组一组轮流去上厕所。那样不但厕所里不拥挤,而且同一时间做同一事情的人少了,相互交流的几率也小了。另外,给那些还没有请到去小便的幼儿一段调节情绪的时间,让他们从刚才的兴奋活跃状态慢慢过度到安静状态。第三,错开了脱衣睡觉的时间,他们相互影响的几率也大大降低了。先进来的幼儿先睡下,后进来的幼儿晚睡下,彼此间能面对面说话的机会几乎没有,脱衣盖被的速度明显提高了。
九、教师以身作则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幼儿刚进入午睡房时有些说话的声音,为了能让他们尽快的安静下来,很多教师会一再要求他们安静,部分幼儿能立刻没声音,但还是有个别人会更小声的偷偷的继续讲,这时有些教师仍不停的点名警告“XXX,不准讲话!”“XXX,注意点了!”。提醒完这个又提醒那个,真是不停的跟在他们后面转。不但说得累、说得烦,他们听得也烦,也腻,午睡房整体气氛变得更加喧闹。教师的教育策略不但无效反而火上浇油。
午睡房的整体气氛很重要,即使有点声音,教师也不应说任何话,如果我们一提醒他们,那又将挑起他们讲话的欲望,像导火线一样,一触即发。大部分幼儿都安静时,那些窃窃私语者也会自然而然的跟着安静下来。当然,也有个别实在很难安静下来的人,可以走到他身边,在他耳边轻轻的提醒,一对一的悄悄提醒效果远远比集体提醒好。
常规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的规则,并不是束缚幼儿和教师的行动,而是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安宁、有序、温馨的生活氛围。因此,教师要巧用,善用有效策略进行班级生活常规管理,提高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