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隔壁单元小孩在玩耍过程中有一个真实的幽默案例:这孩子比我的小孩低一个年级,家长跟我们自然是朋友。他在三年级的某一天,有事情没做好,家长被班主任请到了学校,正在班主任与家长在做孩子的思想工作时,同级的另一个班主任(我住四楼,她住七楼,她不知道我们也是教师)就对小孩说:“王x,你学习不认真就是受李xx的影响。李xx是一个不读书的小孩,每天就知道玩,以后不要跟他玩。”我的这位朋友事后跟我说时,我觉得很好笑,他知道我小孩的成绩非常不错。
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时,我家对面的德建华庭还未建好,在我们楼前面的坪里堆放了砖、河沙,房子里面还有石灰等,孩子跟几个玩伴经常在下面堆沙子,有时也跑到未建好的房子里面玩。我们小区本是大良的解困房,小区里有相当部分住户是房租、水电都不用交的特困户。政府为了改善小区人口结构,建了几栋商品房,主要推荐教师、医生购买,记得当时大良街道党委吕书记特意在我校进行了推介,却只有我一人买了。所以,孩子的玩伴有部分是这种家庭的小孩,但我不在意。
有一天,我看見他们利用砖头在玩多米诺骨牌,我很惊奇。过几天,我又看见他们将砖头竖放成S形的多米诺骨牌。再过几天,我又看见他们将砖头竖放成正方形的多米诺骨牌。我对他们的创意感到惊讶,我相信我的小孩以后学数学归纳法时会有很好的感性认识,他一定在反复的实验操作过程中理解了下面两点:(1)第一块砖倒下(k=1时成立);(2)两块砖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宽,每一块砖倒下时一定要搭住后一块,从而使它也倒下来(k成立使得k+1成立)。这就是数学归纳法的感性体验,学生最难理解的就是这两点。
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玩的乐趣,大脑智力也得到了充分开发,还体验到了知识的学习。有些知识需要感性支撑,玩耍中的感受过程是最好、最直接的体验。记得我第一次坐汽车时是从洋市坐到雷坪,我坐在座位上看到汽车窗外的树木在往后退,突然往下一看,座位脚下的木板一动不动,我很纳闷,再往旁边的一块烂木板处看,又可看到地面在动。此后,学物理相对运动的概念时,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我与车地板相对静止,与路边的树木相对运动。
有些知识需要模型来支撑,玩耍中的观察过程是最好、最直接的理解途径。我通过农村的风车模型原理理解电场中的粒子运动:晒干收割的稻子后,要把壮实的稻子、二货稻、秕谷(空壳的稻子)和灰屑分离,此时要用到风车,即利用一台人力鼓风机把稻子装进一个进料口的木斗内,稻子从进料口自由落下的同时,风扇摇动加速了空气流动,产生的风吹过谷物,在风的作用下,壮实的稻子比重大、惯性大、落点近,从第一出口流出;二货稻比重较小、惯性也较小、落点稍远,则从第二出口流出;秕谷和灰屑相比,比重更小、惯性也更小,则随风从排风口排出。此处有两个不同方向的力:重力和风力,还有质量,电场只能改变力的方向。
课本某些知识的编写中,先让学生在玩耍中体验、观察,再慢慢让学生从图形中认知(抽象一步),最后归纳、抽象形成。如,高中的极坐标已经出现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课本中,即让学生在动物园玩耍的过程中体验用方向和距离刻画不同动物馆在动物园喷泉广场的不同位置。又如八年级课本中一题:从某次海战敌我双方舰艇对峙图中观察:北偏东40°的方向上有哪些目标?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还需要什么数据?距离我方舰艇20n mile的敌舰有哪几艘?确定一个点P(r,q)的位置,就是极坐标法。如果小学有了足够的感性体验,到了高中识图学极坐标时就自然简单了。
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证实,玩耍是儿童最重要的学习途径之一。儿童在玩耍中认识、模仿和体验各种常识,即所谓的“体验性学习”。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不取决于是否熟记了信息,而是看孩子主动建构意识的形成,孩子的学习常常不是发生在背诵、抄写和演算练习题的过程中,而是发生在探索、尝试中。通过独立思考和观察发现,尝试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能让孩子在感性认知中自主建构其认知结构。
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时,我家对面的德建华庭还未建好,在我们楼前面的坪里堆放了砖、河沙,房子里面还有石灰等,孩子跟几个玩伴经常在下面堆沙子,有时也跑到未建好的房子里面玩。我们小区本是大良的解困房,小区里有相当部分住户是房租、水电都不用交的特困户。政府为了改善小区人口结构,建了几栋商品房,主要推荐教师、医生购买,记得当时大良街道党委吕书记特意在我校进行了推介,却只有我一人买了。所以,孩子的玩伴有部分是这种家庭的小孩,但我不在意。
有一天,我看見他们利用砖头在玩多米诺骨牌,我很惊奇。过几天,我又看见他们将砖头竖放成S形的多米诺骨牌。再过几天,我又看见他们将砖头竖放成正方形的多米诺骨牌。我对他们的创意感到惊讶,我相信我的小孩以后学数学归纳法时会有很好的感性认识,他一定在反复的实验操作过程中理解了下面两点:(1)第一块砖倒下(k=1时成立);(2)两块砖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宽,每一块砖倒下时一定要搭住后一块,从而使它也倒下来(k成立使得k+1成立)。这就是数学归纳法的感性体验,学生最难理解的就是这两点。
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玩的乐趣,大脑智力也得到了充分开发,还体验到了知识的学习。有些知识需要感性支撑,玩耍中的感受过程是最好、最直接的体验。记得我第一次坐汽车时是从洋市坐到雷坪,我坐在座位上看到汽车窗外的树木在往后退,突然往下一看,座位脚下的木板一动不动,我很纳闷,再往旁边的一块烂木板处看,又可看到地面在动。此后,学物理相对运动的概念时,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我与车地板相对静止,与路边的树木相对运动。
有些知识需要模型来支撑,玩耍中的观察过程是最好、最直接的理解途径。我通过农村的风车模型原理理解电场中的粒子运动:晒干收割的稻子后,要把壮实的稻子、二货稻、秕谷(空壳的稻子)和灰屑分离,此时要用到风车,即利用一台人力鼓风机把稻子装进一个进料口的木斗内,稻子从进料口自由落下的同时,风扇摇动加速了空气流动,产生的风吹过谷物,在风的作用下,壮实的稻子比重大、惯性大、落点近,从第一出口流出;二货稻比重较小、惯性也较小、落点稍远,则从第二出口流出;秕谷和灰屑相比,比重更小、惯性也更小,则随风从排风口排出。此处有两个不同方向的力:重力和风力,还有质量,电场只能改变力的方向。
课本某些知识的编写中,先让学生在玩耍中体验、观察,再慢慢让学生从图形中认知(抽象一步),最后归纳、抽象形成。如,高中的极坐标已经出现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课本中,即让学生在动物园玩耍的过程中体验用方向和距离刻画不同动物馆在动物园喷泉广场的不同位置。又如八年级课本中一题:从某次海战敌我双方舰艇对峙图中观察:北偏东40°的方向上有哪些目标?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还需要什么数据?距离我方舰艇20n mile的敌舰有哪几艘?确定一个点P(r,q)的位置,就是极坐标法。如果小学有了足够的感性体验,到了高中识图学极坐标时就自然简单了。
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证实,玩耍是儿童最重要的学习途径之一。儿童在玩耍中认识、模仿和体验各种常识,即所谓的“体验性学习”。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不取决于是否熟记了信息,而是看孩子主动建构意识的形成,孩子的学习常常不是发生在背诵、抄写和演算练习题的过程中,而是发生在探索、尝试中。通过独立思考和观察发现,尝试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能让孩子在感性认知中自主建构其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