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美术课堂中应注意基本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wei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鼓励学生产生对美术的爱好,提高学生欣赏美术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从小注意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美术课堂中,应通过观察记忆发展认识能力;通过分析、比较、概括、取舍发展思维能力,通过讨论等活动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在主动完成学习过程中发展自我,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中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使学生在各种能力上得到提高。
  一、培养学生观察与记忆的能力
  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处于少年发展时期,欣赏的过程应该是调动学生情绪,培养学生情操的过程。因此,美术课不需要过多讲解绘画知识和造型原理,主要是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记忆、想象来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造型训练方面,着重培养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运用已学过的形体结构知识,用浅描为主的形式完成一幅形体世界的想象创意作业。如一册中的《想象中的形体世界》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观察、联想,知道生活里的任何物象都可以简化成基本形,学习用基本形概括物象的观察方法。通过观察范画,逐个说出每个图画上是什么东西?然后想一想,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了解我们的生活和大自然中充满了形,我们生活在形的世界,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初一以上的学生开始进入客观写实期,学生具备了较细致深入地观察与描绘物象的能力。在美术课堂中,他们的观察就不应是随意看一看,而是要有明确目的的。例如三册中《绘画的构图》在课堂中必须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了解写生物的形象、结构、颜色等特征。因为一幅绘画作品的构图是体现作者创作设想的主要手段。它既要明确反映作者对客观对象的感受与认识,又要符合人们视觉审美的基本要求。因此,绘画作品的构图形式就要符合形式美感的最普通的基本原则。又如在第五册《景色动人的风景画》的课堂教学,要在半月前就布置课题,留心所画的物体及风景,无论是自然的景观,还是人工的景观常常都具有优美动人的景与和谐悦目的色。风景画就是用来表现人们对大自然审美感受的一种良好的艺术形式,都会显示出各自特有的迷人魅力。重点观察自己把握不准的形象。一是对自己想画的目标,要反复地观察。二是对所画物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不能仅仅注意局部,应该从整体着手观察、选取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画物象与风景有细致的观察与记忆。
  在指导学生观察—记忆的多次反复中,同时包含着认识、记忆的多次巩固,培养了学生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的能力,并学习观察记忆方法。这种训练能培养和发展学生全面、深入、正确观察事物的能力,并在作画过程中,训练描绘技能,加深认识,加强记忆和表现力等。因此,美术课堂中必须加强学生观察、记忆力的培养,从而增强认识能力。
  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取舍、概括的能力
  分析与比较是使观察与记忆进一步深化的过程,只有通过分析与比较,才能观察得深入,获得鲜明的印象,抓住特征,达到表现对象的目的。比较是美术教学中为了真实表现对象不可缺少的方法;“分析”是使“比较”获得鲜明准确的前提,二者有机地联系着,在美术课堂中的写生、临摹等,“比较”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描绘的对象进行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主体与宾体、长与宽之间相互比较;二是物象与图像之间相互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差距。必须通过反复观察—分析去加深认识,并通过表现的线条、形体、敏感、色彩等差误进行修正去完成。
  概括与取舍是美术课堂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弥补观察、记忆、分析、比较中的不足,观察与记忆要抓住主体,抓特征;分析与比较要找出关键所在,就必须有概括取舍的能力。若只停留在一鳞半爪的非本质形象上下工夫,必然造成失败。但这不是否定观察与记忆、分析与比较的重要性,而是强调不要以一概全。因为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若一味强调写实,难免流于拘谨、胆怯、保守,缺乏大胆创新精神;若一味强调概括取舍,难免陷于浮光掠影,不求甚解的境地,失去耐心、细致、深入、刻苦的精神。因此,二者不可偏废。例如我国著名现代画家齐白石,以冼炼质朴的写意画称誉于世,其实他早期画过不少工细入微的工笔画。美术课堂中概括与取舍应在深入认识对象和表现对象的基础上,再去求概括简化。获得去枝节求整体,去繁琐求精炼,去表象求实质等的表现方法。例如在第五册《绘画创作》这一单元课堂中,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漫画创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和增强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是非观念,从而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和初步掌握创作漫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抓形象特征并予以夸张变形的能力。如面包车的基本特征是一块面包形的四方体,侧面看有两个轮,只要具备这个四方块和两个轮子,无论怎么变形,人们还可以认识它。通过观察让学生对面包车加深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然后概括取舍,这样一幅形体的变形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在美术课堂中必须抓住这些要领,培养学生大胆而严谨的态度,客服谨小慎微、墨守成规等不良习气,发展大胆创造精神。
  三、培养学生想象与创造的能力
  想象与创造在学生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从小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想象与创造力,不仅对学生的智力发育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未来的成长早就具有深刻的影响,没有想象就谈不上创造发明,更不可能有科学预见。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想象画教学中,要向学生交代,想象画应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不必完全受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约束,凡古今中外、天上地下、仙境人间的各种事物,均可纳入画题,既可以反映现实,也可进行虚构;既可采取写实的手法,也可采用装饰性的、夸张弯形的以及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进而开阔学生视野。通过回忆、联想、想象与现实生活中感知的事物发生联系,产生推理、联想或幻想或虚构等形式去表现主题。如在第三册《欣赏》的教学时,教师应讲解有关雕塑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雕塑艺术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开拓学生视野,提高艺术素养,使学生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雕塑艺术的美,并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思想教育。又如初一年级的创作画《我的妈妈》,教师应引导学生不仅要画出妈妈的形象,还要表现出妈妈的工作,是教师、护士、售货员,还是清洁工……要让别人看出我的妈妈是干什么的?这样学生开始回忆、想象、构思,进行创作活动。虽然有些天真幼稚可笑,但能反映出一定的主题,表达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感情,也显示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并且在能力上得到了发展。
  在中学美术课堂中,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使学生在绘画水平上得到提高,而且也发展了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及创造能力,并能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会学美术”远比“学会美术”重要。应尽量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发,进而给他们提供运用这些方法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在美术课堂应注意基本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第一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殷健灵十八岁在《少年文艺》发表处女作,由诗歌起步,从此与儿童文学结缘。她善于以女性特有的观察力用敏锐细腻的笔触探悉少年儿童隐秘曲折的心理世界,其一贯的作品多写青春期少女的迷茫、困惑、忧伤和成长。《一滴秘密的眼泪》从成年的“我”写起,通过寻找记忆之旅回溯“我”美好纯真的童年和朦胧悸动的青春期,反映出殷健灵对现代社会人们深陷于流行文化因而内心遭受蒙蔽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一滴秘密的眼泪》
摘 要:明末清初是个复杂的时代,政治黑暗、商品经济发达,人们思想解放、城市文化发达,身处朝代更替、内忧外患的文士们,思想心态就更为复杂。本文以社会历史研究法具体剖析当时文人所处的时代大环境,分析他们在这个历史阶段所产生的三种复杂矛盾的心态。  关键词:明末清初 思想心态 社会历史研究法  一、社会历史研究法  社会历史研究法,就是一种按照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去解释艺术活动的研究方法。正如法国哲学家
摘 要:“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诗名极盛,其散文成就也很高。其中《闲情赋》 是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篇,它是陶集中唯一一篇涉及男女情爱的文字。这是一篇美轮美奂的抒情小赋,它淋漓尽致地描写出诗人对伊人魂牵梦绕、如痴如狂的思慕,以及对爱情的热烈追求。这篇艺术创作,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和艺术的夸张。当诗人热情地倾诉着他对伊人的思慕之情时,他追寻的不仅仅是美好的爱情,更是他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关键词:陶渊
摘 要:在鲁迅《野草》的二十三篇散文诗中,多笼罩以颓唐迷惘的情感色彩,《好的故事》则以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实现了从现实中的短暂抽离。其写作背景、行文内容、主题内涵值得深入剖析,不妨从《野草》的整体气质感知此文,也借此文的思想加深理解《野草》的内涵和鲁迅的生命哲学。  关键词:鲁迅 《好的故事》 绝望与希望  鲁迅曾说,《野草》 中的作品“大半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a,那么《好的故
摘 要: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寓复杂难言、悲凉幽怨的生命体验于四种绝美而虚幻的复合意象之中,寄情于物,借景生情,在大篇幅的逻辑空白中隐没其内涵,造成扑朔迷离的美感。而在这美好的体验中又深含着一种人生的空幻感、失落感。这种美的意象与美的幻灭,正是李诗撼动人心的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  关键词:《锦瑟》 意象 生命体验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最著名的
摘 要:中小学校的德育活动是基层教育的重要一环,在新提倡的“讲文明,树新风”德育活动中,笔者认为整合教育的榜样力量、环境熏陶的力量和关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立体综合力量,是一个可行的德育模式。作为教育工作者,所有教师都有德育重任,在“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力量十分明显。我们不仅要注重立体教育,还要重视合作教育。  关键词:德育 讲文明 树新风 榜样 合作    学校教育中的德
【案例描述】  这是2011年3月的一节福州市级公开课。学校开展市级公开课的目的是检阅省级课题《运用现代媒体,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成果。本教学内容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中第三课的第二框《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因为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所以第三课是第二单元的知识基础和前提,而本节是第三课的落脚点,主要说明应积极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所以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后进生的转化和管理问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就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谈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教育和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弄清造成落后的原因,掌握内在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后进生形成的原因除先天智力因素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我意向差。一部分学生因为起步时基础差、底子薄,学习上长年“负债”,认为还债无期,则采取不理智的态度,破罐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许多同学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不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有些同学对数学学习产生反感情绪甚至有恐惧心理,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高一数学学习效果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了解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1.初中生在学习上有很强的依赖性,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
摘要:《包法利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都堪称世界性悲剧经典之作。安娜与艾玛都是典型的悲剧人物,不同的出身,相似的性格,同样的结局,采用平行研究的方法,有利于深入探究二者悲剧命运的原因,引起读者的深思。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 《安娜·卡列尼娜》 艾玛 安娜 平行比较  我国比较文学学者杨乃乔曾说:“平行研究是指将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进行类比或对比。”以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