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鼓励学生产生对美术的爱好,提高学生欣赏美术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从小注意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美术课堂中,应通过观察记忆发展认识能力;通过分析、比较、概括、取舍发展思维能力,通过讨论等活动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在主动完成学习过程中发展自我,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中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使学生在各种能力上得到提高。
一、培养学生观察与记忆的能力
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处于少年发展时期,欣赏的过程应该是调动学生情绪,培养学生情操的过程。因此,美术课不需要过多讲解绘画知识和造型原理,主要是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记忆、想象来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造型训练方面,着重培养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运用已学过的形体结构知识,用浅描为主的形式完成一幅形体世界的想象创意作业。如一册中的《想象中的形体世界》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观察、联想,知道生活里的任何物象都可以简化成基本形,学习用基本形概括物象的观察方法。通过观察范画,逐个说出每个图画上是什么东西?然后想一想,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了解我们的生活和大自然中充满了形,我们生活在形的世界,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初一以上的学生开始进入客观写实期,学生具备了较细致深入地观察与描绘物象的能力。在美术课堂中,他们的观察就不应是随意看一看,而是要有明确目的的。例如三册中《绘画的构图》在课堂中必须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了解写生物的形象、结构、颜色等特征。因为一幅绘画作品的构图是体现作者创作设想的主要手段。它既要明确反映作者对客观对象的感受与认识,又要符合人们视觉审美的基本要求。因此,绘画作品的构图形式就要符合形式美感的最普通的基本原则。又如在第五册《景色动人的风景画》的课堂教学,要在半月前就布置课题,留心所画的物体及风景,无论是自然的景观,还是人工的景观常常都具有优美动人的景与和谐悦目的色。风景画就是用来表现人们对大自然审美感受的一种良好的艺术形式,都会显示出各自特有的迷人魅力。重点观察自己把握不准的形象。一是对自己想画的目标,要反复地观察。二是对所画物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不能仅仅注意局部,应该从整体着手观察、选取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画物象与风景有细致的观察与记忆。
在指导学生观察—记忆的多次反复中,同时包含着认识、记忆的多次巩固,培养了学生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的能力,并学习观察记忆方法。这种训练能培养和发展学生全面、深入、正确观察事物的能力,并在作画过程中,训练描绘技能,加深认识,加强记忆和表现力等。因此,美术课堂中必须加强学生观察、记忆力的培养,从而增强认识能力。
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取舍、概括的能力
分析与比较是使观察与记忆进一步深化的过程,只有通过分析与比较,才能观察得深入,获得鲜明的印象,抓住特征,达到表现对象的目的。比较是美术教学中为了真实表现对象不可缺少的方法;“分析”是使“比较”获得鲜明准确的前提,二者有机地联系着,在美术课堂中的写生、临摹等,“比较”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描绘的对象进行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主体与宾体、长与宽之间相互比较;二是物象与图像之间相互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差距。必须通过反复观察—分析去加深认识,并通过表现的线条、形体、敏感、色彩等差误进行修正去完成。
概括与取舍是美术课堂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弥补观察、记忆、分析、比较中的不足,观察与记忆要抓住主体,抓特征;分析与比较要找出关键所在,就必须有概括取舍的能力。若只停留在一鳞半爪的非本质形象上下工夫,必然造成失败。但这不是否定观察与记忆、分析与比较的重要性,而是强调不要以一概全。因为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若一味强调写实,难免流于拘谨、胆怯、保守,缺乏大胆创新精神;若一味强调概括取舍,难免陷于浮光掠影,不求甚解的境地,失去耐心、细致、深入、刻苦的精神。因此,二者不可偏废。例如我国著名现代画家齐白石,以冼炼质朴的写意画称誉于世,其实他早期画过不少工细入微的工笔画。美术课堂中概括与取舍应在深入认识对象和表现对象的基础上,再去求概括简化。获得去枝节求整体,去繁琐求精炼,去表象求实质等的表现方法。例如在第五册《绘画创作》这一单元课堂中,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漫画创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和增强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是非观念,从而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和初步掌握创作漫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抓形象特征并予以夸张变形的能力。如面包车的基本特征是一块面包形的四方体,侧面看有两个轮,只要具备这个四方块和两个轮子,无论怎么变形,人们还可以认识它。通过观察让学生对面包车加深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然后概括取舍,这样一幅形体的变形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在美术课堂中必须抓住这些要领,培养学生大胆而严谨的态度,客服谨小慎微、墨守成规等不良习气,发展大胆创造精神。
三、培养学生想象与创造的能力
想象与创造在学生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从小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想象与创造力,不仅对学生的智力发育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未来的成长早就具有深刻的影响,没有想象就谈不上创造发明,更不可能有科学预见。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想象画教学中,要向学生交代,想象画应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不必完全受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约束,凡古今中外、天上地下、仙境人间的各种事物,均可纳入画题,既可以反映现实,也可进行虚构;既可采取写实的手法,也可采用装饰性的、夸张弯形的以及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进而开阔学生视野。通过回忆、联想、想象与现实生活中感知的事物发生联系,产生推理、联想或幻想或虚构等形式去表现主题。如在第三册《欣赏》的教学时,教师应讲解有关雕塑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雕塑艺术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开拓学生视野,提高艺术素养,使学生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雕塑艺术的美,并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思想教育。又如初一年级的创作画《我的妈妈》,教师应引导学生不仅要画出妈妈的形象,还要表现出妈妈的工作,是教师、护士、售货员,还是清洁工……要让别人看出我的妈妈是干什么的?这样学生开始回忆、想象、构思,进行创作活动。虽然有些天真幼稚可笑,但能反映出一定的主题,表达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感情,也显示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并且在能力上得到了发展。
在中学美术课堂中,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使学生在绘画水平上得到提高,而且也发展了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及创造能力,并能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会学美术”远比“学会美术”重要。应尽量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发,进而给他们提供运用这些方法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在美术课堂应注意基本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第一初级中学)
一、培养学生观察与记忆的能力
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处于少年发展时期,欣赏的过程应该是调动学生情绪,培养学生情操的过程。因此,美术课不需要过多讲解绘画知识和造型原理,主要是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记忆、想象来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造型训练方面,着重培养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运用已学过的形体结构知识,用浅描为主的形式完成一幅形体世界的想象创意作业。如一册中的《想象中的形体世界》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观察、联想,知道生活里的任何物象都可以简化成基本形,学习用基本形概括物象的观察方法。通过观察范画,逐个说出每个图画上是什么东西?然后想一想,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了解我们的生活和大自然中充满了形,我们生活在形的世界,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初一以上的学生开始进入客观写实期,学生具备了较细致深入地观察与描绘物象的能力。在美术课堂中,他们的观察就不应是随意看一看,而是要有明确目的的。例如三册中《绘画的构图》在课堂中必须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了解写生物的形象、结构、颜色等特征。因为一幅绘画作品的构图是体现作者创作设想的主要手段。它既要明确反映作者对客观对象的感受与认识,又要符合人们视觉审美的基本要求。因此,绘画作品的构图形式就要符合形式美感的最普通的基本原则。又如在第五册《景色动人的风景画》的课堂教学,要在半月前就布置课题,留心所画的物体及风景,无论是自然的景观,还是人工的景观常常都具有优美动人的景与和谐悦目的色。风景画就是用来表现人们对大自然审美感受的一种良好的艺术形式,都会显示出各自特有的迷人魅力。重点观察自己把握不准的形象。一是对自己想画的目标,要反复地观察。二是对所画物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不能仅仅注意局部,应该从整体着手观察、选取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画物象与风景有细致的观察与记忆。
在指导学生观察—记忆的多次反复中,同时包含着认识、记忆的多次巩固,培养了学生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的能力,并学习观察记忆方法。这种训练能培养和发展学生全面、深入、正确观察事物的能力,并在作画过程中,训练描绘技能,加深认识,加强记忆和表现力等。因此,美术课堂中必须加强学生观察、记忆力的培养,从而增强认识能力。
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取舍、概括的能力
分析与比较是使观察与记忆进一步深化的过程,只有通过分析与比较,才能观察得深入,获得鲜明的印象,抓住特征,达到表现对象的目的。比较是美术教学中为了真实表现对象不可缺少的方法;“分析”是使“比较”获得鲜明准确的前提,二者有机地联系着,在美术课堂中的写生、临摹等,“比较”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描绘的对象进行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主体与宾体、长与宽之间相互比较;二是物象与图像之间相互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差距。必须通过反复观察—分析去加深认识,并通过表现的线条、形体、敏感、色彩等差误进行修正去完成。
概括与取舍是美术课堂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弥补观察、记忆、分析、比较中的不足,观察与记忆要抓住主体,抓特征;分析与比较要找出关键所在,就必须有概括取舍的能力。若只停留在一鳞半爪的非本质形象上下工夫,必然造成失败。但这不是否定观察与记忆、分析与比较的重要性,而是强调不要以一概全。因为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若一味强调写实,难免流于拘谨、胆怯、保守,缺乏大胆创新精神;若一味强调概括取舍,难免陷于浮光掠影,不求甚解的境地,失去耐心、细致、深入、刻苦的精神。因此,二者不可偏废。例如我国著名现代画家齐白石,以冼炼质朴的写意画称誉于世,其实他早期画过不少工细入微的工笔画。美术课堂中概括与取舍应在深入认识对象和表现对象的基础上,再去求概括简化。获得去枝节求整体,去繁琐求精炼,去表象求实质等的表现方法。例如在第五册《绘画创作》这一单元课堂中,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漫画创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和增强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是非观念,从而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和初步掌握创作漫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抓形象特征并予以夸张变形的能力。如面包车的基本特征是一块面包形的四方体,侧面看有两个轮,只要具备这个四方块和两个轮子,无论怎么变形,人们还可以认识它。通过观察让学生对面包车加深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然后概括取舍,这样一幅形体的变形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在美术课堂中必须抓住这些要领,培养学生大胆而严谨的态度,客服谨小慎微、墨守成规等不良习气,发展大胆创造精神。
三、培养学生想象与创造的能力
想象与创造在学生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从小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想象与创造力,不仅对学生的智力发育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未来的成长早就具有深刻的影响,没有想象就谈不上创造发明,更不可能有科学预见。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想象画教学中,要向学生交代,想象画应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不必完全受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约束,凡古今中外、天上地下、仙境人间的各种事物,均可纳入画题,既可以反映现实,也可进行虚构;既可采取写实的手法,也可采用装饰性的、夸张弯形的以及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进而开阔学生视野。通过回忆、联想、想象与现实生活中感知的事物发生联系,产生推理、联想或幻想或虚构等形式去表现主题。如在第三册《欣赏》的教学时,教师应讲解有关雕塑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雕塑艺术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开拓学生视野,提高艺术素养,使学生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雕塑艺术的美,并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思想教育。又如初一年级的创作画《我的妈妈》,教师应引导学生不仅要画出妈妈的形象,还要表现出妈妈的工作,是教师、护士、售货员,还是清洁工……要让别人看出我的妈妈是干什么的?这样学生开始回忆、想象、构思,进行创作活动。虽然有些天真幼稚可笑,但能反映出一定的主题,表达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感情,也显示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并且在能力上得到了发展。
在中学美术课堂中,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使学生在绘画水平上得到提高,而且也发展了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及创造能力,并能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会学美术”远比“学会美术”重要。应尽量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发,进而给他们提供运用这些方法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在美术课堂应注意基本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