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学科本位,致力内容至上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gverger3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改一路持续到今天,守住学科本位,立足教学内容,选择适切方法,达成教学目标,是每个学科教学人心中应有的不变信条。如果只在形式上打转,而学生不在中央,自我不在现场,教学就会失去其应有的学科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学科本位 学生立场 不唯方法 借力巧用
  题外引语:
  王荣生教授在《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一书中有这样的主张:“我们要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观照教学方法,它体现了我们对语言教学改革方向的认识。”立足教学内容,选择有效方法,“课改”一说才能有立根的土壤。若教师不善于思而单纯为方法所牵累,“课改”的课堂仍难免会催生形式大于天的不和谐之音。
  片段回放:
  《天火之谜》第四自然段再现了富兰克林实验的过程,语段中有对风筝构造的简介,有对风筝捉住天电的描述,有对富兰克林不怕危险亲身体验的细节体现,也有对在实验成功那一刻富兰克林心情的传达。如此丰富的语言内容,在项目攻坚的课堂上,我们的执教老师抓住的又是怎样的教学点呢?
  步骤1:以导学单的方式提出学习任务。
  导学单内容如下:(1)默读文章第4小节,想想富兰克林用于实验的风筝有几部分组成,每个部件有着怎样的作用,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填写。(2)如果这个风筝放在了博物馆里,游客来参观的时候,你们又该怎样为他们介绍这只风筝呢?小组内完成试讲。
  步骤2:学生进行时长为6分钟的合作学习。
  步骤3:展示交流。教师分别请了两组学生上台展示,小组成员分工对风筝部件的作用进行了介绍,其结果应该是大家可想而知的。对于尚未学习物理知识的学生们来说,他能将其中的某些现象解说得清楚吗?讲解注定是支离破碎、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的。两个小组最终呈现的都是这样的状态,而一旁的教师显然也无计可施,然后交流就在大家的目瞪口呆中偃旗息鼓了。
  步骤4:以教师概括总结的方式蜻蜓点水式地触摸了一下富兰克林实验成功后的喜悦心理。
  教学到此结束,课堂也就此草草收了场。
  观课有感:
  一、学科本位,坚守特质
  无论施于怎样的变革措施,始终不变的是学科课堂固有的有别于其它学科的特质。语文课堂,我们首先关注的是一个“语”字,这是在进行任何项目攻坚的时候都不容忽视的铁律,因为语文教学承载的培养学生言语能力与言语智慧的使命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替代不了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为了凸显某种教学方式而彻底忘了语文教学的本真,就像实施以上教学片段的老师一不小心将语文课上成了科学课,那就是典型的肥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回到课例,《天火之谜》中第四自然段的教学,如果一个老师眼里有语文、有学生、有对学科性质的一点观照,是断然不会演绎出如此的语文课堂的。立足语文教学,不能更改的是对语言结构的解密,对语言形式的洞察,对语言文字的品评。这一段文字描述,表面上看是再现了当时的实验过程,但如果你的教学着力点仅仅只是让学生知道实验的过程究竟是以怎样的步骤推进的,那么上成科学课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样的文字,语文课堂所要选取的教学内容,以及为此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当是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清晰的实验过程的呈现为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提供了最好的蓝本,而复述当属语文能力培养之列。文字中透出的那种紧张感,危险感,也是值得学生好好依托文字去揣摩体会的,只有在这样的设身处地的体验中,学生对于富兰克林科学精神的体认才是从内心底里产生而不只是标签式的张贴。而最后一句人物语言的描述,虽廖廖数语,却内涵丰富。观照上文,为了这个实验,他付出了多少?承受了多少?如今实验成功了,那样的场面足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将人物的欣喜之情、成功之感作最淋漓尽致的表述。这才是语文,无论采用怎样的方式、方法,都只是为了辅助我们达成心中所预设的属于语文的智能目标。
  二、不唯方法,借力巧用
  伴随“课改”一说发生的话语通常是理念的更新、方法的创新,很多老师概念中的课改就是在方法上朝着既定的模式走,朝着新潮的方法走。至于为什么这样教?可以不可以这样教?怎么教更好?类似这样的问题大举不会做更多的思考。领导看课,也会看你这堂课上“合作”了吗?展示了吗?为用方法而用方法的弊端必定是忽略了内容的独特性、学科的本质性。什么样的内容适合什么样的方法,同一个方法究竟该如何操作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课改的课堂更要用心去思考。
  回到课例,这样的课堂上,合作是否有它的可用之处,如果有,用在何处最为恰切,最能为本节课的目标达成服务。笔者认为,还是在复述时。将复述的任务放于小组内完成。给出复述要点,共商如何凭借文本语言进行个性化讲述。大家一起探讨,一起聆听,一起指点,一起试讲,一起完善,最后选定代表参与班级讲述。我想这样的过程应当是学生运用语言创造性地去理解和内化文本的过程,远比生硬地挨个儿地叙说风筝各部件的作用要来得有趣也有用得多。
  成尚荣先生说:“语文课上教儿童学语文。”一语中的!作为语文老师,面对既定的教材内容,如何确定你的教学内容,然后选用什么样的方法与路径实现学科教学价值的最大化,这样的思考过程映射的是你的学科教学理念,是在为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寻找最适切的土壤。语文姓语,语文课堂上选用的一切方法都是为了教学生如何更好地学语文。
  三、眼里有生,心中有我
  举例这样的教学片段一定不是抨击与鄙视,身为一线老师,深知在理论稀缺的情况下是最容易为方法所牵的,这样的“牵”表现更多的是依着模式依葫芦画瓢。合不合适,如何取用,没有基于学生的立场,更没有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
  “让教材里的人物与教室里的儿童相遇、对话;让儿童在教学过程中活跃起来,在丰富、复杂的情境里探究、体验、思考,才有真正的语文教学,或曰真正的语言教育。”语文课堂要贴着学生的实际去教,超越了他们认知范围跳一跳都无法企及的不教,教什么依学生而定。就像课例中所涉及的讲述风筝构造以及风筝捉天电的科学原理,这样的知识内容,又如何能让物理知识几乎全无的他们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欢愉、活泼、主动起来呢,注定只剩一脸茫然。眼里有学生,就是带着学生成为教材里的人,感受主人公在那一刻所有的情绪体验,这样的情绪藏在标点里,藏在话语里,藏在情况之千变万化里。我们更要带着学生去感受作为一个科学实验者所必须具备的勇敢品质与实践精神,能随着文字一起经历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作为学生,他们更多的兴趣在整个实验过程之中,而不只在干巴巴的风筝构造的讲解里。
  课中有学生,课中也当有自己。面对永不褪却的课改浪潮,我们如何守住自我,如何在以不變应万变中让课堂转型,让教学变身,笔者以为首要任务是做一个真教学者。所谓真教学者就是懂得沉下心来钻进教材,做解读教材之人,对每一篇文章都能做到贴着学生的内需确定我要教的内容,采用我认为这个内容更适合学生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永远没有被课改浪潮吞没的一天。
其他文献
【摘要】音乐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极具审美价值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鉴赏是陶冶性情、涤荡心灵、净化灵魂的路径。我们在音乐鉴赏的教学中,要优化课堂环境,营造宜人的鉴赏氛围;借助媒体造境,激发动人的鉴赏情趣;丰富实践体验,涵养骄人的鉴赏能力;借力他山之石,丰厚喜人的鉴赏经验。  【关键词】音乐鉴赏 环境 造境 体验 经验  冼星海说过:“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是人类文明和
【摘要】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说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本文以《面积》一课为例,围绕“问题驱动”论述好的问题如何能够奠定教学基调,架构单元内容,明确教学难点,引发课堂学习的真实发生,激发学生后续研究的兴趣等,使教师教有所指、学生学有所获、学无止境。  【关键词】问题 奠定基调 驱动学习 激发兴趣  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教学上自古有
【摘要】概念图是一种直观性、层次性比较强的可视化学习工具。学生利用概念图辅助习作修改,在自主修改习作的实践过程中,快速、合理地理清习作思路,优化谋篇布局,紧扣主题,拓展习作思路,从而进行有效地写和改,达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概念图辅助习作修改,对习作修改教学来说,是一次创新尝试。  【关键词】概念图 习作修改  修改作文,目的在于深入揣摩。张志公先生认为:“多改,并不是依赖老师改,而是要求学生自己
【摘要】一所“年轻”的学校,一群年轻的教师,如何尽快完成由新手教师到“骨干教师”的转化,是学校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学校校本研修中引入“PCK”理论,让校本研修指向性、实践性更强,采用“课堂观察”的方式,通过“观察—修改—转化—反思”这个过程,以案例研究等方式提升教师“PCK”水平,最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PCK 课堂观察 校本研修 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案例缘起  俗语说:“要
“这次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既是党和国家对我们云南省药物所工作给予的肯定,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从接受荣誉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必须琢磨着下一步路该怎么走,做科研的干劲是不是该更足一些!”  ——朱兆云  云南低纬高原地区,是我国天然药物资源最多的分布区,一些种类为全国乃至世界所特有,堪称为“药材之乡”。然而,多数种类属于野生,量小而分散,且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更新速度慢、基础研究滞后、种源混杂
在这个以阅读为生活方式和力量源泉的全民阅读时代,图书馆将加快从传统意义上的公共阅读空间向全时空微型图书馆的转型。借鉴互联网思维,我校结合《青岛市义务教育学科教学改进指导意见》及《市北区中小学阅读素养提升计划》相关要求,落实课标实施建议,以《市北区中小学语文阅读实施方案》为指导,依托大数据分析系统,实施“图书馆 ”战略,倡导让图书馆成为学校不可或缺的公共空间,全面推进阅读素养提升工程,让阅读无所不在
【摘要】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应该是富有生命力和人文关怀的鲜活课堂。可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不难发现有些课堂,过多地追求成绩,关注效率,忽视了学生这个主体,背离了教育初心。笔者从“活教”“活学”“活用”“活练”等四方面阐述了如何给学生构建“和谐、自主、高效、可持续”的绿色课堂,如何引领学生“活力四射”地学习语文。  【关键词】把脉 语文课堂 活的学习  一、现状扫描:语文课堂背离教育初
【摘要】课堂上儿童深度学习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设计。教师的教学设计,可以从问题入手,以活动推进,靠练习提升。通过设计,引领学生建构知识,积累经验,掌握方法,发展思维,实现深度学习。  【关键词】深度学习问题 设计探究活动 练习拓展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何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基于一
【摘要】早期阅读是幼儿认识世界、陶冶情操、发展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孩子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十二五”期间,我园承担了省级课题《将多元的早期阅读融入非语言领域的实践研究》。所谓多元的早期阅读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阅读空间。早期阅读不再是单纯地限制在书面语言的解读
当下的阅读教学,很多教师总是以逼仄的视角关注所教学的单一文本,学生的视野也往往局限于此。而以教材文本为圆心,引导学生将阅读的视域拓展到与其相关的文本上,形成群文式阅读,能在拓展学生阅读量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所谓“群文阅读”,即在相对应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以教材为蓝本,指导学生阅读多篇相互关联的文章,在扩展学生阅读量的基础上推进意义的重构,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